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23399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一部经典著作,曾经引发了学术界的“两个马克思”的激烈争论。
长于文献研究的本书作者,依托大量一手资料,还原这部神秘手稿的写作背景、多个文本形态及其发现之旅。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应该都能够在该书中有所发现。
本书回顾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现、研究的历史,展示了这一手稿的原初文本和不同版本形态,介绍了马克思写作这一手稿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语境,以及马克思在写作进程中所发生的微观理论嬗变。
希望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在该书中有所发现。
目录 一、《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之旅
二、三个笔记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三、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
四、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五、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
六、《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国之旅
七、《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使用手册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史年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写作于1844年4月至8月间。写作者是卡尔·马克思。因为这份手稿写作时,马克思旅居巴黎,所以又被称为《巴黎手稿》。这份手稿,在马克思在世时并未对外人专门提起。甚至连马克思一生的挚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此也并未专门谈到过这一文献。这份手稿连同马克思的其他文献遗产,在马克思去世后,经恩格斯交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原稿辗转流传,现在保存于荷兰社会史研究所。1920年前后,《手稿》连同《巴黎笔记》的其他笔记本,曾经被照相复制,由苏联(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专家大卫·梁赞诺夫收集保存在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
1927年,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俄文版)第3卷上,《手稿》第三笔记本曾以“《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为题第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1932年,《手稿》完整的三个笔记本被发表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第一部分第3卷上。这也是第一次出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标题。几乎与此同时,朗兹胡特和迈耶尔在《历史唯物主义。早期文选》中编辑出版了《手稿》的第二和第三笔记本,并命名为《国民经济学和哲学》。198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MEGA2)第一部分第2卷,以写作顺序和逻辑顺序两种编排方式再次出版了《手稿》。
众所周知,1932年《手稿》以两个版本几乎同时公开问世,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大范围、长时间的思想争论。这就是所谓人本主义“青年马克思”或“两个马克思”争论。借助于《手稿》的发表,西方学者强调从中可以发现一个不同于《共产党宣言》或《资本论》作者的马克思形象,并以之来补充甚至是反对第二国际以来、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被普遍接受的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对此,美国学者悉尼·胡克曾将其形象地描述为“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针锋相对,包括苏联学者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开始对《手稿》文本和逻辑进行细致的研究梳理。除了最具代表性的,1965年阿尔都塞出版《保卫马克思》,直接批判诉诸《手稿》阐释的人本主义思潮外,《手稿》的研究还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形成。
依托MEGA2两种编排方式的研究,以及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文本研究的推进,经过多年的探索,《手稿》已经被普遍视为是马克思“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也就是说,《手稿》中的确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很多至关重要的因素,而马克思后来的研究和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溯源于这一时期的思考。但是《手稿》毕竟不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需要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加以历史的考察。相应的,在马克思诞生200周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70周年之后,回过头来重新研读《手稿》,追溯马克思早期探索的心路历程,回顾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伟大理论实践,结合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总结《手稿》研究的学术成果,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具有特殊重要的理论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手稿》尽管并不能被称为一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但我们却没有理由不把它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典。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