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02760
第一章 土地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什么是土地 / 003
一、土地的法律概念 / 003
二、土地的属性 / 025
三、土地分类 / 033
第二节 土地法视角下土地的本质属性:公私交融性 / 042
一、土地的公共性 / 042
二、土地的私人性特征 / 046
第三节 土地法视角下人类土地利用的行为模式——基于土地人假设 / 047
一、土地人作为经济人的行为模式 / 047
二、土地人作为社会人的行为模式 / 051
第四节 土地法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 055
一、土地法的产生与发展 / 055
二、土地法的发展规律 / 057
三、中国土地问题的特殊性与土地法研究的出发点 / 059
第五节 土地法的调整对象与特点 / 061
一、土地法的调整对象:土地利用关系 / 061
二、土地法的特点 / 063
第六节 土地法的价值目标 / 069
一、土地的公平利用 / 069
二、土地的有效利用 / 073
三、土地的永续利用 / 075
四、土地的有序利用 / 077
第二章 土地权利与土地登记
第一节 土地权利 / 082
一、《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确立的土地权利体系 / 082
二、《物权法》等民事法律确立的土地权利体系 / 092
三、两种权利体系的比较 / 095
第二节 土地登记的几个理论问题 / 099
一、土地登记的目的和功能 / 099
二、土地登记的法律性质 / 104
三、土地登记制度模式 / 106
四、土地登记与地籍调查之间的关系 / 111
五、土地登记与土地确权的关系 / 115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机构的最优选择 / 119
一、我国不动产登记分散登记的状况 / 119
二、我国不动产分散登记的弊端 / 120
三、我国不动产为什么应该统一登记 / 122
四、为什么要以土地为核心、以土地主管部门为登记机关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 123
五、我国不动产登记机构的设置 / 126
第三章 现代土地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第一节 政府治理的应然状态 / 130
一、政府土地治理的目标——良好的土地管理应该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 / 130
二、治理体系的判断标准 / 133
第二节 政府土地治理的政策工具箱 / 138
一、“硬工具”的传统优势 / 138
二、“软工具”的勃兴与不足 / 151
第三节 中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窘境 / 153
一、政府主体地位不清 / 153
二、行为失范 / 154
三、特殊限制 / 156
四、发展窘境的原因 / 158
第四节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改革方案 / 160
一、政策与外部实施环境之间有机结合,构建有效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体系 / 160
二、改革方案的基本取向 / 162
三、改革方案的具体举措 / 164
第四章 土地发展权
第一节 土地发展权的概念及源起 / 179
一、土地发展权的概念 / 179
二、土地发展权理念的变迁 / 183
第二节 土地发展权的财产权新形态 / 191
一、土地发展权的价值二元性 / 192
二、土地发展权的财产权理念变迁 / 199
三、公共财产权意义上的土地发展权 / 203
四、土地发展权利益之分配 / 210
第三节 土地发展权的物权地位 / 220
一、关于土地发展权客体的争议 / 221
二、土地发展权符合物权的基本构造和发展趋势 / 227
三、应将土地发展权视为独立物权 / 230
第四节 我国土地发展权物权体系之构建 / 234
一、在物权法中区分“集体土地发展权”和“公共土地发展权”/ 235
二、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之间的协调 / 241
三、与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规划之间的协调 / 243
第五章 土地征收
第一节 土地征收的基本理论 / 247
一、土地征收权的基本内涵与性质 / 247
二、土地征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 249
第二节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的历史、现状、问题及其完善 / 265
一、我国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行制度 / 265
二、当前征地过程中反映的突出问题 / 269
三、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各项争论 / 271
四、中国土地征收问题的特殊性 / 281
五、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思路 / 281
第六章 土地税收
第一节 土地税收的性质和功能 / 286
一、土地税收的性质 / 286
二、土地税收的功能 / 291
第二节 土地税收的结构 / 295
一、土地税的分类 / 295
二、土地税制的内容 / 295
第三节 中国土地税制的改革 / 313
一、现行土地税法的缺陷 / 313
二、土地税收改革的原则 / 314
三、修改与完善土地税法的基本思路 / 317
四、土地税制改革的路径/ 320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生产和存在的本源。土地作为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基本生活载体,也折射出人类社会变迁的内在规律。自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时代进入农耕时代起,对土地利用的行为模式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土地资源,成为氏族、群体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土地制度,成为贯穿国家治理、经济交往、家庭结构等重要社会关系的根本制度;土地问题,则成为事关一朝、一国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一部人类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人类的土地利用行为而展开。
工业时代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民众对于财产的积极追求成为社会规则主旨。伴随着追逐财产的热情,产生了对财产权利本质的深刻反思,人类的土地利用行为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土地的价值体系被重构,土地所承载的利益诉求被改变,土地之上的权利冲突变得尤为明显。土地问题呈现出全新的形式。
解决中国土地问题,实现土地政策目标,需要依靠土地法。1986年,制定出台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土地管理法》,1998年进行了全面修订,推动了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践证明,这是一部好法,是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这些年来,关于土地问题的争论很多,这些争论对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很有益处,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暴露了我国土地法学基础理论的薄弱。没有基础理论的突破,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30多年过去了,中国法学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土地法的基础理论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探讨和发展。土地法是公法与私法的统一,土地法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内容。土地法学虽然在一些大学的土地管理专业中开设,但由于土地法在整个法学研究中长期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土地法的基础理论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探讨和发展,长期游离于主流法学研究之外。目前,国内的一些土地法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的专项研究,如土地征收、土地财政、建设用地流转等,而专门的土地法基础理论的著作却凤毛麟角。在这种背景下,土地法学对基础理论的呼唤越来越迫切。解决中国土地问题,亟须对土地法的基础理论进行总结和创新,从法学理论上回答、研究解决土地问题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为纷繁复杂的土地问题“正本清源”,提供科学的应对策略。
2014年,重庆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研究会以《当代中国土地法重大理论问题》为题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研究。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兼职教授担任了该项目的负责人,组织我的学生阮晏子、蔡卫华、刘佳星、张新平、李文谦成立课题组进行了研究。课题采取的是集中讨论、分头执笔的方式,每一个专题,我都组织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然后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分头起草具体的文字报告。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主要回答了以下几个关键性的土地法理论问题:一是土地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二是人类在土地利用时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三是土地法是怎样产生的,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推动土地法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什么;四是土地法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目标;五是现代土地法如何平衡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的边界(或者说如何处理土地问题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回答这几个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对政府土地治理、土地权利体系、土地登记、土地征收、土地发展权、土地税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是对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其中,第一章土地法的基本理论问题,由我和阮晏子、蔡卫华、李文谦执笔;第二章土地权利与土地登记,由蔡卫华执笔;第三章现代土地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由刘佳星执笔;第四章土地发展权,由张新平执笔;第五章土地征收,由阮晏子执笔;第六章土地税收,由刘佳星执笔,最后由我审核统稿完成。
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对当代中国土地法的基础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对一些土地法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对理论界、实务界争论的一些重大土地问题进行分析。作为一家之言,肯定有许多不妥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我们一起推动土地法基础理论的发展。
甘藏春
2019年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