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501341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推动与实施,大国的立场与态度至关重要,而美印相互配合恰好是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关键设计,因此研究“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美印因素意义颇为重大。本书从美印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与特点入手,阐述了美印对“一带一路”的具体应对举措,分析了美印应对“一带一路”建设行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美印实施共同行为的一些表现,并在*后提出了建议启示。
导论()
第一章美印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与特点()
第一节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
第二节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第二章美印对“一带一路”的具体战略举措()
第一节美国战略层面的“印太”政策()
第二节印度战略层面的“季风计划”()
第三节美国改善与缅甸的关系()
第四节美国与越南的军事合作()
第三章美印应对“一带一路”建设行为的原因()
第一节美国回归“实力换和平”的政策取向()
第二节印度追求区域主导与大国地位()
第三节美印合作的体系文化原因——以民用核能
合作为例()
第四章美印的共同战略合作()
第一节美印合作关系的历程()
第二节美印合作的传统领域()
第三节美印在阿富汗事务上的合作()
第五章美印战略合作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美国因素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第二节美印战略合作下的印太海域形势()
第三节美印战略合作下的大国合作与竞争()
第六章“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第一节实验示范效应()
第二节塑造情感共同体()
第三节争取话语权()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美印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与特点
本章从对外政策角度来考察美国、印度两个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态度、认知和影响。本章的主要关注时段是美国的特朗普时期、印度的莫迪执政时期两个阶段。
第一节美国对“一带一路”
倡议的反应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也震动了西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既是一种命运共同体框架内的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经济构想,也是一种有关地缘板块的“中国主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构成了三种关系:这些国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关系、这些国家分别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以及中国与沿线区域组织的关系。但是客观上来说,无论这些关系如何发展,是大国与小国的关系也好,或是中等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好,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中的大国关系,特别是与俄罗斯、印度等直接沿线国家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美国由于是世界超级大国,因此中美关系是“一带一路”倡议中要处理的全球大国关系的重中之重。那么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认知如何?
一、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认知
根据现有资料,关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群体主要是美国政界、军方、学界以及舆论界,普通美国民众对此缺乏基本认知。
关键词之一:抗衡。以美国军方、政界为代表的部分势力看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对抗”美国对亚太和欧亚地区的控制。中国政策制定者已将“一带一路”倡议塑造为对美国大肆宣扬的“重返亚洲”的回应龚婷:《“一带一路”:美国对中国周边外交构想的解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分歧管控与合作型外交》,时事出版社,2014年版。。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美印因素研究
第一章美印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与特点
关键词之二:权力扩展(含政治、经济两个层面)。以美国外交决策层为代表的政界认为中国提出该倡议在战略空间上可以实现向西拓展,意在与美国寻求欧亚大陆地区的陆海战略空间的“权力分享”甚至“势力划分”。
关键词之三:全球秩序。以美国内对华较不友好的势力(政界、军方的部分代表)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立足于欧亚区域,建构“去美国化”的地区及全球秩序马建英:《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0期。。美国认为中国联合俄罗斯等国形成事实上的“准同盟”,共同对抗以美欧为中心的价值观,重塑地区和全球秩序Shuaihua Wallace Cheng,“Chinas New Silk Road:Implications for the US,” Yale Global,May 28,2015,http://yaleglobalyaleedu/content/china%E2%80%99snewsilkroadimplicationsus访问时间:2016年11月22日。。
关键词之四:资源与发展需求。对华较中立的美国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扩大能源资源进口来源、拓展和保障运输通道,丝路建设能够显著增强与欧亚大陆上非欧洲文明国家在交通和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将使中国获得成本更低的陆上能源运输通道。美国方面认为,陆海并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在战略空间上可以实现向西拓展,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资源进口需求及急迫的海上通道安全需求马建英:《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0期。。
二、美政府对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段落——南海的政策认知
伴随“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南海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段落,围绕这一地区展开的争端影响着倡议的进展以及是否能顺利实施。美国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可能是其近年来在南海地区行为的重要动力。南海问题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大国博弈的方向之一。
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总统初期,对美国南海政策有两种判断:一种是不确定派,认为“美国的南海政策也暂时进入不确定期”李立新:《南海地区局势、趋势预判及对策建议》,《国际关系研究》,2017年第2期。;另外一种是乐观派,认为特朗普“在南海会采取与东北亚类似的策略”,“尊重即成事实,不谋求‘再平衡’以改变现状。其实,特朗普已经间接地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南海利益”强舸:《特朗普当选对中国的影响——基于政治制度、社会基础和其竞选主张的政治学分析》,《理论视野》,2016年第12期。。不确定派基于解释问题的理性,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价值不高。第二种则容易误导决策者做出乐观的判断,特别是5月25日美军派出“杜威”号导弹驱逐舰,再次闯入中国南沙岛礁邻近海域,才使这一声音变弱。由于特朗普在言论和行为上传达的信息逐渐清晰,学术界对于“不确定”的言论也趋于减少。中国国内关于特朗普南海政策的相对悲观的观点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在美国东南亚联盟体系运作不畅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围绕所谓‘航行自由’问题展开博弈甚至直接对抗的风险明显增加,南海问题的管控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叶海林:《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的中美南海互动》,《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7)》,2017年版。。事实上,美国国内在南海问题上有着两个基本的派别,一是特朗普总统代表的“南海问题靠边站”派,另外一个则是以军方、智库、国会反华议员组成的“南海问题激烈挑战中国”派。如美国军方太平洋总部自特朗普上台至2017年5月底已经四次提议美军舰船到南海“自由航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歧,原因在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以及相应的“政客 官僚”制度。在三权分立体制下,尽管特朗普想在南海问题上低调、务实,但是国会内部的反华派别不会停止游说和努力。在“政客 官僚”的行政制度下,特朗普代表的政客系统刚刚执掌权力,在处理国内外问题上,相当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官系统形成的政治与外交惯性运行体制。这两部分群体都会向特朗普施加压力和影响。尽管特朗普特立独行,但实际上由于他对政治与外交事务的不熟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幕僚与精英圈子提供的信息予以参考。
(一)主张向中国“传递明确信息,释放强硬信号”
美国政府和军方宣称,要给中国在南海“传递明确信息,释放强硬信号”,表现为特朗普四月批准2017年美军南海挑衅计划。这是特朗普决策圈子的核心出发点。特朗普总统在首次联大演讲时号召抵制“威胁”乌克兰、南海问题争端国家的行为,其指向已经相对明确。
(二)主张“在南海采取航行自由行动”
将南海博弈标定为“中美亚太地缘战略竞争”的焦点,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政治精英的主流观点。特朗普上台后,该政策被多家智库继承并按此观点对新政府进行游说。如2017年5月9日,美国国际问题与战略研究中心报告《反击亚洲的海上胁迫》(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中称中国正在南海、东海采取模糊、非对称和渐进策略,美国必须全力进行反制https://wwwcsisorg/analysis/counteringcoercionmaritimeasia访问时间:2017年11月1日。。时任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哈里斯不仅鼓吹“明天就准备在南海开战”,而且多次公开表示,“我认为我们不久就会在南海采取航行自由行动”http://wwwsohucom/a/143651042_643826访问时间:2017年11月1日。。2017年8月10日,美国海军“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10月10日,美军导弹驱逐舰进入西沙领海,再次证明这一观点在特朗普决策层中的话语权正在上升。哈里斯作为时任美国太平洋总部司令,对华态度主要服从于美国的整体战略,但是他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太平洋总部司令对国会议员的影响,有时比国务卿的作用还大。他不仅在贯彻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而且在特朗普执政之后也在不断地推动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的姿态。
(三)主张中美减少战略误判
中美应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避免“麻痹大意导致中美在南海的冲突”Steven Stashwick “Ambiguous Trump Policies Might Accelerate Chinas Militariz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China could use threats to block its Spratly bases to bolster their military capabilities”. January 25,2017https://thediplomatcom/2017/01/ambiguoustrumppoliciesmightacceleratechinasmilitarizationinthesouthchinasea/访问时间:2017年11月1日。。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美国海军学院语言和文化系副主任马伟宁都持类似观点。美国前联邦众议员罗恩·保罗认为,“美国这种行为(指派遣军舰到南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在华盛顿举行》,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706/c1002-28527340html,访问时间:2017年11月1日。。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认为,中美双方应更清晰表明立场,力避冲突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07/9128892html访问时间:2016年7月30日。。但这种理性声音在美国正日益被边缘化。
(四)减少美国巡航的曝光度
特朗普政府已经批准了五角大楼要求美军“例行、规律地”在南海开展“自由航行行动”的年度计划,这使美国海军可以更自由地开展行动,相关航行请求也会“更快得到批准”。与奥巴马政府不同,特朗普对南海没有“维护规则、秩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兴趣。虽然他在竞选时期多次指责中国,但上台以来,美国在南海的言行都趋向“做而不说”。例行演习训练、抵近侦察虽在继续,但曝光度远不如奥巴马时期。在获胜之后就职之前,特朗普曾专程拜访了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南海问题上,基辛格表示,在他看来,奥巴马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一些做法有失妥当,例如让电视摄像机跟拍美国战舰在南海的巡航行动,发出在他看来应该避免的挑战等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6-11/9666685html访问时间:2017年3月22日。。
“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拓宽中国西部地区和西亚各国间的联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强调自沿海口岸延伸至东盟而南海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段落。海上丝绸之路正逐渐促使南海问题演变成为中国同东盟关系的连接点。尽管美国一直被看作南海问题的“域外国家”,但中国并不排斥美国在南海问题中的影响,而是面对现实。
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的过程中,曾经提及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行动,但并未提出其政策主张。相反希拉里则旗帜鲜明地强调:“我们必须清楚我们确实存在持续的挑战,我们在南海面临挑战”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1116/c1011-27818607html访问时间:2016年12月31日。。希拉里提出的主张是支持南海问题争端国家的行动以及采取外交、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差异使得我们需要从新的起点上思考问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