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28779
《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的特点:
一是兼顾了知识的守恒与创新。一方面,将犯罪心理学领域多年来形成的基本概念、成熟理论进行重点阐释;另一方面,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犯罪心理研究的全新成果反映在教材中,如有关犯罪心理学未来发展的研究,犯罪心理研究方法的新趋势,关于当前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些犯罪类型的研究,还有犯罪心理应用技术的全新成果等。
二是不求全面,但求需要。本教材并没有对犯罪心理学领域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而是立足于两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是满足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生了解、认识当前的犯罪现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读者了解当前受关注的犯罪现象及其心理机制提供参考。
三是突出知识的应用性。本教材在阐释犯罪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介绍了犯罪心理研究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应用。除了在各章节内容中通过案例形式揭示原理之外,还在教材的后三章专门介绍了当前犯罪心理技术的新应用,即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中的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等。
章 绪论
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当代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犯罪观
第二节 犯罪的学习理论
第三节 犯罪的认知理论
第四节 犯罪的人格理论
第五节 其他心理学理论的犯罪观
第三章 犯罪心理研究方法
节 犯罪心理研究的类型与逻辑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犯罪心理研究范式
第四章 个体犯罪“易感”因素
节 犯罪的认知易感因素
第二节 犯罪的情绪情感易感因素
第三节 犯罪的“易感”生化因素
第五章 犯罪“易感”素质:危险人格
节 人格与犯罪概述
第二节 反社会人格类犯罪
第三节 犯罪人格类犯罪
第四节 缺陷人格类犯罪
第六章 犯因性需要与犯罪动机
节 犯因性需要
第二节 犯罪动机概述
第三节 犯罪动机推定
第七章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
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发展变化
第八章 习惯性行为与违法犯罪
节 “常态”的习惯性犯罪
第二节 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
第三节 成瘾类习惯性犯罪
第九章 盗窃犯罪心理及行为特征
节 盗窃犯罪理性抉择过程
第二节 盗车犯罪的心理与行为表征
第三节 入室盗窃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第十章 暴力攻击心理
节 暴力攻击概述
第二节 暴力攻击的理论与模型
第三节 影响暴力攻击的因素
第十一章 恐怖犯罪的社会心理基础
节 恐怖犯罪分子的心理分析
第二节 恐怖犯罪的社会互动基础
第三节 恐怖犯罪分子的风险知觉与风险偏好
第四节 恐怖主义组织的信仰与价值取向
第十二章 邪教犯罪主体的认知与人格基础
节 邪教犯罪概述
第二节 邪教主的人格特征与认知偏差
第三节 邪教徒的认知偏差与人格特征
第十三章 诈骗犯罪心理
节 诈骗犯罪概述
第二节 诈骗犯罪人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第三节 行骗者与被骗者之间的心理互动
第十四章 职务犯罪的“易感”心理特质
节 贪污受贿犯罪的“易感”特质
第二节 渎职犯罪的“易感”特质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风险知觉与决策规律
第十五章 女性犯罪心理
节 女性犯罪的特殊性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 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第十六章 犯罪心理现场重建
节 犯罪心理现场分析
第二节 物证中的犯罪心理痕迹提取
第三节 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概述
第二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犯罪心理测试的程序与方法
第四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第十八章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
节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 犯罪心理画像的发展
第三节 犯罪心理画像的学科基础
第四节 犯罪心理画像的侦查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总序
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曾在《与戴尚书论监狱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欧洲各国监狱为专门之学,设立万国协会,穷年研究,精益求精,方进未已……中国从未有人讲求此学。”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监狱学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十数门分支学科的学科群。自晚清西学东渐及今,中国监狱学从“师夷长技”到独立探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监狱学的发展尤为迅速,*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已将监狱学专业正式纳入,包括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在内的六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
在新中国监狱学发展史上,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新中国监狱学学科重建的声从这里发出,部劳改法学专著出自该校教师之手,个监狱学部级重点学科在这里诞生,这里还出版了个监狱学专业学术期刊,成立了全国的监狱学院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见证了新中国监狱学的历史,也反映出中国监狱学发展的现状。自1997年招收届监狱学普高本专科学生以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监狱学学科专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01年,司法部决定重点建设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筹)监狱学学科;2005年,监狱学经专家评审被确定为司法部部级重点学科;2007年,监狱学专业被*、财政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学校拥有狱政管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罪犯教育学三门监狱学类省级精品课程,建有现代矫正技术司法部重点实验室、全国监狱戒毒文献信息中心,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已经成为全国影响力的监狱学教学科研实体。
近年来,我国监狱工作改革发展形势出现了新变化,高等教育工作发展也在不断变革,这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从监狱工作发展来看,我国监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监狱布局持续调整、监狱工作“三化”建设不断推进,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逐步加强,监狱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5 1 1模式”、循证矫正、治本安全观等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2018年6月28日在江苏召开的全国监狱工作会议,提出坚守安全底线,践行改造宗旨,坚持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的思想。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要牢固确立监管改造基础地位,要充分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作用,要积极拓展文化改造的教化功能,要切实推进劳动改造的功能回归。五大改造思想为下一阶段监狱工作实践和监狱理论研究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监狱学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了思想指南。
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了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包括监狱学在内的法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质量保障体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准》开列了14门监狱学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构成和课程名称有了新变化。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8]20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司法行政系统所属院校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司法行政机关培养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司法行政专业人才。关于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提出了四个指导性意见:一是突出忠诚警魂培育,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二是强化纪律作风养成,着重培养学生“令行禁止、英勇顽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警察职业精神”;三是加强警务能力培养,要求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和实战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四是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在此背景下,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乃至于教学方式方法等都要作出相应调整。为此,我们除了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外,还组织校内外学者、实务部门专家共同编写了这套教材。这套教材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监狱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编写,首批出版5本,分别是《犯罪心理学》《监狱学基础理论》《狱政管理学》《罪犯教育学》《法医学》。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以下三点:
,体现时代性。教材的编写既要反映知识的稳定性,向学生传授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同时也要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形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现教育的现实关怀。在编写本套教材过程中,我们力争反映监狱工作的新形势、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各门课程的新成果,使学生在现实逻辑和知识逻辑两方面都有所收获。
第二,体现实践性。监狱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监狱工作实践是监狱理论的源头活水。密切联系监狱工作实际,关注监狱改革发展动态,是本套教材编写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同时,教材还充分考虑教学现实需求,以便在使用中把课堂讲授和实验实训结合起来。
第三,体现教育性。教材是知识传授的有效载体,首先要满足教学工作需要。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们努力突出知识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将相关知识点明确化、条理化,便于教师讲授,也便于学生自学。
监狱,对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监狱,被赋予了多重形象。在传统社会,监狱是禁地,是地狱在人间的反映。而在新中国,我们的监狱已经“不是过去的监狱,我们的监狱其实是学校”。走进新时代,新形势呼唤新担当,新挑战要求新作为。监狱是社会文明的窗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后保障。作为研究如何“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学问,监狱学任重道远,我们期待这套教材能为中国监狱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版说明
这本《犯罪心理学》教材是在2008年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犯罪心理学》教材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来。本书的编写是基于司法警官院校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需要、司法警察和公安警察未来的工作实务需要编写而成。与以往的犯罪心理学教材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兼顾了知识的守恒与创新。一方面,将犯罪心理学领域多年来形成的基本概念、成熟理论进行重点阐释;另一方面,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犯罪心理研究的成果反映在教材中,如有关犯罪心理学未来发展的研究,犯罪心理研究方法的趋势,关于当前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些犯罪类型的研究,还有犯罪心理应用技术的成果等。
二是不求全面,但求需要。本教材并没有对犯罪心理学领域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而是立足于两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是满足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生了解、认识当前的犯罪现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读者了解当前受关注的犯罪现象及其心理机制提供参考。
三是突出知识的应用性。本教材在阐释犯罪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介绍了犯罪心理研究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应用。除了在各章节内容中通过案例形式揭示原理之外,还在教材的后三章专门介绍了当前犯罪心理技术的应用,即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中的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等。
与版相比,章节做了新的调整和补充。本教材内容安排分为三大部分:部分是基础篇,在原来章至第六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章,专门介绍犯罪”易感”素质:危险人格,在原来犯罪动机的基础上补充了犯因性需要的内容,并将原教材中的第十三章杀人犯罪动机的系统推定整合到第二版的第六章;第二部分是犯罪心理类型篇,从第八章至第十五章,与版教材相比,增加了第八章习惯性行为与违法犯罪、第十三章诈骗犯罪心理;第三部分是犯罪心理应用技术篇,从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
参与各章节撰写的专家、教师及承担的任务如下:
章恩友(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章、第二章第二节、第七章、第八章。
宋胜尊(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章、三、四、五节,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节,第十章,第十六章部分章节。
陈胜(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部分章节、第十七章。
连春亮(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师玮玮(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授):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
高畅(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授):第四章、第十五章。
李志艳(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第六章。
黎璐玮(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第十三章。
王思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心理学博士):第十六章部分章节、第十八章部分章节。
杨涵(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第十六章部分章节、第十八章部分章节。
全书由宋胜尊、章恩友两位老师后审阅定稿。
本教材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该领域众多学者的著述和观点,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感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15级心理矫治班全体同学,尤其是张涵卿、王倩、高燕、吴香、李亚凡等同学在相关资料收集方面所做的贡献,感谢2008级的周烨、范丽佳等同学阅读版初稿,并从读者角度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犯罪心理学》编写组
2018年7月3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