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77346
本书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对“建筑结构”课程的基本质量要求,依据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关规范编写的教材。全书共计14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工程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梁、板的设计,柱、墙的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平面楼盖设计,钢木结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抗震构造,地基与基础。每章均配有本章小结和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类建筑学及相关本科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以及供从事土木工程技术的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第1章绪论
1.1建筑结构和建筑的关系
1.2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
1.3建筑结构体系
1.4各类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1.5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2.1地震特性
2.2地震震害简述
2.3几个重要的抗震设计基本概念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3.1选择有利场地
3.2确定合理建筑体型
3.3采用合理抗震结构体系
3.4多道抗震设防
3.5结构整体性
3.6保证非结构构件安全
3.7结构材料和施工质量
3.8采用隔震、减震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4.1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
4.2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及结构抗力
4.3荷载和材料强度
4.4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4.5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4.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工程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5.1结构对工程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5.2钢筋和混凝土材料
5.3砌体结构材料
5.4钢结构材料
5.5木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混凝土梁、板的设计
6.1混凝土受弯梁
6.2混凝土梁受扭承载力计算
6.3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裂缝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柱、墙的设计
7.1混凝土柱
7.2砌体墙、柱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8.1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及优缺点
8.2预应力的施加方法
8.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和锚具
8.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的一般规定
8.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基本原理
8.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形式和基本构造要求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平面楼盖设计
9.1概述
9.2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与计算
9.3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与计算
9.4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的受力特点与构造要求
9.5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
9.6钢筋混凝土楼梯与雨篷
9.7木楼盖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钢木结构
10.1钢结构
10.2木结构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11.1概述
11.2框架结构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11.3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11.4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2章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2.1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
12.2剪力墙结构
12.3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3章砌体结构抗震构造
13.1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
13.2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
13.3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4章地基与基础
14.1概述
14.2地基
14.3基础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要学科基础课程之一。长期以来,该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土木工程专业多本专业教材的简单浓缩,缺乏较全面涵盖建筑结构知识内容、针对建筑学专业特点的教材。本教材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简称《评估标准》)》对“建筑结构”课程的基本质量要求,依据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结合建筑工程实践经验以及作者的教学经验进行编写。本教材共14章,主要包括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木结构、地基与基础等相关内容。
结合《评估标准》对“建筑结构”课程的基本质量要求和建筑学专业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教材首先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其次按照梁、板、柱、墙等构件讲解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最后介绍几种常见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
本教材将基本知识、工程概念以及相关规范有机结合,配以典型的例题、思考题与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材力求讲清概念,突出重点,注重基本理论,淡化过程推导,重视构造。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建筑结构”课程存在“内容多、概念多、公式符号多、构造规定多”以及复习不易抓住要领的问题,每章还编排了“本章小结”,总结、归纳本章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参加本教材编写的有:刘雁(第 1、2、3 和14章)、李琮琦(第 4、8和9章)、邹小静(第 11、12 和13章)和杨鼎久(第5
、6 、7
和10章);刘雁负责全书统稿,研究生郭楷、周超、李娟、袁沈峰等同学帮助绘制了部分图表,编写了部分计算例题等。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并引用了许多优秀教材、著作及相关文献资料;也得到了编者所在单位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由于教材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加之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恳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完善。
编者2013年9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