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65070丛书名: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以网络零售与传统交易,即线上和线下交易模式的对比为主线,将网络零售领域的法律规范分为电子商务领域的垂直法律关系、平行法律关系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法律法规这三个部分进行阐释,并主要从行政法角度不平等主体、民事角度平等主体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相关法律法规三方面出发对网络领域重要问题进行解析。
目 录
导论:商业模式与法律框架1
编 电子商务的纵向法律规范
章 电子商务准入制度27
节 市场准入的基本原理27
第二节 一般经营者市场准入29第三节 特殊经营者市场准入35
第二章 电子商务税收制度42
节 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的冲击42
第二节 相关税种及其法律规范43第三节 电子商务税收域外立法经验50
第三章 电子商务发票制度53
节 电子商务中的发票53
第二节 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54
第三节 网络发票管理平台55第四节 电子发票55
第四章 电子商务反垄断及反不正当竞争制度57
节 反垄断法律规则57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64
第五章 电子商务的标准指引75
节 电子商务标准概述75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国家与行业标准79第三节 电子商务的国际标准90
第六章 对电商平台的行政监管94
节 电商平台的自身义务95
第二节 电商平台的运营和管理102
第二编 电子商务横向法律关系
第七章 电子商务中的合同法律制度11
节 电子合同概述113
第二节 电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117 2
第三节 电子合同的履行与违约123
第四节 电子合同的无效、撤销与解除128
第八章 电子商务中的侵权责任(上)135
节 电商平台侵权责任概论135
第二节 电商平台间接侵权责任的具体规则138
第九章 电子商务中的侵权责任(下)154
节 美国法上的“避风港”原则154
第二节 欧盟法及其内国法上的相关规则156
第三节 不同法域的比较分析164
第十章 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172
节 著作权制度概论173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中的著作权保护181
第十一章 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187
节 商标权制度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187
第二节 专利权制度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194
第十二章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198
第十三章 电子商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219
节 电子商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219
第二节 域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229
第三编 电子商务的平台规则和争议解决
第十四章 电子商务平台规则237
节 平台规则概论237
第二节 平台规则的基本分类240
第三节 平台规则的行政监管248
第十五章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257
节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概述257
第二节 境内电子商务争议解决机制258
第三节 国际及跨境电子商务争议解决制度之发展概况267
附录1:本书涉及国务院机构名称对照273
附录2:本书涉及各类法律法规等汇总274后记281
后记
编 电子商务的纵向法律规范
章 电子商务准入制度27
节 市场准入的基本原理27
第二节 一般经营者市场准入29第三节 特殊经营者市场准入35
第二章 电子商务税收制度42
节 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的冲击42
第二节 相关税种及其法律规范43第三节 电子商务税收域外立法经验50
第三章 电子商务发票制度53
节 电子商务中的发票53
第二节 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54
第三节 网络发票管理平台55第四节 电子发票55
第四章 电子商务反垄断及反不正当竞争制度57
节 反垄断法律规则57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64
第五章 电子商务的标准指引75
节 电子商务标准概述75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国家与行业标准79第三节 电子商务的国际标准90
第六章 对电商平台的行政监管94
节 电商平台的自身义务95
第二节 电商平台的运营和管理102
第二编 电子商务横向法律关系
第七章 电子商务中的合同法律制度11
节 电子合同概述113
第二节 电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117 2
第三节 电子合同的履行与违约123
第四节 电子合同的无效、撤销与解除128
第八章 电子商务中的侵权责任(上)135
节 电商平台侵权责任概论135
第二节 电商平台间接侵权责任的具体规则138
第九章 电子商务中的侵权责任(下)154
节 美国法上的“避风港”原则154
第二节 欧盟法及其内国法上的相关规则156
第三节 不同法域的比较分析164
第十章 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172
节 著作权制度概论173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中的著作权保护181
第十一章 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187
节 商标权制度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187
第二节 专利权制度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194
第十二章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198
第十三章 电子商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219
节 电子商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219
第二节 域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229
第三编 电子商务的平台规则和争议解决
第十四章 电子商务平台规则237
节 平台规则概论237
第二节 平台规则的基本分类240
第三节 平台规则的行政监管248
第十五章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257
节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概述257
第二节 境内电子商务争议解决机制258
第三节 国际及跨境电子商务争议解决制度之发展概况267
附录1:本书涉及国务院机构名称对照273
附录2:本书涉及各类法律法规等汇总274后记281
后记
在线试读
一、本书主旨
书名是《电子商务法》,而不是《电子商务法学》。一字之差,意味着受众有别,主旨不同。本书面向电子商务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和初学者,对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制度,作尽可能系统而扼要的介绍。
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规则和程序,更新速度极快,条文数量庞大,制定主体和效力等级差异很大,既散落在不同法律之中又有一系列专门立法,相互之间既相距遥远又有许多交叉乃至冲突地带,各国之间既有相互借鉴也有彼此?I格,这些都给初学者要进入和了解这一领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实际上,即使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往往也只能精通其中的某些方面。因此,要想相对全面地掌握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中的核心问题,总是需要下一些笨功夫,做一些初级、烦琐但却必要的汇集和梳理法律条文的准备工作。
这本《电子商务法》就是我们这些作者在学习和研究之初,所做的这样一个汇集和梳理工作的副产品。我们持着一个“小学生”的心态,从检索一部部规范文本、阅读一个个法律条文开始,学着认识和分别概念,努力读懂语句和段落,进而提炼、比较和分析其中明示或隐含的规则和程序,试图找出能够将如此庞杂的制度内容大致组织起来的基本框架。这些工作真是不能再初级了。但是舍此之外,的确别无良法。现有的教科书当然会给我们很多指引和帮助。但是相比于电子商务这个高速演化的庞然大物,已有的著述要么亟须更新,要么有待扩展。同样因为如此,这些工作也是格外烦琐的。只是要把那些直接规定了某个电子商务问题的法律条文找出来,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更不必说要识别那些不是针对却可以乃至必须适用于电子商务的规则程序。
因此,当初步完成这个关于电子商务法的初级工作之后,我们就格外清晰地意识到,许多来自电子商务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一领域有兴趣的初学者、从事相关工作的实务界人士,甚至一部分电子商务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可能有着同样的需求,因而不得不付出同样的辛苦。也许,大家仍然希望能够有一本介绍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初级读物,为后续的学习、研究,乃至手头的执业、交易,节省时间,铺垫基础。
本书正是本着这样的初心,致力于介绍和论述与电子商务为相关的那些法律制度。比如,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税收、发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问题的法律规制和标准引导,合同、侵权,特别是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和个人信息保护等不同法律制度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特殊性,电商平台制定的交易规则和用户协议,以及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这些制度并没有涵盖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所有领域,比如电子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就涉及较少。 ① 即使在电 2 子交易特别是网络零售这个电子商务为核心的领域,在本书中占到了绝大篇幅,也仍然会忽略乃至遗漏不少内容。这不仅是因为作者学识不足和本书篇幅有限,也是由于电子商务法涵盖的范围太大,发展的速度太快。
不论就实践还是理论而言,这都是一个高速发展和急剧拓展的前沿领域。研究的速度总是赶不上变化的速度,学者能够跟上这一进程已经实属不易,因此还难以从理论上给出体系性的阐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更不用说统一的电子商务法学。这当然并不会妨碍研究者针对具体问题展开高质量的学术讨论,或者从已有的部门法的理论体系出发提出自己的洞见。 ① 但是这距离电子商务法学的确立以及成熟还十分遥远。甚至一些为基本的问题,比如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制度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应当如何理解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性质,尚且难以清楚界定。这一领域演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状况是,电子商务法学滞后于电子商务法,而电子商务法又滞后于电子商务。
这也决定了电子商务法处在一个介于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法学之间的中继位置。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引发了许多与之有关的法律问题,比如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工商和税务登记、电子发票、电子合同,以及“网规”和“线上纠纷解决机制”,等等。可以说,电子商务法已经充斥和化身于并反过来深刻影响电子商务的每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法学的理论挑战也往往源自电子商务法的实践难题,比如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模式之间的税负歧视,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市场”界定,格式合同效力,网店侵权的平台责任,等等。首当其冲的是在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中受到致命冲击的传统商业模式,由此引发了法律变革和法学争议。
这意味着,本书又不可能只是一本简单的普法教材。对电子商务法的学习和研究,常常会同时触及实践性的电子商务前沿和理论性的电子商务法学前沿。要增进乃至于充分理解……本书所讨论的这些主题,需要在概念和理论上做必要澄清,实在是欲藏拙而不可得。作为本书的导论,这里要预先说明的是,书中不断提及的基本概念、贯穿始终的研究方法,以及用以组织各部分内容的基础框架。
书名是《电子商务法》,而不是《电子商务法学》。一字之差,意味着受众有别,主旨不同。本书面向电子商务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和初学者,对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制度,作尽可能系统而扼要的介绍。
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规则和程序,更新速度极快,条文数量庞大,制定主体和效力等级差异很大,既散落在不同法律之中又有一系列专门立法,相互之间既相距遥远又有许多交叉乃至冲突地带,各国之间既有相互借鉴也有彼此?I格,这些都给初学者要进入和了解这一领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实际上,即使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往往也只能精通其中的某些方面。因此,要想相对全面地掌握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中的核心问题,总是需要下一些笨功夫,做一些初级、烦琐但却必要的汇集和梳理法律条文的准备工作。
这本《电子商务法》就是我们这些作者在学习和研究之初,所做的这样一个汇集和梳理工作的副产品。我们持着一个“小学生”的心态,从检索一部部规范文本、阅读一个个法律条文开始,学着认识和分别概念,努力读懂语句和段落,进而提炼、比较和分析其中明示或隐含的规则和程序,试图找出能够将如此庞杂的制度内容大致组织起来的基本框架。这些工作真是不能再初级了。但是舍此之外,的确别无良法。现有的教科书当然会给我们很多指引和帮助。但是相比于电子商务这个高速演化的庞然大物,已有的著述要么亟须更新,要么有待扩展。同样因为如此,这些工作也是格外烦琐的。只是要把那些直接规定了某个电子商务问题的法律条文找出来,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更不必说要识别那些不是针对却可以乃至必须适用于电子商务的规则程序。
因此,当初步完成这个关于电子商务法的初级工作之后,我们就格外清晰地意识到,许多来自电子商务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一领域有兴趣的初学者、从事相关工作的实务界人士,甚至一部分电子商务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可能有着同样的需求,因而不得不付出同样的辛苦。也许,大家仍然希望能够有一本介绍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初级读物,为后续的学习、研究,乃至手头的执业、交易,节省时间,铺垫基础。
本书正是本着这样的初心,致力于介绍和论述与电子商务为相关的那些法律制度。比如,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税收、发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问题的法律规制和标准引导,合同、侵权,特别是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和个人信息保护等不同法律制度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特殊性,电商平台制定的交易规则和用户协议,以及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这些制度并没有涵盖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所有领域,比如电子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就涉及较少。 ① 即使在电 2 子交易特别是网络零售这个电子商务为核心的领域,在本书中占到了绝大篇幅,也仍然会忽略乃至遗漏不少内容。这不仅是因为作者学识不足和本书篇幅有限,也是由于电子商务法涵盖的范围太大,发展的速度太快。
不论就实践还是理论而言,这都是一个高速发展和急剧拓展的前沿领域。研究的速度总是赶不上变化的速度,学者能够跟上这一进程已经实属不易,因此还难以从理论上给出体系性的阐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更不用说统一的电子商务法学。这当然并不会妨碍研究者针对具体问题展开高质量的学术讨论,或者从已有的部门法的理论体系出发提出自己的洞见。 ① 但是这距离电子商务法学的确立以及成熟还十分遥远。甚至一些为基本的问题,比如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制度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应当如何理解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性质,尚且难以清楚界定。这一领域演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状况是,电子商务法学滞后于电子商务法,而电子商务法又滞后于电子商务。
这也决定了电子商务法处在一个介于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法学之间的中继位置。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引发了许多与之有关的法律问题,比如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工商和税务登记、电子发票、电子合同,以及“网规”和“线上纠纷解决机制”,等等。可以说,电子商务法已经充斥和化身于并反过来深刻影响电子商务的每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法学的理论挑战也往往源自电子商务法的实践难题,比如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模式之间的税负歧视,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市场”界定,格式合同效力,网店侵权的平台责任,等等。首当其冲的是在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中受到致命冲击的传统商业模式,由此引发了法律变革和法学争议。
这意味着,本书又不可能只是一本简单的普法教材。对电子商务法的学习和研究,常常会同时触及实践性的电子商务前沿和理论性的电子商务法学前沿。要增进乃至于充分理解……本书所讨论的这些主题,需要在概念和理论上做必要澄清,实在是欲藏拙而不可得。作为本书的导论,这里要预先说明的是,书中不断提及的基本概念、贯穿始终的研究方法,以及用以组织各部分内容的基础框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