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64721
国际知名荣格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全面了解荣格心理学的丰盛宝库
荣格心理学研究的开创性著作
《荣格心理学手册》是*部全面系统地分析阐释荣格心理学的著作,由荣格心理学领域卓越的专家或分析师共同撰写而成。本书系统而权威地阐释了荣格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实践和应用,具体论及荣格心理学中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原型、阴影、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心理类型、原我、移情与反移情、个体化、主动想象、荣格式释梦、炼金术,以及分析心理学视角下的宗教和艺术等各个主题。作者们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这些晦涩的理论概念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迅速全面地把握荣格心理学的整体框架和脉络,从而为读者打开进入荣格心理学的大门。
作者信息
中文版推荐序一(约翰.毕比)
中文版推荐序二(安.凯斯门特)
序(马里奥.亚考毕)
前言(雷诺斯.K.帕帕多普洛斯)
引言(雷诺斯.K.帕帕多普洛斯)
第一篇 理论
第一章 荣格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雷诺斯·K.帕帕多普洛斯)
第二章 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克里斯托弗·豪克)
第三章 原型(安东尼·斯蒂文斯)
第四章 阴影(安·凯斯门特)
第五章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维蕾娜·卡斯特)
第六章 心理类型(约翰·毕比)
第七章 原我(沃伦·科尔曼)
第二篇 心理治疗
第八章 移情与反移情(安德鲁·塞缪尔斯)
第九章 个体化(莫瑞·斯坦)
第十章 主动想象(琼·乔多罗)
第十一章 梦(玛丽·安·马顿)
第三篇 应用
第十二章 炼金术(斯坦顿·马朗)
第十三章 宗教(罗德里克·梅因)
第十四章 艺术(克里斯蒂安·盖拉德)
索引
译后记
《荣格心理学手册》是一本分析心理学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对荣格理论与实践感兴趣的读者,这是一部必读之书。
——托马斯B. 基尔希(Thomas B.Kirsch)
国际分析心理协会前主席
《荣格心理学手册》能够拓展读者对荣格思想的认识,为读者提供思考与反思的机会。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它对我们当代世界流行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鲍勃•欣谢尔伍德(BobHinshelwood)
埃塞克斯大学心理分析中心教授
本书汇集了对荣格心理学*发展趋势的系统研究,它是及时的、权威的、无价的。
——马里奥•亚考比(MarioJacoby)
苏黎世荣格学院、分析心理学国际学校(ISAP)督导师
中文版推荐序一
约翰·毕比
我的姓氏以B,即英文中的第二个字母开头,因此在本书的2006年英文版中,我被列在“作者信息”的前列。但无论如何,我都没有资格为整本书发言,也没有资格验证它为读者提供的是不是从荣格到共同创作这部作品的同事和朋友所持有的心理学传统的最佳呈现。我对中国及其当代心灵的亲身体验告诉我,它已经准备好接受本书所反映的关怀和复杂性。
本书的编者雷诺斯·帕帕多普洛斯以非常高的水准要求我们认真对待荣格,因为我们中的一些人同时作为教授和医生(雷诺斯自己就是),需要批判性地研究并找到一种方法来应对困扰我们这个世界的问题。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很多人麻烦缠身,他们需要这本书提供的那种心理学视角。心灵(Psyche)并不是一个精确的词,其在古希腊的原意是飘飘的飞蛾,而在中国,这个著名的意象通过庄周梦蝶的故事为人们所知,即:“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种不精确正是荣格心理学的核心,而他的心理学不可避免地建立在自画像之上。
我建议读者把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当作一个单独的“自拍”,它不仅给出了荣格派视角下的主题,也给出了荣格派学者在讨论这个主题时的画面。或许这会使那些正在与此书互动并希望它成为其文本的人开始考虑,只有当你允许自己看到它对你的所思、所感,以及最重要的是对心灵的体验有什么要说的时候,它才会存在于你的脑海中。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知道或展望这些视角如何与你自己正在试图学习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如果你采取了这一步,你就能把荣格心理学很好地应用到你今天的学习过程中。
最后,希望你们喜欢这部作品。
文摘②
中文版推荐序二
安·凯斯门特
雷诺斯·帕帕多普洛斯所编的《荣格心理学手册》(2006)得以翻译成中文,这是一件完全合乎情理的事情。帕帕多普洛斯和安德鲁·塞缪尔斯是知名的教授,他们在埃塞克斯大学设立了享誉世界的荣格派和后荣格派研究的硕士课程,其卓越的标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者,其中也有很多来自中国。本书的部分作者是荣格派和后荣格派学术领域硕士和博士课程的带头人。
书中论述分析心理学核心概念的章节构成了学习荣格的超心理学名副其实的课程体系,这些概念包括原型、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原我、个体化、移情/反移情、炼金术、释梦、类型学和宗教,以及伦理。每一章都包括一个简单的介绍,其作者都是首先基于荣格的作品来论述相应的主题,接着系统地论述荣格对这一主题的思考,对其明确的定义和主要创新、批判和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每章的末尾都附有与该章主题有关的最新参考文献。
编者帕帕多普洛斯的长论文为这些具有启发性的章节开启了旅程,而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荣休教授克里斯蒂安·盖拉德的另一篇长论文则为这些章节画上了句号。帕帕多普洛斯关于荣格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开篇章节是对荣格的知识基础中固有的二元性的深刻诠释,其中诺斯替式确定(Gnostic certainty)和苏格拉底式无知(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相对立,后者可以通过荣格对自己是“经验主义者”和“现象学家”的坚持得到证实:“……我的原型和心理能量也只是辅助的概念,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一个更好的公式取代。”(Jung 1952c:par460)这似乎是认识论开放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正如开篇文章的作者所言,荣格和许多荣格派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基本上把原型当作实在的实体。
诺斯替式本体(Gnostic hypostasis)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荣格在1959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他当时被问到是否信仰上帝,他的回答是:“很难回答。我知道。我不信。我知道。”(2006:p45)以类似的方式,他经常知道什么适合他的分析者和病人,从而,经常知道要做什么。这篇文章为整本书奠定了基调,这不是对荣格的崇拜,而是对他全部作品的深刻理解。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盖拉德对荣格与艺术的互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为了说明这一点,盖拉德选择了荣格经常引用的对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毕加索的画作的批评,在这些批评中,荣格看到了自己与弗洛伊德的斗争。盖拉德通过将乔伊斯的英文名与德文名的含义(即快乐)联系在一起,就像拉康所做的一样,从而得出了这一结论。接着,他开始呈现这些批评如何被用于阐明弗洛伊德在临床上使用心理传记梳理心灵的方法,目的是探索婴儿的压抑,并将其与荣格的前瞻性方法进行对比,后者侧重于集体无意识对自我所产生的动态和辩证的破坏性/创造性影响。
通过将对《尤利西斯》的解读与对毕加索画作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他现在越来越坚决地重申,当另一种动力试图在当前的矛盾中得到检验时,必须无情地摧毁古代世界,摧毁它们的信仰和美学。(2006:p345)
除了书中优秀论文那具有思想启发性的内容,很多作者也对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这一国际性的荣格派组织的行政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维蕾娜·卡斯特、莫瑞·斯坦、克里斯蒂安·盖拉德是三位IAAP前主席;安德鲁·塞缪尔斯是IAAP的前名誉秘书;安·凯斯门特是IAAP伦理委员会的前任主席;雷诺斯·帕帕多普洛斯本人也曾任职于IAAP执行委员会,而且以前编辑过时事通讯。
文摘③
序
马里奥·亚考毕
为什么要在荣格去世将近半个世纪之后出版一本新的《荣格心理学手册》呢?近些年来,关于荣格心理学的作品层出不穷,不断地描述、诠释、论述、称赞和批判荣格思想的创新之处,而且其中不乏十分优秀的作品,如乔兰德·亚考毕(JJacobi)的《荣格的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CGJung 1939)、玛丽路易斯·冯·法兰兹(MLvon Franz)的《荣格:我们时代的神话》(CGJung:His Myth in the Our Time 1975)、埃利·亨伯特(EHumbert)的《荣格》(Jung 1983)、波利·扬艾森德斯(Polly YoungEisendrath)与特伦斯·道森(Terence Dawson)合编的《剑桥荣格读本》(1997)、莫瑞·斯坦的《荣格的灵魂地图》(1998)等。但是,直至2006年,关于荣格的主题还完全没有结束。
但在我看来,这部手册来得非常及时,而且会很受欢迎。因为这是一部由大量知名且富有经验的第二代和第三代荣格派分析师共同完成的作品,其中大部分作者的母语是英语。他们知识丰富,根据自己对荣格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结合自己所擅长的主题独立地写成每一章的内容。他们将现代和过去的理论观点整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内容和自己的经验与理解相结合。因此,他们的临床治疗实践和根据时代的要求做出的调整使读者能够对荣格原始的思想有更深的理解。整体看来,这部作品再一次表明弗洛伊德派分析师和荣格派分析师之间的不和与敌视抵消了不少,无论是好还是坏,两个深蕴心理学流派之间有了更多的融合,特别是在临床领域。
我无法在序言中介绍讨论手册中所有的主题,实际上,我主要关注的是其中的一个主题,因为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到的视角去理解建立在荣格理论之上的潜在原则,并反映出该书中其他作者所写的主题内容,这便是本书的编者帕帕多普洛斯教授所写的《荣格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尽管作者将大量的重要内容浓缩到这篇哲学论文之中,但这是一篇非常值得深入阅读的文章,因为作者充分地论述了荣格的两种截然对立的认识论,而荣格本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帕帕多普洛斯将之称为荣格的“苏格拉底式无知和诺斯替式知识”。
什么是“苏格拉底式无知”?可能每一位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熟悉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即“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帕帕多普洛斯将这一点和荣格在自己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在释梦的时候)的态度,即“坚决反对任何一掠而过的‘仅此而已’之类的论述”联系在一起。他引用荣格的原话进行支持:“应该避免对梦的母题进行刻板的诠释……即使你对这些事物经验丰富,在每一个梦面前,也应该一次又一次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并摒弃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为完全出乎意料的内容做好准备。”(Jung,1948 Complete Works 8:par543)但与此同时,荣格的作品中又充满概括性的语言和固定的信念,帕帕多普洛斯将之称为“诺斯替式知识或诺斯替式认识论”。因此,在帕帕多普洛斯看来,“荣格的不可知论式和认识论式的开放性与荣格自己的诺斯替主义交织在一起,其特点是他对自己的断言和一般理论的正确性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念”。
具体到临床情境,这种“诺斯替式”认识论在荣格身上产生了一种与他的苏格拉底式开放性截然相反的态度。正如帕帕多普洛斯所说,荣格也以为接受他分析的人提供相当详尽的指导而著称,他会告诉被分析者具体做什么,为他们的人生提供指导。在他的通信中有很多人们向他寻求建议的例子(C.G.Jung:“Letter”,edited by G.Adler and Jaffé)。
在我看来,无论是对于荣格派学者还是荣格派分析师而言,认识和区分这两种对立的方法论是十分重要的。或许两种认识论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充分认识到我们在使用哪一种方法论。一方面,苏格拉底式的问话所具有的开放精神是最重要的:苏格拉底式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称为助产士,因为他能通过问话带来新生,即产生意识性的觉察,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坚定态度。另一方面,人们为了能够安全地立住脚,也需要某些信念。对于大多数早期的分析师而言,信念的支柱来自对荣格思想的完全认同。因此,尽管有很多内容需要再评估,但“荣格常说”已经成为认同荣格思想的合理表达。
无须再为书中的内容做过多的介绍,因为每一章的内容都是最好的诠释,每一位作者都不是在鹦鹉学舌般重复荣格的观点,而是进一步发展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从而用自己的方式向荣格致敬。因此,对于想要系统地学习荣格心理学的读者而言,《荣格心理学手册》可以称得上一部及时、权威且无价的著作。
马里奥·亚考毕(Mario Jacoby)博士
苏黎世荣格学院和分析心理学国际学校讲师、训练分析师和督导师
文摘④
引言
雷诺斯·K. 帕帕多普洛斯
你对心灵理解得越多,你对术语的使用就会越谨慎,因为所有术语都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和前见。你对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得越深入,你就越喜欢带有哲学、宗教和道德前见的思想。因此,有些东西要用终极关怀来处理。
(C.G.Jung 1935,Complate Works 17:par16)
1935年,荣格在塔维斯托克诊所的系列讲座中对听众提出了如上的忠告。七十年之后,还是在这座诊所中,在我为本书写这篇引言的时候,虽然这些话年代已经久远,但我还是能够充分意识到它们在今天依然具有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荣格学派的活动在所有前线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前线包括:出版——杂志、书籍和网站;文化、艺术和其他事件;学术课程和项目;机构、会议甚至是商业公司。而且,荣格学派的工作已经超越了原始的临床和文化环境,不断延伸到多个领域——从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到电影评论和难民干预项目。所有这些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的文献资源等待消化、梳理、再研究和最终的解构。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参考荣格的原著才能系统地进行比较和再评估。这确实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开展这项工作的时机和条件都已经成熟,因为大量荣格派作品需要得到系统的梳理,以免它们最终因为过于庞大而失控;而且,荣格学派的学术研究产生的新现象也为进行这类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最重要的是荣格学派(当然也包括后荣格学派)的研究在大学中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2而在此之前这些主要由临床分析师主导。荣格派学者不仅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设施确保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的学术性,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免于分裂和派别之争的侵扰,而分裂和派别之争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分析心理学团体。
因此,对这些内容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的时机已经到来,以便更新分析心理学,使其能够面对时代带来的新挑战。这项工程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本质上是系统的研究,因为荣格学派的学术领域反映的就是荣格自己的几乎全部工作,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并不是没有计划),既没有遵循特定的计划,也没有按照顺序诠释分析心理学引入的概念和过程。
荣格如实地指出术语都“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和前见”,因此我们有必要停下来,不仅要重新检视荣格自己的著作,还要研究之后所有的荣格学派文献,这样我们才能够研究它们的历史“前见”,还有它们所受到的影响。荣格清晰地认识到理论的构思(和术语)都会带有“前见”,但正是概念化的过程构成了主观事物本身,即关于“基本问题”的“思想”本身就带有“哲学、宗教和道德前见”。实际上,荣格的告诫是在提醒临床工作者或学者在讨论任何一个概念或过程的有效性之前都要注意到这一点,这是对所有理论和技术所依赖的假设进行探索。荣格的观点在我们看来是很容易接受的,他认为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大量的假设不仅带有逻辑水平上的“前见”,也带有“宗教”和“道德”的前见,这不仅意味着理论的准确性或临床的有效性会丧失,也会带来一个我们对其来源和应用都一无所知的框架。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我们将会盲目地误入歧途,最终要去面对的是难以预测的结果。
因此,对不断增加的荣格派作品进行定期的梳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本手册便是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的结果,编者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未来对荣格心理学核心主题的权威研究带来启发。尽管没有此类的作品能够给出确定的范围和内容,但作者们都在试图筛选出最新且最相关的主题,并尽最大可能地寻找一种全面且具有批判性的研究方法来论述它们。
3这部手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荣格作品中核心的概念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又充分的梳理。这绝非单一的作者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大量在荣格心理学领域对特定主题有深入研究的权威人物共同完成,这正是该手册的初衷,也是我为什么要从世界各地挑选当代最权威的荣格派学者和分析师共同完成这项工程。但很不幸,同时也难以避免,出于对翻译文本的可靠性和经济因素的考虑,我所邀请的大部分作者来自英语世界。
每一章的内容最初都会有一个标准的框架,从而确保每一个主题都能以相同的方式得到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作者们写出自己的风格,既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的读者,又避免行文过于简单。
每一章原始的标准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每一章的作者都在荣格作品的框架内简要介绍相应的概念,并评估其重要性和整体的关联性。
●系统地论述荣格在提出这一概念时的实际情况,包括按照时间顺序呈现其发展过程,以及描绘出荣格的修正过程。
●清晰地界定每一个概念的意义和定义。
●系统地概述其他作者对此概念的主要创新、批判和发展(包括荣格生前和去世后)。
●指出此概念的当下状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列出有关该主题的最新参考文献。
大多数的章节按照这个框架写作而成,但并非每一个主题都符合这个框架,有一部分章节并没有参照以上的顺序,而是遵从主题本身的结构。同时,本书的作者们在忠于荣格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又将他们的个性融入其中,因此章节之间的格式并不一致。我也不得不放弃保持所有章节篇幅一致的原始想法,允许章节形式的多样性。
手册是一门学科中特定概念的参考书,而这是荣格心理学领域的第一本手册。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理论、心理治疗和应用。不可否认的是,这三个部分并不能够涵盖所有的主题。尽管如此,分成三类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助于将大量的荣格派作品系统化,4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批判性地论述这种分类的适当性。克里斯蒂安·盖拉德在他的“艺术”一章中的开篇讨论的就是这一点。
本书的第一章讨论的是荣格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视为对荣格构思和建构自己作品的评论,因此也可以被视为手册的引言,其他章节都是将理论和临床的洞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每一个主题进行阐释。每一章都是作者的原创,这不仅体现在他们对待材料的态度上,即绝不会对某些文章进行简单评论,也体现在他们所提出的新颖观点和创造性思想上。
但由于是由不同的作者共同创作的,书中的章节之间不可避免会有重叠和重复之处,它们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交叉,因此将彼此重叠的部分降到最低也是作者的硬性任务之一。尽管相同的主题会出现在不同的章节中,但这会有利于读者观察它们的差异。由于每一位作者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主题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可能相互之间有重叠的地方。
最后希望这部手册能够成为学习荣格心理学的可靠参考书,同时也能促使以后定期地重新检视荣格派和后荣格派作品变成一种现实。
文摘⑤
第十一章
梦
玛丽·安·马顿
梦是内心深处一扇小小的隐藏之门
也是灵魂最深处的秘密。
(C.G.Jung 1933:par.304)
梦是通向灵魂的门,还是像我们经常听的“那只是个梦”?有时候,我们会用那“只是个梦”的说辞来安慰那些做了令人不安的梦的人;还有些时候,我们也会说梦与现实没有关系。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感谢他们晚上的梦并不仅“只是个梦”;相反,梦在他们的生命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考虑梦在荣格式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性和梦所扮演的角色的历史之后,我们将考察对梦进行工作的方法。随后我们会讨论释梦:放大,寻找它的意义,并探索诠释的有效性。
荣格式心理治疗中梦的重要性
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康庄大道,而无意识要比意识大得多。如果我们不对它们加以注意,我们就会把我们对心灵的认识局限于相对较小的有意识的部分,从而错失了拓宽意识的机会。
梦被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梦常常不容易被理解。荣格建议我们记住每一个梦,反复地想,从各个角度去看它。通常,把它告诉给一个你信任的朋友或者治疗师,对理解它会有帮助。可能会得到一个领悟,又或者梦者可能会被这夜间的访客困惑多年。
梦被一些人忽视(或回避)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他们认为梦里传递的是令人不愉快的信息。有时候,这个假设会被事实证实。然而,更多时候,梦也会为我们展示出自身的力量并帮助我们解答生活中的困惑。
通常来说,梦意味着愿望和幻想,换言之,相当于白日梦。在本文中我用的“梦”这个词只限于睡眠中出现的意象和其他内容。
释梦的历史
对梦的关注是新的想法吗?绝对不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从他们的梦中获得信息。例如,《旧约》中法老的梦广为人知(至少对于犹太人和具有基督教背景的人来说)。在《创世记》第41章中,瘦弱的奶牛和枯萎的谷物之梦被解读为对即将到来的饥荒的警示。同样,在《新约》(《马太福音》第1章)里,一位天使出现在约瑟的一个梦里,告诉他玛利亚所怀的孩子是由圣灵感孕的。犹太释梦者几乎可以确定,他们对梦的知识的雏形是来自甚至比法老还早的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
梦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十分重要,如果缺少它们(每当有梦出现,我们就被唤醒),我们将很可能出现幻觉。因为和梦一样,幻觉是无意识的内容,似乎心灵需要将这样的内容传递给意识,并在梦这条路径被堵塞的时候会用幻觉的方式来表达。
有些人觉得他们没有机会注意到自己的梦。因为就他们所知,他们是没有梦的。然而,现代研究梦的学者却相当确定每个人都会做梦:在每一个睡眠周期的九十分钟或更长的时间里可能会至少做一次梦,并且一晚上会做梦四次或四次以上。因此,有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印象,即我们没有做梦,然而实际上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没有记住做过的梦。当一个人尝试着记住他的梦,并将所有能记住的片段都努力记录下来时,我认为总是能成功的:不是在每一个晚上都有,但通常足以出现可用来反思的梦的素材。
所有的梦都有意义吗?我们不能证明它们有,但是许多人会自发地记录或讲述他们的梦;对于他们来说,梦有意义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心理治疗师们和与梦工作的其他人在几乎所有这些研究里都发现了意义。未能找到一个梦的意义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的不足而不是梦本身。
梦拥有意义的具体表现可以在它们对哲学家和科学家做出巨大发现的帮助上看到,如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和勒内·笛卡尔。凯库勒从一个梦的意象中推断出苯环的结构,这是在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奇迹;笛卡尔做的三个梦将他的人生转向哲学。在文学作品里,我们发现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多年都在寻找一个能够展现人类复影存在(善与恶)的故事,最终他在梦里创作出《化身博士》。
在当今的许多文化中,人们都重视梦。比如,据说马来西亚半岛的塞诺伊人每天都在谈论他们的梦。史前人类似乎也对他们的梦印象深刻。
荣格作品中的梦
荣格在1913年与弗洛伊德因理论分歧而决裂,毫无疑问,这也是人格上的冲突。在他们决裂之前,荣格接受了许多弗洛伊德的思想,涉及梦的显性和隐性内容:梦的文本及其潜在意义。在决裂之后,荣格在发展自己关于梦以及许多其他领域的思想上变得更加明确。例如,荣格一再重申梦的意义就其本身所表达的,而不再是继续接受弗洛伊德的观点,即显性之梦是一种伪装。
另一个与弗洛伊德的主要分歧是荣格经常说梦中的意象是象征,而不是符号。符号是一一对应的,像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教堂尖顶的意象代表着阳具。荣格认为这个意象指的是创造性的超自然人格(mana),尽管最终并不完全确定。梦的意象来自多种多样的原始资料,包括物理刺激、被压抑的情结、记忆、日常经验、阈下知觉,甚至心灵感应和对未来心灵内容的预感。不同于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意象是意识压抑素材的观点,荣格坚持认为有些素材从未在意识里出现过。总之,这些意象构成梦的语言。
尽管梦的语言元素并不是符号,但仍可以是一些相对固定的象征:
典型的母题如:下落,飞翔,遭受危险的动物或怀有敌意之人的迫害,在公共场合穿了不合适或荒谬的衣服,匆忙地赶时间或在乱哄哄的人群里走失,使用无效的武器战斗,努力地跑但是毫无进展。
(Jung et al1964:53)
每一个元素都有助于转译梦的语言。
一个对荣格梦的理论的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充实而不是改变。有修正、发展和使理论变得更加明确的过程。
自弗洛伊德(1900)的《释梦》和1912年荣格的作品之后,许多人被引导从梦中寻找无意识心灵的信息。的确,梦为那些想了解它的人提供了接触到这一重要资源的准备。
除了弗洛伊德和荣格之外,还有其他人也在对梦进行过研究,例如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尽管他被认为是精神分析三大人物的第三人,但他对梦的理论贡献微乎其微。其他深蕴心理学家的观点都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有共通之处。比如,像埃里希·弗洛姆提出的梦是“被遗忘的语言”的观点,以及托马斯·弗兰奇(Thomas French)和艾丽卡·弗洛姆(Erika Fromm)的聚焦冲突理论。
存在现象学的视角并没有假设无意识的心理内容,而是与荣格的观点以其他方式兼容。这个学派的主要理论家有梅达特·博斯(Medard Boss)。其他有名的理论家还有莱奥波德·卡里戈尔(Leopold Caligor)和罗洛·梅,以及弗里茨·珀尔斯(Fritz Perls)。
我认为,荣格诠释梦的方法是最广泛和最灵活的,因此也是对梦的涵盖面最广的,几乎吸引了所有的梦者。的确,这个方法几乎把所有与之相融的理论都包含其中。
如何对梦进行工作
如果我们相信梦的确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在一个特定的梦中发现它的意义呢?这需要一个过程:梦者可以与一个信赖的朋友或一个团队独立地完成这个过程,或者在一个有对梦工作经验的治疗师的帮助下完成。
对梦进行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准备好纸和笔,这样在醒来后可以立刻将梦尽可能地完整记录下来。当你自己还是半清醒状态的时候,甚至在起身去拿记录工具之前,将梦在脑中回放一遍是有助益的。从起身到记录下梦的内容前的活动,都有可能导致梦的大部分内容被遗忘。
除了用文字记录下梦,还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因为很多梦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可能会有很多个场景。绘出至少一个场景就可以让梦更加生动,使其锚定在你的脑海中。为了绘出一个梦,成为一个受过训练的艺术家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可能是不可取的。
写下梦境之后,再记下与梦境有关的反思(事实、想法和感受)。先把准备好的写下来,之后再把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够记下的加上去。例如,你会想到很多与你的兄弟汤姆有关的内容,你经常会见到他,而你过世已久的内莉姨妈的意象则需要你在你的记忆里深挖。有些梦者会发现将梦写在一列,将事实、想法和感受写在另一列会很有帮助。
汤姆的意象可能会让你想起你和他在一起的经历,他是如何对待你的,他都是什么态度,以及他现在在做什么。内莉姨妈的家人,无论是你母亲还是父亲那边,可能关系不良,或者他们可能和你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几乎所有的梦都有人的形象,还有很多梦里有动物、无生命的物体和场景。的确,梦的氛围是诠释时的一个要素。这个氛围可能是模糊的,但是通常也是相当详细的。例如,如果梦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森林,你可能会回忆起你是在什么情境下去的那个森林,和谁一起,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你对这每一段的记忆的感受又是什么。或者这个模糊的森林意象可能让人联想起某部文学作品,比如,丽莲·海尔曼(Lillian Hellman 1973)的《松林深处》。
所有与这些梦中意象有关的事实、想法和感受都被荣格学派称为个人联想,成年的梦者很容易发现它们。然而,孩子们的梦通常反映的是他们父母的问题,因此他们的梦被他们父母的联想所照亮。所有这样的联想都属于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即“个体放大”。
个人联想不能和弗洛伊德提出的自由联想相混淆。自由联想意味着从联想到联想。这样的实践倾向将注意力从梦的意象中转移出来,因此,诠释很可能被扭曲。荣格主张保持与意象的接近,即“围绕着”它。
除了梦者的联想之外,治疗师通常可以帮助来访/梦者回忆额外的个体放大:在梦者生命里发生的事件会和梦中的意象有联系。比如,一个中年妇女在五月里做了一个梦,她梦到自己去看望她的母亲,而她的母亲很暴躁和冷淡。梦者说她在做梦之前的几天莫名地感到沮丧。在知道她母亲已经去世后,治疗师询问她母亲去世的时间。梦者回答说是“去年夏天”。在治疗师和来访者同时查阅了他们的笔记后,他们发现梦几乎正好发生在母亲去世的周年纪念日。梦者想起那时她的一个孩子病得很厉害。虽然她对母亲的去世感到很伤心,她却没有时间全身心地去体验这个过程;这个梦帮助她体验和表达她的悲伤。
除了个人联想,还有其他关于梦的意象信息并非来源于个人经历:这样的信息来自人类的传说。例如:神话、宗教仪式和人类没有文字时的文化实践。像梦中的森林,可能让人回想到女神阿尔忒弥斯漫步的那个森林。这样的内容来自集体无意识,被称为原型性的对应部分。根据荣格和一些梦研究者的说法,孩子们的梦中有着大量原型性的对应部分。这种梦被称为原型梦。
许多文化和个人经历的原型梦是极为超自然的(令人敬畏)。这样的梦被视为大梦,可能携带的是整个群体而不是个人的信息。
个人联想和原型性的对应部分两者都由放大(amplications)组成。即使一个梦里只有一些意象,放大的数量也是相当大的。所以,持续写下所有这样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在放大的情况下,我们转向另一个我们需要的主要信息:在这个梦降临之前,你的生活中正在发生什么,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这些信息主要是由那些对你在情感上影响深远的事件和经历组成,但是它们的意义可能未必会立刻呈现出来。从做梦前的一两天前开始,又或者一个更长的时间段:也许是一件正在发生之事持续的时间,也许是你遇到的困难持续的时间,也许是你做决定所用的时间。比如,你可能正在经历家庭冲突,考虑换工作或者希望能够有一段假期。同样重要的是你的内在情绪状态。在做梦的时候,你的整体感觉是快乐?焦虑?沮丧?所有这些事件、体验和感受都由你的意识处境(conscious situation)构成——你的生活中正在发生什么。
但是,每一个梦都只是许多中的一个。对一个梦之前系列梦进行思考可能有助于对它的理解。这一系列可能由所有你能够记起的梦组成,或者由所有那些特别生动的梦组成。然而,通常你会从少数的梦中获得更多益处。例如,在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做的那些梦,或者——出现一些特定意象的几个梦。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疗,这个系列可以是自治疗开始以来做的所有梦,也可以是治疗期间的关键时刻,或者那些在两个治疗会谈之间发生的梦。一晚上做的所有梦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系列,但是它们通常紧密相连,也可以被视为一个梦。
反复出现的梦——本质上是同一个梦的重复——会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系列梦。重复通常意味着这个梦特别重要。通常这种重复的梦只有在被正确诠释了之后才会消失。
所有使用放大法搜集的信息、意识处境和系列梦都有一个名称,那就是梦之背景(dream context)。
我们如何处理这么多素材?我们先寻找这些事实之间彼此的连接:共同的主题指向一个特定的问题、情结或难题,而梦可能会做出评论。比如,一个男性的梦描述了三个人的形象:一个他曾经一度差点和她结婚的年轻女性、一个正在经历离婚的朋友和一个为梦者主持婚礼的牧师。这里的共同主题是婚姻。梦中的问题可能是如何处理他婚姻中的冲突。250这里潜在的情结可能是他害怕自己会成为一个不称职,即失败的丈夫。
如何接近诠释
即使有这么多的素材,甚至可以确定彼此的联系,我们距离诠释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不过,以下这些有用的指南可以被用来逐渐接近这个目标。
第一条指南,即避免假设(avoiding assumptions),可能会让释梦新手觉得好笑,因为他们可能连要避免的假设都没有。然而,很多人都听说过弗洛伊德的假设(不管是否有他的名字),那就是每个梦都揭示一种性冲突,以满足愿望。做出这样的假设很可能会扭曲释梦的过程。荣格认为梦的意义是不可能在放大和诠释之前就知道的。
一个流行的假设是梦可以预知未来。偶尔,梦会预知未来(就像前文提到的法老的梦)。更多的时候,梦指向的是当下。它们描述的是无意识心灵对梦者的计划、行为或态度的看法。
在促成避免假设的时候,荣格坚持认为梦呈现的就是它要表达的:它不需要伪装。(他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形成对比,弗洛伊德认为梦者知道的内容是“显梦”,而梦者的无意识愿望是“隐梦”。)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这是一位女性的梦,她在梦中试图将她的双手清洗干净,但是失败了。因为“脏手”这个词是不道德行为的一种隐喻,所以看起来,这个梦有反过来对她的一些行为进行道德评判的意味。
虽然梦呈现的就是它想表达的,但是它使用的是象征的语言。“象征”在这里并不意味着一本“梦的词典”里面有每一个梦中意象的固定意义。这样的一本词典说一盏装满油的灯的意象“表示商业活动具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样的诠释是武断的,它会使你对梦的分析变得贫乏甚至扭曲。
荣格认为一个象征是对相对未知的心灵内容的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因此,灯的意象的含义只能通过梦中出现这个意象的背景知识来发现,包括意象之间的相互连接。有了这样的知识,这个灯可以意指,比如:照明;一个自古就很有用的物品;一种装饰品;对梦者生命中一个特定的人、地点或者时间的提醒。诠释是对这种意象的含义的一种推测。
尽管一个特定的梦的意象通常对每一个梦者来说都有一个独特的意义,但有的时候这个意象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含义。这样的含义适合于具有一个普遍文化含义且与个人意义不相矛盾的情况。比如,一个洗礼仪式的梦的意象可以被视为一个相对固定的精神净化的象征。尽管这是它在基督教亚文化里的确定意义,但它只是相对固定的,因为洗礼在基督教出现前就有。此外,这样的诠释可能也不适用于没有宗教归属的梦者,或者不认可洗礼的梦者。
尽管我们可能想要从我们的梦中得到指引,但是通常梦并不会告诉梦者该去做什么。可以说肯定的是,如果梦描绘的是梦者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那么似乎可以采取行动来避免它。尽管如此,梦并不会指出避免危险的特定方案,而是给出多种可能的渠道。因此,梦描述出无意识“看到”的场景,并将决定权留给梦者的意识。
诠释中最重要的一条指南是把它视为梦的语言的一种转译,可以把梦的语言比作为一种被重新发现的已经灭绝的语言。古埃及语就是一个例子。在它被破译之前,没有人知道如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当现代学者发现古埃及文字时,他们用整个上下文和字符的用法来识别字母和单词,然后翻译出文本。同样,在释梦时,我们参考意象被使用的情境和各式各样的方式,以此来获取每个意象和整个文本的含义的线索。
梦意味着什么
一个梦可以有不同的意义,这取决于它聚焦于主观还是客观。如果你梦到十年没见过的约翰表哥,这个梦是在告诉你有关你表哥的事吗?可能是,但可能也不是。因为约翰表哥并不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梦更像是在告诉你,你自己的一部分会让人想起约翰表哥。荣格将这种信息称为主观诠释。
在与梦之关系中,主观并不带有非实在或幻想的内涵。相反,这一描述唤起的是梦者和梦中人物共同的特质和态度。因此,这些意象通常描绘出梦者人格的一部分,比如,阴影品质:未被认可,却往往对梦者而言是消极的那一面。
主观方法最容易被用于理解梦中的人物关系,但这一概念也适用于非人类的形象,甚至是非生命的形象。完形疗法(格式塔疗法)使用的就是这一概念,认为梦者在梦中会将每一个意象都表现出来。
但是如果你梦见了作为你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伴侣呢?梦的诠释可能会给你一些对你的伴侣或你们两人之间感情状况的洞察。252这样的诠释就是一种客观诠释。
在这种情况下客观并不意味着没有偏差。相反,这意味着梦经由梦者的无意识提供了对客体,即一个具体的人、动物、地方或事物,以及梦者与这个客体之间关系的看法。
一个人该如何知道什么时候做主观的诠释,什么时候做客观的诠释呢?一般来说,一个主观的诠释意味着梦中的形象呈现的是对梦者现实生活没有太大意义的某人(或某物):一个远方的亲戚、一个许久不见的熟人、一个名人、一个历史人物,或者梦者完全不认识或虚构的一个人。
例如,对以下这位45岁未婚女士的梦而言,主观诠释似乎是恰当的。梦的内容是:她的侄子死了。梦的内容包含的事实是这个男孩是她唯一的兄弟的唯一的儿子,而这个侄子和梦者之间在情感上并不亲密。作为家族姓氏的继承者,他似乎是家族传统的化身。由于梦者过于倾向于顺从家族的期待,男孩死亡的意象暗示着她被传统所束缚的倾向可能要结束。
如果梦中的形象是梦者现实生活中某个很重要的角色,即配偶、性伴侣、家庭成员、亲密的朋友、雇主、合作人或者(心理治疗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梦里的)来访者,那么这就可能需要客观诠释了。
以下是一个似乎需要客观诠释的梦:一位年轻的男士最近结交了一位年轻的女士,并且对她非常倾心。他梦见他的新朋友是性滥交者。他和他的治疗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梦在告诉他一些关于这位年轻女士的事情。因此,他对她的无意识感知不同于他意识层面的看法,所以他决定在这段关系中谨慎地行动。后来,他发现她的确是滥交者。
在决定是客观诠释还是主观诠释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形象是否被描述得如照片一样真实,也就是说,是否就如现实生活中梦者所知道的样子。如果是这样,这个形象一般从客观的角度上考虑。如果梦中的画面与现实中的人有明显不同,那么不相似的特质很可能是梦者的(主观)属性。
某个与梦者关系亲密的人被扭曲的意象可能仍然指向一个客观诠释。举个例子:一位22岁的女士梦见她的母亲是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女巫之一。梦者对女巫的联想是“恶魔的力量”。在客观地理解这一意象时,我们不需要得出实际的母亲完全就是恶魔的结论。相反,梦者开始意识到她的母亲使她253(女儿)在情感上和经济上都依赖她,因而处于母亲的控制之下。她的控制非常有力,以至于让她的女儿有种她的母亲是女巫的感觉。还有就是,女儿可能对母亲的看法过于乐观,以至于缺少对母亲一直都有的负面存在的觉察。
区分主观和客观的含义对正在对自己的梦进行工作的治疗师而言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考虑:当一个梦里出现来访者时,这是否关系到治疗师的主观心灵或来访者的客观心灵?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遵循和所有其他梦一样的指南。无论我们找到什么样的答案,将我们的梦告诉来访者都很少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在我的经验中,关于来访者的梦虽然不常见但是非常重要。事实上,梦见自己的一个来访者意味着他触碰到了我自己的什么。因此,梦很可能(从主观上)让我对自己的心灵有了新的洞察,或者为我提供了一个关于来访者的线索,即一个未被发现的问题,或者(从客观上)给了我一个开展治疗的提示。
梦常常同时具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含义。例如,那个年轻人关于他新女朋友的梦,一方面可以保持它的客观含义,另一方面还可以讲出与他的心灵有关的内容。一种主观的可能性是他有乱交的倾向。
的确,主观和客观含义经常很难区分,因为心灵选择了对梦者有心理意义的梦中形象。比如,一位女士选择一个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她内心形象的男士作为丈夫。所以,当她梦到自己的丈夫时,梦中的形象可能是她人格化的内在男性,同时也是实际中的丈夫。
理想情况下,每个梦中的形象都应该被单独考虑。在同一个梦中,一个意象可能是主观的,另一个可能是客观的。然而,在实践中,一个只包含少量意象的梦可能主要是主观的或客观的。一个类似的规则适用于我将要讨论的维度:还原性的/建构性的和补偿性的/非补偿性的。
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或者两者都有),梦对梦者而言会有各种方向的影响:还原性的或建构性的。一个还原性的诠释好像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个特殊的问题;一个建构性的诠释指向一个解决方案或者心理发展的一种可能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