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458493
本书是目前wei一 一本全景式记录白银案侦破过程的纪实文学,本书的作者也是全国*一个采访到白银案罪犯高承勇本人的记者。随着高承勇被执行死刑,白银案尘埃落定,但是,对于这个案件本身,人们显然还想知道得更多。
白银案凶手高承勇为何如此残忍?
谋财?11起案子他只不过得到几百元钱。
复仇?凶手与被害者根本不曾相识。
为色?部分被害者未曾遭到凌辱?
他谋杀动机是什么?又如何逃遁28年?*终是如何落网的?公安民警是如何抓获他的?被害者及其家属又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落网之后,高承勇又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罪与罚?以后如何避免发生类似的血案?女性如何保护自己……
为挖掘揭露这起世纪悬案的真相,本书作者历时两年,行程万里,先后5次深入白银,6次到达白银案真凶高承勇老家青城探访,数十次走访命案现场,先后多次到上海、哈尔滨、长春、周口采访当年参与此案的公安部刑侦专家,采访白银市侦办此案的公检法办案人员、辩护律师、知情群众、被害者家属及承勇族人,并在白银区看守所里独家面对面采访高承勇。
从1988年5月26日至2002年2月9日,14年间,在甘肃省白银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先后有11名女性惨遭相似手法杀害,部分被害人曾遭受性侵害,尸体被切割,毁坏,在当地引起极大恐慌。
自1988年5月26日案发至2016年8月26日,28年来,为侦破这起世纪悬案,白银公安局换了8任局长;28年来,公安机关共采集指纹23万枚,对比了至少10万枚指纹,各级公安机关有上百位刑侦专家参与侦破此案。
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作者历时近两年,5次到白银,深入采访公检法办案人员、知情群众、被害者家属以及高承勇族人,并独家采访了高承勇。
作者以高度冷静与客观的态度和笔法,把白银案放到整个社会与时代背景中,放到整个中国政法工作进程中来考量,认真梳理案件中的司法进程,侦查、抓捕、公诉、审判等环节的司法细节考量,展现案件在宏大叙述背后突显出来的中国司法不断完善与法治日益进步的现状,努力挖掘此系列案件背后那些未知的潜伏在深处的东西,讴歌28年来执著办案的政法工作者。
引子
第一章血案
一、永丰街小区“小白鞋”遇害了
二、蛰伏6年,供电局宿舍再酿血案
三、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又发血案
四、疯狂的1998年,犯罪手段升级
五、“你来找我老公吗?”
六、衣服柜里的小女孩儿
七、杀了热情待客的姑娘
八、当着两岁幼女的面杀死其母亲
九、临终遗言:“长发”“本地人”
十、“遗失的绳子”
十一、地板上的脚印
第二章追踪与潜伏
一、DNA技术锁定真凶
二、高承勇逍遥法外的种种“巧合”
三、当38年警察,追凶28年
四、23万枚指纹
五、肯定没有错,就是他
六、世界上那些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
七、警界“神笔马良”助力白银案
八、张国孝的遗愿
第三章正义的审判
一、心结
二、庭审开始了
三、公诉人:建议判处死刑
四、高承勇对公诉人坦露作案动机
五、第三公诉人贾桐和当年8岁的被害
小女孩儿姚莉莉同龄
六、死刑判决
第四章起底高承勇
一、藏身之处
二、历史名城,仁义之乡
三、青城中学
四、高氏祠堂
五、城河村村民不敢相信高承勇是杀人狂魔
六、白银棉纺厂小区
七、妻子说高承勇被捕前半年状态反常
第五章末日
一、在看守所
二、胖到了204斤
三、高承勇曾经画了一幅画
四、最后一顿饭,高承勇想吃羊肉泡馍
五、不知道怎么评价自己这一生
六、性变态还是人格分裂
七、辩护律师认为,高承勇作案心理值得研究
八、西方学者对连环杀手的研究和判定
尾声
后记
编后记
附录:白银案11起凶案
第五章末日
一、在看守所
2018年3月31日上午10点,高承勇被宣判死刑的第二天,笔者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看守所谈话室,第一次见到高承勇和他的管教民警吴育祥,吴育祥正在和高承勇谈话。
吴育祥:“你吃了降压药之后,现在身体还有什么不适吗?”
高承勇:“现在血压不高了,感觉头不晕了,还好。”
吴育祥:“出庭宣判那天,血压咋突然升高了呢?”
高承勇:“不知道。现在好了。”
吴育祥:“宣判结果,告诉同监室的人了吗?”
高承勇:“跟他们说了。”
吴育祥:“他们没有歧视你或者欺负你吧?”
高承勇:“没有。”
吴育祥:“好好遵守监规,服从管理,有什么事随时跟我说,有什么想法多和我沟通。”
高承勇:“好。”
吴育祥和高承勇相对而坐,一个是犯下连环杀人罪被严加看管羁押的重刑犯,一个是代表国家与政府行使职责的管教民警,吴育祥的话语拿捏得非常到位,既有对高承勇的关心、体贴,也有对他的告诫与教育。
高承勇挺直腰身坐在椅子上面,脸色凝重。虽然他努力保持冷静,但是,笔者还是在他脸上看到了“待决死囚”所特有的那份泯灭了所有希望之后的冷和乱。
将高承勇押送回监室后,笔者问吴育祥:“高承勇什么时候到看守所的?看管他的这些日子,你是怎么过来的?”
白银市白银区看守所
吴育祥告诉笔者:“2016年8月28日下午4点左右,当时我正在家里休假,接到了所长成文忠的电话——你快来!快来!白银案破了!嫌疑人高承勇已被抓获,马上就送到所里来。分管监管工作的市局和分局的局领导都过来了。”电话里,成所长的语气有些兴奋,也有些着急。
“当天晚上11点40分左右,高承勇正式收押。我在看守所工作13年,多次执行监管重刑犯的任务,相对来说,看管高承勇给我带来的监管压力算是比较大的。从他被羁押进看守所到现在,我几乎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有这个感觉的不只是我一个人,白银市区两级分管监管工作的局领导及成文忠所长都因高承勇的到来,背起了一份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从2016年8月28日深夜高承勇羁押到看守所至今,主管民警吴育祥每日进监室都对其进行人身安全检查,谈话教育,随时掌握了解他的思想动态。进到监舍后的一段时间里,高承勇对陌生人、对看守所民警都持有一份强烈的戒备心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彼此之间交流的增多,高承勇对吴育祥的工作还是相对配合的,逐渐对他有了一定的信任。
高承勇曾说,他之所以信任吴管教,是因为吴管教把自己当人看,不打骂、虐待自己。
到看守所工作之前,吴育祥在白银公安分局刑侦队工作近20年,此前一直参与侦破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13年前因为工作需要调到看守所后依然关注此案,每当和在押人员谈话的时候,吴育祥都注意寻找破获该案的线索。高承勇被羁押后,在一次日常谈话教育时,吴育祥和高承勇说起这件事。高承勇略带沮丧地说:“13年间,看守所关押了那么多犯人,你天天念叨我,我能不进来吗?”
4月2日上午10点,白银市白银区看守所所长成文忠就看守所监管工作,特别是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案犯高承勇的羁押管控工作,对笔者作了详细介绍。
白银市白银区看守所是公安部评定的一级看守所,目前,已通过公安部“全国标兵看守所”考核验收。当前,白银区看守所担负着白银市区两级公检法和安全部门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和全市女性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羁押任务。200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收回和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随着这一制度的落地实行,死刑犯在看守所的羁押周期延长了,管理难度加大了,看守所监管民警肩上的责任和心理压力也比过去更大了。
白银市白银区看守所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厅、市局公安监管工作的会议精神,始终将死刑犯管理作为看守所管理工作的重点,多措并举加强死刑犯管理工作,确保死刑犯监管无事故,保证了监所安全稳定。2016年8月28日,在高承勇结束初审,羁押到看守所之前,白银市公安局薛生杰副局长,白银分局杨成副局长召集看守所领导班子、管教中队长吴育祥等人提前开了一个通气会,就羁押看管高承勇的管控措施,作了周密的计划和细致的安排,并对高承勇本人作出风险评估,将其确定为“一级重大风险”。由于高承勇被捕后情绪一直不是很稳定,在前期审讯阶段,他曾出现极端行为,趁民警不注意,在审讯椅上磕破了自己的头,试图自杀。这是个具有极大风险的羁押对象。就此,杨成副局长特别强调,高承勇羁押到看守所之后,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初次听到高承勇落网的消息,成文忠感到震撼和欣慰。对高承勇的羁押与管控,是白银市白银区看守所近年来承担的一次重大任务。
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白银市白银区看守所启动了一级应对措施。由成文忠全面负责,教导员、副所长协助,指派责任心强、管教经验丰富的吴育祥为主管民警,汪涛为协管民警。为便于管理,成文忠安排工作人员将高承勇关押到重点监室。这个监室处于总控室和管教室之间,一旦有突发情况,工作人员都会迅速到位,果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妥善处置。同时,这个位置的监室也方便律师会见,便于办案单位提审。
管教民警吴育祥在监控视频上查看监室情况
在高承勇到来之前,看守所安排工作人员将这个监室认真细致地检查、清理,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严禁任何违禁品、危险品流入监室,确保监室绝对安全、卫生、干净,杜绝任何安全隐患的存在。2016年8月底,刚入看守所时,高承勇的情绪不稳定,从安全角度考虑,其不适合单独关押,经看守所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挑选10名表现良好、服从管理的在押人员和他在同一监室。看守所对高承勇设置了专门的单屏显示,24小时监控他的一举一动,无缝监控。
白银市白银区看守所管教中队长吴育祥每天都会来到监区内的监控室查看高承勇的情况。高承勇的妻子曾来看守所给其送过一次衣服,出于安全考虑,吴育祥没有接收,而是自己去给高承勇买来了衣服。
二、胖到了204斤
对白银区看守所来说,把高承勇的羁押监管工作做到位,只是一个方面,看守所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高承勇的教育、感化,促其认罪服法。
入所初期,高承勇的气焰是嚣张的,不把民警和监管规定放在眼里,消极抵抗,破罐子破摔。由于高承勇罪行累累,极其危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相关规定,看守所民警对其加戴械具,并对其作诫勉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法律,说道理,让他老老实实地服从管教,遵守监规。
成文忠说,2017年农历大年三十之前,高承勇对他提了两个要求。
腊月二十六日那天,高承勇说:“想洗个澡。”因为主管民警吴育祥家中有事,那天没有人安排给高承勇洗澡。
成文忠当即答应并安排工作人员带高承勇去洗了澡。
大年三十的晚上,成文忠值班,到监室例行检查时,高承勇说:“成所,我有个要求,想和你说说。”
成文忠说:“你说吧。”
高承勇说:“今天过年了,这可能是我在世上过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很久没有喝饮料了,你能不能给我买瓶饮料来?”
成文忠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按照相关规定,逢重大节假日,所里都会改善所有在押人员的伙食,提供一些水果饮料给大家。喝完饮料,领到自己的水果之后,高承勇给成文忠鞠躬致谢。
成文忠强调,不管是高承勇还是其他的在押人员,在看守所民警眼里,他们都是一样的人。看守所不仅肩负着打击、预防、深挖犯罪和教育改造等多项职能,而且还担负着人文关怀、文明执法的新任务。对在押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监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算收到所里的在押人员是个人渣、恶魔,但是,人渣归人渣,恶魔归恶魔,该怎么办他们,由法院说了算,到了看守所,就得把他们当人对待。
吴育祥解释说,看守所并没有单独关押高承勇,这是符合相关规定的,目前,高承勇已经被判死刑,像他这样的死刑犯,看守所通常不会单独关押。第一,监室紧张,不可能为他单独空出房间来;第二,高承勇属于重点管理对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防止其自残或出现其他问题,对他的关押看管会比较谨慎。
此外,对于那些即将执行死刑的在押人员来说,精神上通常会比较抑郁,将他们和别的轻刑犯关押在一起,便于他们与其他人交流,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如果单独关“小号”,压力往往更大,情绪更不可控。如果死刑犯在死刑执行前和同监室人有一定的交流,还有利于减轻他们对死刑的恐惧。
从2016年8月28日羁押到看守所那天起至2018年3月30日宣判这天,高承勇在看守所的表现总的来说还算不错,未曾出现过骂人、打架等违规行为,个别媒体报道高承勇自杀三次的说法完全不属实,纯属谣传。自高承勇羁押以来,各级领导都把羁押高承勇的事放到心头,始终关注、重视
管教民警吴育祥询问高承勇的身体状况,开庭前,他的血压突然升高,
吴育祥有些担心
。
2017年7月18日白银案开庭的当天晚上,看守所突然遇到电路故障,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局长郭卫平、副局长杨成亲自到看守所值班。2018年3月29日,一审宣判的前一天,看守所又遇到线路故障,白银分局政委李林明专门来看守所检查指导工作,对高承勇进行谈话教育,做心理辅导。
对高承勇严管之外,成文忠所长还要求管教民警,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尽管高承勇罪行累累,但他也有合法权益,要尊重他,关心他,法律已经将其绳之以法,其受到了惩罚,他为此已经付出相应的代价;但其健康权、生存权甚至该有的一切合法权益,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
吴育祥了解到高承勇特别喜欢看一些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就想着办法把这些书找来提供给他。高承勇把这些书一本一本全读了,读完后就会让吴育祥再给他找一些。
吴育祥曾告诫高承勇,服从看守所管理,不能违反监规。高承勇说刚被警方抓进看守所之初,他确实萌发过自杀的念头,那时候,他主要担心因为犯下的这些罪行,会遭到同监室人的歧视、欺负、打骂,也担心管教会虐待他。
但是,进来一段时间之后,高承勇发现同监室的人没有一个人歧视、侮辱他。看守所的管理很人性化,管教和所领导都把他当人看,很快,他就彻底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心想自己多活一天是一天。但凡看过开庭视频或者到过宣判现场的人都会发现高承勇变胖了。据吴育祥介绍,到看守所之前,高承勇远没有现在这样胖,气色也没有现在这样红润,到看守所后,他的体重一直在增加,体检时发现他的体重到了204斤。
开庭前一天,高承勇的血压突然升高,让吴育祥捏了一把汗。后来吴育祥分析,开庭那天,高承勇看上去面无表情、不为所动,实际上他内心里应该是波澜起伏的,否则他的血压不会升高。
三、高承勇曾经画了一幅画
在不少媒体的报道中,高承勇都是一个冷漠内向的人,轻易不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相信任何人。
据白银市白银区看守所副所长陈声波介绍,他曾对高承勇做过多次心理测试,感觉他内心的那道门是封闭的,不会轻易对人打开。他是一个充满戒备心理的人。每次提审高承勇时,陈声波都试图尽力打开他的心扉,探索他的犯罪根源。但是,每当谈话进行到关键时刻,涉及关键问题时,高承勇都会对抗和抵制,要么闭口不说,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瞎说一气。
陈声波研判,高承勇对外界信息的接纳属于分析型的,在做心理测试题时,他每道题都会仔细看很多遍,认真斟酌、揣摩,而后再答题。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他属于正常型心理。
偶尔高承勇心情好的时候,也会提起生活中那些温暖愉快的事,譬如他小时候和妈妈在老家时,妈妈炒菜,他添柴烧火,帮妈妈做饭的事;譬如他和初恋女友的感情。更多的时候,高承勇的内心里装着的都是一些负面的情绪,譬如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很自卑和孤独的人,甚至也承认自己是一个变态型性格的人。由于性格孤僻、内向,他的人际关系一直都不怎么好,几乎没有什么朋友。高承勇和他妻子的关系很一般,妻子的性格与他很不一样,是外向型的人。有时候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他妻子也会责骂他,但是他很少去计较反驳,一直都是忍着,最多转身离开。
有一次,陈声波让高承勇随便画一幅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高承勇接过笔来,画了一座房子,一棵树,还有一个裸体的男人。他画的那座房子,很像一座庙宇。画的裸体男人有些像他自己。
高承勇接受心理测试时画的画
陈声波根据此画判断,高承勇内心的某些情绪和感觉,人格状态和性格属性应该就潜伏在这幅画里,需要一些时间去解析与探索。
笔者在看守所采访高承勇的报道刊发之后,网络上有位未留名的心理专家分析了这幅画。他说,整幅图基本上充满了一张纸的空间,这说明高承勇的内心,还是非常紧张焦虑的,但是这种紧张焦虑从外表上很难察觉。
高承勇画的那棵枯树,整个树干上只有树枝,没有树叶,树枝异常尖锐,树枝的枝杈非常对称。据此可以看出他脾气暴躁、冲动、有强迫倾向,做事具有明确的计划性,善于隐藏自己。从树枝的形状看此人攻击性较强。树枝的形状类似男人的性器官,表明他有性心理问题。树枝朝向相反,表明他的人际关系不良,爱抱怨。枯树表明高承勇的生命力严重不足,衰竭感强烈,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情感抑郁,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与他人建立很好的互动关系。
此外,这棵树的底部没有画地平线,表明高承勇处于一种漂流的状态。树干细而无冠,表明高承勇忧郁且情绪低落,纤细的树干可以看出他在成长中缺乏支持的力量,渴望得到关爱与支持。
而高承勇画中的人物是一个侧面像,表明高承勇具有强烈的防御心理,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五官画得模糊,显示他习惯于自我防卫,与人接触较畏缩。头发笔触浓密杂乱,表明高承勇内心里有令他烦恼的事情。细长的脖子能看出这是个有计谋的家伙。像爪子一样的手指,表明了他较强的攻击性。
高承勇画里的人物没有脚,说明他极度缺乏安全感,日子过得不踏实。人物没有穿衣服且强调臀部,表明他对性的关注。高承勇画的房子好像一座庙,说明他想追求心灵上的宁静。房子的门是双扇门没有把手,表明他渴望能拥有伴侣但又不欢迎人走入他的内心,但他不会去跟外界交流,他有自己的秘密尚未透露。
事实上,高承勇偶尔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有一天,在陈声波给高承勇做心理疏导时,提到归案之后他可能会被判死刑,提起久未见面的两个儿子,他的眼里突然流出了泪水。
陈声波问高承勇:“有什么想和儿子说的吗?”
高承勇说:“希望他们坚强。”
陈声波到看守所工作之前,也曾是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专案组的成员。在得知抓到高承勇的消息之后,他感觉自己的心在怦怦跳——对专案组所有民警来说,这个消息太振奋人心了。
四、最后一顿饭,高承勇想吃羊肉泡馍
后来,和高承勇熟悉了之后,吴育祥曾经问过高承勇行凶作案的原因。
高承勇说:“刚开始的确是因为想弄点儿钱花,那时候家里穷,日子紧张到连买盐的钱都没有,周围能借到钱的亲戚朋友都借到了,实在愁得没有办法,就骑车到白银四处踩点,伺机作案。”
吴育祥问高承勇:“作案杀人,身上带有血迹的时候,就不怕被家人发现吗?”
高承勇说每次作案都穿黑衣服,即便沾染上血迹也不显露,回家后,趁妻子忙碌之余,自己把衣服洗了,从未对任何人说起白银系列杀人案件。
高承勇承认,事实上他也知道警方一直在想尽各种办法抓他,他甚至看到过警方找人给他画的画像。警方录指纹的时候,他在广播里听到了,就刻意躲避到外地去,他知道自己一旦去了就完了。自己作案这样多,肯定会被抓住。但是,没有想到这么久才被警方抓获。刚开始的那些年,他还有些害怕,睡觉都不安稳,慢慢就不怕了,反正自己已经无路可走,哪天抓住,哪天算。
一般来说,随着执行死刑日期的临近,死刑犯的心理变化会非常明显。那些生命将要或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死刑犯,往往都要经历一番哭闹,随着时间的进展,他们逐渐对被执行死刑有了准备,一般便开始有所忏悔及反省,整个过程艰难而反复。
但是,高承勇是例外,他一直都很安静,相对来说,也比较服从管理。
吴育祥透露,在高承勇被宣判死刑之后,对他的看管措施更加严格。一般终审被判死刑的罪犯,在看守所里被称为待决死刑犯,会被加上更重的脚镣械具,这样的话,他行走更艰难,要用手提着镣铐才可以挪动,走路时的声音很大。
2018年3月29日,宣判前一天,吴育祥对高承勇说明天就要对他依法宣判了。听到这话,高承勇多少有些紧张,便问吴育祥是不是要枪毙自己啦?
吴育祥告诉高承勇,就算宣判判他死刑,死刑复核程序也要一些时间,不会马上执行死刑。
3月29日那天,吴育祥亲自给高承勇收拾了衣着和卫生,还给他理了发,洗了澡,剪了指甲,让他换上一身灰黑色休闲服,换了内衣裤,穿上一双黑布鞋。
驻所医生给高承勇做了下体检,发现他的血压有些高,高压180,低压120。看守所安排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降压治疗。
宣判当天,高承勇面无表情地站在被告人席上,表面看来,他几乎无动于衷,直视审判庭。但从29号他的血压值来看,面对宣判,他内心里应该是有很大波动的。
宣判前,高承勇对吴育祥说,政府、管教把自己当人看,自己得积极配合,把所有问题都交代清楚,认罪服法。
吴育祥问高承勇:“判决生效后,想不想见见家属?”
高承勇说:“想,但是没有脸见。”他觉得自己做的事太丢人,特别怕影响到他的两个儿子。
高承勇还说:“我没有想到两个娃娃能成才,考上大学。”他在大儿子考上研究生,二儿子也上大学之后,就终止了作案,主要原因是觉得俩娃娃有出息了,不能再弄事了,影响两个孩子的未来。平时,高承勇跟两个儿子交流得很少,两个儿子都喜欢和妈妈交流,很少给他打电话,偶尔过年回家一次,也是忙着走亲戚,待几天就走了。
宣判前一天,吴育祥问高承勇:“能想到判决结果不?”
高承勇说:“肯定判死刑。”
吴育祥又问高承勇:“对判决结果能接受吗?”
高承勇说:“刑事判决能接受,民事判决有异议,因为我没有钱赔给被害者家属。”
高承勇又问:“啥时候执行?”
吴育祥说:“根据法律规定估计得有一段时间,现在说不准。你怕不怕?”
高承勇说:“不怕。”他希望早点儿执行死刑,尽快了结这些事。日子越长,给家里人带来的压力越大,影响他的两个儿子。他活着一天,他家里人就牵挂他一天。他死了,时间久了,家里人就把他忘了。时间能解决这些问题。
谈到自己犯下的案子,高承勇也曾流露过后悔之情。他说不该杀害崔娜娜和姚莉莉。当时,高承勇进门之后,这两个人对他都非常友好,还给他端茶倒水。可是,对他最好的这两个人,最终还是被他杀了,而且手段极其残忍。
当天,高承勇还问起吴育祥捐献器官的事,说能捐的话就捐了,能给一部分钱赔偿被害人家属,赔多少算多少吧。高承勇还说,如果最后那一天来了,他想吃顿羊肉泡馍,再抽几根烟。
吴育祥教育高承勇说:“如果真有下辈子,我希望你能做个好人!”
五、不知道怎么评价自己这一生
高承勇如何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老高中生,蜕变为这样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杀人狂魔?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遭遇?
这是很多媒体都关注的,也是诸多社会民众所关注的。
4月2日下午2点30分,笔者赶赴白银市白银区看守所和副所长陈声波一起与高承勇做了简短的交流。
留着光头,穿着一身灰色休闲服,脚蹬一双黑色布鞋,镣铐加身的高承勇坐在我们俩对面的沙发上。
笔者趁白银区看守所副所长陈声波与高承勇谈话的机会对他作了独家采访
这是一个西北农村汉子,高高的个子,壮硕的身体,黝黑的皮肤,厚厚的嘴唇,狡黠的眼睛。他斜着身子,蜷在沙发里,沉默无言。
他抬头看我们的时候,眼神里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有几分钟的时间,谁也没有开口,大家彼此看着,屋子里除了墙壁上滴答作响的钟表指针,一切都在沉寂中。
最终,陈声波副所长打破了彼此的沉默。
笔者和陈声波一起询问了高承勇童年生活的一些经历,进监所以来,特别是宣判以后的一些心理感受及牵挂,高承勇均作了正常回答。整个交流过程中,他的表现始终平静、理性。
陈声波说:“有些媒体,很容易把某些死刑犯标签化、脸谱化。他是犯罪了,十恶不赦,可背后他也是常人,也有努力和挣扎,也有儿女情长。或许,他的生活里95%的时间都是正常人,只有5%出现了偏差,严重犯罪最后判死刑。客观来说,几乎没有谁天生就是杀人恶魔,家庭环境和生存环境对一个人影响深远,还有复杂的社会因素。有些罪犯最初也想好好生活,可自己周围的现实很糟糕,出了事也没法及时处理和化解,最后疙瘩越来越大,造成严重暴力犯罪。”
陈声波建议,希望有更多社会学者关注死刑犯的犯罪背景和社会因素,现在的犯罪成因各式各样,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原因累加在一起,导致犯罪事件发生,因此,面对一些犯罪状况,整个社会都要反思,这才是最大限度减少死刑犯的根本。
离开看守所回到宾馆之后,笔者联系了高承勇的辩护律师朱爱军。朱爱军告诉笔者,最近一段时间有无数家媒体在打探高承勇家属的消息,甚至有人找到了高承勇儿子的单位,令其家人不胜其扰。朱爱军说,实际上他一直也没有见到高承勇的妻子及儿子,以往都是通过电话和信息联系,现在高承勇的妻子张清凤已经离开白银,去儿子家住了,为了躲避各地媒体,他妻子刚刚换了电话号码,原来的号码已经打不通了,估计是想彻底躲避开眼前的一切。
六、性变态还是人格分裂
高承勇为什么要杀那么多的人?他是连环杀手吗?直到目前仍然是一个谜。
当前,国内学者针对高承勇的探究和分析并不多。对其做出较为客观和系统认知的人,当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武伯欣。
早在高承勇落网之前的2010年,武伯欣教授就率领团队参与此案的侦破工作,在高承勇落网之后,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对高承勇及白银案作了深度的解读。
据武伯欣分析:这起案件性质上是性变态连环杀人。性变态是指在人群当中,性满足对象和性满足方式与众不同,心理和行为偏离正常人的规律和特点。这种变态心理和行为特征,高承勇都具备。性变态有十几种,有性抗拒、性虐待,还有窥阴癖、恋物癖等。高承勇属于性虐待,一般由窥阴癖发展而来。根据我们以往办案的经验,年轻的时候扒女厕所,对女人有特殊的癖好,之后程度可能会加深。该案自1988年5月26日第一起案发,以至后来的连续发案,毫无疑问,表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性变态强奸杀人案。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性变态也是人格的一种变态,这表现在性行为上也与众不同,其背离了当地或是当下社会的风俗习惯,违反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在武教授看来,从第一起案子开始,高承勇满足性欲的方式和满足性欲的对象和正常人就已经明显不一样,具备了性变态犯罪的基本特性。从高承勇选择的对象上看,他选择的都是女性,男性找女性,这个表现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从其满足性欲的方式看,就是性变态的特征。最显著的特征是,高承勇满足性欲的方式非常残忍。他不像一般凶手那样在性冲动的左右下实施强奸,得到满足之后就一走了之。高承勇犯下的每一起案件都有明显的虐待和性宣泄倾向,而且他始终在凶残地杀人,有恃无恐地杀人。从作案时间上来看,高承勇犯下的系列案件发生的时间都是在白天。高承勇很大胆,他不怕血光。这点他和一般凶手不一样。血光恰恰助长了高承勇的性冲动,给了他更强烈的刺激和满足。
从年龄上看,在高承勇第一次作案时,他才25岁,之后他变本加厉。从警方掌握的情况看,被高承勇侵害的女子身材大都比较丰满,由此判断,他喜欢丰满型的女人。此外,他作案动机绝不单纯是为了财物,11起案件,他获得不过百元现金,而且他作案上瘾,持续作案,随着欲望的增强,犯下的案件越来越多。
武教授分析说,现实中的案例表明,所有性变态犯罪的习惯都是与众不同的,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切喉或者割喉,强奸或奸尸,身中数十刀),形成一个心理行为的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指人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就跟机器一样,只要一个按钮就像印刷机似的进行下去。心理行为定型了,只要有机会,就会抑制不住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性变态者即使懂法,作案时脑海中也没有法律约束,犯罪心理的强度超出法律对他的约束,在犯案时处于疯狂的状态。根据以往的办案经验,性变态案件也不像普通案件会提前预谋,掩盖犯罪痕迹,往往宣泄完了不收拾现场,所以遗留了很多线索。所谓性心理变态,最严重的是施虐色情,施虐色情最极端的恶性发展是“色情杀人狂”。其特点是通过杀害女性而获得高度性快感与变态心理满足。有的是在奸淫后进行杀害,有的是在杀害后进行奸尸,有的则只对女性杀害并不进行奸淫,有的则同时残酷地将女性身体切割、剖胸、开腹或将子宫等内脏挖除,甚至食人肉等。综观高承勇11起案件中所实施的具体侵害行为,他完全符合上述判断标准。
针对有人提出高承勇是精神病的论述,武伯欣教授做出了反驳。高承勇是性变态并非精神病,他作案的时候,不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而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精神病是大脑神经系统和心理的整体瓦解,性变态则是大脑功能正常,他完全可以做一些调控,他的想法带动着行为实施并达到目标,直到能满足欲望为止。精神病是心理生理都瓦解了,他的大脑指挥系统已经控制不了。性变态偏离了正常人的行为,已经划入异常,但不属于精神病,也不属于双重人格。性变态的认知是正常的,和普通人没区别,行为是在自我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而且作案之后他非常明白自己的行为,只是他有和常人不同的特殊需求,所以他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若性变态的人除了在取得性满足的方式上偏离正常之外,在情感、理智、智能等方面都没有异常的表现,则不属于精神病。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对于性变态者,如伤害到他人或他人利益时,一般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武教授分析,11起案件的种种迹象表明,高承勇具有明显的性施虐障碍中最严重的“色情杀人狂”的亚型,同时兼有恋童癖倾向,以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高承勇作案对象是20至30岁上下的成年女性,并不是小孩儿。那个被侵害的8岁女孩儿的案子,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偶发的案件。高承勇最初瞄上的对象应该不是孩子,但是孩子可能偶然地成为他实施犯罪的障碍,所以他把她杀死、发泄性欲,但手法(用皮带勒死)跟其他几起有出入。
那么,如何发现身边的性变态并避免受到伤害?武伯欣强调,年轻女子应该随时察觉和识别,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二是要提高警惕。该系列案件发生的时间都是在白天。正是因为在白天,女性会以为平安无事,但性变态者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像一些公交车上的性摩擦,人再多他也不会顾忌。尽管当下社会对女子着装越来越能容忍,但年轻女性还是应该适可而止,毕竟性心理的诱惑不是来自一个方面,它不仅有视觉,还有听觉、肉体接触、色彩、语言诱惑,有时候人说话的声音好听,也容易惹起性变态者的发作。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德华在接受采访时,也分析了高承勇的作案动机和心理状况:从表面上看高承勇话少、稳重,但是从犯罪成因来看,他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和人格扭曲,人格扭曲与他的生活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高承勇新婚不久,按理应该是享受生活的,他却干了一系列违背常理的行为,这都说明高承勇人格偏执。
从高承勇的犯罪过程来看,他是有蓄谋、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犯罪的。这就充分说明了他的心灵是极度扭曲的,所以他才会做出这种令人发指的、残暴的犯罪行为。警方不少人也认为高承勇具有双重性人格,一面是长期隐匿的性变态,一面又以“极其冷静、忍耐超常”的“高冷”姿势示人。不过,当前警方并没有拿出实际证据表明高承勇具有临床心理学意义上的双重人格,充其量只反映了他人格的两面性,公开一面是老实人,不多言语,隐忍退缩;私下一面却是冷血、变态。
白银市检察院所作答辩书中,对高承勇是否有责任能力,是否具有精神疾病或者是否是性变态的问题,进行了答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