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建筑建筑科学生态建筑(第三版)

生态建筑(第三版)

从生态的角度解读建筑,让建筑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

作者:冉茂宇,刘煜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ISBN: 978756802553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8.99

类别: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建筑科学 SKU:5d816f78b5d8bfc22f3108c3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25539丛书名: 普通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十三五”规划精品教材

编辑推荐
生态建筑不仅与许多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相融合,而且也和许多社会科学的学科相结合,形成了许多交叉的边缘学科。生态建筑学是生态学与建筑学相互融合的结果,是生态学基本原理与知识在建筑学中的应用与体现。这些前沿知识可以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学生提供有用的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研究建筑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并付诸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按编写顺序可分为6个部分。第1部分是生态建筑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第1章“生态学基础”和第2章“生态建筑概论”。第2部分是生态建筑选址、规划和场地设计,包括第3章“生态选址与规划”和第4章“可持续场地设计”。第3部分是生态建筑设计,包括第5章“气候适应性设计”、第6章“建筑的仿生设计”和第7章“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第4部分是生态建筑技术,包括第8章“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和第9章“节地、节水与材料循环利用”。第5部分是生态建筑实践案例介绍,包括第10 章“生态建筑实践”。第6部分是附录“气候分析工具与方法”。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设计与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冉茂宇,博士,重庆(建筑)大学建筑技术科学专业博士毕业,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实验室主任,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工会副主席,我社资深作者。
目  录

第1章生态学基础(1)

 

1.1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1)

 

1.2自然生态系统(3)

 

1.3人工生态系统与生态足迹(8)

 

1.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冗余(10)

 

1.5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1)

 

1.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13)

 

第2章生态建筑概论(16)

 

2.1建筑与地球生态环境(16)

 

2.2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20)

 

2.3生态建筑学研究内容与方法(22)

 

2.4生态建筑的概念及其内涵(24)

 

2.5生态建筑与绿色、可持续建筑之关系(26)

 

2.6生态建筑观(28)

 

2.7生态建筑设计(34)

 

2.8建筑生态系统及建筑物子系统构成(39)

 

第3章生态选址与规划(42)

 

3.1生态选址及中国“风水”(42)

 

3.2自然条件对选址的影响(46)

 

3.3社会环境对选址的影响(52)

 

3.4生态规划的概念及特点(54)

 

3.5生态选址与规划方法(55)

 

第4章可持续场地设计(61)

 

4.1场地设计概述(61)

 

4.2场地调查与分析评价(64)

 

4.3场地的整体布局(69)

 

4.4场地的建筑布置(74)

 

4.5交通系统与室外用地(78)

 

4.6场地的热环境与绿化(81)

 

4.7可持续场地设计策略(84)

 

 

 

第5章气候适应性设计(86)

 

5.1建筑气候及其分类(86)

 

5.2建筑与气候的关系(90)

 

5.3建筑群体气候适应性设计(92)

 

5.4建筑单体气候适应性设计(110)

 

第6章建筑的仿生设计(143)

 

6.1建筑仿生设计的产生与分类(143)

 

6.2建筑仿生设计原则和方法(144)

 

6.3建筑造型仿生设计(145)

 

6.4功能仿生设计(150)

 

6.5结构仿生设计(156)

 

6.6能源利用和材料仿生设计(162)

 

第7章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168)

 

7.1景观的概念与含义(168)

 

7.2生态景观设计(168)

 

7.3生态景观规划(174)

 

第8章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181)

 

8.1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181)

 

8.2外窗节能技术(185)

 

8.3外墙节能技术(195)

 

8.4屋面节能技术(206)

 

8.5天然采光节能技术(212)

 

8.6人工照明节能技术(219)

 

8.7主动式太阳能利用系统(223)

 

8.8地热能利用系统(231)

 

8.9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234)

 

第9章节地、节水与材料循环利用(237)

 

9.1建筑的节地技术(237)

 

9.2水资源有效利用技术(242)

 

9.3建筑中材料的循环利用(250)

 

第10章生态建筑实践(257)

 

10.1生态建筑技术分层及其演进(257)

 

10.2低技术生态建筑实践(258)

 

10.3中技术生态建筑实践(268)

 

10.4高技术生态建筑实践(286)

 

 

 

附录气候分析工具与方法(309)

 

附录A棒影图与太阳轨迹图(309)

 

附录B人体热舒适与生物气候图(312)

 

附录C基于生物气候图的气候适应性策略分析(314)

 

附录D基于平衡点温度确定日照/遮阳的时段和日期(315)

 

附录E基于阳光与风的生态选址分析(318)

 

附录F采光系数的确定方法(322)

 

附录G不同高度风速的确定(324)

 

附录H建筑物得失热量的估算(324)

 

附录I风压、热压、混合通风冷却能力的估算(331)

 

图表索引目录(334)

 

参考文献(347)

前  言

第三版前言

本书是对第二版的修订和完善。在修订完善的过程中,一是注重保留第二版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普适性、新旧知识结合的特点;二是注重适于我国高校环境设计等专业师生教学,兼顾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做到图表多样化,便于理解并方便多媒体教学;三是对第二版的部分章节进行精简,补充了与“生态建筑”紧密相关的内容,尤其是有关“生态规划”和场地“生物多样性”设计方面的内容。

第1章和第2章由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冉茂宇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孟庆林编写,第3章和第4章由冉茂宇和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董靓编写,第5章由冉茂宇编写,第6章由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薛佳薇编写,第7章由西北工业大学建筑系刘煜编写,第8章由冉茂宇和西北工业大学建筑系李静编写,第9章由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薛佳薇和龙淳编写,第10章由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袁炯炯编写,附录部分由冉茂宇编写。本书由冉茂宇、刘煜担任主编,孟庆林、董靓担任副主编,由冉茂宇统稿,刘煜进行补充,后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保峰教授审校。编写组衷心地感谢李保峰教授在百忙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衷心地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给予充裕的时间来编写和修订本书,同时还要感谢所有支持编写该书的人员,特别是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彭晋媛、郑松、刘毅军等。

本书在成稿过程中,不同专家对书名有不同的理解和建议。有专家认为,“生态建筑”只是借鉴了生态学思想方法的建筑,其内容与复杂的生态学内容的关联度非常有限;再者,近些年来冠以“生态”之名的宣传太多(如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等),有时这种宣传反而让人对生态的理解产生偏差;此外,“生态建筑”是中性词,而“绿色建筑”是褒义词,因此用后者作书名相对较好。另有专家则认为,“生态建筑”较“绿色建筑”学术性强,并且有“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作支撑,可以使教材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好,从而体现教材的特色。此外,从“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名称的产生和发展来讲,“生态建筑”更多关注建筑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整体互动关系,而“绿色建筑”更多关注建筑活动对人类的影响,虽然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内涵已经有许多交融互通之处,并且都在“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大范畴之内,但从生态的角度理解和研究建筑显然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教育意义。这里对“生态建筑”名称的不同理解作出说明,是希望能呈现不同的观点,从而可以给读者更多思考的空间。

应该说,生态建筑在很多方面尚待研究和完善,因此,本书所编与修订内容肯定有不全面、不具体、不恰当之处,又由于编者学识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冉茂宇

 

抢先评论了 “生态建筑(第三版)”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GB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EUR €13.99
阅读更多
缺货

电梯维修与保养(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用书)

EUR €26.99
加入购物车

建筑制图与识图(寇方洲)(二版)

EUR €21.99
阅读更多
缺货

地震工程学(土木工程研究生系列教材)

EUR €41.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