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55903丛书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公私合作现象,公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效率、正当性、技术可行性等问题。在政府多重角色下,如何认识公私合作形成的复杂的法律关系;如何保证社会资本进入后,政府的责任机制依然有效运转;如何处理公私部门的合同纠纷;如何保障作为公共产品、服务使用者,又是公私合作关系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是本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动机
第二节问题意识:公私合作的隐忧
第三节研究综述
第二章公私合作的内涵、开展程序及类型
第一节重入概念灾区:公私合作内涵的厘定
第二节公私合作的开展程序及类型
第三节实证分析:北京地铁四号线案例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公私合作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提供模式分析
第二节以国家模型为起点看待国家任务
第三节民营化风潮对国家任务内涵的冲击
第四节国家任务理论的中国式检验
第五节小结
第四章政府作为监管者:公私合作监管的具体法制
第一节市场准入监管
第二节特许权授予过程监管
第三节特许协议监管
第四节价格监管
第五节质量监管
第六节连续服务、普遍服务和保证竞争
第七节其他监管措施:公益保障为由的行政介入
第八节小结
第五章政府作为合作者:现有法制框架下的公私合作合同设计
第一节公私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合同
第二节公私合作合同条款的设计
第三节技术难题是否有解——示范文本合同条款设计的微妙
解读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政府作为责任担保者:公私合作中责任机制的重建
第一节公部门责任机制落空的紧箍咒
第二节责任机制落空的根源
第三节公私合作中公部门责任的落实
第四节小结
第七章公私合作合同诉讼:以公私部门间关系为视角
第一节个案分析:汇津案引发的思考
第二节大样本案例分析
第三节公私合作合同缔结中的争议焦点
第四节公私合作合同履行中的核心问题
第五节公私合作合同争议裁判中的核心问题
第六节小结
第八章公私合作第三人诉讼:以三方法律关系为视角
第一节三方法律关系的勾勒
第二节第三人权益保护现状
第三节第三人权益保障的可能性
第四节诉讼路径解析
第五节小结
第九章余论:公私合作冷思考
后记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动机
第二节问题意识:公私合作的隐忧
第三节研究综述
第二章公私合作的内涵、开展程序及类型
第一节重入概念灾区:公私合作内涵的厘定
第二节公私合作的开展程序及类型
第三节实证分析:北京地铁四号线案例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公私合作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提供模式分析
第二节以国家模型为起点看待国家任务
第三节民营化风潮对国家任务内涵的冲击
第四节国家任务理论的中国式检验
第五节小结
第四章政府作为监管者:公私合作监管的具体法制
第一节市场准入监管
第二节特许权授予过程监管
第三节特许协议监管
第四节价格监管
第五节质量监管
第六节连续服务、普遍服务和保证竞争
第七节其他监管措施:公益保障为由的行政介入
第八节小结
第五章政府作为合作者:现有法制框架下的公私合作合同设计
第一节公私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合同
第二节公私合作合同条款的设计
第三节技术难题是否有解——示范文本合同条款设计的微妙
解读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政府作为责任担保者:公私合作中责任机制的重建
第一节公部门责任机制落空的紧箍咒
第二节责任机制落空的根源
第三节公私合作中公部门责任的落实
第四节小结
第七章公私合作合同诉讼:以公私部门间关系为视角
第一节个案分析:汇津案引发的思考
第二节大样本案例分析
第三节公私合作合同缔结中的争议焦点
第四节公私合作合同履行中的核心问题
第五节公私合作合同争议裁判中的核心问题
第六节小结
第八章公私合作第三人诉讼:以三方法律关系为视角
第一节三方法律关系的勾勒
第二节第三人权益保护现状
第三节第三人权益保障的可能性
第四节诉讼路径解析
第五节小结
第九章余论:公私合作冷思考
后记
免费在线读
公私合作被认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性制度革命,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发展迅速。我国自2014年以来力推新一轮公私合作,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合作,提升行政效率,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公私合作过程中,政府一方面是合作方,和私部门居于平等地位,通过协议安排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政府又需要监管合作过程,对私部门有指挥、监督的权力。此外,公私合作开展以后,为了防止公部门将提供产品、服务的职能移交给私部门的同时,逃避公法上的各类规限和要求,一般都认为公部门承担最终的行为责任,以免公法遁入私法。因此公私合作中,公部门呈现出多重角色。为区别于传统的高权主体定位,公部门需要以何种法律载体、行为方式来型塑自身角色,构成公私合作中的法律机制问题。最后,公私合作前期合作框架稳固以后,合作过程中如果出现纠纷,循何种途径,适用哪些法律,以何种裁判模式应对都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本书正是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和回应。无论是发展、完善公私合作法理,还是为公私合作实践提供制度指引和决策参考,本书的研究都具有显著意义。书中对公部门的三种角色进行了详细描绘和阐释,对相关规范依据、多边法律关系作了梳理和论证,并就责任性机制(accountability)如何构建提出设想。诚如书中所述,政府多重角色存续使公私界限混沌,超越了传统二元判断模式,使法律关系定性、救济渠道选择、法律适用、责任归属判断等出现障碍。在争议解决部分,书中结合行政协议理论和制度,对混合型法律适用规则、效力判断规则、第三人权利救济途径等问题逐个进行分析和回答。全书结构安排合理、逻辑严密、论证翔实、所提观点具有相当的启发性。本书的特色还在于综合运用规范实证、案例实证、价值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阐释。尤其是对规范实证和案例实证方法的运用,凸显了作者对公私合作现实运作层面的关注,令本书增色不少。
本书正是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和回应。无论是发展、完善公私合作法理,还是为公私合作实践提供制度指引和决策参考,本书的研究都具有显著意义。书中对公部门的三种角色进行了详细描绘和阐释,对相关规范依据、多边法律关系作了梳理和论证,并就责任性机制(accountability)如何构建提出设想。诚如书中所述,政府多重角色存续使公私界限混沌,超越了传统二元判断模式,使法律关系定性、救济渠道选择、法律适用、责任归属判断等出现障碍。在争议解决部分,书中结合行政协议理论和制度,对混合型法律适用规则、效力判断规则、第三人权利救济途径等问题逐个进行分析和回答。全书结构安排合理、逻辑严密、论证翔实、所提观点具有相当的启发性。本书的特色还在于综合运用规范实证、案例实证、价值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阐释。尤其是对规范实证和案例实证方法的运用,凸显了作者对公私合作现实运作层面的关注,令本书增色不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