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35132
1.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看清焦虑,学会自愈,提升你建设人生的战斗力。
3.焦虑不可怕,给自己心松松绑,就能找回快乐的自己。
4.编辑亲测有效!我用环境调节法 思维调整发组合治愈了自己的产后焦虑!
5.从这本书开始了解你的心,轻松哄好它。本书列举了33种日常焦虑自愈法,总有一种适合你。
Part1没关系,人类天生会焦虑
01焦虑来自我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人的地方就有集虑
焦虑是最灵敏的警报器
什么诱发了你的焦虑?
你的焦虑在哪个层次?
02焦虑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不同生理阶段的焦虑
突发事件引发的急性焦虑
生活大变化引发的焦虑
普谝存在的慢性焦虑
“强迫症患者”的确认焦虑
引发沟通障碍的社交焦虑
灾难和创伤带来的应激性焦虑
Part2控制焦虑,自救自愈
03由外到内,用环境武装自己
进入独处的环境,暂停接受外界的刺激
加入乐观的群体,互相激励调动积极情绪
找个放松的环境,在这里谈重要的事情
气氛活跃的环境,能帮你消除不适应
跳岀环境,用阿斯伯内多效应帮自己看清事实
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清晰的认知呢?
04安抚内心,走出心理牢笼
别怕别逃,焦虑不是来伤害你的
接纳自己,你永远值得被肯定和爱
活在当下,人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静观其变,不要胡乱猜测自己吓自己
顺其自然,对无法实现的目标不执着
积极暗示,尝试挖掘出更多好消息
适当娱乐,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
合理宣泄,避免落入另一个暴力极端
05调和需求与现实的冲突
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
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
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延迟满足
对比利益,果断放弃
完成比完美重要
06强化理性思维,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完善心理体系,提升内心的抗风险能力
树立个人边界,屏蔽外界的批评和期待
关注自我,拒绝盲目攀比
强化情绪肌肉,避免跌入沖动的陷阱
焦虑从不为难有准备的人
珍惜意志力,让内心强大的状态更持久
安静冥想,快速淡化不良情绪
获得心流,成为更赞的自己
07自我疗愈焦虑的日常方法
ABCDE情绪控制法——对自己的负面想法和情绪提出质疑
催眠疗法一一找出痛苦的根源
系统脱蚊法一一从易到难,一层层削弱焦虑
认知调节法一来自客观事实的认知更可靠
身心放空法一一正向操控自己的意念
色彩暗示法一一利用色彩进行心理暗示
别怕别逃,焦虑不是来伤害你的
焦虑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压力,它来自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焦虑触发我们对于某一目标的特别专注,没有焦虑,我们难以做到有的放矢。而这支箭矢是否能命中目标,则取决于我们平时的准备和练习是否充分。焦虑用紧张感提醒我们,需要专注于这件事情,并努力调动和分配所有的资源去成就它。如果资源准备得不充分,就算焦虑想要调动资源,也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焦虑只是前进的号角声;而对于缺乏准备的人而言,焦虑只会令他们手足无措。
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手足无措的慌乱感,当成焦虑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这种认识无疑会增加人们对焦虑的恐惧。此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逃避心理,进而采取拖延的策略,因为拖延可以有效逃避压力的折磨,帮助人们暂时从焦虑情绪中脱离出来。适当的放松可以帮助我们暂时消除慌乱感,但我们心中对于目标的期待和缺乏准备的状态并不会产生改变。
由于缺乏对焦虑的清晰认识,很多人会将逃避当成治疗焦虑的种特效药,他们在面对压力产生的焦虑情绪时,会直接选择逃避并选择一些更加简单、愉快的事情暂时作为情绪的调节中介,他们会不断给自已释放这样的信号:“那些容易做的事情做起来更加快乐,至于那些困难的事情太让人烦恼了,我现在不想去做。”当这种拖延心理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人们就会偏向于解决那些难度小或者与自己的工作无关紧要的事情,但这样做并不会对解决那些难题产生任何帮助,因为暂时的逃避并不能真正避开那些难题,只会弱化自己的信心。
在你求学时,是否曾因为下周即将到来的考试而焦虑得看见书就紧张难受,只好打开电脑刷了好几晚综艺节目视频?然后志忑不安地迈进考场,写下一串自己都不相信会正确的答案。
在你工作时,是否因为下午就要上交的表格而焦虑到看见数据就头疼,默默打开微博和新闻页面看了整整一上午?然后交上一份连自己都看不明白的文件,情绪低落地等待领导批评。
在控制欲极强的父母(配偶)想要让你“听话”时,是否因为无孔不入的室息感,而将身边的配偶(子女)推过去替代你?然后在窒息感肆意蔓延的气氛中感到越来越沉闷、越来越痛苦。
此时,原本有机会专注于此,并调集资源解决问题的你,却不断错过建设的机会,只能任由自己被早已预见到的一团乱麻缠绕住,陷入不断加深的焦虑情绪和不断变糟的危机人生。因为畏难和好面子的心理,还有许多人虽然没有完全逃离需要处理的问题,但做事时会倾向于避重就轻,通过做不重要的事来逃避真正焦虑的重要事。这些都是对焦虑警报的逃避。
焦虑发出的危险信号让我们感觉到压力,我们希望自己能避免遭受这种煎熬,过度的焦虑还会扰乱我们的情绪和正常的生活节奏,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掩盖焦虑的理由。我们的确应该尽量让自己在遇到问题时表现得淡定一些,但仅仅通过掩饰是不够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积极暗示也未必能够起到作用。疲惫或许可以抑制焦虑,但毕竟治标不治本,甚至往往会因此变得焦虑。
人们需要正视焦虑的存在,只有意识到这种情绪的存在,才能找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只有正视这种情绪,オ能想办法去克服和调节它。正视自己遭遇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对个人身心造成的影响,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想要除掉生活中的麻烦,首先需要坦然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清楚地进行认识和判断,最后用实际行动来解决它。
焦虑本身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人们没有必要因为焦虑而惶恐、没有必要去刻意隐藏和掩饰。既然产生了焦虑情绪,那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焦虑来挖掘背后的原因,这オ是制造焦虑的源头、才是让自已保持良好心态和理性思维的前提。
就像一个人制订了在一个月内完成某个项目的目标,可是当时间过了一半之后,他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很难再继续获得突破。随着日期的不断临近,他的压力与日俱增,可是为了消除自己的焦虑情绪、他干脆提醒自己:“其实这件事并不急于在这个月完成,我下个月月底之前完成也是一样的。”虽然这样的解释有些风轻云淡,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并不能真正让焦虑消失,它只是暂时被压制和隐藏了。不仅如此,由于时间被大量浪费,这也就意味着执行者必须承担延期的后果,而且下个月应该做的事情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时间只会遭到进一步的挤压。
借助拖延的方式可以有效错开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但这种逃避并不是永久性的,没有人可以永久逃避下去。拖延就像是一剂慢性毒药,刻意的拖延可以暂时让人获得轻松的机会,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最终只会让拖延者进一步陷入焦虑之中,并陷入“焦虑一逃避更焦虑”的恶性循环之中。而当人们开始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挣扎的时候,人们会失去自我认知的能力,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排斥的情绪,最终只会加剧个人的崩溃。
其实,既然是必须解决的事情,那么无论是早解决还是晚解决最终都必须去面对,而早面对显然比晚面对更好一些。最起码这是种敢于面对焦虑的表现,这样的态度在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当人们选择先解决那些难度更大的问题,或者直接面对那些引发焦虑的困难时,往往会建立一种心理优势:“我一旦解決了这些让人感到焦虑的事情,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更加简单了,我再也不用为这些事情担忧了。”
比如,一些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自己还没准备好,他们觉得按照自己当前的状态和能力做事,可能会把事情搞砸,这时候他们可能会产生焦虑,拖延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并且获得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这是典型的完美主义倾向,这种人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借助拖延来缓解人心的不安。
有时候人们之所以拖延,是为了挑战和打破既定规则。这些人对于相关规则并不喜欢,在规则下行动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可是他们缺乏直接否定这些规则的勇气和实力。直接的挑战会让他们感到焦虑,会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此时拖延就成了对抗规则的最好方法。
比如,一些人不喜欢接受他人的指令,不喜欢自己在群体或者团队内听从其他人的指挥,他们更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希望掌握话语权,能够制定相关的运作规则。可是在无法改变自己弱势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可能成为团队的领导者和群体内最有话语权的人,此时就会通过拖延工作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并且和规则制定者进行对抗。
有一些拖延还和个人事务相关,个人事务主要是指那些有助于自我提升方面的事情。比如,有个人制订了一项挑战计划一一在一年之内写完一本20万字的小说。这个挑战有一定的难度,这让他不免有些担心自己难以完成任务,那个时候,恐怕自己会成为别人的笑话。正因为如此,他干脆一拖再拖,始终没有想过要在何时正式开始写小说,这样一来人们就无法对他一年的写作时间进行评价了。
管理学家博恩?崔西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吃掉那只青蛙》,在书中他谈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如果你每天早上醒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吃掉一只活的青蛙,你就会欣喜地发现,在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里,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博恩?崔西认为生活中总会出现些非常糟糕的事情,总有一些自己不愿意面对、害怕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直接面对这些事情并及时进行解决是最好的方法。妄图将拖延当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焦虑之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