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28847
法律实务界资深专家倾情之作
荟萃法律文书写作实务经验之菁华
《法律文书情境写作教程(第五版)》增设第8章、第9章,分别讨论了仲裁文书和公证文书;在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之首设置了文书概述,撰稿人对某类法律文书做了高屋建瓴的概述。《法律文书情境写作教程(第五版)》非常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展开法律文书写作规律、写作方法的传授,情境教学成为本教材的一个亮点。”情境”集中体现在第二编的例文部分。此次修订,对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评选和北京法院系统优秀裁判文书评选进行跟踪检索,从获奖案例分析和获奖裁判文书中精选出情境案例,分别调取相关的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卷宗,依照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对卷宗中的法律文书做进一步的加工提炼,遵循法律程序的固有次序把这些写作要素齐备、书写规范的例文加以排列,形成三个具体而完整的写作情境,供学生写作时观摩。
第一编法律文书写作的基础理论和写作规范
第一章法律思维和法律文书
第一节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第二节法律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第三节法律文书的内涵及外延
第四节法律思维和法律文书的关系
第二章法律人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法律思维中的演绎推理概述
第二节事实要件——小前提的确定
第三节法律规范——大前提的寻找
第四节连接——法律规范与法律事实的吻合
第五节演绎推理在法律文书中的体现
第三章法律文书的写作行为系统
第一节写作主体
第二节写作受体
第三节写作客体
第四节写作载体
第四章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
第一节有关主旨的规范
第二节有关结构的规范
第三节有关叙事的规范
第四节有关议论的规范
第五节有关抒情的规范
第六节有关语言的规范
第七节有关修辞的规范
第八节有关引用法律条款的规范
第九节有关数字书写规范
第十节有关计量单位的使用规范
第十一节有关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
第十二节有关文号、案号的编制规范
第十三节有关签名、捺手印和用印的规范
第十四节有关纸型、笔墨、字号、排版、制版的规范
第十五节有关法律文书校对的规范
第十六节有关法律文书写作或公开使用时的保密技术规范
第十七节有关法律文书立卷编目、装订与归档的规范
第二编法律文书情境写作项目
第一部分诉讼情境中的法律文书
第五章民事诉讼情境中的法律文书
民事诉讼法律文书概述
项目一民事起诉状
项目二民事答辩状
项目三民事代理词
项目四民事裁定书
项目五一审民事判决书(普通程序用)
项目六民事上诉状
项目七二审民事判决书(改判用)
项目八民事调解书(第一审普通程序用)
第六章刑事公诉情境中的法律文书
刑事诉讼法律文书概述
项目一呈请立案报告书
项目二拘留证
项目三提请批准逮捕书
项目四批准逮捕决定书
项目五起诉意见书
项目六起诉书
项目七公诉意见书
项目八辩护词
项目九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
项目十刑事庭审笔录
项目十一一审公诉案件刑事判决书(适用普通程序用)
项目十二刑事上诉状
项目十三公诉案件二审刑事裁定书(维持原判用)
项目十四一审公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适用普通程序用)
项目十五公诉案件二审刑事判决书(改判用)
第七章行政诉讼情境中的法律文书
行政诉讼法律文书概述
项目一行政起诉状
项目二行政诉讼答辩状
项目三一审行政判决书(请求履行法定职责类案件用)
项目四行政上诉状
项目五二审行政判决书(维持原判或改判用)
项目六行政裁定书
第二部分非诉讼情境中的法律文书
第八章仲裁情境中的法律文书
仲裁法律文书概述
项目一仲裁申请书
项目二仲裁答辩书
项目三仲裁裁决书
项目四仲裁调解书
第九章公证情境中的法律文书
公证法律文书概述
项目一定式公证书
项目二保全证据公证书
项目三强制执行公证书
第十章两种重要的非诉讼法律文书
项目一合同的起草和审查
项目二法律意见书
第三编经典法律文书导读
一、《春秋决狱》四事
二、《宫门误不下键判》(三则)
三、随母嫁之子图谋亲子之业
四、陈舜兴人命参语
五、婚姻不遂之妙判
六、奸非致死之辩诉
七、马英九特别费案一审刑事判决书(节选)
八、《历史将宣判我无罪》(节选)
九、保罗诉弗里茨案民事判决书
十、对原告证人福尔逊的庭审质询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附录二证据目录格式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版序言
《诗·大雅·抑》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圣贤的原意,在于儆戒人君,出言要敬慎。编写教科书亦宜秉承圣贤教诲,尽最大之学术注意。在第四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竭智尽虑,临深履薄,以期止于至善。尽管如此,因囿于井蛙之见,困于河伯之陋,白圭之玷,种类阙如,还是出现在教材中。第五版的付梓,意在弥补第四版的缺漏,磨洗前版的玷瑕。
一、撰稿人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第四版虽已实现撰稿人的专业化分工,但还不很精细。此次修订,我们邀请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以及北京市仲裁界、公证界的资深人士加盟,最终形成一支分工精细又协同高效的教材修订团队。团队成员主要为北京法律界的实务专家,他们既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又在不同的法律领域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凭着为中国法学教育事业作贡献的热忱,他们拨冗撰稿,将其宝贵的关于法律文书写作的经验体会无私地分享给全国读者。他们所谈论的法律文书,在其职业生涯中天天都在使用,其中的真知灼见可令读者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更快更好地胜任法律职业的各个岗位。也正因为有这样一支优秀的专家团队,从而使本教材成为中国高等政法院校和法律实务界深度合作开发教材的一个成功范例。
二、精选并提炼第二编中的情境例文。阅读并模仿优秀法律文书是培养和提高法律写作的必经之路。鉴于此,本教材非常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展开法律文书写作规律、写作方法的传授,情境教学成为本教材的一个亮点。”情境”集中体现在第二编的例文部分。此次修订,我们对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评选和北京法院系统优秀裁判文书评选进行跟踪检索,从获奖案例分析和获奖裁判文书中精选出情境案例,分别调取相关的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卷宗,依照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对卷宗中的法律文书做进一步的加工提炼,遵循法律程序的固有次序把这些写作要素齐备、书写规范的例文加以排列,形成三个具体而完整的写作情境,供学生写作时观摩。这种设计动态地展现法律文书和法律程序的密切关系、法律文书之间的关系,它符合法律文书写作的一般规律,能使读者真切地领略某种文书的写作和使用环境,真正掌握该文书的写作技巧和熟悉使用环境。需要赘述的是,第三编所录的经典法律文书构成本教材”情境”的另外一个单元,它既是读者欣赏经典法律文书的材料,又是第一编法律文书写作原理和写作规律的有力证据。例如,于成龙的《婚姻不遂之妙判》,其主要写作特点佐证了适当地表达情感有助于法律文书的说服力这一写作规律。二者的关系已在第一编及时释明,建议将二者对照学习。
三、增补了仲裁文书和公证文书。由于条件不具备,第四版没有讨论非诉讼法律文书的两大组成部分–仲裁文书和公证文书。热心读者认为这是第四版的最大遗憾之处。此次修订,增设第8章、第9章,分别讨论了仲裁文书和公证文书。至此,法律文书的全部外延得以周延,能够基本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需要。
四、增加了文书写作概述。法律文书林林总总,外延广泛。任何一本法律文书教材都难以穷尽。面、点结合不失为一种理性的编撰模式。所谓”面”是概括介绍某大类文书的性质、特点和种类;”点”指具体介绍与法律程序每个环节相对应的某种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这种模式可让读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以往的版次,一直没有文书概述这一栏目,这是一种结构上的缺陷。此次修订,在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之首设置了文书概述,撰稿人对某类法律文书做了高屋建瓴的概述。此外,我们对第四版中的错漏讹误,凡发见之处,悉以刊正。
本次修订,郭林虎律师担纲设计、统稿、定稿。张淑平法官、李秀芹律师协助统稿。孟金梅律师负责英文翻译。撰写分工如下:
第一编(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三编由郭林虎律师撰写。
第二编(第5章) 民事诉讼法律文书概述由葛红法官撰写。民事裁判文书各写作谈分别由葛红法官、刘黎法官、李丽法官撰写。律师民事诉讼文书各写作谈分别由郭林虎律师、何力律师、孟金梅律师撰写。
第二编(第6章)刑事诉讼法律文书概述由张淑平法官撰写。刑事侦查文书各写作谈由郭林虎律师撰写。刑事检察文书各写作谈由王志坤检察官撰写。律师刑事诉讼法律文书各写作谈分别由李秀芹律师、张淑平法官撰写。庭审笔录制作谈由王蕊书记员撰写。刑事裁判文书各写作谈由张淑平法官撰写。
第二编(第7章) 行政诉讼法律文书概述由胡林强法官、董巍法官撰写。行政裁判文书各写作谈分别由孟强法官、杨旸法官、董巍法官、佟艳艳法官、王琪璟法官撰写。律师行政诉讼文书各写作谈分别由罗占义律师、魏晋律师、蔡英伟法官、董巍法官撰写。
第二编(第8章) 仲裁文书概述、仲裁文书各写作谈由张峥律师、刘鹏律师撰写。
第二编(第9章) 公证文书概述、公证文书各写作谈由徐敏公证员、马立飞公证员撰写。
第二编(第10章)《合同的起草与审查》由何力律师、郭林虎律师撰写。《法律意见书写作谈》由唐海燕律师、陶奕律师、潘秋红律师、霍敬裕等律师撰写。
在本次修订过程中,承蒙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娄宇红庭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邓钢法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冯韵同志、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谭劲松庭长、北京市方圆公证处王瑞林副主任、长安杂志社苏晓红女士、法律出版社许睿编辑以及黎哲文女士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仓猝之际,我们无法及时更换第六章中的例文,例文中援引的是《刑事诉讼法》的旧条文,因而给读者学习带来不便,我们对此深表歉意。
我们深知:本书所言,乃爝火之微,培之尘,谬误错漏,势所难免,故首俟教于太阳之光、泰山之巍。
是为序。
郭林虎
2018年10月31日于北京日新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