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161339
★ 内容紧扣幼儿学前教育,分享四十余年的教育感悟和思考,是幼儿学前教育***实操宝典。
★ 探寻世界前沿的学前教育理论,中国学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总结,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学前教育教材。
篇 教育学习
我对教育的粗浅认识
我对教师职责的理解
学前家庭教育“三字经”
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第二篇 教育管理
第三篇 教育实验
附录
我的一生
两代大学生的生命对话
“跟着梦想长大”实验花絮
后记
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育”。
小时候,跟随父母,享受启蒙教育。
长大了,先上几年私塾,后上学校,接受了学校教育。
工作了,参加学校工作,实践教育。
退休了,继续学习研究、探索教育。
我对教育比较熟悉,认识比较深刻。
我认为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育就在我们身边。
我认为幼儿学前教育,重在“看、管、教”。
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内心都能产生梦想的巨大驱动力量。
我认为每个孩子,一旦激发了内在的驱动力量,并用在学习以及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都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都能够跟着梦想长大,成为社会的栋梁。
《教育杂谈》收集了部分关于教育的感悟和思考,本书主要有三个篇章,篇章关于教育学习;第二篇章关于教育管理;第三篇章关于教育实验,以期为同道及后人借鉴与切磋。
文章写作与整理的过程中,受到家人与诸多同事朋友的鼎力帮助,一并致谢并请指正。
我对教育的粗浅认识
我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跟随父母长大,享受启蒙教育;学生时代接受学校教育;工作期间实践教育;退休之后思考认识教育。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在哪里?以我一生的经历,我理解的是能影响人的语言、动作、行为、环境都是教育。教育无时不在,无所不有。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跟随父母长大,大人干活,我在一旁玩耍,大一点也跟着干活。耳濡目染,我学会了一些农业生产劳动的技术,养成了劳动习惯,看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后来读书,七岁开始上私塾,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及“四书五经”,接受了儒家思想教育。全国解放,我插班上了小学四年级,后来上了中学、大学,接受了马列主义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的教育。
小时候,我在邻居家门前玩耍时,看到彭大爷吃饭的情景,至今难忘。他一碗粥喝完,用舌头舔一舔留在碗里的残汁,舌头够不着的地方,就用手指弯起去刮,直到干净为止。彭老大爷吃饭时的神态、动作,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极大地影响了我。几十年来,我吃饭用的饭碗、用的菜碟,都要用馒头擦净或用开水冲刷得一干二净。或许,有人认为我很小气,不大方,甚至“寒酸”,可是,在我的眼里,嘴里吃的粮食,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人类生活的资源,金钱不可替代。这是无言的教育。
教育是互动的,大人可以教育孩子,孩子也可以教育大人;老师教育学生,学生的答题可以让老师得到启发;你的言行可以感动他人,他人的行为事迹可以让你激动不已,从而改变一个人。
有一次,我在楼下的两棵树上拴绳晾晒床单,被楼上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看到了,她大声高呼:“妈妈,有人坑害小树了!”我听了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以后再也不好意思“坑害小树”了。
在家庭里,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教育。在学校里,各科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科学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方面教育。教师、科学工作者对某一问题进行反复试验,这些都是教育。
通过学习和亲身体会,我认识到教育是经济基础的产物,反过来教育又为这个基础服务。教育随着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计划经济年代,为我们制定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计划经济转为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要使全民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培养“四有新人”。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既教育过别人,也接受过别人的教育。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大的互动教育环境中,教育普遍存在。
2013年11月14日
我对教师职责的理解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文学家、教育家韩愈曾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多年来,有些人只认为教师是教书先生,只管教书,其实教师的职责,远不止是这些。教师教书无可非议,就像农民种田、工人做工,否则就不成农民工人了。但是,教师教书不是照本宣科,就算了事,还有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做。教书只是一个方面,另一
方面,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导学是榜样。我认为教师的职责至少有三:教书、导学、做榜样。
一、教书
各学科教师要系统地科学地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技能。要教书就要备好课、上好课,处理学生作业。教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很苦,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完说清楚的,这是一篇大文章,要专题论述。
二、导学
这是教师的职责,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导学,就是指导、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求知,人生具有,这是一个人的天性。一个婴幼儿,当他诞生在这个人类社会的时候,一无所知,一无所有。要吃要喝要知是一个人的生理需要,生活需要。他对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感到新奇。婴幼儿看东西总是眼睛睁得圆圆的,直盯盯地看个不够,总想用手摸一摸,甚至抓住放在嘴里尝一尝。喜欢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时会问得大人目瞪口呆。求知,不仅是幼儿,童年人、成年人、老年人也有求知愿望。人非生而知之。人活到老学到老,这种求知心理没完没了直至死亡。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掌握这种心理特征,激发潜在的求知心理、求知能力。很多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一位老教师在历届初三毕业生补习班上古典文学课,很成功。这篇文章题目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天下》),论述了一个人只有经受痛苦的磨难,才能承担起重任,绝不能贪图享受。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了学生情况,他们都是历经多年中考失败,有的心灰意冷,心烦意乱;有的是家长督促强迫,多数学生没有信心学习下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以精湛的语言,清晰地分析解读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学生听后备受鼓舞,像鱼儿得水,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信心倍增,认为多次落榜是让他们经受考验,天将降大任于自身,浑身增添了力量。教师又以开玩笑的方式说,你们都是久经考验,饱受磨难的人,天将降大任于你们,努力吧,同学们!有的同学听了留下心酸的热泪,既痛心又感到安慰,感到有一种莫大的鼓舞。
这一节课的成功,在于教师把课文的基本精神与学生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潜在动力,让学生看到未来的希望,重新振作精神,奋发学习。
这节课的成功,是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准确地翻译了原文。这篇文章是战国时期的文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古典文学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但是这位教师能让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心领神会,深刻理解,难能可贵,显示了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能力。试想,如果以己昏昏去使人昭昭,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导学,引导学生学习,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知道,教师的教学又能让学生知道,学生就会产生兴趣,否则,学生连听都听不懂,哪里会产生兴趣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鼓励同学,培养兴趣,至关重要。我个人深有体会。
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课堂上,首先讲述了写作对锻炼一个人思维能力相当重要,各项工作都需要写作,接着评讲上次班级作文,意想不到的是竟然表扬了我,表扬我的作文像三级跳远一样的进步,并选登在学校墙报上。开始我的头脑有些发晕,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真的在学校墙报上看到自己的文章。这对我的影响极大,使我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注意观察,经常习作,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后来任单位领导工作,无论计划总结,各种场合的演讲或即席讲话,全是自己动手,从不让别人代笔。
要导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业务教学能力,而且要学政治,懂政策,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恢复了高考以后,各学科教师结合业务教学对学生进行升学考试教育。升学考试政策的公布,如同一声春雷,惊醒了一代青少年学生,一味贪玩的孩子,知道学习了。
要导学,教师必须认识学生,根据学龄的特点进行指导。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儿童的言行。
我的孙子上小学了,有一次见到幼儿园的老师,那位老师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却说: “你不是我的老师。”当时听了我很生气,予以严厉批评,孙子感到委屈,掉下泪来,但他
没有辩解。当时在场的一位二十几岁的客人解释说:“他现在上小学了,他认为看到的那个老师不是现在教他的老师。”后来我又到幼儿园向那位老师赔礼道歉,那位老师说,没有那么严重,孩子就是孩子,和大人不一样。孩子的语言是不完整,不准确的。
幼儿的语言,幼儿的行为,非常有趣,有时很可笑。有一次晚饭后,我抱着孙子下楼散步,有一位街坊邻居搭话:“你下楼转悠转悠?”只见小孙子蹭着下来,在地上转圈圈。他理解的转悠与大人不一样。北京话讲转悠转悠,意思随便走一走,溜一溜,逛一逛,散散步。还有一次,他奶奶对他说:“你不要跟小朋友争玩具啊。能不能做得到?”他立即放下手中的玩具,噗通坐到地板上,这便是他理解的“做到”。
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发展而不是压抑儿童的这种自然本性,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长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们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孩子的,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
回忆起小时候的我,说话太可笑了。我家买了一头驴,高大肥壮,邻居问我:“你家买来的那头驴是什么牙口?”我随口应答,“老边牙了。”那位邻居哈哈大笑。原来“老边牙”只能指“牛”的牙口,我却把“牛牙”安到“驴嘴”里了。自那以后,那位邻居见我便叫“老边牙”,说得我很不好意思。所以,我们教师在指导、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注意儿童的特征,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少年儿童。
三、做人(做榜样)
做教师要为人师表,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品德高尚,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因为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的话学生注意听,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喜欢模仿。我们不能嘴里说一套,另外做一套,要言行一致。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作假神。为人师表,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2014年元月31日
北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