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6485319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深深触动和改变千万人的心理疗愈经典,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
◆从家庭、孩子、父母和夫妻关系角度诠释“为何家会伤人”,帮助很多在原生家庭受到伤害的人找到答案,帮助个人内心成长。被称为“极具思想性的家庭关系指导书”“内心成长的一本好书,和谐家庭的圣经”
◆细致入微地揭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
◆从家庭、孩子、父母和夫妻关系角度诠释“为何家会伤人”,帮助很多在原生家庭受到伤害的人找到答案,帮助个人内心成长。被称为“极具思想性的家庭关系指导书”“内心成长的一本好书,和谐家庭的圣经”
◆细致入微地揭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
内容简介
目 录
前 言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
【观点摘录】
◇父母能给孩子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家就是“婆婆妈妈”的地方。家之所以温暖,主要就是因为家里的成员“婆婆妈妈”,能理解并体贴彼此那些琐细的感受。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特别是爱情。
◇孩子至少要让妈妈带到九个月,才能保证这个孩子有一个的心理健康基础。
【篇章选摘】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像是在找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很容易就被收服了。
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妈妈”——一个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为什么我们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声称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他都无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
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人格障碍则源于六个月之前的严重心理创伤。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在婴儿一岁之前,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亲对于孩子未来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决定作用的。三岁之前,父爱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妈妈,给妈妈安全感,而不是直接发挥作用。但是,中国人的产假只是给妈妈一个身体恢复的时间,中国家庭中的老人又习惯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抢走”,社会与家庭一起制造了母亲与孩子的分离。
在一个有男权倾向的社会,妈妈作为外来者进入一个家庭是孤立无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位,儿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妈妈永远是末位的。当母亲有了儿子,她便将自己对丈夫的欲望转移到儿子身上,儿子总是害怕被母亲的爱所吞没,于是便有抗争,抗争的结果是,将逃离妈妈的欲望转移到自己老婆身上。在父权色彩浓重的广东潮汕地区,一般男人不会离婚,老婆就是妈妈、是责任。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妻子是合法的性伴侣,男人对众所周知的性爱有羞耻感,因为这令他想到对母亲的情欲。所以,很多男人会在妻子之外找另外一个女人来谈情说爱。这样,被丢在家里的妻子、一个缺爱的妈妈所生的孩子里,男孩会与来自母亲的情欲纠缠,而女孩,则容易成为妈妈“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
通常我们个爱上的都是自己的妈妈,如果与妈妈的亲子关系构筑得不好,成年之后,就很难处理好与另一半的亲密关系。童年的内心模式在成年就会呈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一个轮回。
【为什么萝莉爱大叔?】
萝莉总是嘟着嘴要吃奶的样子,她们渴望被包容,需要安全感,但是同龄人只有活力、热情。大叔就是妈妈,一个没有乳房的“妈妈”。大叔都是被阉割的,如果面对成熟的女性,他们会自卑于自己的男性力量,但是萝莉让大叔有了用武之地——“喂奶”。
按照正常的心理发育,如果女孩在原生家庭中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够多的爱,那么到了大学毕业的年龄,应该寻找激情和独立的情感。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对你说,你不用工作,每个月给你多少钱,我来照顾你,正常女孩一般都会拒绝的,因为她不想被约束。但是爱大叔的萝莉只是生理年龄到了,心理年龄还停留在拉着爸爸的手探索世界的阶段。
其实每个时代的中国女性都有大叔情结,中国总体上是个男权社会,女性缺乏安全感,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相对于她们的兄弟,根本上得到的关注和爱更少。我有一个来访者跟我讲过,在有些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有一些高中生与大叔在一起,不是要大叔的钱,只是希望从这些大叔身上获得一些关注和爱。她们往往是多子女家庭中被忽略的孩子,与大叔的关系中,还会重复她们之前被忽视的关系模式——那个男人有自己的家庭,不会将所有的关注倾注在她一个人身上。
很多大叔在小时候便是懂事、少年老成、不用父母操心的好孩子,小孩子的那一部分天性被过早丢掉了。他们与萝莉在一起,在“喂奶”的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回到童年的幻象,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
【为什么会有小三?】
小三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想要物质上的满足,另一种是想要赢,后一种是做小三上瘾。小三成瘾的女人一般都比较会折腾,但是一旦男人为她放弃家庭转向她,她马上就跑开了。因为她们只想构建三角关系,她们通常受恋父情结折磨,小时候在与妈妈的竞争中失败了,长大后要修正这个错误。但是,又不能完全把“爸爸”夺走,因为这样会得罪“妈妈”,会让自己很羞愧。
我一位朋友,才24岁,已做过十次以上小三了,与她在一起时间长的一个男人对她说,曾经考虑过与妻子离婚,然后跟她结婚,但是后来发现,幸亏没有离婚,因为她对他老婆的兴趣大过他本人。这个女孩开始并不明白自己为何陷入这种情感模式,后来看小说《道德颂》受到了启发,小说的女主人公认为三个人的关系比两个人的关系有趣得多,可以时刻处于战争状态。她怀了那男人的孩子,但后把孩子打掉了。她一直以为对手是一个强大的女人,后来发现,这个女人已经奄奄一息了。然后便有了胜利者的失落,为了应对自己的愧疚,就把腹中的孩子打掉了。
我还有一位朋友,有过三段第三者恋情,每一次都是在男人表示很爱自己妻子或者女朋友的状况下爱上对方的。因为她认为男人很爱“那个女人”,她就可以争一下,而且相信这个男人一定可以更爱她。她的逻辑在别人看来很奇怪,但是继续考察她与男人的交往模式就可以看到某种合理性,比如,她对于男人的需求比较低,只要节假日来看她就可以了。她处于爱的绝望中,将恋父情结一直维持在没有实现的状态,接受了竞争不过“妈妈”以及得不到“父爱”的事实。
在广东潮汕和客家地区,有比较典型的重男轻女现象,很多家庭为了要一个男孩,之前生了好几个女孩,当这个男孩出生后,家长又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男孩身上。这个地区有很多男人包二奶,而且总有看起来无怨无悔的女孩投入这样的关系。她们来自重男轻女的家庭,都不习惯于独享一个男人,觉得分得一份爱情就满足了。所以,这些地区就有这种奇特的现象:女人无论受多大的委屈都不离婚,而另一部分女人甘愿去做二奶。
真正很爱自己的女人是没有办法与他人分享另外一个男人的。在三角关系中,得利的是男人,痛苦的是两个女人,如果男人有足够的同理心,应该不会去构筑这种让人痛苦的关系。
【为什么好男人总是被“坏女人”搞定?】
中国男性有一多半是那种没有力量的老好人,没有活力。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是道德高尚但乏味的,而且在家里又总是暗示、攻击、指责别人道德低下。与男人一样,这样的女人也是没有活力的。但是,充满欲望的女人是有活力的。比如田朴珺,媒体上关于她的信息让我们看到一个积极主动、欲望强盛的女性。她跟邓文迪很像,都是可以很直接地向男人示好、撒娇的,她们会凶悍地对待对方,也会凶悍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人类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往往是在找一种圆满,将自己没有的那部分补足。这是无意识的,而且带有普遍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好男人都被“坏女人”搞定了,因好男人渴望拥有坏女人身上的那份活力。
【为什么婚姻没有安全感?】
中国人有七成至八成的婚姻都是建立在安全感基础上,婚姻安全的境界是彼此成了亲人,因为亲人是不会离开你的,想起他就很亲切,但实际上也很少想起他。
关于安全感,中国人有单一的物质化界定,比如房子、车子。没有房子就不能结婚,所以说,丈母娘推动了中国的房价。爱情还是物质,这种选择题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为什么不能先有爱情然后再有物质条件呢?中国人总是在劝那些在婚姻关系中没有爱情的人,别贪心,不可能得到一切。他们一定不会将爱情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但是,真正能够制造安全感的只有爱。
◇父母能给孩子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家就是“婆婆妈妈”的地方。家之所以温暖,主要就是因为家里的成员“婆婆妈妈”,能理解并体贴彼此那些琐细的感受。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特别是爱情。
◇孩子至少要让妈妈带到九个月,才能保证这个孩子有一个的心理健康基础。
【篇章选摘】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像是在找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很容易就被收服了。
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妈妈”——一个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为什么我们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声称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他都无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
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人格障碍则源于六个月之前的严重心理创伤。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在婴儿一岁之前,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亲对于孩子未来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决定作用的。三岁之前,父爱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妈妈,给妈妈安全感,而不是直接发挥作用。但是,中国人的产假只是给妈妈一个身体恢复的时间,中国家庭中的老人又习惯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抢走”,社会与家庭一起制造了母亲与孩子的分离。
在一个有男权倾向的社会,妈妈作为外来者进入一个家庭是孤立无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位,儿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妈妈永远是末位的。当母亲有了儿子,她便将自己对丈夫的欲望转移到儿子身上,儿子总是害怕被母亲的爱所吞没,于是便有抗争,抗争的结果是,将逃离妈妈的欲望转移到自己老婆身上。在父权色彩浓重的广东潮汕地区,一般男人不会离婚,老婆就是妈妈、是责任。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妻子是合法的性伴侣,男人对众所周知的性爱有羞耻感,因为这令他想到对母亲的情欲。所以,很多男人会在妻子之外找另外一个女人来谈情说爱。这样,被丢在家里的妻子、一个缺爱的妈妈所生的孩子里,男孩会与来自母亲的情欲纠缠,而女孩,则容易成为妈妈“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
通常我们个爱上的都是自己的妈妈,如果与妈妈的亲子关系构筑得不好,成年之后,就很难处理好与另一半的亲密关系。童年的内心模式在成年就会呈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一个轮回。
【为什么萝莉爱大叔?】
萝莉总是嘟着嘴要吃奶的样子,她们渴望被包容,需要安全感,但是同龄人只有活力、热情。大叔就是妈妈,一个没有乳房的“妈妈”。大叔都是被阉割的,如果面对成熟的女性,他们会自卑于自己的男性力量,但是萝莉让大叔有了用武之地——“喂奶”。
按照正常的心理发育,如果女孩在原生家庭中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够多的爱,那么到了大学毕业的年龄,应该寻找激情和独立的情感。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对你说,你不用工作,每个月给你多少钱,我来照顾你,正常女孩一般都会拒绝的,因为她不想被约束。但是爱大叔的萝莉只是生理年龄到了,心理年龄还停留在拉着爸爸的手探索世界的阶段。
其实每个时代的中国女性都有大叔情结,中国总体上是个男权社会,女性缺乏安全感,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相对于她们的兄弟,根本上得到的关注和爱更少。我有一个来访者跟我讲过,在有些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有一些高中生与大叔在一起,不是要大叔的钱,只是希望从这些大叔身上获得一些关注和爱。她们往往是多子女家庭中被忽略的孩子,与大叔的关系中,还会重复她们之前被忽视的关系模式——那个男人有自己的家庭,不会将所有的关注倾注在她一个人身上。
很多大叔在小时候便是懂事、少年老成、不用父母操心的好孩子,小孩子的那一部分天性被过早丢掉了。他们与萝莉在一起,在“喂奶”的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回到童年的幻象,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
【为什么会有小三?】
小三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想要物质上的满足,另一种是想要赢,后一种是做小三上瘾。小三成瘾的女人一般都比较会折腾,但是一旦男人为她放弃家庭转向她,她马上就跑开了。因为她们只想构建三角关系,她们通常受恋父情结折磨,小时候在与妈妈的竞争中失败了,长大后要修正这个错误。但是,又不能完全把“爸爸”夺走,因为这样会得罪“妈妈”,会让自己很羞愧。
我一位朋友,才24岁,已做过十次以上小三了,与她在一起时间长的一个男人对她说,曾经考虑过与妻子离婚,然后跟她结婚,但是后来发现,幸亏没有离婚,因为她对他老婆的兴趣大过他本人。这个女孩开始并不明白自己为何陷入这种情感模式,后来看小说《道德颂》受到了启发,小说的女主人公认为三个人的关系比两个人的关系有趣得多,可以时刻处于战争状态。她怀了那男人的孩子,但后把孩子打掉了。她一直以为对手是一个强大的女人,后来发现,这个女人已经奄奄一息了。然后便有了胜利者的失落,为了应对自己的愧疚,就把腹中的孩子打掉了。
我还有一位朋友,有过三段第三者恋情,每一次都是在男人表示很爱自己妻子或者女朋友的状况下爱上对方的。因为她认为男人很爱“那个女人”,她就可以争一下,而且相信这个男人一定可以更爱她。她的逻辑在别人看来很奇怪,但是继续考察她与男人的交往模式就可以看到某种合理性,比如,她对于男人的需求比较低,只要节假日来看她就可以了。她处于爱的绝望中,将恋父情结一直维持在没有实现的状态,接受了竞争不过“妈妈”以及得不到“父爱”的事实。
在广东潮汕和客家地区,有比较典型的重男轻女现象,很多家庭为了要一个男孩,之前生了好几个女孩,当这个男孩出生后,家长又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男孩身上。这个地区有很多男人包二奶,而且总有看起来无怨无悔的女孩投入这样的关系。她们来自重男轻女的家庭,都不习惯于独享一个男人,觉得分得一份爱情就满足了。所以,这些地区就有这种奇特的现象:女人无论受多大的委屈都不离婚,而另一部分女人甘愿去做二奶。
真正很爱自己的女人是没有办法与他人分享另外一个男人的。在三角关系中,得利的是男人,痛苦的是两个女人,如果男人有足够的同理心,应该不会去构筑这种让人痛苦的关系。
【为什么好男人总是被“坏女人”搞定?】
中国男性有一多半是那种没有力量的老好人,没有活力。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是道德高尚但乏味的,而且在家里又总是暗示、攻击、指责别人道德低下。与男人一样,这样的女人也是没有活力的。但是,充满欲望的女人是有活力的。比如田朴珺,媒体上关于她的信息让我们看到一个积极主动、欲望强盛的女性。她跟邓文迪很像,都是可以很直接地向男人示好、撒娇的,她们会凶悍地对待对方,也会凶悍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人类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往往是在找一种圆满,将自己没有的那部分补足。这是无意识的,而且带有普遍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好男人都被“坏女人”搞定了,因好男人渴望拥有坏女人身上的那份活力。
【为什么婚姻没有安全感?】
中国人有七成至八成的婚姻都是建立在安全感基础上,婚姻安全的境界是彼此成了亲人,因为亲人是不会离开你的,想起他就很亲切,但实际上也很少想起他。
关于安全感,中国人有单一的物质化界定,比如房子、车子。没有房子就不能结婚,所以说,丈母娘推动了中国的房价。爱情还是物质,这种选择题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为什么不能先有爱情然后再有物质条件呢?中国人总是在劝那些在婚姻关系中没有爱情的人,别贪心,不可能得到一切。他们一定不会将爱情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但是,真正能够制造安全感的只有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