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亲子/家教家教方法最好的成绩,是让孩子爱上学习(从小学到高中,孩子在学习上会遇到的难题和困惑,菊仙老师都给出了科学又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最好的成绩,是让孩子爱上学习(从小学到高中,孩子在学习上会遇到的难题和困惑,菊仙老师都给出了科学又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台湾教养作家SUPER妈彭菊仙犀利语言,让家长直面孩子或惊喜或惊吓的分数!从小学到高中,孩子在学习上会遇到的难题和困惑,菊仙老师都给出了科学又接地气的解决方案,真正的小初升、初升高的指…

作者:彭菊仙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ISBN: 9787569931037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5.99

类别: 家教方法 SKU:5d817239b5d8bfc22f3123f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31037

编辑推荐

1.*本鼓励家长客观面对考试分数的图书。作者直言,“分数很重要”,但她强调 “分数至上”或“分数无用”都是*思维,家长要务实面对,引导孩子将“对的力气”对准“对的方向”,看清分数的意义,孩子的学习之路才能走得又稳又远。

2.书中包括了家长关于学习、考试的大部分问题。孩子考试考坏了怎么办?要不要上补习班?该不该读私立学校?要不要陪孩子读书?要陪到几岁?等等,这些问题作者都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孩子考试考坏了怎么办?要不要补习?该不该读私立学校?要不要陪孩子读书?要陪到几岁?孩子该怎么面对考试?该如何激励孩子发愤用功……当孩子进入小学时,每个家长都会面临这些问题。分数一直被家长和老师看重,也成为孩子的压力之源。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事”,不代表“分数就不重要”,作者根据自己养育家中三个儿子的经验,分享了关于考试的恩恩怨怨。

作者在本书中鼓励家长客观面对分数,既要重视分数,也要让孩子认识到考高分并不是目的,上名校也不是终点,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探索自我、进而了解自己,看到分数背后真正的自己,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

作者简介

彭菊仙,曾任电视节目制作、监制、记者,现在是全职妈妈,育有三个男孩。

一位广受父母们喜爱并信任的亲子作家,文风多样,描绘亲子生活时而细腻温暖,时而幽默风趣;批评教育时势又敏锐深刻,文章常见于网络转载、亲子网站。

  拥有三个男孩的她,喜欢孩子,喜欢和孩子玩,不论天文、地理、英文、自然,她义无反顾的跳进孩子的学习“玩”国里,和孩子共学、共做、共玩。

  如今孩子都进入青春期、接受中学教育,在陆续陪伴孩子们经历高度升学压力之后,她深刻体认到亲子一定要一起学习与“分数”这个难题和平共处,在务实面对升学竞争的同时,更要让孩子看到分数背后的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与定位。

现为“亲子天下部落客共合国”特约作者。

已出版图书:《管教的勇气》《孩子有想法,我们有办法》《教出好男孩一点都不难》《幸福教养》《教养好好玩》。

目  录

推荐序 当我们用更宽阔的视野来看分数 001

推荐序 留在体制内的智慧与勇气——我看菊仙新书有感 005

推荐序 与“考试分数”和平共处的教养学 008

作者序 从残酷的分数谈起,但光谈分数显然不够! 012

|第一章| 成绩到底多重要?

第一节 不必“只在乎成绩”,但“分数不可能不重要” 003

1.“我才不在意孩子的成绩!”真的吗? 004

2.被分数评比的现实与痛苦 006

3.不必矫枉过正,也无须自欺欺人 007

◎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事”,并不代表“分数就不重要” 008

第二节 教育体制内的求生之道 009

1.岛内移民,也无法摆脱考试制度 010

2.你家的孩子会是“唐凤第二”? 011

3.“最适合孩子”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 013

◎让孩子空出时间“做自己” 014

第三节  “分数至上论”或“分数无用论”,都只是父母的自以为是 015

1.虽是愚勇,也需要智慧 016

2.分数教育下的极端思维 017

◎不绩优,没关系,但要尽己所能去努力 019

第四节 课业与社团,只能二选一? 020

1.学校该主导还是辅导? 021

2.社团能培养生存能力 022

◎社团不是“不能玩”,而是“该怎么玩” 023

第五节 准初中生该如何做准备? 025

1.加深又加广,初中课程不轻松 026

2.跟不上进度,初中后可能成为拒学的孩子 028

3.高年级是决定初中学习的转折点 028

◎读初中的孩子跟上脚步了吗? 030

第六节 如果孩子与名校无缘 031

1.读不了名校的孩子,也能成为知名饭店的高阶主管 032

2.亲子间达成对分数期待的最大公约数 033

◎成绩不理想的四类孩子,该如何帮他们? 034

|第二章| 认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

第一节 不爱读书,不代表不需要努力 039

1.拿菜刀比拿书本轻松? 040

2.别人不爱读书能成功,不代表你也可以不劳而获 041

3.没有企业不看学历;拿不出学历,你只能抓紧机会更努力! 042

◎有真本事,就能成为赢家 044

第二节 名列前茅,不代表一定热爱学习 045

1.我知道如何考第一,却找不到自己的兴趣 045

2.从逃避,到找到自己的路 047

3.拿高分认清自己 048

◎将专业与才能对准职场 049

第三节 分数背后,孩子“有没有自己”? 051

1.没时间思考“为什么要读书”,只想“如何能考更好”? 052

2.通过探索=幻想→产生兴趣→练习特定的能力→发展一技

之长 053

◎当孩子选择“钱”途不佳的行业 055

第四节 第一名,不是成功的保证 056

1.不补习,凭实力考取属于自己的第一志愿 056

2.被名校拒于门外的超级学霸 058

◎面对失败的勇气 060

第五节 天赋论vs后天努力论 062

1.与其相信天才,不如相信努力 063

2.我的孩子们是努力的“地才” 065

◎孩子考砸了,父母该怎么做? 066

|第三章| 读书,终究是孩子自己要承担的责任

第一节 妈妈要不要当书童? 071

1.自主学习独自学习,放牛吃草是下策 072

2.你误以为自己是学习的主角吗? 074

◎要陪伴,不要过度干涉 076

第二节 “渐进式放手”的功课监督法 078

1.培养静心学习的习惯,从自小认真写功课开始 079

2.盯好读书习惯,请在十岁前 080

3.将读书法“技术转移”,逐步放手 081

◎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调整为容易达到的标准 084

第三节 如何让孩子自动爱上读书? 087

1.“念书=痛苦”的制约反应 087

2.出于自愿与兴趣,才可能产生有效的动力 087

3.引导孩子找到读书的理由 088

4.让孩子自己想通是场长期抗战 089

◎如何助孩子读书一臂之力? 090

第四节 烂透了的成绩,反而让大脑活起来 092

1.考坏了,亲子共学“接受、面对、处理、放下”四步骤 093

2.每一个“×”,都是孩子学习负责与解决问题的起点 094

◎抛弃“梦幻的期望”,给予“合理的期待” 096

第五节 与分数和平共处 098

1.分数是离间亲子关系的杀手 099

2.当孩子的同学说:“他说一定会被你狠狠揍一顿!” 099

3.尽力达到的位置,就是最好的位置 101

4.让努力的傻劲,变为成功的冲劲 103

5.读书目标,这样设定才有效 104

◎给奖金的技术与艺术 105

|第四章| 虽然无法翻转教育体制,孩子也能乐在学习

第一节 补习,真的“有补有保庇”? 109

1.补习过量,成绩不升反降 109

2.补习也需复习,才能融会贯通 110

3.择科补习,大胆让孩子磨炼自我学习的能力 111

4.别让补习班的“懒人包”教学,剥夺孩子的自主学习 113

◎上补习班该有的五种心理准备 114

第二节 考试技巧是可以练习的 116

1.努力学习+考试技巧,是拿高分的诀窍 117

2.不认同考试,也要学会克服考试 118

3.正向看待考试的魔鬼训练 119

◎考试能力≠做学问的能力 120

第三节 被考笨的孩子,如何找回创意? 122

1.训练孩子找到标准答案之外的选项 123

2.学习不满档,才能从“僵化思考”中跳出来 124

3.在擅长的科目里忘记竞争,将更具竞争力 125

◎从艺能科目训练不设限的思考力 127

第四节 教改改不停,读私立学校真的比较好吗? 128

1.我的孩子适合上私立学校吗? 129

2.选择学校前的停看听 131

◎公立学校能让孩子更贴近真实社会 134

第五节 多元入学时代,只会考试真的不够! 136

1.只会拿高分的考试高手,OUT! 137

2.备审数据升级版——“学习历程档案”让孩子更适才适所 139

◎该补强科?还是补弱科? 140

|第五章| 预先储备坚实的学习力

第一节  108课纲,帮孩子把“对的力气”用在“对的方向” 145

1.正确的方向,比马力十足更重要 146

2.为孩子的人生加装导航 147

3.更贴近生活的跨领域学习 148

4.找到自己的明星高中 149

◎成绩就像病历或存折,是个人的隐私 150

第二节 大学选才方式大变革:活用科技,适性扬才 152

1.乐在其中的“学习型玩咖”,才是潜力股 153

2.国英数理不再一枝独秀,新科技急起直追 154

3.与时俱进的必、选修课程 156

◎孩子首次行动上网,每月1至2 GB就已足够 157

第三节 会考新时代的生存之道

1.各分数族群的选校建议 160

2.高分族群:名校差距小,错失一题差一所学校

3.成绩中至中上:“就近入学”是最高指导原则

4.中段学生:别拖到成绩单到手才思考如何选校 162

5.成绩中后至后段:选择自己所爱,仍有可能逆转胜 164

◎高中好?还是高职好? 165

第四节  学历贬值,穷忙“薪”酸,青贫世代的未来只是梦? 167

1.穷孩子上大学,读不出专长还得先还债 168

2.人找不到事,事找不到人,学历真无用?! 169

3.放对位置,就是人才 170

◎努力,会在最适当的时机开花结果 171

第五节  再谈考试:找到适者生存的法则,勇敢做自己定义的赢家 173

1.填鸭式教育大翻转 173

2.越来越活用的命题方式 174

◎从“背不动的书包”,到“带着走的能力” 177

前  言

从残酷的分数谈起,但光谈分数显然不够随着孩子日渐长大,我觉得亲子书写得差不多了,常常扪心自问,我是否依然真诚书写?我还要继续写亲子议题吗?

看着孩子从自由探索、快乐天真的小学,进入课业繁重、竞争压力激烈的中学,我真心觉得还欠了读者一个主题,我需要给读者们交代,于是继续在亲子书上做我认为必要的耕耘。

到底是什么主题呢?

初中会考才考完,孩子便回来转述,班上有一位非常用功但却没有补习的孩子突然在午休时痛哭流涕,因为她才对了一两科的答案,就发现情势不太妙。小学毕业时曾拿到校长奖、对自己的课业一直抱着一定期许的她,难掩心中的不平,悔恨地叹道:“难道我不补习错了吗?”

她的叹息也曾经是我和孩子们的疑惑,一路陪着三个小子摸索,我的回答是:“不补习当然没有错,但是若能清楚自己的弱项与需要,务实地寻求资源、善用资源,让自己生存得更好、留下更少的遗憾,或许更接近正确!”

口口声声强调的“免试”根本不存在!每一个初中生都要面对“会考”(相当于大陆的中考);而且在多数区域,“会考成绩”就是升学评比的关键;而升大学的“考试制度”也从未消失过,没人能躲过学测(台湾大学学科测

验的简称)、统测(在一定地区用统一的试题进行考试)的无情评判。更因为:

考坏了,孩子自己绝对不会没有感觉,因为最终得靠着分数来填写志愿的孩子会发现,“分数不重要”是一句美丽的谎言。

难道,写了这么多本亲子书的我要来个大转弯,鼓吹大家走回“为分数学习”的复辟老路?

当然不!

在大考迫近的那段日子,我日日看着儿子伏在案前苦读,一日甚于一日,随着时钟上的指针不断挪移,做妈妈的我愈加心疼与不舍。有一日,指针竟来到了午夜十二点四十分,我终于忍无可忍,从心疼转成了生气,立即上前强制关灯,没想到儿子怒吼:“我就是还没复习完啊,不然你要来帮我念吗?”

顿时,空气凝结,时空错置,我似乎回到了三十多年前,一样悄然的夜晚、斗室里一样满满的焦虑、一样堆砌如山的参考书与笔记,我把来强制关台灯的妈妈的手用力推开!

没错,从过去“拒绝联考的小子”到现在崎岖难行的“教改之路”,即便大家前仆后继地骂了几十年、考试的名称换了又换、成绩的计算稀奇古怪,升学主义仍陷在借尸还魂的轮回里。

你要问我,难道未来真没有翻转的可能?我只能说,只要考试制度存在,无论怎么设计,种种为分数竞争的现象就不可能消失。未来,谁能保证孩子的孩子不再是伏在案前的苦主?

作为普通人既没有资源远走高飞,也没有条件做其他选择,一张开眼睛,孩子们就得面对扑面而来的大考小考,升学压力既然是不变的存在,那么不断地在“怨念循环”里谩骂,最终也只会化为三声无奈,然后呢?

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妈妈不想陪着你们爽骂制度,因为没有意义,妈妈要做的是比你们先勇敢起来,陪着你们务实地面对考试的种种残酷的磨炼;在升学的重压之下,另一种极端的声音——“分数不能决定一切”“读书不能保证成功”等,不断勾起我们对于“成功”的另一种想象,但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反思更实际的问题:“分数可以决定什么?”“不读书又该如何保证成功?”

前几天因朋友推荐而到一家烤肉饭馆,在35摄氏度的高温下,两个帅气有型的年轻人挥汗如雨,不断在炭烤箱上夹肉、涂酱、翻肉,一下子盛饭装菜,一下子收钱送餐,手忙脚乱,如豆大汗珠不断滑落。我于是好奇地询问两位年轻老板是不是主修餐饮,他们回答不是,只是因为年少不爱读书,到处打工,所以学会了这套烤肉饭技术,但因为打零工赚不了钱,就试着自己开店。年轻帅哥自我调侃:“就是以前不爱读书嘛,所以现在这么辛苦,我们也只能更加倍地努力喽!”

是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杀出自己的一条生路,就如同年轻老板的现身说法:可以不读书,但是不能不学习、不能不努力,而且得更加倍的学习与努力!因此,我不打算鼓励孩子不想读书就不要读书,而是认清自己学生的本分,尽自己的所能,认真学习,务实地面对考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装备好自己。

而我家小子和大部分的孩子一般,都属“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甚至有时根本没有收获”的“地才型”,但一路走来,我终于清楚,再优秀的孩子都有极限,孩子不可能科科得心应手、次次考试顺心如意,因此和孩子一起学会正确看待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和平相处,我认为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适切生存的第一步。

要孩子把试考好没什么不对,但逼着孩子一路冲高分很可能变成爸妈唯一会做的事情,然而,要让孩子能保持恒常的自信、从容面对竞争,更得不断帮助他们摸索自己、了解自己、看到分数背后真正的自己,懂得善用自己,因为,“拼高分、进名校”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要能成为一个被善用且好用的人!因此,我告诉孩子,考得好毋须自大,考不好更毋须自卑,真正的本事,不是以自己的学校为荣,而是学校的未来能以你为荣!

走笔至此,相信读者已经理解这本书绝非要鼓吹大家走回封建老路,而是在“考试的老路始终没有真正出路”的现实中,我想为辛苦陪伴孩子的父母们加油打气,我想为经常因孩子成绩而焦虑的爸妈们减压,我想为父母找到激励孩子的用功读书的具体方法,我想为书读不好、试考不好的孩子及其父母找到安身立命之道,我更想和爸妈们一起以正确的心态,务实面对孩子在求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孩子考试考坏了怎么办?要不要补习?该补多少习?该不该读私立学校?要不要陪孩子读书?要陪到几岁?孩子该怎么面对考试?该考几分?该不该发奖金?该不该公开成绩单?该如何激励孩子发愤用功……

在一片翻转教育、改革教育的声浪中,这些问题似乎八股又不讨喜,愈讨论愈觉得教改黯淡无光,但是有孩子的父母都非常清楚,以上都是他们最迫切想厘清的首要难题,在我陆续陪伴孩子走过升学之路后,我更确定这些主题非写不可,不写就亏欠了一路支持的读者。

此外,在面对史上变动最剧烈的教改——108课纲,光谈分数显然不够!这本书虽从分数谈起,但若最后没把爸妈们的视野带到分数之外,我仍然亏欠读者朋友们!

让我们拿出勇气,先从残酷的分数现实谈起吧!

媒体评论

坦白说,我不可能不在意孩子的成绩表现,但我更在意他是否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英”,这种精英已经不再是只会考试但不懂得做事的人,而是具有整合已知开发未知,并能借由实操来验证所学的新青年。

——宜兰大学博雅教育中心主任  陈复

如何在成绩与真实学习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每个父母与孩子都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孩子升上初中以后,这是个烫手的问题,但未必就一定要丧失学习的乐趣。

我们不想把孩子送去当小留学生、不能海外移民,但不表示不能让孩子度过开心又有意义的学生时代!而这本书,相信会给现代父母一个明灯与指引。

——亲子教育专家、绘本作家 张美兰(小熊妈)

菊仙在这本书中,将现今学校中的分数主义做了详细的检验,并且对亲子双方提出“与分数和平共处”的方法,我相信读者跟我一样,必定能够从中获得许多启发和提醒。

——专栏作家  丘美珍

免费在线读

第五节 天赋论vs后天努力论

在一场小学的演讲结束后,两个妈妈私下跟我聊起孩子的读书状况。“每次要考试了,我看我家儿子都没怎么复习功课,反正大部分考得都

还不错,我就懒得管了!”一位家长说道。另一位家长则一脸苦瓜脸:“我家孩子跟你们恰恰相反,她很认真、很用功,但是成绩还没你家儿子好!”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可以做出几点归纳:前者孩子应该天资不错,也可能上课专注,所以上完课就能大致吸收,不需要特别费心复习。

后者孩子很用功,但是成绩却不佳,有可能是学习有瓶颈,或复习功课不得要领,当然也可能是上课不够专心。

以成果论英雄,前者考得好,是否该奖励?后者表现差,理所当然不该奖励?

错!我跟第一个家长说:“恭喜你!生了一个聪慧的儿子,读书事半功倍,比别人轻松愉快,是可以给他一个小小的奖励,但请千万别大大地奖励他。”

我再转头和第二个妈妈说:“恭喜你!生了一个认真努力的孩子,虽然得不到相对应的好成绩,但是你不但不该责备她,反而应该鼓励她!”

两个妈妈瞪大了眼睛。是,别怀疑!给第一个孩子小小的奖励,是因为他的学习算是颇有效率;但不该大大的奖励是因为他的好成绩得来不费功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考试的经验让他大可颠覆这个逻辑,奖励他的好成绩,就是对他“无所谓的态度”大力点了赞!

第二个孩子的爸妈更不该责备她,因为她不但没有犯错,反而养成了很难得的学习美德——学而时习之。她愿意下功夫、认真复习课业,长远来看,这“勤奋、自律、负责”的态度将能战胜一切。

1.与其相信天才,不如相信努力

小学阶段的课业不论在广度、深度上都很有限,人文科目多半以日常知识为基础,数理科目也都是基本概念入门,语文考试也只限于课本上的生字语法,所以试题大多没有难度,只要有一定的资质、又认真听讲,并按时将作业完成,甚至无须做过多的课外练习,考试结果也不会太过离谱,特别是资质不错的孩子,凭着一招半式都能拿到高分。

但此“无痕”的读书经验很可能为聪慧的孩子埋下一个大危机:正因为课业不难,所以根本没有下苦功夫复习的必要,因此没机会深刻体认到“努力用功”乃做学问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一个愿意用功,却很难拿到好成绩的孩子也有很大的危机,那就是很可能患上心理学实证过的“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也就是当孩子一次次投注心力、努力用功,却一直换来烂成绩,最后就会从累积的失败经验中,认定自己不论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心机,因为根本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当挫折累积到一定的地步,这孩子将不再相信“努力用功”会有任何价值,就会哀莫大于死心。

随着中学课业逐渐繁重,聪慧的孩子就会发现徒有聪明已不靠谱,而自己又没能及早养成端坐教室的习惯,这将让他对于繁复的学习内容失去耐性,最后可能因成绩下滑而对学科产生反感。

反之,能及早养成读书与复习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孩子,反而能从长期累积的经验中去思索自己的学习问题。只要对症下药,调整学习模式,这类孩子慢慢就能追赶上来。

天分 × 努力 = 技能

技能 × 努力 = 成就

 

这是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安杰拉·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t),在长期研究人生成功的能力后所得出的公式。显示有天分的人,若愿意努力就能得到一定的技能,而以此做基础再继续努力,才可能达到成就。在以上的公式里,“天分”这个元素只出现一次,但是“努力”的元素却出现了两次。

她认为:“任何领域都可以找到没什么天分、但却很卓越的人物,他们的优秀是通过努力而得来的,他们是‘逐渐’变成天才的。”至此,你觉得天分重要?还是努力重要?还是两者都重要?

 

第一节 妈妈要不要当书童?

 

到底要不要介入孩子的读书?要介入多少?要介入到几岁?有位妈妈很潇洒地跟我说,她认为孩子一进入小学,学习就应该是他自己的事,为了让孩子学习自我负责,她决定不介入孩子的学习;为了让孩子清楚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让老师能掌握到孩子最真实的学习状态,她也不打算检查作业。

完全交由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与课业负责,孩子就真能自我负责吗?这样的做法真的能让孩子进步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一位全球知名的老师怎么想。1.自主学习独自学习,放牛吃草是下策强调创新教学、塑造自由学风的克拉克学园创办人,也是《优秀是教出来》一书的作者隆·克拉克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许多科目都不及格的乔几乎都不写功课,是个学习落后的学生,于是老师与他的父母沟通,希望他们能确定乔每天都有念书,帮助他使用学习指南、复习笔记,并且制作生字卡。关于乔的学习,老师必须一起努力。

但几个月过去,乔的成绩依然落后,因为以上的事情,乔的父母一样也没贯彻,却直率地回答克拉克老师:“我们并不担心,因为我们知道他一定没有问题的,我们把这件事情交到上帝的手里,我们会祷告。”

乔的父母始终相信孩子自己会得到教训,自己会想办法,自己终究会有所突破,甚至认为上帝会给予祝福。然而事实不然,光靠乔自己的力量,不但没有丝毫进步,反而愈来愈落后。

所有的老师都希望教会每一个孩子,但光靠老师一个人的苦口婆心绝难达成任务,认真的老师还需要愿意一起合作帮忙的父母,才能将学习落后的孩子追赶上来。

这个曾荣获全美最佳教师的老师下了结论:“若想孩子成功,父母就得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他希望父母也能投入,因为唯有父母一起进入孩子的学习状况中,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也唯有父母愿意伸出援手,孩子的问题才可能尽快妥善解决,才有机会进步。

克拉克不否认有些孩子完全不需要家长的关注,仍能保持亮眼的成绩;只是对多数孩子而言,若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放牛吃草,孩子成功的概率就微乎其微。

“最棒的家长都明白,为了孩子着想,势必得有所牺牲。这些家长知道,没有任何电视节目,会比花一小时陪孩子念书、检查作业,或陪陪孩子玩大富翁重要。”他说,“在孩子的生命中,父母的重要性无人能及!”而他也证实,只要家长愿意采纳学校老师的建议,通常孩子无论在课业或人际关系上,都会呈现大幅进步!

《一流的教养》—书中也明确地做出结论:“自由放任孩子念书的教育方法并非对所有的孩子都有效。”该书所做的问卷中,得到最多的回答

是:“比起强迫孩子念书,让孩子自己做主会比较好,但‘普通孩子的父母’万万不可囫囵吞枣接受这样的说法。”

作者金武贵回想自身的成长经验也感叹道:“我的个性放浪不羁,让我自己做主,是绝对不会念书的。”他说当时他完全不了解“为什么必须念

书”“为什么应该要念书比较好”。

可见,关于孩子的学习,“放牛吃草”的方式对多数孩子而言,绝对是一个下策。

抢先评论了 “最好的成绩,是让孩子爱上学习(从小学到高中,孩子在学习上会遇到的难题和困惑,菊仙老师都给出了科学又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EUR €30.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中文五周年纪念版)

EUR €20.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没关系,妈妈相信你

EUR €25.99
阅读更多
缺货

游戏力经典套装(全2册)[精选套装]

EUR €67.98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