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25280
长期以来,如何对待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的民意,乃是令理论界与实务界均感头痛的重要问题。《刑案民意的诉讼内表达与回应研究》以一种诉讼内的程序视角,尝试构建一套认知上开放、规范上封闭的刑事程序系统,并试图通过此系统实现对刑案民意中多元价值、复杂利益和不同意见的化简、吸纳和回应。
部分 刑案民意诉讼内表达与回应的基础理论
章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刑案民意应否得到回应的理论分析
一、民意概念的界定
二、刑案民意的价值
三、刑案民意回应的理论基础
四、刑案民意在裁判中的应有地位
第二章 刑案民意如何回应:侧重于程序进路的初步分析
一、刑案民意回应的三种途径
二、程序尤其是诉讼程序在刑案民意回应中的地位
三、通过程序尤其是诉讼程序回应刑案民意的限度
第三章 刑案民意回应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以法院民意回应为重心
一、问题、方法与材料
二、刑案民意的特点及其对刑事司法的挑战
三、实践中法院回应刑案民意的三种模式
四、刑案民意回应的现实司法困境
五、余论
第四章 问题如何解决
——刑案民意诉讼内表达与回应的一个理论框架
一、中国法院回应民意效果为何不佳:诉讼内民意表达和回应存在的问题
二、法治发达国家法院为何不存在明显的民意困境:一些诉讼程序技术的功用
三、认知开放与运作封闭:刑案民意诉讼内表达与回应的一个基本框架
四、结语
第二部分 刑案民意的诉讼内表达
第五章 刑事诉讼内当事人亲属利益表达与保护机制研究
一、被告人、被害人亲属利益表达与保护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被告人、被害人亲属利益表达与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被告人、被害人亲属利益表达与保护制度之完善
第六章 刑事诉讼内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一、社会参与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社会参与刑事诉讼的立法现状
三、我国社会参与刑事诉讼的制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刑事诉讼社会参与机制的完善
第七章 刑事案件媒体表达的自由与限度
一、媒体报道刑案的两种类型:两个案例的展示
二、媒体报道对刑事司法的影响
三、媒体报道的强势影响何以可能:基于动力机制与制度空间的分析
四、刑事诉讼过程中媒体报道的规制
第三部分 刑案民意的诉讼内回应
第八章 通过审判权力的优化配置回应民意
一、审判权力配置与法院回应民意的关系
二、中国审判权力的配置及其对民意的考量
三、中国审判权配置在民意回应上存在的不足
四、民意回应视角下中国审判权力配置的系统优化
第九章 通过陪审制度的改革回应民意
一、陪审制度与刑案民意回应的联系
二、通过陪审制度回应刑案民意的制度条件
三、中国陪审制度在刑案民意回应上的核心制度问题
四、刑案民意回应角度下中国陪审制度的改革
第十章 通过司法技术的应用回应民意
一、通过司法技术回应刑案民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通过司法技术回应刑案民意的方式
三、通过司法技术回应刑案民意的条件及其制度保障
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价值观念、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各类民意汹涌激荡,给国家与社会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在刑事司法领域,前述诸种矛盾尤为明显,相关民意更为多样和尖锐,给司法机关带来的挑战亦更为具体和难以驾驭。
刑事司法应当如何应对民意?学术界和实务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诸多讨论并提出了不错的方案。但从效果来看,一些方案又似乎未尽如人意。何以如此?从程序法的角度来看,我以为乃是因为某些方案多属外部的、应激性的方案,尚缺少一种诉讼内的、程序性的制度化视角,以致没有很好地构建一套开放且规范的程序系统,进而没有发挥这一程序系统在现代社会对多元价值、利益和意见的化简、吸纳和回应作用。
肖仕卫博士的这部名为《刑案民意的诉讼内表达与回应研究》则不同,其正是从一种诉讼内的程序视角研究了刑案民意的表达与回应问题。全书分为三部分:刑案民意诉讼内表达与回应的基础理论、刑案民意的诉讼内表达和刑案民意的诉讼内回应。总的来看,正如作者所言,其试图构建一种诉讼内的认知开放与规范封闭模式来解决多年来一直存在的民意难题。在我看来,作者努力的方向是值得关注的,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具体建议也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从实证的角度来看,该书赖以为基的材料显得比较单薄,数据分析细致度还不够,某些观点也还需要进一步推敲和论证。相信肖仕卫博士会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精进。
是为序。
左卫民
2018年3月于四川大学法学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