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63562
序
读,这些文字里深埋的火种ⅲ
为法治“温柔的呐喊”ⅶ
第一辑
善待法官 信任司法
法官工资是个宪法问题
法官薪水多高才合适
法官考核,兹事体大
敬重法官才有法治
人大代表可以给法官庭审打分吗
异哉所谓“判后答疑”问题者
不要随便拿司法开涮
法官助理应该由谁来管理
司法:与其监督毋宁信任
第二辑
聚焦法院 制度建言
不判案,非法官
法官无权积德
法官判案——推动司法法治化的杠杆
法官对法律负责还是对审判长负责
期待最高人民法院推动五大改革
陪审并不意味着司法民主化
陪审门槛:有读写能力即可
司法判决是一种公共产品
司法为何要公开
法院奖励调解不宜过多
第三辑
问责错案 反思机制
司法与政府:距离产生美
刑事错案发生的逻辑
面对刑事错案,机制改革更重要
法院该为刑事错案担责吗
防止法官腐败的基础工作
如何治理“眼花法官”
律师不应跟法官“死磕”
第四辑
教育公平 匹夫有责
高校招生地方保护主义当休矣
招生改革应从平等开始
来自农村学校的学生更需要被推荐
真自主招生又行得通吗
教改,欲速则不达
推动教育公平匹夫有责
促进教育公平的试金石
让人痛心的教育不公案
学历“查三代”与教育公平
反歧视,中国需要实际行动
第五辑
大学治理 自治先行
大学不应等级化
绩效工资改革不应喧宾夺主
绩效的双重含义
正视科研考核的价值
别让课题动了学术的奶酪
别急着向南开致敬
你若温和,便是晴天——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第六辑
立法宽容 社会信任
水果刀背后的法制容忍度
行使姓名权岂只是民事活动
中国化的民法典离不开家庭
窝藏罪立法:大义何必灭亲
什么才是贪官的死穴
官员财产公开与私有财产保护
禁食鱼翅与政务公开
重建社会信任,政府要做榜样
监察处置得有时效限制
第七辑
透视事件 法者见法
法官能裁判方韩之争吗
法律人别用拳头说话
足球反腐不能仅靠司法
明星代言“毒胶囊”的罪与罚
须把权利当回事
受害者真的很无辜吗——关于集资诈骗犯罪“受害者”的六点疑问
让法治的阳光照进劳教所
影响性诉讼:为法治奠基
泰国宪法为何对总理兼职说不
泰国何以宪法常有秩序常无
日本战后司法史上的浦和充子事件
第八辑
旁观人物 沉思当下
从马锡五的纪念文章说起
律师亦凡人
世上已无黄松有?
王立军,哀之更需鉴之
周星驰委员,肩负起你的责任伦理
精英,你为何不懂得“害臊”?!
莫言的“诺贝尔伦理”
陈光标的中国式慈善
汤寿潜在1911
为法治“温柔的呐喊”
2014年,我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法治评论文集——《法治的谜面》。承蒙读者厚爱,此书早已售罄。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的刘树德法官还问我手上有无此书,但我自己手头仅剩一本,且内有不少划痕与折痕,算是旧书了,送人绝对不合适。那为什么不重印呢?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重印,真不想当下就出这个增订版。
然而,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继续重印确实不太方便,以至于我连试试的念头都没动过。何以如此呢?因为当初《法治的谜面》从策划到编辑再到出版后的宣传,都是由该社庞从容女士及其团队负责的。记得最初我给小书取的书名是“法治的是非”或“法治的立场”,最终“法治的谜面”这个书名都是由庞从容想出来的。如果书名也有版权的话,那它应该归庞从容所有。但2018年4月底,庞从容及其团队整体移席知识产权出版社了。在业务上,他们已经跟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没有任何关系了。由此导致《法治的谜面》要么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出新版,要么就一版绝版,而庞从容又正在知识产权出版社策划“黑骏马法学漫丛”。她非常欢迎《法治的谜面》出修订版,并加入该丛书。这就是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增订版的缘起。
当然,决定出增订版还是有内在原因的,主要有这样三点吧。
一是,她并未过时。《法治的谜面》是本法治评论文集,里面都是六七年前在报纸上发表过的豆腐块文章。是我作为一个法律人,对当时社会上及学界发生的涉及法律和法治之种种事案例的点评。现在读来,这些已经沦为陈年往事的事案例本身可能没有多少新鲜劲。不过,这完全没关系,因为复述这些事案例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澄清事案例背后的法律关系,分析如何处理这些事案例,在法学上才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正所谓“诗言志,歌永言”,这些事案例只是素材和道具,通过它们讲述法律上的道理,借以传播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才是目的。而不管是规则意识还是法治观念,在我们这个被人情思维浸淫了三千年,被人治规矩主宰了三千年的国度,再怎么强调和宣传都不过分;不但不过分,而且都还嫌不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传播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为职志的《法治的谜面》,她远未过时,依然有再版的必要。
二是,我对她心怀感恩。2010年我在法律出版社出版《消极主义:宪法审查的一种哲学立场》,2013年我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司法要论》,《法治的谜面》是我个人出版的第三本书。如果说,我在学界和司法实务界还有那么一点点知名度和声望的话,那这主要归功于《法治的谜面》。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都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本学科的其他专业人士一般没兴趣去展读非本专业的学术论著,至于本学科之外即法学之外的其他学科人士更不可能去翻阅。但《法治的谜面》就不一样了,她属于随笔性质的法学杂文,不管什么学科背景的人都不排斥这种评论小文章。因而,与《消极主义:宪法审查的一种哲学立场》和《司法要论》相比,她的受众要广得多。事实上,这两本书尽管出版时间先于《法治的谜面》,但在东东网上还可以买到,而《法治的谜面》早已卖光了。
可以说,不少人熟悉我的名字,知道我这个人,很可能是在网络上,尤其是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过我写的短篇法学随笔文章,翻过甚至细细品读过《法治的谜面》。老实说,法学随笔写作最多只能算是我的业余爱好,为之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消极主义:宪法审查的一种哲学立场》和《司法要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就带给作者的影响力而言,这两本书却又难以望《法治的谜面》之项背。正因如此,我才对《法治的谜面》心怀感恩,不希望这个书名及这本书,短短几年后就从读者的视野中消失,不希望那些现在想翻阅她的读者因她断货而失望。概言之,付诸行动出个增订版,就是对她真诚感恩的最好表现。
三是,为了保持文集的纯洁性,她需要部分修订。《法治的谜面》一版第十辑是“品读书文,探微宪政”,里面收集了《为了人的尊严》(作者是张千帆教授)等七部法学著作的书评。这七篇书评更多的是评鉴所涉的七部法学作品。尽管它们丝毫没有否定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意思,但它们终究不是以传播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目的,它们主要是广布七位作者透过其作品所阐发的法学思想,学术性较强。它们同样是短篇的评论文章,收录进《法治的谜面》绝对谈不上与其他篇什格格不入,但学术性评论文章与旨在传播法治思维的评论文章终究不是一个类型。出于保持《法治的谜面》事案例评论文集的纯洁性,应该将学术性味道偏浓的书评拿掉。
?当然,删除的不仅仅是第十辑,第九辑“法制回眸,当代借镜”除《日本战后司法史上的浦和充子事件》一文外,出于篇幅等因素考虑,其余统统删掉了。无须隐瞒甚至必须交代清楚的是,第七辑里有些删除的文章如《〈新月〉往事:为宪政而呐喊》《被遗忘的土改人民法庭》等,对于今日中国的法治建设仍然具有不容漠视的教育和借鉴意义。毕竟,它们是先辈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法治遗产。只有继承并正视这笔法治遗产,认真汲取先辈们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更加理性地认识今日之中国,新时代的中国必须走法治之路的信念才会更加坚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