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51076
编辑推荐
《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现代人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直击那些迷茫的内心世界,运用平和朴实的语言,引导我们运用自身的力量来进行心理自愈,进而重建健康的生活理念,以*好的状态重归生活。
内容简介
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完全没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不存在的,然而,我们的心理和身体一样,有着天生的自愈能力,我们可以掌握一些自我疗愈的方法,来赶走内心的心理垃圾。
《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现代人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直击那些迷茫的内心世界,运用平和朴实的语言,引导我们运用自身的力量来进行心理自愈,进而重建健康的生活理念,以*好的状态重归生活。
《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现代人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直击那些迷茫的内心世界,运用平和朴实的语言,引导我们运用自身的力量来进行心理自愈,进而重建健康的生活理念,以*好的状态重归生活。
目 录
第1章 自我检测,找出你的心理问题001关于心理健康与否的几种心理类型002防治心理健康问题,远离隐形杀手004人类心理不健康之种种表现007心理疾病的几种分类 011学会自我疗愈,走出心理牢笼 014第2章 掌握心理自愈疗法,做自己好的心理医生019让人劳累的是心头的重负 020找出痛苦的症结,保持心理健康 023心向光明,必能走出黑暗 026心理自愈是保持身心健康所必需的028告别昨天,一切已成为过去030凡事多往好处想一想 032第3章 调整心情,告别昨天的悲痛和忧伤035删除悲伤,快乐不期而至 036放下苛求与比较,时刻保持乐观 038拥抱生活,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040大哭一场,释放心中的苦楚 042别被忧伤的眼泪迷住了双眼 044“装”出你的好心情 045第4章 摆脱自卑与抑郁,让自己快乐起来049摆脱自卑,逐步建立自信 050一味追求完美只会自寻烦恼 052有点缺点反而让你更可爱 055摆脱童年阴影,挣脱阴郁情结 057敞开心扉,寻求朋友的帮助远离抑郁060自我疗愈法助你走出突如其来的打击063第5章 战胜焦虑与恐惧,放松自我,勇敢向前067失去了勇敢,你就失去了一切 068消除恐惧,不必杞人忧天 070承认紧张,不必焦虑 073看淡结果,减少紧张 075如何克服众人面前说话的紧张感 078第6章 轻松减压,卸下负担,找回健康生活状态083了解压力的根源,学会卸下负担 084无法热爱的工作果断辞职 087清理心理垃圾,让自己轻松前进 091累了,就好好睡一觉 093找人倾诉,排解烦恼 096静下心来,反省一下你的生活方式099第7章 自我肯定,走出迷茫,找到人生方向101克制自己,做自己行为的主人 102学会自己做决定,掌控自己的命运105信念,让梦想成为现实 107充满自信,肯定自己的能力110找到目标,让行动更有方向113张弛有度,享受生活的乐趣115第8章 强韧心灵,积极应对来自别人的否定 119别让别人的情绪,影响你的心情 120走自己的路,不惧别人的非议 123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125别人的路,未必适合你来走 128发怒,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131第9章 自我修正,改正缺点,让你的灵魂变得强大135打开心窗,走出自己的狭小世界 136挣脱抑郁的罗网,让自己快乐起来139贪婪,会让你走向自我毁灭 142学会分享,传播幸福与快乐 145嫉妒之剑,伤人伤己 147第10章 虚怀若谷,自负的心理会令你处处碰壁151认识自己,寻找本真的自我152可以自信,但自信过头就是自负 155放下身段,你会收获更多 158树大招风,学会低调做人 160保持谦逊,你会学到更多 162第11章 学会休息和放松,生活哪有那么多烦恼165训练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 166放空,让自己专注于身心 169充足睡眠的重要性你知多少 171别想太多,让大脑放松下来 174你失眠与否,明天还是会来到177第12章 不断调整,在提升中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181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182批评是进步的阶梯,改进中越发自信 185经常检查,及时调整你的目标与计划 188可以坚持,但不要偏执 191每天进步一点点,总会摘取成功的果实 194参考文献197
前 言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愿望——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提到健康问题,或许不少人认为,身体上无病痛就是健康,实则不然,真正的健康是身心统一的健康,新的医学研究也表明,人体健康与患病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过渡的中间状态,即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据此可得知,身体健康,但精神和交往却存在问题,也并非真正的健康。专业心理人士也指出,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完全没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不存在的,的确,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生活和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现代人的心越来越焦躁不安,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每个人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有人说“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据统计,中国每年有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即每10万中国人每年约有22人轻生,估计还有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在21.6%以上,大学生也在16%以上,这揭示了当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存在不良状况,正是由于学生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没有及时得到矫正、疏导,才使他们产生种种不良行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我们不仅需要充足的物质生活保障,不仅需要提高生活水平,更需要一份安全感,因此,如何幸福健康地生活,实现和谐人生,不仅是现代人关心的,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的。因此,关注人类的幸福感、引导人们拭净心灵之窗、远离隐形杀手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社会的共识。我们都知道,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正视它,甚至任其发展,这才是可怕的。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开始寻找一个洗涤自己心灵的办法,它能让我们远离浮躁、遏制欲望、豁达为人、抵制诱惑、戒掉抱怨、笑对逆境,能让我们的心灵在繁琐的生活之外找到一个依托,能让我们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提高自己,修炼自己。现在,人们也在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理,通常,人们往往习惯求助于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机构,然而这并非长远之计。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的身心天生拥有自愈能力,我们可以运用自身的本能力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方法进行心理自愈,从身体、精神和心灵上改善自己的境况,找到人生幸福的终极方法。对此,或许,你需要一位心理自助导师,它能引导你抛开世俗的烦恼、帮你发现并接受本真的自我。而本书就是这样一位导师,跟着它的脚步走,你会逐步找到自己在尘世中的坐标,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归宿。本书就是从生活、工作、 情感、学习等诸多方面入手,针对人们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和建议。阅读完本书后,相信你会有所收获,也能清除掉那些久压在内心的心灵垃圾,那么,无论外在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能以一颗淡然的心来面对,提升自己的幸福感。编著者2018年1月
在线试读
关于心理健康与否的几种心理类型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这样一个名词——心理健康,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人们对心理健康也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见解,那么,大家对心理健康认识有多少呢?什么样的心理是健康的,什么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你是否了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心理类型:1.心理烦恼心理烦恼是指被重大或者持久的心理因素刺激,或伴有不良教育及文化背景,导致出现暂时的情绪烦恼,不过庆幸的是,其本人能识别出烦恼并作出相应的调节,并且身边的人可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完全能够理解并提供有效帮助。一般来说,只是有心理烦恼的人不会影响他人,其本身也不影响身体任何功能,不会持续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种超出正常的情绪烦恼如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如果没有刺激性的社会因素,就不会出现情绪烦恼。这种明显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烦恼,治疗效果好,损害完全可逆,一般能自行缓解。然而,如果本人不能进行调节的话,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形成心理问题,而此时,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即使需要也是短期的,当然如果当事人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一定需要专业帮助。2.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指在不良教育或者文化背景影响下,当事人已经有了一定的个性心理偏差,在某一段时间内被某个特定的因素引发,出现暂时或局部的情绪问题,自己可以识别但是难以摆脱,必须需要旁人或者心理医生进行调节,身边人也许能发现,但是发现了只能部分理解,正常人如果处于相同的环境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也许不会马上出问题,但以后仍然可能出现。会局部轻度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中枢神经系统或许功能性异常、治疗效果较好,损害是可逆的,一般在半年以内可得到缓解,也有可能长期遗留少许症状,这种类型是心理治疗的主要选择,如果配合药物治疗也是辅助手段。3.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有明显的个性偏差,伴随一些轻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现持久的、较大范围的情绪障碍,自己可以识别但是无法摆脱,因此主动求助专业人士,因为普通人无法对其提供帮助,周围的人也发现了其行为的异常,但是并不能理解。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当事人也会出现情绪烦恼。部分影响自己的社会功能、一般不影响其他人,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障碍,治疗效果尚可,部分损害有可能不可逆,但是程度较轻,这种类型可以称为神经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样重要。4.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指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出现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障碍,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影响严重、广泛而持久,一般病人自己无法识别和调节,也拒绝治疗,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并且会影响他人。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种异常,但是非专业的帮助可能无效甚至是有害的。社会学、心理学因素不是主要原因,和遗传变异、神经生化以及脑结构异常等关系密切。在社会干预下治疗效果尚可,损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需要长期治疗和社会监护,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在康复期是有效的,这种类型一般称为精神病。上述就是对心理的分类,相信能加深你对心理健康认识的深度,当然,这只是初步分类,要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更全面深刻的了解,还需要寻求其他途径。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