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44304
现行的医疗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在发现人们有疾病之后医生才会用医药干预,但这个时候往往疾病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治疗起来成本高且收效甚微。而许多疾病都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适当的运动引起的,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一些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等,通过合适的运动方式症状可以得到很好地缓解。本书综合介绍了运动的方法,如何把握时间进行运动,坚持的方法等,对老年人、女性、青少年儿童等的运动方法亦进行了介绍。本书适合想要健身、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摆脱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需求的读者参考阅读。
本书是一本阐述运动保健与养生的科普书籍,通过对运动的方法,运动对各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精神心理疾病(抑郁、焦虑、失眠、成瘾)以及其他疾病(消瘦和少肌症、骨质疏松、癌症)等的治疗作用,特殊人群的运动,运动的时间策略以及坚持的方法等方面的诠释,全面论证了运动对于人们保健养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鼓励不同受众、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多运动,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本书深入浅出,搜集了国内与国外的诸多案例,配以生动的插图,带有节奏感的叙述方式,颇具阅读趣味与可读性,不失为一本比较好的保健养生科普读物。本书可供一般读者与运动爱好者参考阅读。
第一章 让运动成为主角 / 1
现有医疗的短板 / 2
扁鹊见蔡桓公 / 4
健康概览 / 6
药物干预妥当吗 / 8
保健品风云 / 11
健康四把钥匙 / 17
运动是健康的敲门砖 / 19
第二章 运动的方法 / 23
你想要一个怎样的身体 / 24
运动的种类 / 25
运动的强度 / 27
运动时间 / 36
小结:3—5—7运动法 / 38
热身和冷身 / 40
拉伸和柔韧运动 / 41
抗阻训练和交叉训练 / 44
第三章 运动可疗疾(上) / 49
高血压 / 50
糖尿病 / 54
肥胖 / 60
高脂血症 / 67
小结:代谢综合征的来龙去脉 / 72
第四章 运动可疗疾(中) / 85
21世纪是心理疾病的世纪 / 86
抑郁 / 88
焦虑 / 93
运动的快乐效应 / 99
失眠 / 103
成瘾 / 111
小结:压力这个东西 / 118
第五章 运动可疗疾(下) / 125
消瘦和少肌症 / 126
骨质疏松 / 135
小结:用进废退 / 142
癌症 / 146
第六章 运动也有伤害 / 155
不可忽视的猝死 / 156
跑步伤膝盖吗 / 162
肌肉溶解症是肉化了吗 / 168
运动伤害真的发生了怎么办 / 174
第七章 特殊人群的运动 / 179
老人和运动 / 180
女性和运动 / 187
少年儿童与运动 / 207
第八章 时间的策略 / 219
时间都去哪了 / 221
时间会自己长出来 / 222
为什么越忙的人越能坚持运动 / 225
保持时间的柔韧性 / 227
节省时间的HIIT和Tabata / 231
第九章 坚持的方法 / 237
意志力和5分钟放弃法 / 238
多一点游戏精神 / 240
附录
附录一 如何8周适应30分钟慢跑 / 248
附录二 抗阻训练示例 / 250
附录三 20个运动实例 / 252
结 语 我的故事 / 256
主要参考文献 / 260
如果跟您说世界上有个秘诀,它可以帮您远离疾病、缓解压力、延长寿命,您一定会好奇不已。在渴望了解它的同时您可能也会忧虑它高昂的价格,然而幸运的是,我们的秘诀不仅免费而且还没有副作用。对此您可能会深表怀疑,天底下哪里会有如此好事?就算有,别人也早就拿去了,怎么会轮到我呢?
事实上,天底下还真有这么便宜的事,这个免费的秘诀就是运动。运动对于健康的好处,长久被低估,让人深觉遗憾。要知道,古往今来许多名家都对运动赞誉有加,比如伏尔泰的“生命在于运动”,希波克拉底的“步行是最好的药”,托马斯·杰斐逊的“身体最重要的补药是体育运动”等。
到了当代,欧美国家对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运动也越来越肯定。比如“有氧运动之父”肯尼斯·库珀教授就肯定了有氧运动对身体各方面的裨益,以至于掀起了全球慢跑运动的浪潮。而约翰·瑞迪教授更是将运动推向了心理、精神改造的新领域,并确定它对“当代瘟疫”—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有巨大的治疗价值。正是由于取得了这些成果,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负责人托马斯·弗雷登博士感慨道:运动是最接近“灵丹妙药”的东西了,因为它的效果“广泛且令人信服”。
统计表明,目前全球每年约有550万人死于缺乏运动,已经大于死于烟草的约530万人口,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为了消除由此带来的恶果,发达国家纷纷将运动纳入各种治疗指南,譬如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体育锻炼对心脏病的康复有益,1996年美国癌症协会将运动写入癌症的预防等。
反观我国目前的运动图景让人担忧—少年儿童的体育课被挤占,青年人沉迷游戏而疏于户外运动,中年人忙于应酬变得油腻……好像真正运动的只有跳广场舞的老年人。
好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运动意识开始觉醒,马拉松的流行、健身房的日渐增多、运动穿戴设备的热销等都是很好的证明。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只要社会越来越进步,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运动中来。
可是,人们在运动中普遍会有一些困惑,希望得到医生的帮助—运动对哪些疾病有帮助?如何运动?频率、强度如何把控?怎样运动才不会受伤?如何让坚持运动变得不困难……与此同时,对临床医生来讲也存在两难的局面—就诊时间有限,专门讨论运动这样的非药物疗法(或者预防医学)似乎是个非主流的事情。而另一些情境中,当医生愿意敞开心扉的时候,患者又很难信服运动是一种正规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为了解决矛盾和回答上述问题,我查找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及身边朋友(医务人员为主)的经验写下本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不妥、疏忽之处,还请读者朋友多多包涵及指正,谢谢!
朱凌宇
2019年4月于上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