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170821
◆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吉本芭娜娜、几米、安藤忠雄……从文学大师到建筑天才都对他推崇备至!
◆他是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日本荣格派精神分析的先行者。
◆他斩获多项终身成就奖:紫绶褒章、朝日奖、文化功劳人士奖章、瑞宝重光勋章……
◆他一生致力于帮助普通人摆脱心理困境,被誉为“国民心理学家”。
◆用解析儿童文学名著的方式,给所有成年人带去精神上的启发和力量。
◆成年人总是漫不经心地重复规定好的事情,孩子们布下机关,让大人从梦中惊醒。
◆既定逻辑不一定可靠、幸与不幸都是相对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我们总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在《读孩子们的书》中,河合隼雄用生动浅显的语言解析了《长袜子皮皮》《银河铁道之夜》《三个火枪手》等名著,让这些熟悉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河合隼雄以荣格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解析儿童文学名著给所有成年人带去启发和精神力量。
◆既定逻辑不一定可靠:《长袜子皮皮》
皮皮经常干一些出格的事情,并乐此不疲。大人总认为逻辑是必要的,任何突破既定逻辑的都是异类。这种想法本身就充满了荒谬和危险,因为人总是需要不时地突破现有的生活框架。
◆幸与不幸都是相对的:《回忆中的玛妮》
原本不幸的安娜,现在却因为经历了一场意外之旅,命运得到了彻底扭转。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得足够高,看得足够深,幸与不幸的差别将大大缩小,因为我们看到的将是整体的构造。
◆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幻想的小狗》
少年虽然失去了小狗的十字绣,小狗却真正进入了他的心里,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一个结束,通常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只顾叹息失去和结束,没有任何意义。
儿童文学与灵魂
为何要读孩子们的书
一、艾利克·卡斯特纳《会飞的教室》
二、菲莉帕·皮尔斯《幻想的小狗》
三、琼·G. 罗宾逊《回忆中的玛妮》
四、今江祥智《小少爷》《哥哥》《我们的母亲》
五、彼得·赫尔德林《曾经有个叫希尔贝的孩子》
六、阿·林格伦《长袜子皮皮》《皮皮去航海》《皮皮上岸》
七、茹玛·高登《老鼠太太》
八、长新太《堆啊堆啊喵》等
九、佐野洋子《当我还是妹妹的时候》
题解
《孩子与幻想》丛书发刊语
当我说到“故事”的时候,能全盘接受我的概念的人只有河合隼雄。恐怕今后也一直是这样。能与河合先生相识,对我是莫大的鼓励。
——村上春树
这个人(河合隼雄)的存在本身,就让人觉得世界还是可以相信的。 ——吉本芭娜娜
他(河合隼雄)的“仁心”具有感染力,让人很自然地放松自己,把心交给他,他能串联两个人的心,使人不再孤独。
——赖明珠(著名翻译家)
好的童书,不只是大人为孩子所写,而且是那些未曾失去“孩子之眼”光芒的人,为自己所写。
——游珮芸(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说到河合隼雄,我的内心总是充满崇敬。 ——黄宇文(心理咨询师)
河合隼雄说话,有种特别的深入浅出的风味。 ——《新京报》
河合隼雄的书易读而难解,易感而难言,是所有普通读者的好友。 ——《新京报》
河合隼雄是日本心理学界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充满魅力。 ——《中华读书报》
读孩子们的书:儿童文学与灵魂
作为心理治疗师
我的本职工作是心理治疗师。人们看到我读孩子的书,极端一点的会认为我在消磨时间,而比较善解人意的人会认为我是为了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自己则认为读孩子的书和做心理治疗师,这两者之间有着斩不断的关系。
心理治疗师这份职业究竟是做什么的呢?通常人们会认为是帮助人解决或减轻烦恼与痛苦。关于这一点我必须有着清醒的认知,可是实际做起来却并非那么简单。人的心理和身体是两套不同的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结构和规律。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去思考的话,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的结构,并运用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可是,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们需要去考虑结构、系统,可是人类终究不是机器,我们不可能靠结构和系统完全理解一个人。不论我们对心理与身体的结构、系统有多了解,也无法真正走近人类“生命”的存在。于是我们将人类的心理与身体统合成一个生命整体,假设在这个生命整体中存在着灵魂。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绕,如果我们换一个极端的说法,那就是干脆认为我们是不可能理解人类这种存在的,所以我们将其形容为“有灵魂存在”,并尽我们的努力去理解灵魂。
“不可能理解”和“尽我们的努力去理解”,这两者其实是矛盾的,但我们需要容忍这种矛盾的存在,通过自己的体验,尽量多“理解”哪怕是一点。为了帮助我们去理解,所以才需要“灵魂”显现为看得见听得到的事物。如果有人觉得这是无稽之谈,我希望他们能去读一读孩子的书。对于某个少年,灵魂可能显现为“幻想的小狗”,对于某个少女来说,灵魂可能显现为“回忆中的玛妮”。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作品具体去了解,小狗与少女的意象,对孩子们的成长与疗愈起到了怎样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心理治疗师这份职业,本质上是提供一个场所,让来访者和自己的灵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可是,这样的行为是极其困难并且充满危险的。在本书中我选择的这些作品,他们的主人公有许多曾经经历过生死关头。心理治疗师要从事如此危险的工作,所以必须要知道“灵魂”。
为什么儿童文学适合用来讨论灵魂呢?因为成年人难免会被世间的各种规则,也就是所谓的常识所束缚,难以看到灵魂。而孩子们的眼睛清澈明亮,能够准确地看到“灵魂的现实”。儿童文学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将孩子看到的现实原原本本地写下来,所以和灵魂有着深刻的联系。成年人的文学,即使要写灵魂,也会因为要顾及成年人之间的各种规则而变得复杂和含糊。
正是出于以上这些想法,我认为儿童文学是心理治疗师的必读内容。这并非是为了消遣,也不是业余爱好。理解灵魂并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理解自己的整体存在。我像是面对心理治疗的来访者一样,面对每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体验自身的存在因为这些作品而如何动摇。不可思议的是,这种体验虽然是个人的特殊体验,但却又有其普遍性。每一个作品都不相同,如果我们探寻其个性,就会被引导至其共性。这与将心理学中的一般规律去“套用”在这些作品上,对作品进行“解释”是完全不同的。
最近我有机会重新阅读今江祥智先生的《牧歌》,获得了以前读时未曾有过的新发现,这让我不禁愕然。本书中讨论的这些作品也一定还能读出新意。今后我也会持续努力加深自己体验的深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