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99672
日本社区设计界第yi人——山崎亮
◎12年工作轨迹 1 6个代表性社区设计方案 200张珍贵照片
◎荣获GDA、SD Review、Kids Design赏等多项社会创新设计大奖
◎日本、台湾好评如潮,热销多年,台湾版上市半年重印7次
◎两岸20多位学者专家(城规、建筑、景观、社会学等领域)联袂推荐
带你看见回归以人为本的设计所能发挥的巨大力量
第1章 发现“人性互动”的设计 / 1
1. 发现“人性互动”的公园 / 2
有马富士公园(兵库,1999~2007年)
2. 不要独立做设计 / 14
游乐王国(兵库,2001~2004年)
3. 建立设计机制 / 2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园专题(兵库,2001~2007年)
.
第2章 跳脱设计本身,转为发掘人性 / 33
1. 向城镇渗透的都市生活 / 34
在堺市环濠地区开展的户外调查(大阪,2001~2004年)
2. 城镇正在被使用 / 46
景观探索(大阪,2003~2006年)
3. 从方案里设计景观 / 53
千里康复医院(大阪,2006~2007年)
.
第3章 社区设计——促使人们联系起来的工作 / 61
1. 从一个人开始的城镇设计 / 62
家岛专项(兵库,2002~)
2. 1个人、10个人、100个人、1000个人能做到的事 / 95
海士町综合振兴规划(岛根,2007~)
3. 孩子引发大人的认真 / 114
笠冈群岛儿童综合振兴规划(冈山,2009~)
.
第4章 情况还有好转的可能 / 123
1. 大坝建设与社区设计 / 124
余野川大坝专项(大阪,2007~2009年)
2. 高层住宅建设与社区设计 / 139
住宅建设专项(2010年)
.
第5章 在这无法用物质或金钱衡量价值的时代里,
我们该追求什么 / 145
1. 使用者自行打造的公园 / 146
泉佐野丘陵绿地(大阪,2007~)
2. 城镇里不可或缺的百货公司 / 157
丸屋花园(鹿儿岛,2010~)
3. 新祭典 / 174
水都大阪2009与土祭(大阪、栃木县,2009年)
.
第6章 社会设计——以社群的力量解决问题 / 187
1. 用设计解决森林问题 / 188
穗积锯木厂专项(三重,2007~)
2. 解决社会问题的设计 / 199
design专项(2008年)
.
结语 / 215
附录 / 219
“社区设计(community design)”可能是个不常听到的词。也许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个新造的词。其实这个词早在1960年就开始使用了,只是其包含的意思与现在稍有不同。
50多年前日本刚开始使用的“社区设计”一词,主要出现在新城镇(new town)的建设过程中。新城镇指的是,互相之间没有关联的人们从全国各地聚集而来,为了在群居生活中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考虑如何配置住宅,如何设计大家可以共同使用的广场或聚集场所等种种问题,社区设计便应运而生。当时,社区广场、社区中心等类似的词语热度很高。设计师抱有这种想法:只要有了可供大家共同使用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变得亲密起来。因此,当时的社区设计指的是住宅地的规划,即划定某个地区,在其物理空间上进行规划设计。
一方面,本书探讨的社区设计并非住宅的配置规划。50年间,大部分的住宅区已建成完毕,既有通过规划建成的,也有无规划自发建成的。另一方面,不管是从前就存在的中心市区,还是离岛及平原农耕地区的人居群落,这些优良的人际关系网络正在逐渐消失。国内出现了100万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每年大约有3万人自杀,同样大约有3万人孤独地死去;不知道如何参加社区活动的退休人员数量急增;除自家与职场、自家与学校之外,只知道通过网络交友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跟网友见过一次面。在这50年里,这个国家朝着“无缘社会”(译注:“无缘社会”一词出自日本NHK电视台2011年播出的一则探讨人际关系疏离的新闻报道,反映了日本社会中无血缘、无社缘、无地缘的现状)迈进。这些已经不是光靠住宅的配置规划、在物理空间上对住宅及公园进行设计更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了。我的兴趣之所以从建筑和景观设计转向人际网络的社区设计,就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当然,并不是某天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是在建筑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慢慢发觉
“有些问题不解决掉是不行的”,继而这些问题在我心里不断膨胀,以致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结果是我从设计公司辞职,开始自立门户。
所以,我想邀请抱有同样想法的设计师,或是发现仅靠建筑或景观设计无法解决(但是感觉又必须解决)的课题的人来阅读此书。
据说在英语中,社区设计有了新的叫法,如“community development(社区发展)”或“community empowerment(社区营造)”。虽然在意思上会更为准确,但是这两个词在日语中读起来都很拗口。“社区设计”读起来清晰,意思也还算能传达到位。重要的是,刷新旧时社区设计留给人的印象,不断催生高时效性的课题,这样“社区设计”一词的意思也会自然更新吧。
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社区设计、社会设计(social design),本书涉及的设计范围之广,非一名设计师能独立完成的。譬如景观设计,景观不是靠某个人之手就能设计出来的。社区设计亦是如此,更别说整个社会了。
正因如此,本书在讨论上述问题时,笔者身边会有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场。有的地方注释会比较多,一方面是因为笔者的文字功底不足;但另一方面,这也是论述社区设计的特点,望读者朋友海涵。
我啰嗦完了,请您开始阅读此书吧。
山崎亮先生的《社区设计》让我们见证了人人可以参与的设计,链接无限可能的设计。这“设计”立足空间又超越了空间,是真正回归我们日常生活的设计,是可以实现共建我们心目中理想社区的设计,是人们通过自我赋能成为社区主人的设计。
——刘悦来(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学者、上海四叶草堂理事长)
景观建筑师山崎亮在本书中分享了社区设计如何牵起人际牵系,对抗无血缘、无地缘社会的疏离孤独,活络人口凋零的偏乡、疗愈网络成瘾的城市,是所有关心台湾高龄化、少子女化社会者都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戴伯芬(台湾辅仁大学社会系教授)
未来将是以使用者趋向的时代,而山崎亮看到了这个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社区设计(在台湾称为参与式设计)。城市紧缩带来的挑战,如何突破蓝图式规划思维,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纳入时间面向的设计,这是*难的,而山崎亮做到了。相信本书是所有企求革新的空间专业相关领域工作者期盼的解答。
──刘柏宏(台湾景观学会理事长)
山崎亮的社区设计实为“社会设计”,其目的不在于空间设计本身,而是透过参与过程,将使用者转化为积极的“社群”,让他们着手于空间规划、经营管理、活动设计,甚至地方产业活化、永续发展等方案。山崎亮的十六个案例有如日本各类型空间矛盾的处方签,它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但也乐观地提出“社群”作为关键答案。
──黄丽玲(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副教授)
如果你厌倦了圆桌前的日以继夜,如果你关心着空间背后的人群,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线索,接下来请您起身走进人群,因为答案必须自己找寻。
——黄鼎尧(土沟农村美术馆创办人)
1. 发现“人性互动”的公园
——有马富士公园(兵库,1999~2007年)
什么是令人愉悦的公园
我在大学读的专业是景观设计,宣称能设计景观。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大胆设计领域的景观设计,对象涵盖广,从个人庭院到公园或广场,以及大学校园等,其中公园设计是日本景观设计的主战场。我在大学念景观设计时,从未思考过公园该由谁来设计。实际上,为了建造令人愉悦的公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需要照顾到空间上的每一个细节。我对公园的看法因此发生了改变。
看法发生改变后再观察公园,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我发现了设计师设计考究的部分,也明白他们想要表现的东西。但有一个疑问越来越明显,为什么大部分设计考究的公园,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变成了无人问津的没落场所?无论多么考究的设计,设计师在公园开园后,就几乎不再和公园产生关系了。可实际上却是开园后的公园该如何管理非常重要,这个管理方式决定了10年后公园的命运是凄凉还是受欢迎。
以这个思考作为契机,我参与了有马富士公园管理的相关工作。有马富士公园是位于兵库县三田市山边的县立公园,初开园时占地面积约为70公顷。园内除了园区活动中心及自然学习中心外,还设计了自然观察分区及儿童游乐场所。这座位于山中的公园,距离近的公交站要走20分钟的路程,毗邻兵库县立人与自然博物馆,该公园亦属于博物馆的一部分。兵库县政府的负责人,就公园的维护方案还同博物馆负责人中濑勲先生①商讨过。那时给出的关键词是“公园管理”。效仿美国公园的管理模式,不单单是被动等着游客到来,而是积极地举办各种活动来诱导游客上门。这个方案需要当地居民参与其中才能进行下去。这是开园前两年发生的事。
在实施当地居民参与的公园管理模式期间,中濑先生联系我,希望我能帮助他制订一个运营计划。当时还在设计事务所②上班的我,次接触了运营相关的工作。当然,我必须开始学习运营管理相关的知识。我请来了中濑先生介绍的讲师,举办了8场关于公园管理的学习会③。这个学习会,不仅有博物馆的研究员及行政负责人,还邀请了地区的NPO(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团体、大学生等参与其中,全体参加者对有马富士公园未来的运营方案达成了共识。
学习迪士尼乐园的待客之道
迪士尼乐园的经营管理之道或许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常识,而我却是次学习迪士尼乐园的运营方式。当时,“迪士尼乐园的运营方式为何能成功”已成为热门话题,有关迪士尼乐园运营的书争相出版,许多人在读完书后,再把书卖给旧书店。我记得那时我在“一律100日元”的书架上买了很多与迪士尼乐园相关的书,深感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迪士尼乐园的经营管理项目众多,与公园相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员(cast)”的存在。演员指的是会载歌载舞地扮演米老鼠、唐老鸭等角色的人,演奏音乐的人,或是打扫清洁的人。这些人将我们这些进入园区的游客带入了一个梦的世界。尽管游客见不到作为管理者的东方乐园公司(Oriental Land)的员工,但演员的存在使得迪士尼乐园充满乐趣。插个题外话,为了计划能顺利实施,我们也去迪士尼乐园考察了好几次。因为并不是为了游玩才去的,所以也没购买娱乐设施免费的“通行证”,大部分时间只购买“入场券”能进入园区就好了。有一次特别想乘船去“汤姆索亚岛”上看看,但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必须要购买园内的交通票,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游客都有通行证的原因,我们没找到“交通票贩卖点”。后因为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找了位清洁人员向他询问“交通票该去哪里买”,对方一本正经地回答道:“路线有点复杂,要好好记住哦!”说完往我身后指了指,笑着说:“近在眼前。”我转过身,交通票贩卖点果然隐藏在茂密的丛林里。连清洁人员都意识到自己作为演员的职责,即便是指路也要让游客感受到欢乐,这点让我很感动。
市民参与型的公园管理
普通公园里没有演员。游客到公园里一般也不会遇到管理者,自己游玩好了就回去。管理者为了不给游客造成困扰,只是种花除草罢了。既然如此,有马富士公园是不是也需要一些演员,像迪士尼乐园一样,在管理者和游客之间插入载歌载舞的演员?可是,迪士尼乐园的演员是为了赚钱才载歌载舞的,而有马富士公园是县立公园,不能收取门票钱。这样一来,势必只能找那些愿意无偿演出的演员。也就是说,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将游客和演员都考虑成公园的使用者。提供表演的演员和享受表演的游客,都是利用公园空间获取快乐的人。
于是,我们通过博物馆询问相关社团,是否有意愿担任有马富士公园的演员。我们首先听取了几个社团的意见,询问有关活动的内容及其中的困难。对于他们提出的“租借会议室的费用太高”“印刷活动传单太费钱”“缺乏放置活动道具的场所”“年轻人不愿意加入我们的社团”“演出场地少”等各种有关活动的问题,我们亦进行了整理。这些问题也许可以在公园管理中得到解决,我们一边同行政负责人及博物馆研究者一起探讨,一边确定运营计划。
第1年参与我们的活动的社团有22个。由以研究员藤本真里为中心的博物馆研究者来调整社团的活动内容,在园内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节目,例如用竹签与和纸制作日式风筝的放风筝社团、在园内池塘边观察生物的社团、在园内里山边游玩边观察自然的社团等。
另外,幸好有公园活动中心的存在,需使用电脑教室、演唱会等在室内开展活动的社团才愿意进驻公园,这样一来便可吸引到不常来公园的人。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举办这些乍看好像与公园无关的活动的意义。
无论哪个社团都乐在其中。周末来到公园,与游客一同分享自己想要展示的节目。平日里,大家晚上聚集起来筹备活动相关事宜。这和我印象中的“志愿活动”很不一样,看着他们开心的模样,我感受到为了能让公园持续充满活力,不仅需要讲究空间设计的细节,欢迎游客并与游客共同享受活动的社团的存在也很重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