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16057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你之所以没办法成为精英,是因为你不够疯狂!
网红大帝普京开小差时画的“背影猫”,竟然泄露了他内心里那个自闭的小孩!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有心理疾病的心理医生,先医己再医人,大家都有病
孤独画王凡高,割掉精神的创伤,开出艺术荒野中璀璨的向日葵。
陪蒲松龄喝碗茶,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传世了呢?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你之所以没办法成为精英,是因为你不够疯狂!
林肯、普京、朴槿惠,这些伟大的领导人物有何共通点?
答案是:他们都很疯狂!
现代人多有这样那样的精神困惑,承受着比前人更多的压力和诱惑。生活哪有尽善尽美,如果能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不完美,反而会发现这些缺陷能成为我们独特的成功动力。
你是不是说话速度很快,而且常常没有逻辑?
你会不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疲倦,也发现自己不太能专注?
还是你会思考奇奇怪怪的事情,永远不可能心如止水?
如果你有以上行为,那么你可能有轻微的躁狂症或抑郁症苗头。
不过先别惊慌,这也可能表示你身上具有精英的特质。
本书以名人实例的形式,介绍成功与精神困惑、人生困境的关系。我们所熟悉的成功特质:领导才能、创造力、独立的意志、清晰的奋斗目标、共情、冷静、偶像气质、自我潜能激发等,在这些名人身上竟然都与他们的精神障碍和人生困境密不可分,而这也就是他们成功的秘密所在。
前言
精英的人格都是重口味的
第1章职场精英,权谋心理不单纯
舜帝:从小职员到董事长,悲剧童年成就“作秀”功力/2
吕不韦:人脉投资,成也自私,败也自私/9
包拯:组织中生存有道,工于心计的明星官员/14
小结参透人心有诀窍,情商比智商更重要/20
第2章 完美领袖,如何超越不完美的自我
李世民:嗜血的皇冠,心虚情结带来了励精图治/26
普京:仿佛一只独特、自闭的猫/33
朴槿惠:毁灭中重塑自我/39
小结拥抱自己的不完美,你也可以成为领袖/45
第3章 草根逆袭,步步惊心
林肯:美国往事,抑郁症草根的总统之路/50
左宗棠:落第不落志,爱国草根的狂妄与偏执/57
可可·香奈儿:修道院走出的时尚教主,自卑与压抑下的超越/64
小结逆袭的开始,不要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69
第4章 时代偶像,为人之所不敢为
青春偶像信陵君:杰出青年就是这么自负/74
大明劳模海瑞:强迫型人格患者的炒作/81
迈克尔·杰克逊:凋落的彼得·潘,只做内心的小孩/89
小结吸引大众的目光,偶像把握大众心理/94
第5章 疯狂在左,天才在右
凡·高:精神分裂症,绘画治疗有效果/100
爱因斯坦:问题儿童多天才,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107
乔布斯:科技创新者,自我存在的焦虑不可遏制/114
小结 基因那些事儿,创造力和精神病有必然联系/120
第6章 小缺陷、大智慧,启迪人类的思想家
被阉割的司马迁:未被阉割的历史,屈辱激发了自我实现的需求/124
卢梭:一个表演型人格障碍者点燃了自由之火/130
弗洛伊德:先医己再医人,大家都有病/137
小结如何打破思想的牢笼/143
第7章 超级英雄,总带着悲剧情结
假面骑士兰陵王:真面具与假面具之争/148
法国女超人贞德:看到上帝的罪与罚/154
侠客终结者王亚樵: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160
小结他们的孤独,虽败犹荣/165
第8章 伟大作家都是苦难的产物
中国文化名人屈原:理想主义的生与死/170
魔幻作家蒲松龄:在白日梦中释放焦虑/176
简·奥斯汀:大龄剩女的爱情洁癖症/182
小结失败带来了额外收益/187
后记 重口味成功心理学
致谢 霍比特人与白袍巫师
精英的人格都是重口味的
有没有可能存在“好的”精神病特质呢?
当然,这里的精神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前者有着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但他们并没有发疯,是较轻度的精神障碍。而后者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情感和信念彻底崩溃,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也无法履行任何社会角色,属于严重的精神障碍,通常被人们贴上“精神病”的标签。本书中的人物多为前者,他们有轻度的精神障碍,但他们并没有彻底地发疯。
将包拯、普京、朴槿惠、左宗棠、可可·香奈儿、海瑞、迈克尔·杰克逊、凡·高、爱因斯坦、乔布斯放在一起,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不过,对于这些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精英们,作者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以及历史资料发现,他们的人格中竟然都有着重口味的一面,都面临着精神障碍,而且他们的生活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
不仅仅是他们,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怪癖,毫不夸张地说,世界名人排行榜前100位中,一半的人有过精神障碍。精神病学家菲利克斯·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近代300位名人后得出了以下结论:46%的作家、37%的画家、31%的作曲家、26%的哲学家、18%的科学家、17%的政治家,有明显的精神病特征。具有这种特征的名人中甚至不乏精神病学家,如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
这样的人物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有人要怀疑:莫非我们的文明就是由那些精神有“毛病”的人物创建并推动向前的?
事实大概就是如此,但也不尽然。这些人物的主要影响仍是正面的,他们的地位取决于他们做出的功绩和贡献。至于那些精神障碍,只不过让他们更成功、更特别。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历史上充斥着神经官能症患者、偏执狂和精神病患者的名字,他们迅速地爬上权力的,对时代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或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恰恰就是因为他们性格中的病态特点,导致某些欲望不正常地、强烈地、无保留地献身于一种的目标,使他们具有力量,拖着其他人跟在他们后面,并战胜世界的抵抗。”
这就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精神病特质是否也有“好的”一面。
本书将24位精英名人,以现代的眼光分布到不同的领域,并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对他们做了一次精神剖析,分析他们的人格障碍或神经症对特定行为的影响,或是由他们引起的历史事件背后的真正动机,揭示这些广为人知的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你会看到,这些心理障碍和人生困境,不但没有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反而成为他们独特的一部分,让他们发挥了一流的领导力或创造力,终在人类社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如,乔布斯的一生中有着想要克服、终却无法如愿的遗憾。如果没有这些缺失,他会生活得更快乐、更平和些,但可能就没有那么伟大了。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些疯狂的、特别的人,他们不怕做出艰难的决定,敢于带来变革,推动人类前进。
这就是本书的特点,试图用正面、全面,甚至欣赏的观点,来解读这些精英的病态人格和负面心理,窥探他们的精神病特质如何发挥好的一面,让他们成功。
既然是负面的,如何能带来正面的结果呢?
首先说明,人格的健康和道德品质没有直接关系,我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疯子与恶魔之间有质的区别。精神障碍没有道德的好坏之分,好坏的结果取决于操控方向的人。
加拿大著名生理学家汉斯·塞利提出过“积极的压力”这一说法。普通的烦恼来自于没有意义和不完整的生活,而积极的烦恼来自于个人面对有意义的活动时产生的压力,能够促进人的进步。如此看来,既然压力和烦恼有积极的一面,那么人格缺陷也可以有积极的作用。这些内心的创伤,就像一个能量包,如果被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就会成为积极动力,助人成功;如果错误地坚持,就会成为消极因素,推动一个人走向痛苦甚至毁灭。
正确与错误,更多的来自于个人选择的力量。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和我们的反应之间存在着空间,在那个空间里我们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和能力,人的成长和幸福全在自己的反应里。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样子,不仅仅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论情况有多糟糕,我们都有选择的可能,也有改变的能力,可以选择成为好人,也可以选择成为坏人。如果我们推卸责任,就会失去自我。这也就解释了,同样经历苦难的人生,为什么有的人形成了悲天悯人的同情心,而有些人则愤世嫉俗、对社会充满敌意。
这些精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找到了释放压力的更积极的途径,即通过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来克服、利用或正确引导自己的心理缺陷,让精神病特质发挥好的一面,并终变废为宝,取得成就。比如历经苦难、有着抑郁症的林肯,终没有变成希特勒或其他独裁者,因为他让良知和品德指引自己。这验证了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我们对内在修养的追求将会改变外在现实。”
关心他们其实就是在关心我们自己。有谁敢说自己没困惑过呢?你是否感觉不幸的事情正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人生失去了控制,而你却无能为力?你是否感觉到现实的不公,而理想在逐渐远去?你是否羡慕别人的能言会道,而自卑于自己的内向与无能……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情况,人人的心理都有重口味的一面。
面对人生失意,要正视自己的缺陷,敢于接受不一样,因为你的缺陷正是你的特别。让良知、品格、奉献和爱,以及一切正能量充分发挥作用,助你做出积极的选择,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许多。性格内向敏感的能够成为优秀的文学家或艺术家,具有表演性人格缺陷的可以去当演员,自大的可以成为英雄,离经叛道的能够领导新思潮,虚荣的还可以嫁个有钱人……当缺点变成优点,即便不能像那些精英人物般攀爬,也可像他们那样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并实现自我的价值,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你的短板也许正是人生的长板。
本书中的观点只是一己之见、一家之言。也许并不全面,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建议。如果仅有微小的部分触动人心,也不枉成书了!
第三种,拥戴说。苟子和孟子认为,尧舜之间的权力交接是充分发扬民主的,不过,这是间接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尧不愿意让位,当一把手多好,什么都说了算,但民众和诸侯一起拥戴舜,不让也不行。类似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可信度8分。
不管你信哪个,事实就是小职员舜挤掉了“太子”,顺利地爬上了董事长的位置。
历史上仅有一人与他相似,但声名却有着天壤之别,那就是王莽。一个流芳百世,一个恶名远扬。然而,摈弃掉封建的忠君思想,他们是何其相似,都是以贤德的名声发家,都是从一个苦闷少年成长为职场精英,希望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这其中经历了多少挣扎呢?
人们扎堆于史料挖掘,却没有人从主人公的人格形成上进行过探讨。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原始的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揭开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可以共同探讨舜的权谋心理,了解这位华夏个会“作秀”的政治家。
舜的童年对其行为模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我们还原了舜的童年经历。
4 000多年前,在中国的上古时代,那时的组织模式叫作部落。部落里有一户普通人家,小孩舜的母亲死得早,父亲给他娶了个继母。俗话说,蝎子的尾巴,继母的心。特别是在继母生了几个子女后,更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小舜的悲惨日子可想而知。这饿肚子是必须的,弟妹们吃得饱,他只能在梦中画饼充饥;大冬天的,继母只给他单衣穿,没冻死都是奇迹。然而不管继母怎么虐待他,他总是笑呵呵的,不恼不躁,非常听话。邻居们一致觉得这孩子非常懂事。
将心比心,小孩子受到如此的虐待,是不可能真正开心的。
西方有一个“自发的扩展秩序”理论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无须旁人去提示,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本能。因为社会内部有一种自发的力量能够约束人的行为,要活下去,就得与社会合作,与他人合作。这个过程中,不用外力,人自己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儿童虽小,但生存是本能。自己的小命捏在别人手里,即使是不通世故的孩子,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你要胆敢怒目而视,那继母的棍子可不是吃素的。为了避免吃更大的苦头,极尽乖巧之能事,是舜活下去的必要途径。
于是小舜顽强地活到了16岁。传说他生得人高马大,这时家里的骡子、马就都歇了,所有的重活由他包办。继母让他从早干到晚,中午饭也不给吃。一起干活的人见他没饭吃就询问他,他天才地想出了一句话:“农家以节俭为本,一日两餐足矣,何必三餐?”这明显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不想别人笑话。但朴实的农民们相信了,于是,直到今天,中国有大部分农村仍然保留着一日两餐的习惯。
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一定反抗能力的舜依然忍受着虐待。继母越是虐待他,弟弟越是欺负他,他越是高兴,越是对他们好,是不是隐约嗅到了一丝变态的味道?有人说,要不人家怎么是圣贤呢?还是那句话,将心比心,作为十几岁的青少年圣贤,即使完全不恨继母,也不会如此心悦诚服,除非他是受虐狂。当然,某些厚黑学追捧者认为这就是虚伪,个人认为,十几岁的年龄还不至于将虚伪运用得如此娴熟。
只有从心理学中寻找缘由了。舜在儿童时期为了生存做出的妥协,经过长时间的固化,很可能已经演变成了某种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一个精神分析学派用语,是指自我调和与本我、超我之间的关系,以适应复杂的外界环境,保持心理平衡的机制。也就是,当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内心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激活一系列防御机制来保护自我,解脱烦恼,减轻不安,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该机制表现于掩饰或伪装自己的真正动机,否认可能引起自己焦虑的记忆、行为或冲动,来进行自我保护。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