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453882
目 录
第一部分 关系——生命的网络
第一章 最初关系
导言
人类婴儿的社会继承
进化论的观点
归属的需要
人类婴儿的生物遗传特性对社会互动的促进
依恋行为系统
其他的先天社会反应系统
社会互动与脑发育
遗传和教养: 错误的二分法
婴儿为发起及维持关系所做的努力
儿童的社会关系对社会的意义
小结
第二章 关系与健康
导言
关系与死亡
社会网络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的概念
社会支持与应激
关系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身体侵犯和暴力
心理侵犯
居丧
关系与幸福
孤独
小结
第二部分 关系科学
第三章 关系科学的发展
导言
关系研究的障碍
社会禁忌
伦理考虑
方法论和分析上的困难
关系科学的多学科性质
为关系科学作出贡献的学科
心理学
婚姻和家庭治疗
沟通研究
社会学
人类学
经济学
关系中的文化差异
小结
第四章 关系的概念
导言
互动:关系的实质
互动的量和质
互动的缺失
涉及当前关系的多重观点
影响的对称性
关系科学的观察基础
相互依赖的确立
互动模式
关系科学的目的:对因果条件的确认
互动资料的来源
自我报告
观察
档案和其他公开记录
社会互动的主要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公平理论
相互依赖理论
小结
第五章 关系的种类
导言
家庭关系
美国家庭的变化
密切关系
密切的概念化
密切性测量的比较
亲密关系
响应性
其他常见的关系描述词
和谐的关系
健康的关系
关系的维度
关系分类学
被忽略的密切关系类型
友谊关系
与非人类的关系
小结
第三部分 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第六章 关系的诞生
导言
主动互动与被动互动:封闭的互动领域和开放的互动领域
关系的开始:对另一个人的注意
选择性注意
注意和吸引
联系
主动联系和吸引
主动联系的其他决定因素
初次相遇中的吸引
吸引的结构
吸引的学习理论
吸引的一般原则
匹配假设
小结
第七章 关系的发展与维持
导言
影响关系发展和稳定的因果条件
关系发展的理论
基本假设
相互依赖理论
交互模型
凝聚力模型
浪漫关系的发展
浪漫关系的发展: 理论
浪漫关系的发展: 研究
友谊的发展
关系发展和维持的过程
自我表露: 阿尔特曼和泰勒的社会渗透理论
信任
承诺
冲突
影响关系发展和维持的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
忽视环境因素的原因
小结
第四部分 关系的机制
第八章 认知过程
导言
了解他人
期待
意识和心理活动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信息加工
自动(联想)式信息加工
社会环境中的联想记忆系统及其规律
受控式(基于规则的)信息加工
第一印象
社会分类
社会分类的原则
新的认知模型
关系图式
互动脚本
关系事件的记忆
分析叙事
社会认知的主要理论:关系现象的意义
认知一致性理论
归因理论
小结
第九章 情感过程
导言
人类情绪的社会背景
情绪的面部表情
情绪表达的普遍性假说
基本情绪理论
在社会互动中观察情绪
面部表情的社会互动观点
生理唤醒和情绪
詹姆斯—兰格理论
沙赫特的二元理论
社会互动中的生理唤醒
认知和情绪
情绪的概念
情感
偏爱
心境
情绪的认知理论
小结
第十章 素质的影响
导言
性别
生物性别
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
心理性别或性别角色取向
人格
超特质
个人动机
自我监控
控制点
社会性性关系定向
慢性情绪状态
人际信念体系
成人的依恋风格
拒绝敏感性
小结
第五部分 两性关系
第十一章 爱
导言
爱的分类法
爱的心理测量方法
斯滕伯格的爱的三角理论
李的爱的色彩分类法
爱的测量
爱的原型法
激情(浪漫)之爱
激情之爱的早期理论文献
激情之爱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激情之爱的测量
激情之爱的本质
激情之爱的生物化学机制
同伴之爱
友爱的生物化学机制
有关爱的问题
无回报的激情之爱
痴迷
不般配的爱情类型
小结
第十二章 配偶选择与性
导言
两性关系的理论方法
社会背景说
进化理论
配偶偏好
自我认知与调整
配偶吸引与求爱
最初的相逢: 传达浪漫吸引
第一次约会
第一次约会以后
配偶选择
一夫一妻制
离婚
关系中的性
性态度
对约会关系中性的角色的看法
对婚姻关系中性的角色的看法
性吸引
性魅力
性史
早期关系中的性行为
第一次性接触
性影响
已确立关系中的性
性交频率及其随时间发展的下降趋势
性满意度
性沟通
关系内性行为的问题
性冷淡
性侵犯
性背叛
性嫉妒
小结
第六部分 随时间发展的关系
第十三章 满意度与稳定性
导言
关系满意度和稳定性的测量
婚姻稳定性
婚姻满意度
确定满意度的决定因素时存在的问题
随时间发展的婚姻满意度
满意度的横向研究
满意度和稳定性的纵向研究
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人的因素
环境因素
关系特征
满意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不幸福的稳定婚姻
小结
第十四章 干预与解体
导言
幸福的婚姻和不幸福的婚姻
幸福的婚姻
不幸福的婚姻
痛苦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
关系治疗领域的发展
研究范式
痛苦夫妻的沟通模式
观察性研究范式的局限
痛苦关系的治疗性干预
疗法的禁忌
治疗方法
干预的效果
预防性干预
走向离婚和分居之路
居丧
小结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术语表
作者前言
也就是在二十多年前,在一个以人际关系为主题的会议上,会议主席谈到了一件往事。他说,他曾向自己所在的学院提交过在心理学系开设关系课程的申请,但得到的是否定的答复。那时,很多人都认为人际关系的研究只不过是一种经验性的东西,缺乏成熟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理论,也没有方法论的指导,而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人际关系研究还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过去,无论是心理学的圈内人士还是圈外人士,几乎都把关系领域的研究看作仅仅是收集一些轶闻趣事,或者是对大学生的恋爱提一些建议。甚至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人际关系的研究也步履蹒跚地走在“软心理学”(soft psychology)的悬崖边上。
如今,在主要的研究型大学内,已经没有哪所学校在其心理学教学中不包括关系课程的。而且,所有传统领域内的绝大多数心理学家都开始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和发展是在和他人的关系背景下发生的,因此,为了实现心理学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的目的,把关系背景纳入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中是必要的。在心理学中,“背景论”处于主导地位,关系学把人嵌入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历程之中,而一个没有背景的人只是一个抽象的人。现在关系学已经成功地克服了它所面临的大部分概念和方法上的障碍,并且进入几乎所有心理学领域中,这些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还包括行为基因学、认知和情感神经科学以及神经免疫学等——这些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关系在人类行为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上述潮流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在心理学和其他课程中加入对关系科学的简明且综合性的介绍,以满足他们在心理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追求。这些学生主要是心理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及诸如社会学、行为学、生物学和健康科学等其他社会性学科的学生。本书的目的是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综合性和结构性的研究基础。本书重点强调关系领域内的学术主题、渊源和重大事件,讨论其主要的框架和概念体系,介绍其方法论和经典研究,但更重要的是,给读者呈现那些引领关系研究的学者和推动该领域发展的主要研究主题。本书还
试图反映以下事实:关系科学已被证明是一门充满智慧、具有内在一致性和蓬勃发展的科学,它具有推动心理学大多数领域及其他许多学科进步的潜在力量。
虽然关系科学带有多学科的性质,但本书依然命名为《人际关系心理学》。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心理学一直是该学科的主要贡献者;心理学似乎在
关系科学的发展中受益最大;本书的作者均为心理学家;现在,大多数关系课程是在心理学的学术机构中教授的。不难预见,迟早有一天会在大学里建立关系学系,从而把对该学科有贡献的学者组织在一起,但这可能要等到当前困扰高等教育的资金紧张问题得到缓解之后才能实现。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关系科学涉及众多领域,这也给授课带来了挑战,因为授课者们一般只对关系现象中的某一个特定领域感兴趣。由于本书给学生提供了关系科学的一个宽泛而综合的基础,我们希望它能够把授课者们(包括我们自己)从课堂上刻板的讲授中解放出来,他们完全可以对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加以扩展和深化。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书面向的是学过心理学入门课程的读者,但并不需要读者具有专业的心理学背景。许多攻读其他学位的学生大都学过心理学的入门课程,所以从心理学到诸如贸易、护理、药学、死亡科学、戏剧、家政、社会工作及人类学等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也都需要学习关系学的知识。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努力使关系科学的概念通俗易懂,以便激发学生对它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当然,这些学生也包括心理学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