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342189
★ 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华语世界杰出的亲子教育专家钟思嘉教授30年情商教育精华,由钟思嘉教授主持创作的《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畅销200,000册,累计影响超过100,000个家庭
★ 不是只有孩子才需要学习的情商成长书。孩子情商高,其实就是教养好!
★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孩子情商的镜子,和孩子一起成为情商高手
★ 精美装帧,双色印刷,清新淡雅,内文80克岳阳轻型纸,随书附赠精美书签1枚
你将在本书中学到:
★ 有效的策略:指导父母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成为孩子的情绪导师
★ 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各种情商技能,帮助孩子掌握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 好用的技巧:帮助孩子摆脱小脾气,获得情绪管理能力、独立能力、自信心、共情心、自律能力
《别让孩子输在情商(全新增订版)》内容简介
情商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丰富的情感是孩子身上*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商高的孩子更自信、更乐观,富有同理心,具备自我激励的能力,能很快从挫折中奋起,也更容易获得成功。而家庭是培养孩子情商*好的学校,有高情商的父母,才有高情商的孩子。
本书作者钟思嘉博士从多年亲子教育和心理学研究的个案入手,帮助父母纠正自身的不良情绪和习惯,并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孩子情绪的*直接有效的方法,帮助父母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情绪调整能力,和孩子一起成为情商高手,让你的孩子更受欢迎,成就美好的人生。
《爱就是读懂孩子》内容简介
孩子为什么总爱和你作对?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你真的懂孩子的心吗?
钟思嘉教授通过30年亲子关系心理辅导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从大量的案例中归纳出了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之间所能遇到的*典型的教育问题,如拖拉磨蹭、挑食偏食、不爱学习、拒绝沟通、过分叛逆等,并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了孩子种种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状态,系统介绍了解决的方法和技巧,为父母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提供了可遵循的原则和可操作的模式,让父母真正懂得孩子的心,并使父母有足够的信心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别让孩子输在情商(全新增订版)》目录
Chapter 1 你的情绪决定着孩子的情商
1. 你为什么如此生气 / 003
2. 那些伤害孩子的父母怎么了 / 007
3. 不做“压力锅”妈妈 / 009
4. 转变不合理信念的七条策略 / 012
5. 找对方法才能催生孩子的EQ 之花 / 016
Chapter 2 做孩子情商的镜子
1. 透过“镜子”看清自己的情绪 / 023
2. 跳出情绪旋涡,辨识情绪真相 / 026
3. 让“沉默”冻结坏情绪 / 028
4. 好言辞能打开孩子的情绪瓶塞 / 031
5. 从容行事,让你的情绪更稳定 / 034
6. 与孩子出游别忘记与孩子同乐 / 036
Chapter 3 用同理心帮孩子找到正面情绪的动力
1. 解决问题之前记得关照情绪 / 041
2. 同理倾听,让孩子释放心中的情绪 / 043
3. 让同理心填平亲子间的“代沟” / 045
4. 用同理心帮孩子走出情绪低谷 / 047
5. 给孩子讲道理需审时度势 / 049
6. 做孩子的心灵捕手,帮助孩子走出挫折 / 052
7. 同理心不好用了? / 056
Chapter 4 和孩子谈“情”说“爱”的艺术
1. “指挥式交谈”有碍亲子沟通 / 061
2. 改善不当行为的亲子沟通术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 065
3. 增进亲子关系的亲子沟通术——用“爱”说话 / 067
4. 愉快出行的亲子沟通术——“有限度的选择” / 069
5. 培养孩子优雅言辞的亲子沟通术
——鼓励和以身作则 / 071
6. 一笑泯恩仇的亲子沟通术——风趣幽默 / 074
7. 构建孩子自信的亲子沟通术——言语积极 / 076
8. 培养孩子责任感的亲子沟通术
——多用“一字词” / 079
Chapter 5 父母教子有策略:开启孩子的情商宝库
1. 在言行上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 083
2. 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 / 086
3. 这样说“不”,孩子不受伤 / 089
4. 尊重和鼓励孩子发展不同个性和能力 / 093
5. 肯定个别能力,增进手足之情 / 097
6. 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的耐性 / 099
7. 拓展水平思考能力,帮孩子化解危机 / 102
Chapter 6 疏导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的品格和能力
1. 冷静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 107
2. “停、看、听”三部曲帮助孩子释放坏情绪 / 109
3. 提升挫折容忍力,让孩子不再“玻璃心” / 112
4. 不做“闹钟妈妈”,让孩子自主学习责任感 / 114
5. 信守承诺能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 117
6. 巧用“设限”让孩子遵守规范 / 119
7. 先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再给予恰当关心 / 124
8. 让孩子参与家事好处多 / 127
9. 正面表达让你找回亲子之爱 / 130
Chapter 7 用平常心鼓励孩子:将孩子的“苦读”转变为“乐学”
1. 成绩虽重要,但远比不上你重要 / 135
2. 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做作业 / 139
3. 用平常心伴孩子度过重要时期 / 142
4. 正确运用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 / 145
5. 与老师建立通力合作的伙伴关系 / 147
6. 提升沟通质量,增进家校关系 / 150
7. 收起玩心,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 / 153
Chapter 8 给孩子准备了那么多,你自己呢?
1. 父亲要主动拉近自己和家庭的距离 / 159
2. 所谓的胎教,关键在于父母 / 163
3. 有边界的爱,才不会成为束缚 / 165
4. 你若积极无畏,他必坚强乐观 / 167
5. 别“帮”孩子犯错误 / 170
6. “孩子怎么就不如我呢?”您多虑了 / 173
7. 为孩子做些小改变 / 175
8. 疏导情绪,帮孩子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 / 178
Chapter 9 新时代“新”父母: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养策略
1. 网络时代父母的角色调适和教子策略 / 185
2. 如何与婴幼期的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 191
3. 如何与学龄前的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 199
4. 如何与学龄期的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 204
5. 五个策略增进你与青春期子女的亲子沟通 / 217
6. 稳住,我们能赢 / 228
7. 青少年常见问题的应对原则 / 237
《爱就是读懂孩子》目录
Chapter 1为什么做父母越来越难了001
节 今日父母的困境和难题 / 002
一、社会变迁带来的困境 / 002
二、随着孩子成长的难题 / 003
第二节 父母的压力和期望 / 005
一、父母压力的来源 / 005
二、不当期望的影响 / 007
第三节 父母的情绪和信念 / 013
一、改变负面情绪 / 013
二、培养积极情绪 / 017
Chapter 2读懂孩子成长的动力023
节 社会兴趣 / 024
一、归属感的需求 / 024
二、情感依赖的需求 / 025
三、被接纳的需求 / 025
四、获得关注的需求 / 026
第二节 家庭星座 / 028
一、默默进行的竞争 / 028
二、出生顺序与家庭地位 / 030
第三节 生活形态 / 035
一、遗传的影响 / 036
二、家庭气氛的影响 / 036
三、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 036
四、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 038
Chapter 3解码孩子的行为目的041
节 儿童偏差行为的目的 / 042
一、获得注意 / 042
二、争取权利 / 043
三、报复 / 044
四、自暴自弃 / 045
第二节 儿童行为目的变化与导正 / 047
一、行为目的变化 / 047
二、父母的应对原则 / 052
Chapter 4父母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057
节 你是哪一类型的父母? / 058
一、指挥型 / 059
二、说教型 / 059
三、型 / 060
四、审判型 / 060
五、批评型 / 060
六、安抚型 / 061
七、分析型 / 061
第二节 你懂得与孩子沟通吗? / 065
一、倾听技巧之一:理解和接纳 / 065
二、倾听技巧之二:停、看、听 / 066
三、倾听技巧之三:留意孩子的非言语行为 / 067
四、倾听技巧之四:关注孩子的说话内容 / 068
五、倾听技巧之五:反映式倾听 / 068
六、倾听技巧之六:采用反映式措辞 / 074
第三节 孩子不愿沟通怎么办 / 078
一、观察和合理的猜测 / 078
和孩子一起成为情商高手
有一次,我应邀参加一期电视节目,在节目中,我与主持人谈论了有关“情绪智力”的问题。美国一本杂志报道,有效预测一个孩子未来成就的决定因素,不再是传统上人们认为的IQ(智商),而是近些年来心理学家不断研究证实的EQ(情商)。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Goleman)于1995年出版了一本畅销书《EQ》,此书被引入中国后,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情绪智力在我国形成了一股热潮。在许多场合中,我与很多父母谈起EQ,大家仿佛都知道这个名词,但对于其真正的含义却不见得能了解清楚。
人人都在谈论情商的重要性,到底什么是EQ?EQ主要包括三项内容:正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EQ是相对于传统上我们所知道的IQ而言的。EQ在英文中原是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绪智力),后来演变为EmotionalQuotient(情绪商数,简称情商)这个名词,与大家熟悉的IQ对应。其实,EQ这个名词的内容与过去我们所知道的“了解自我、人际沟通、情绪管理、同理心、创造力”等能力都有关。换言之,EQ其实正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做人处世的能力。
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许多智力高的人在长大成人后,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在事业上有很高的成就,反而一些智力中等的人却有着很高的成就。探究其原因,我们得知,一个孩子若在成长中懂得换位思考,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从事一些活动或工作不轻言放弃,有着坚持下去的毅力等,那么他在将来长大后,很可能就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和事业成就。同时,一个人的个性若是稳定、不急躁、自信,亦能有助于其在未来获得成功。戈尔曼综合许多有关智商与成就的研究后发现,智商对人生成就的影响力至多只占20%,其余80%是由其他因素所致。因此,仅以智商来预测一个人的成就是狭隘偏颇的。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关键在于:面对人生挫折和困难时,是否有足够的韧性和弹性?自我反省的能力够不够敏锐?了解别人、与人合作的意愿如何?诸如此类的种种能力才是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动力,才是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源泉。
对于成年人而言,EQ能力基本成形,不是不能改变,只是不那么容易,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努力。但对于孩子而言,如能从小慢慢地培养,其EQ的提升却是大有可为的。目前,我们很难去测量孩子完整的EQ,但已经有一些实验证明孩子的耐性对其成就会产生影响。然而我
深信不管用什么名称,无论EQ、人格特质、社会智力、人际智力、自我管理能力……都说明一件事:多重视孩子除了功课以外的能力吧!如果父母真是为孩子未来着想,此刻该重视的应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读书机器或考试高手。
父母帮助孩子提升情商(EQ),应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做起,比如给孩子提供培养稳定情绪和发展各种能力的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本身的情绪和个性不能急躁,不能没耐性、没信心,因为父母是孩子早、直接的学习模仿对象。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父母宜多鼓励孩子发挥专注力、耐性、换位思考、与人合作等良好特质。除此之外,父母不要过分重视成绩,担心孩子的未来。人生是长跑,你的担心多数情况下只会令亲子关系变得糟糕。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理应是孩子亲的人。只有先把自己“调到”和孩子同一频道,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结,孩子才能更好地“接收”父母的教导。所以,培养情商(EQ)这个人生议题,我们应和孩子在同一条船上。
别担心,只要用心出发,多多练习,在实践过程中一起努力,父母和孩子就都能从中获益,成为从容淡定的情商高手。
不做“压力锅”妈妈
“从一大早开始,我就有气!”一位妈妈说,“我家孩子每天早上闹钟要响好几遍或者我去掀他被子时他才肯起床,洗脸刷牙也不紧不慢的,早饭都给他盛好了也来不及吃几口,时间都快来不及了还在厕所磨蹭,不催不行,不喊不行。”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早晨的这场战斗才过去数小时,孩子就该放学了,这时候她又得面临另一场战斗。因为从孩子放学到上床睡觉的这段时间里,她除了忙于家务外,还要盯着孩子做功课、洗澡、上床睡觉,这一切的一切,让她很难保有一份好情绪。妈妈们经常会遭遇这种情形,当这种情形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出现时,她们的情绪就像压力锅里的空气一样,积聚着、翻腾着,每时每刻都像压力锅的出气孔在不停地“嗞嗞”冒气,一旦被孩子的某些言行所刺激,她们的情绪就如同压力锅中聚满的热气一样,猛地爆发出来,连她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如此。人的情绪一直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对于孩子蹦蹦跳跳的言行,你有时觉得活泼可爱,有时又会觉得烦人讨厌。为什么面对孩子同样的行为,你却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呢?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时间你有着不同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常来自或逐渐形成于所谓的“信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这是造成人们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而父母由于这些错误的直觉和不合理的信念,常不自觉地迫使自己深深陷入情绪困扰的旋涡中。这里有一些广为父母信奉的错误信念和教养上的误解,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你有没有受到它们的影响。
•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必须”广受亲朋好友、邻居的赞同,我才是一个好父母。
•对子女各方面的教养,我“必须”都能愉快地胜任。
•所有的事都要尽如我意,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太糟了。
•人的行为总是受环境支配,所以父母“不应该”去改变现有的事实。
•如果我是有效率的父母,我的孩子一定表现优异,不会出差错。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我必须对子女的行为负责。
不合理信念通常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为不幸或大灾难,或认为自己没办法控制,进而不能忍受;或自责自己没有价值;或用许多“我必须”“我应该”等自我要求的言语给自己压力,进而造成情绪上的波动。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常常交织缠绕在一起,支配着父母在家中的态度和行为,深深地影响了父母与子女的生活,常令二者陷于对立冲突的困扰中。举例而言,面对孩子不听话时,你得首先检视一下自己内心的信念或想法是什么,比如:
•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是很严重的问题。
•我必须立刻加以管教,否则以后怎么得了!
•孩子不听话,让我觉得自己没有用。
如果被诸如此类的信念或想法困扰的话,你就会产生负面、困扰的情绪。倘若你能换一个角度来看孩子不听话的这个事情,比如:
•孩子不听话的确令我难过,但并不代表世界末日。
•虽然我不喜欢孩子这样,但也许他是有原因的。
•做孩子的难免有这种情形,我可以试着去接纳他、开导他。
•孩子不听话,并不意味着我没有价值。
若持有类似的信念或想法,你的情绪感受就不会太坏,这就是所谓合理宽容的信念或想法。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你遇到令你备感压力的事情,首先要对这件事情进行重新评估,找到其中暗藏的不合理信念。当你开始思考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时,你的压力阀门就会打开,内部的压力就会降低,为进一步调整情绪做好准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