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25908
★心理学家李孟潮、吕旭亚倾情推荐!
★冯·法兰兹对童话的解读独到而深刻。 —— 心理学大师 荣格
★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博士是公认的、杰出的荣格心理学继承者,更是童话心理解读的代表人物。
★本书既是冯·法兰兹的代表作,也是童话心理学的开山之作,河合隼雄、吕旭亚等心理学家深受其影响。
★本书收集世界各地的奇异童话分析,带给读者极具趣味性的阅读体验,看到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
。
★童话是简单的文体,除去文化、历史等背景脉络,童话以扁平的人物,简单的情节,为人类心灵提供清晰的说明。冯法兰兹认为,童话是一条通往集体无意识的华丽之路,是表达集体无意识心灵路程的精简途径。
★《解读童话》探讨性格中的阴影,成长历程中的艰辛与挫折、面临的善与恶……每个人物,都是我们精神世界里不同时期的不同角色;每种经历,都是我们在不同成长时期所要面对的不同挑战。
说起童话,人们总觉得它是属于孩子的文体。著名的心理学家冯·法兰兹却看到了它隐藏的特质——无历史时间、无文化空间的原始集体性。冯·法兰兹认为,童话是一条通往集体无意识的华丽之路,是表达集体无意识心灵历程的精简途径。对童话的解读就像一场追索意义之谜的游戏。
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在书中通过对格林童话中“三根羽毛”等经典童话故事的解读,为读者揭露童话的原型向度,提出解读的方法,*后鼓励读者以自行解读的方式,为童话挖掘更深的意义。不仅能让读者在解读童话中遇见更广袤的自己,而且能加深读者对人类心灵的理解。
1/ 序言
5/ 致谢辞
7/ 推荐序一
童话,一条通往集体无意识的华丽之路
11/ 推荐序二
解读童话,与心灵原型对话的方法
001/ 第一章
童话心理学
004/ 历史与流派
025/ 文献探讨
031/ 第二章
童话、神话及其他原型故事
033/ 乡土传奇、神话与童话
037/ 宗教仪式与神话
046/ 原型故事的动物象征
049/ 第三章
心理诠释法则
052/ 故事架构
055/ 诠释法则
063/ 第四章
《三根羽毛》童话解读:首章
068/ 平行文本
070/ 人物与角色
087/ 问题与困境
093/ 第五章
《三根羽毛》童话解读:续章
095/ 转折
119/ 第六章
《三根羽毛》童话解读:终章
120/ 结局:实践阿尼玛
129/ 平行版本的新观点
147/ 第七章
童话中的阴影、阿尼玛及阿尼姆斯
148/ 英雄阴影面
174/ 阿尼玛的挑战
206/ 女性阴影面
213/ 阿尼姆斯的力量
246/ 结语
249/ 附录
参考书目
[推荐序一]童话,一条通往集体无意识的华丽之路
吕旭亚(心理学博士,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院毕业,IAAP 荣格分析师)
荣格死后,他的门生在世界各地持续发展分析心理学,这些由荣格直接分析训练的人,被称为第一代荣格分析师,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苏黎世这个荣格心理训练的大本营就是由她主持的。冯·法兰兹持续着荣格的训练风格,在心理分析师的养成过程中,强调对集体无意识的认识和学习。要求分析师对文学、艺术、神话、宗教这些人类历史所累积的资产,深刻浸润,并借由亲近这些人类文明的遗产,对个体无意识的心灵有所认识。这样的分析取向与后
来临床治疗的走向颇为不同,而被称为“荣格心理学的古典学派”。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是古典学派最重要的精神导师,她认为只有真正认识人类意识底层的巨大冰山,接触推动与主导个人与集体生命方向的原型,才是荣格学习者的重要之途。这样深入无意识的巨大挑战,冯·法兰兹认为当从阅读、解析童话入手。
冯·法兰兹18岁上高中三年级时,跟着一群同学到苏黎世城外的波林根郊游,在荣格隐居的塔楼见到了当时已相当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她说那次的见面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在大学里主修古典哲学与古希腊文和拉丁文,没钱又想被分析的她,以自己的拉丁文能力为荣格整理、翻译古老的炼金术图书,用以换取荣格的心理分析。大二开始她跟着一群资深的学者、治疗师一起上荣格在ETH 开的分析心理学专题课程,她从此没有离开过这门探索心灵深度的学问。她后来成为心理分析师,是荣格最重要的助手、研究伙伴、传承者。如要说她嫁给了荣格心理学也不为过,她后来在荣格退隐的波林根的山坡上也有了一块地,盖了一座塔楼,同荣格一样,她的石屋里没水没电,要自己砍柴烧火,甚至她死后所葬之处也只离荣格的墓地几百米远。
这样跟随大师的足迹,冯·法兰兹极其难得地没有被荣格全然影响,她开创了童话心理学。荣格说过,冯·法兰兹在童话分析上的发展独到而深刻。她的著作超过20 本,可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这本《解读童话》,它是所有学习荣格取向的童话、神话分析的必读之作,也是对集体无意识研究的一个演示。这本书开篇的第一段话已经成为童话分析的经典定义:“童话是集体无意识心灵历程中,最纯粹且精简的表现方式,因此在无意识的科学验证工作中,童话的价值远超过其他的素材;童话以最简要、最坦诚开放且最简练的形式代表原型。在此纯粹的形式中,原型意象提供给我们最佳的线索,以了解集体心灵所经历的过程。”
现在人们说起童话,总觉得它是属于女人与孩子的文体,用于讲给孩童或心智未开的人听的简单故事,其中人物样板化,剧情、结果重复无新意。对童话这样的理解在文学世界可以成立,可是冯·法兰兹却看到它在人类心灵里占有的独特位置,它的简单、重复正显现出它原型的特质,一个无历史时间、无文化空间的原始集体性。
西方把童话称为精灵的故事,精灵的意象是有着轻盈翅膀的类人类,他们属于夜晚,活跃于森林里,和会说话的动物做朋友,拥有各种创造的魔力。在深度心灵里,这样的魔幻世界正是与梦一样,属于无意识的象征世界,精灵世界与梦比邻而居,如果梦是通往个体无意识的皇家大道,那我们也发现了另一条通往集体无意识的华丽之路:童话。当我们重新阅读童话时,看重的正是这个如孩子一样简单又幽暗的心灵之路,借此便道,我们开启意识的原型世界之门,在其中学习他们的语言,一个用意象说话的象征世界,从中重拾创造象征的能力,与自己内在的无意识,那个“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相遇。
公主(回味一下《白雪公主》《睡美人》《长发公主》《牧鹅姑娘》的故事)
在童话故事中,公主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公主往往是故事的主角,故事情节围绕着公主发生,世界像是为了公主而转动。公主原型代表着尚未变成皇后的女性,像是花苞准备盛开,公主充满了女性发展的潜能。
然而,只是潜能而已,还没有全面发展。在这个尚未完整、充满可能性的公主意象中,有一个重要的但负面的意涵,就是被法兰兹特别提出的重要象征“永恒少年、永恒少女”,她认为这个象征意味着永远的公主、少女,这种女性通常很天真、很可爱、很美丽,但同时也很肤浅、很空洞、很依赖、很脆弱,她不需要深度的思考,碰到困难的时候就只能可怜兮兮地要求帮忙。
不过,公主作为女性潜能的一种原型,充满了对未来可能性的想象,实在是一个让女性们不管什么年纪,仍能有梦想的一种心理动能,因为她代表着一个对未来的盼望。
王子、英雄(在希腊神话、印度史诗、格林安徒生童话及中国的神话传说里频繁出现)
王子和英雄通常长得什么样子?他常常都是救星:他将他的公主、国家、子民从恶龙、女巫及魔咒中拯救出来。英雄会踏上夜海之旅,而当他从鲸鱼腹中生还而出时,在他身后往往也会有那些在他之前被鲸鱼吃下肚的人跟随着。
在许多的英雄故事中,他也是恶势力的无辜受害者;或是兼具英雄与捣蛋鬼特质的角色,同时玩弄好与坏的伎俩,不仅解放了他的子民,同时也让他们陷入困境;他帮了某些人但是也因失手或漫不经心毁了其他人,因此他是半个恶魔也是半个救星,而同样的他在故事的结局可能被毁灭、被改造或是被转化。
因此英雄人物充满了各式可能的类型:傻王子型、捣蛋鬼型、强者型、无辜者型、年轻俊俏型、魔术师型,并不都是完美的,只是我们记住了我们最想记住(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而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生命的前十年中,潜意识的形成来自于我们自发建立的强势的自我情结,而大部分年轻人早年的困境都起源于,因为负面的父母影响或创伤或其他阻碍,而打乱了这个发展历程。
我们会有一个“楷模”作为自己的理想形象,这些楷模人物都是无意识投射的结果,他们要不是在年轻人的梦境中直接出现,就是被投射到外在的其他人物上,而这些楷模人物或者故事情节承接了孩童的幻想也影响了他的自我发展。
例如:你带一个小男孩去看牙医,然后你说:“知道吗,你是警察局局长,所以拔牙的时候千万不能哭哦!”这样的说法强化了他的自我,所以他会忍住泪水。这种计谋常常上演在教育历程,如果小男孩很崇拜隔壁班的甲同学,但是他却不守规矩,你会说:“甲同学绝不会这样做的!”然后小男孩就会马上乖乖听话。
当你说童话给孩童听时,他们立刻就天真地认同故事内容且抓住其中的情感。如果你告诉他们有一只可怜的丑小鸭,所有带有自卑情结的孩子都希望在故事的结局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这完全达到童话的功能,它给了生命鼓舞人心的典范,它提醒我们生命所有正向的可能。
火(比如王子用一把火烧掉了青蛙新娘的青蛙外皮)
在很多童话故事中,一把火,往往是故事走向的转折点。
从心理意涵来说,火一般代表情绪反应、情感及其他相关概念的热度。如果没有情绪之火,就不会有成长发展,也不能达到更高的意识境界。
如果某人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不带感情也不觉得受苦,没有绝望、憎恨、冲突、愤怒、恼火等火炼,我们可以相当确定的是,他不会有太多的潜意识发想,整个过程不过就是无止境的一堆“废话分析”。因此,火,即便是破坏性的火焰,如冲突、憎恨、嫉妒等,得以加速成熟的过程,同时也真的如同“判官”般厘清事物。拥有火焰的人们会被卷入问题中,但至少他们是在做一些尝试,同时他们跌入绝望之境。火焰越是旺盛,情绪暴走的毁坏效果就更具危险性,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灾祸及恶行,但是在此同时,这也让试炼过程得以持续向前。
如果火被扑灭了,一切都会失去,就像那种在分析治疗时总是点到为止,从来都不全心投入的人。他内心没有火,因此什么都不会发生。
失而复得的追寻(睡美人诞生、沉睡又苏醒,王子不得不踏上征途寻回出走的爱人)
王子在世界尽头再度找回被他烧掉青蛙外皮的妻子的这段情节,在许多童话中都有类似的场景出现。男人遇上他命中注定的新娘,但是因为犯了过错而失去她,必须走上那前往地狱并经过七重天的无止境旅程,才能再度找回她。
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那些心灵生病的人身上。他们失去了与生命流的联结,同时也对走出心灵困境失去了希望感。当他们开始心理辅导并接受另一个人的温暖关注,在经历了初期数小时的分析之后,就会出现显著的发展,原有的症状消失了,而个体也经历了如奇迹般的疗愈。但绝对别就此上当!只有5%的这类个案得以持续这样的疗愈效果。而其他的个案,在一段时间之后,原先的悲惨不幸又全盘回来,症状也复发(就像很多人看了缓解焦虑、抑郁、内向等的心理书,当时觉得豁然开朗,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陷入了过去的问题中)。
为什么、怎么办呢?
只有当意识及潜意识之间存有稳定的关系时,疗愈才会真的发生,因为真正的疗愈不是分析中转瞬即逝的火花,而是只有在与对立面建立了持续性的关系时才会出现。要建立这样的持续关系,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也只有到那时候你才能说,疗愈是真的稳固了,也才能放心不会复发。
为什么潜意识或自然会对人们开如此残酷的玩笑,先治好了人们然后又把他们丢下不管?为什么要在狗鼻子底下挂上一根香肠,然后又把香肠拿走,有够坏心眼的!
但是,如果某些人没有短暂的经历,或是目睹过一切美好时的状况,他们不会坚持走过分析过程的悲苦;唯有记得曾一睹天堂的样貌,才能让他们持续走在暗夜旅程中。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在分析的初期,潜意识给出了一个宛如奇迹般治愈的可能性,及生活本该有的美好或快乐,但是又把它夺走的一个原因。
就像在我们的童话中,如果王子没有见过他新娘的美貌,也没有与他的新娘建立关系,他绝对不会历经磨难,前往世界尽头的第十三沙皇国度去把他的青蛙新娘找回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