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72219
本卷共分四篇,作者分别就战争的本性、战争理论、战略,以及战斗进行了论述,回答了涉及战争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例如在*篇《关于战争的本性》中就战争的定义、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战争是迫使对手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是政治以其它手段的延续”,“战争不仅是一个政治行为,而且是一个真正的、政治的工具,是政治交往的一个延续,是以其它手段进行的政治交往”等经典论断。在第二篇《关于战争理论》中,作者就军事理论研究的方法、常见问题和误区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第三篇《战略概论》中,作者对战争中的战略要素进行了论述,尤其强调了以往较少为人重视的精神要素的作用,例如尚武精神(血性)、勇敢、坚毅等。在第四篇《战斗》中,作者对战争的基本单元——战斗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并重点介绍了会战和主力会战的特点。 本卷的前言是由本书的编纂者、作者的妻子玛丽?冯?克劳塞维茨撰写的,记述了克劳塞维茨将军走上军事理论研究道路的过程,一些观点的形成过程,以及本书的成书过程,是了解和研究克劳塞维茨生平及其军事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二卷:
《战争论全集》第二卷共分两篇,序列自*卷连续编排,分别是第五篇《军队》和第六篇《防御》。在《军队》一篇中,作者就涉及军队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例如何谓战区、军团、战局等,并就部队的战斗队形、一般部署、兵力对比、各兵种的比例,以及部队的宿营、行军等基本状态做了介绍。其中在介绍部队的划分和指挥层级时,作者指出“每增加一个新的传达命令的层次,就会从两方面削弱命令的效力,一方面是每经过一个层次,命令的准确性就会受到损失,另一方面是传达命令的时间会拖长。这一切都要求尽量增加平行的单位,尽量减少上下的层次”。现代部队指挥和企业管理谋求扁平化的努力不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实践吗?此后,作者以较大篇幅在接下来的第六篇《防御》中,对战争的这一重要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着重阐述了防御与进攻在战略和战术层次上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指出防御具有等待和地形之利,是一种可以更有把握战胜对手、更有力的战争形式。此外,作者在本篇中就防御的一些具体形式,例如山地防御、江河防御、林地防御、战区防御等介绍了自己的观点,对涉及防御的一些要素和手段,例如设防营垒、要塞、防御阵地、民众武装、向本国腹地且战且退等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其中有关民众武装和向本国腹地且战且退的内容,有可能对我国当年进行抗日战争的思路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第三卷:
《战争论全集》第三卷共分两篇,序列自*卷和第二卷连续编排,分别是第七篇《进攻》和第八篇《战争计划》。在《进攻》一篇中,作者首先从战略层次对进攻的本性和目标,以及进攻力量的削弱和进攻的顶点进行了阐述,然后从战术层次对进攻会战、渡河、防御阵地进攻、设防营垒进攻、山地进攻、要塞进攻、运输队进攻、舍营敌军进攻,以及牵制性进攻等进行了阐述。此后,作者在第八篇《战争计划》中进一步探讨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对战争计划与准备做了介绍和阐述。在上述两篇正文之后,作者通过附列的4个附录,介绍了重要的作战原则、关于军队的有机划分,以及战术或战斗学概论。
第四卷:
本卷是作者研究战史部分即后七卷中的开卷之作,记述和研究的对象是*次反法联盟战争(1702-1797)临近结束时的关键的1796年战局,以及作为该战局一部分、但从时间跨度上进入到1797年的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战斗。作者从战略的高度对法国国内的军政关系、反法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德意志战区和意大利战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几次重大会战对局势的影响等做了深入分析,并从战术角度对多次会战和战斗进行了评析。
第五卷:
在《战争论全集》第五卷中,作者以第二次反法联盟战争(1799-1802)的开启战局作为记述和分析对象。将战局分为五个阶段,就战局开启时的欧洲主要国家之间关系,反法联盟成员之间的共同利益与冲突及其对战局的影响,德意志、瑞士和意大利战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施托卡赫会战、特雷比亚河会战等几次重要会战对局势的影响等做了深入分析,并从战术角度对多次会战和战斗进行了评析,对山地战、江河防御、阵地战等战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六卷:
作者在本卷中对1799年意大利和瑞士战局的第六至第九阶段进行了记述和评析,对反法联盟与法军在瑞士、莱茵、德意志、意大利等多个战区的行动做了精彩的记述和评析。此外,作者在本卷中多处对联盟的实质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明显存在相互排斥和狭隘的政治利益,它们很快导致联盟内部关系紧张,然后就是战场上的失利,并由此导致联盟迅速解体”。
第七卷:
本卷是《战争论全集》的第七卷。由五篇组成,其中*篇是《1812年俄国战局》。在该战局中,法国及其仆从军直接与俄国正面碰撞,由于双方投入兵力巨大,军事行动范围广泛,涉及的战略、战术问题众多,作者曾在本书第二卷中称1812年战局是“所有战局中*著名的战局”,在其他卷中多处引用该战局中的战例,介绍这些战例带来的启示。也正因为如此,据了解,本卷是《战争论全集》后七卷中*有法文和俄文版译本的。由于对普鲁士政府在耶拿会战失利后不得已的亲法政策不满,普鲁士一些军官包括作者投到俄国军中,因此作者亲历了1812俄国战局中的许多历史事件,包括协助俄军与跟随拿破仑远征的普鲁士军队签订具有历史意义的《陶拉盖协议》,对相关情况的记述和分析也就更为细致、独到。在第二篇和第三篇中,作者对1813年战局有关情况做了概述和分析;在第四篇中对1814年法国战局了较为详细的记述,直至联军进抵巴黎;在第五篇中对1814年法国战局了较为详细的评析。此次是本卷首次全部译成中文,是研究相关战史和军事指挥、管理艺术的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资料。
第八卷:
本卷为全集的第八卷《1815年法国战局》。本卷由57章组成,对1815年这一决定拿破仑和法国命运的重要战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析,包括对法国国内政局与战局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分析,对反法联盟内部共同利益和相互之间矛盾的分析,以及对利尼和滑铁卢会战进程的记述和评论。作者在本全集其它卷也多次引用过1815年战局中的战例,介绍其带来的一些启示。据了解,本卷是《战争论全集》后七卷中*有法文和英文版译本的。此次是本卷首次全部译成中文,是研究相关战史和军事指挥、管理艺术的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资料。
第九卷:
《战争论全集》第九卷由五篇组成,*、三、四篇分别向读者介绍了古斯塔夫•阿道夫1630-1632年战局、蒂雷纳战局、卢森堡1690-1694年的佛兰德战局概况。第二篇介绍了一些可用战略研究的史料。第五篇就曼特农夫人致于尔森公主的信函内容谈几点对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看法。此次是本卷首次全部译成中文,是研究相关战史和军事指挥、管理艺术的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资料。
第十卷:
《战争论全集》第十卷由五篇组成,其中*篇是对波兰著名国王和统帅索别斯基(1629—1696)1660-1676年间七次主要会战的概述和分析,认为“索别斯基的历次胜利主要得益于他那巧妙的、极其符合实际的战略运用。他每次总是用这样的战略主线为决战做铺垫,从而使每次决战获胜的把握更大、战果更多”。在第二篇《明尼希元帅》中,作者对德意志裔俄国元帅、政治家明尼希(1683-1767)在第四次俄土战争期间的四个战局(1736-1739年)做了概述和评析。在第三篇《弗里德里希大帝》中,作者对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的多个战局(1741-1762年)进行概述和评析。在第四篇中,作者对普鲁士元帅布伦瑞克公爵针对荷兰人的1787年战局进行了概述,着重探讨了进攻与防御的关系。*后作者在第五篇中罗列了有关1793年旺代战争和卢瓦尔河右岸战局的一些史料。为第九卷和第十卷做序的普鲁士格吕本将军认为,这是作者对法国史学家博尚著作的一些摘录,表明作者开始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但尚未展开,但整理出如此大量的史料,而且已经有所指向和研究提示,无疑是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可用于战略分析的基础数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