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63481
美国历史上的单极时刻 3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超级权力 6
其他发达国家的状况 9
美国为何能形成如此强大优势 12
结语:人工智能新赛道的国际格局 14
第二章 向死而生与末世论:西方悲观论及其批判 17
马斯克悖谬:悲观未来与强力推动的自相矛盾 19
末世论与弥赛亚:悲观论的基督教之源 23
挑战神的领域:悲观论的精神负担 28
向死而生:人工智能的新历史 31
结语:西方人工智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37
第三章 就业失重和社会撕裂:西方超人文化及其批判 39
弥散在美国人工智能发展中的超人文化 41
为什么超人文化是危险的 44
就业失重与愤怒的失业者 51
社会分裂:超人文化与失业者利益之间的紧张 57
结语:超人文化是人工智能离心机的加速器 62
第四章 人机合智: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未来相处之道 63
天人合一:谨慎乐观论的文化之源 65
人工智能:群卒效应与解释黑箱 71
人类智能:情境通用与模糊记忆 76
合智:人与机器的相互尊重 80
结语:让人类的归人类、机器的归机器 83
第五章 众智成城:用人本文化保障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安全 85
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意义 87
中国的人本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源 91
众智成城:人本文化的实质 98
明确目标与社会掌控:人本文化的国内向心机制 102
技术分享与心系弱国:人本文化的国际向心机制 105
结语:作为一种向心文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10
第六章 逆转边缘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 113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边缘化风险 115
中国在人工智能世界格局中的特殊位置 118
中国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状况及优势 12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情怀 125
逆转永久边缘化与中国使命 129
结语:中国主张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131
第七章 从智慧城市到智能城市 133
智慧城市的优势与不足 135
智能城市的构成要件 138
智能城市的治理价值 144
智能城市在未来的风险 149
结语:智能城市的良善价值 152
第八章 从智能科学到智能社会科学 155
人工智能研究目前涉及的学科分布 158
发展规划中的智能科学 160
智能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 164
智能社会科学的学科构成 167
如何推进智能社会科学的构建 170
结语:智能社会科学的学科化发展之路 174
第九章 人工智能发展的治理科学支持 177
管理科学的特征及其工业化背景 179
治理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学科要求 183
治理科学的学科组成与学科边界 187
推动治理科学学科构建的路线图 190
结语:人工智能时代呼唤治理科学新发展 193
第十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世界主义与中国 195
世界主义的源流与实质 197
西方世界主义的基督教本质及其限度 200
世界主义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203
智人的终结:奇点临近与后人类世界 207
开放世界主义:从中国传统出发的新观念 210
结语:社群世界主义之上的和谐共生 214
第十一章 从赛维坦到赛托邦——中国能否成为新时代的理想国 217
人工智能: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深刻革命 219
深度学习的解释黑箱与知识图谱的未来打开方式 221
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全球人工智能秩序的变革 223
结语:赛托邦的原则和制度 226
后 记 229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最重要的战略性技术。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实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而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领域。
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良好:海量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以及开放的市场环境,都使得我国的人工智能有非常好的发展环境和独特优势。当今在国际科技论文的发表量和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上,我国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在部分领域如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技术上,我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正快速成长,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我们深信: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交错的时代,人工智能一定能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开灿烂之花、结丰硕之果!
然而,我国人工智能的整体水平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在核心算法、基础理论、关键设备、高端芯片、基础材料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人工智能的整体发展上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前瞻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量子科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特别是高端制造、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并且在应用实践中发展人工智能。
特别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颠覆性技术,它的发展已经产生或将产生一系列影响社会安全、伦理、隐私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要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相互渗透,而且要跟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交叉。奇琦教授在《人工智能Ⅱ:走向赛托邦》这本著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讨论,思路清晰、观点鲜明、颇有创意、甚受教益!
本著作还进一步提出智能社会科学的概念,指出未来的人工智能一级学科不仅需要包括智能科学与工程,还应该包括智能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上,要形成“智能 ”的复合专业培养模式。“智能 ”不仅要重视人工智能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的交叉融合,还要强调人工智能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交叉融合。奇琦教授在“智能 政治学”和“智能 公共管理”等领域已经做了一些前瞻性的工作,这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
未来人工智能会进入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在未来的大空间中,不仅与人工智能复合的理科和工科大有作为,而且与人工智能复合的社会科学各领域同样有广阔天地。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全面且突破性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学者来参与研发,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董事长
社科学者要勇闯智能交叉领域的“无人区”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超级计算和脑科学等新兴技术从整体上推动了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对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也将成为新一轮全球科技发展主动权竞争的关键。
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颠覆性技术。一方面,相关主体和部门要推动人工智能的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等方面引申出的新课题就变得至关重要。高奇琦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的“从智能科学到智能社会科学”是一个非常好的观点。我们不仅要重视智能科学和工程的建设,将人工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支持科学家们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还应该鼓励社会科学的学者,研究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从而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新智能服务体系和智能经济业态。
人工智能本身具有多学科综合和高度复杂的特征。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同时需要跨学科的思维来整体思考这一问题。奇琦教授的《人工智能:驯服赛维坦》就是一本非常好的创新性著作,而《人工智能Ⅱ:走向赛托邦》则是他思考的进一步升华。在这本书中,奇琦教授讨论了中美在人工智能发展文化上的差异,并对西方的悲观论和中国的谨慎乐观论进行了比较。另外,奇琦教授还将人工智能与治理科学的关系、人工智能与世界主义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开放性讨论,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理论尝试。
总之,在这些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交叉的新领域,我们同样需要更多像奇琦教授这样的社科学者勇闯“无人区”。
褚君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