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92206
●湛庐文化“对话*伟大的头脑·大思考系列”继《生命》《宇宙》《思维》《文化》之后,又一重磅力作!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主周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授苟利军,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兵,复旦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兰小欢,果壳联合创始人小庄等联袂推荐!
●《全球概览》创始人斯图尔特·布兰德、“虚拟现实之父”杰伦·拉尼尔、《纽约时报》《卫报》《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集体盛赞!
● 湛庐文化出品。
● 世界上*聪明的网站Edge,每年一次,让100位全球*伟大的头脑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共同解答关乎人类命运的同一个大问题,开启一场智识的探险,一次思想的旅行!
● 作为Edge系列之一,《心智》一书着重关注了心智、意识、人格和情绪的种种问题,以及大众感兴趣的幸福、学习、记忆等话题。
● 心智是一个困扰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艺术家数千年的谜。约翰·布罗克曼汇集了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用简短易懂的文章介绍了涉及人类心智、意识和大脑的深刻思想和前沿理论。
● 本书作者包括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认知科学家和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等。
01 史蒂芬·平克
计算器官
02 乔治·莱考夫
肉身哲学
03 约瑟夫·勒杜
平行记忆:将情绪放回大脑
04 杰弗里·米勒
性选择与心智
05 史蒂芬·罗斯
拯救记忆
06 弗兰克·萨洛韦
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07 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
人类进化“飞跃”背后的推动力量:镜像神经元及模仿学习
08 尼古拉斯·汉弗莱
值得拥有的自我
09 菲利普·津巴多
在醋桶里,你成不了甜黄瓜
10 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
自我觉知的神经学
11 马丁·塞利格曼
因理性而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12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数字到底是什么?数字意识的大脑基础
13 西蒙·巴伦-科恩
同征择偶理论
14 罗伯特·萨波尔斯基
弓形虫:操纵人类行为的寄生虫
15 艾利森·高普尼克
神奇的宝宝
16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意识标志
17 戴维·吕肯
受过教育的人怎么还会相信激进的环境论
17 乔纳森·海特
道德心理学与对宗教的误解
1981年,我成立了一个名为“现实俱乐部”(Reality
Club)的组织,试图把那些探讨后工业时代话题的人们聚集在一起。1997 年,“现实俱乐部”上线,更名为 Edge。
在 Edge 中呈现出来的观点都是经过推敲的,它们代表着诸多领域的前沿,比如进化生物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神经学、心理学、宇宙学和物理学等。从这些参与者的观点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自然哲学:一系列理解物理系统的新方法,以及质疑我们很多基本假设的新思维。
对每一本年度合集,我和 Edge的忠实拥趸,包括斯图尔特·布兰德 (Stewart Brand)、凯文·凯利(Kevin Kelly)和乔治·戴森(George Dyson),都会聚在一起策划“Edge 年度问题”,而且常常是在午夜。
提出一个问题并不容易。正像我的朋友,也是我曾经的合作者,已故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詹姆斯·李·拜尔斯(James Lee Byars)曾经说的那样:“我能回答一个问题,但我能足够聪明地提出这个问题吗?”所以,我们要去寻找那些可以启发不可预知的答案的问题,那些激发人们去思考意想不到之事的问题。
现实俱乐部
1981—1996 年,现实俱乐部是一些知识分子间的非正式聚会,通常在中国餐馆、艺术家阁楼、投资银行、舞厅、博物馆、客厅,或在其他什么地方举办。俱乐部座右铭的灵感就源于拜尔斯,他曾经说过:“要抵达世界知识的边界,就要寻找最复杂、最聪明的头脑,把他们关在同一个房间里,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不解的问题。”
1969 年,我刚出版了第一本书,拜尔斯就找到了我。我们俩同在艺术领域,一起分享有关语言、词汇、智慧以及“斯坦们”(爱因斯坦、格特鲁德·斯坦因、维特根斯坦和弗兰肯斯坦)的乐趣。1971 年,我们的对话录《吉米与约翰尼》(Jimmie and Johnny )由拜尔斯创办的“世界问题中心”(The World Question Center)发表。
1997 年,拜尔斯去世后,关于他的“世界问题中心”,我写了下面的文字:
詹姆斯·李·拜尔斯启发了我成立“现实俱乐部”以及
Edge 的想法。 他认为,如果你想获得社会知识的核心价值,去哈佛大学的怀德纳图书馆里读上 600 万本书,是十分愚蠢的做法。在他极为简约的房间里,他通常只在一个盒子中放 4 本书,读过后再换一批。于是,他创办了“世界问题中心”。在这里,他计划邀请 100 个最聪明的人相聚一室,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不解的问题。
理论上讲,一个预期的结果是他们将获得所有思想的总和。但是,在设想与执行之间总有许多陷阱。拜尔斯确定了他的 100 个最聪明的人,依次给他们打电话,并询问有什么问题是他们自问不解的。结果,其中
70 个人挂了他的电话。
那还是发生在
1971 年的事。事实上,新技术就等于新观念,在当下,电子邮件、互联网、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真正实现了拜尔斯的宏大设计。虽然地点变成了线上,但这些驱动热门观点的反复争论,却让“现实俱乐部”的精神得到了延续。
正如拜尔斯所说:“要做成非凡的事情,你必须找到非凡的人物。”每一个 Edge 年度问题的中心都是卓越的人物和伟大的头脑,其中包括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他们都是当今各自领域的执牛耳者。我在 1991 年发表的《第三种文化的兴起》(The Emerging Third Culture)一文和 1995 年出版的《第三种文化:洞察世界的新途径》(The Third Culture: Beyo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书中,都写到了第三种文化,而上述那些人,他们正是第三种文化的代表。
第三种文化
经验世界中的那些科学家和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工作和著作构筑起了第三种文化。在渲染我们生活的更深层意义以及重新定义“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等方面,他们正在取代传统的知识分子。
第三种文化是一把巨大的“伞”,它可以把计算机专家、行动者、思想家和作家都聚于伞下。在围绕互联网兴起的传播革命中,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dge 是网络中一个动态的文本,它展示着行动中的第三种文化,以这种方式连接了一大群人。Edge 是一场对话。
第三种文化就像是一套新的隐喻,描述着我们自己、我们的心灵、整个宇宙以及我们知道的所有事物。这些拥有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科学家,还有那些著书立说的人,正是他们推动了我们的时代。
这些年来,Edge
已经形成了一个选择合作者的简单标准。我们寻找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能用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来扩展关于“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的看法。其中,一些人是畅销书作家,或在大众文化方面名满天下,而大多数人不是。我们鼓励探索文化前沿,鼓励研究那些还没有被普遍揭示的真理。我们对“聪明地思考”颇有兴趣,但对标准化“智慧”意兴阑珊。在传播理论中,信息并非被定义为“数据”或“输入”,信息是“产生差异的差异”(a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这才是我们期望合作者要达到的水平。
Edge 鼓励那些能够在艺术、文学和科学中撷取文化素材,并以各自独有的方式将这些素材融于一体的人。我们处在一个大规模生产的文化环境当中,
很多人都把自己束缚在二手的观念、思想与意见之中,甚至一些知名的文化学者也是如此。Edge 由一些与众不同的人组成,他们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真实,不接受虚假的或盗用的真实。Edge 的社区由实干家而不是那些谈论和分析实干家的人组成。
Edge与17世纪早期的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十分相似。无形学院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其成员包括物理学家罗伯特 · 玻意耳(Robert Boyle)、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等。这个学会的目标就是通过实验调查获得知识。另一个灵感来自伯明翰月光社(The Lunar Society of Birmingham),一个新工业时代文化领袖的非正式俱乐部,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和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都是其成员。总之,Edge 提供的是一次智识上的探险。
用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话来说:“Edge心态开放、自由散漫,并且博识有趣。它是一份好奇之中不加修饰的乐趣,是这个或生动或单调的世界的集体表达,它是一场持续的、令人兴奋的讨论。”
约翰·布罗克曼
伟大头脑的伟大之处,绝不在于他们拥有“金手指”,可以指点未来;而在于他们时时将思想的触角延伸到意识的深海,他们发问,不停地发问,在众声喧哗间点亮“大问题”和“大思考”的火炬。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段永朝
建筑学家威廉·J.米切尔曾有一个比喻:人不过是猿猴的1.0版。现在,经由各种比特的武装,人类终于将自己升级到猿猴2.0版。他们将如何处理自己的原子之身呢?这是今日*尖思想者不得不回答的“大问题”。
——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胡泳
“对话*伟大的头脑”这套书中,每一本都是一个思想的热核反应堆,在它们建构的浩瀚星空中,百位大师或近或远、如同星宿般璀璨。每一位读者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星际穿越,你会发现思考机器的100种未来定数,而奇点理论不过是星空中小小的一颗。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
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取决于他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而他未来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现在的阅读。这套书会让你相信,在生活的苟且之外,的确有一群伟大的头脑在充满诗意的远方运转。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周涛
作为美国著名的文化推动者和出版人,约翰·布罗克曼邀请了世界上各个领域的科学精英和思想家,通过在线沙龙的方式展开圆桌讨论。“对话*伟大的头脑”这套书就是活动参与者的观点呈现,让我们有机会一窥“*强大脑”的独特视角,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第十一届文津奖”获奖图书《星际穿越》译者 苟利军
未来并非如我所愿一片光明,看看大师们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和破解之道,也许会让我们活得更放松一些。
——丁香园创始人 李天天
与*伟大的头脑对话,虽然不一定让你自己也伟大起来,但一定是让人摆脱平庸的*好方式之一。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刘兵
以科学精神为内核,无尽跨界,Edge就是这样一个精英网络沙龙。每年,Edge会提出一个年度问题,沙龙成员依次作答,*终结集出版。不要指望在这套书里读到“ABC”,也不要指望获得完整的阐释。数百位一流精英在这里直接回答“大问题”,论证很少,锐度却很高,带来碰撞和启发。剩下的,靠你自己。
——财新传媒总编辑,BetterRead公号创始人
王烁
术业有专攻,是指用以谋生的职业,越专业越好,因为竞争激烈,不专业没有优势。但很多人误以为理解世界和社会,也是越专业越好,这就错了。世界虽只有一个,但认识世界的角度多多益善。学科的边界都是人造的藩篱,能了解各行业精英的视角,从多个角度玩味这个世界,综合各种信息来做决策,这不显然比死守一个角度更有益也有趣吗?
——复旦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 兰小欢
如果每位大思想家都是一道珍馐,那么这套书毫无疑问就是佛跳墙了。很多名字都是让我敬仰的当代思想大师,物理学家丽莎
· 兰道尔、心理 学家史蒂芬 · 平克、哲学家丹尼尔 · 丹尼特,他们都曾给我无数智慧的启发。与*伟大的头脑对话,虽然不一定让你自己也伟大起来,但一定是让人 摆脱平庸的*好方式之一。
如果你不只对琐碎的生活有兴趣,还曾有那么一个瞬间,思考过全人类
的问题,思考过有关世界未来的命运,那么这套书无疑是*好的礼物。一篇文章就是一片视野,让你站到群山之巅。
——2016年雨果奖获得者
郝景芳
关注Edge并阅读上面的文章已经十几年了,越到后来越发现,打动我的不是布罗克曼及其周围那批作家的睿智,甚至不是他们的渊博,而是他们讨论问题的边界感,一种在专业视角下对世界彬彬有礼的试探。
——果壳联合创始人,“科学艺术研究中心”主编 小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