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亲子/家教素质教育儿童文学经典手册:第九版

儿童文学经典手册:第九版

作者:丽贝卡·J.鲁肯斯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ISBN: 978710017028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55.99

类别: 素质教育 SKU:5d817281b5d8bfc22f31261a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70284

编辑推荐

《儿童文学经典手册》旨在指导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图书馆馆员和家长,把书中的文学理念应用到阅读和指导阅读中。书中选取能够引导孩子思考、有重要意义并且催人上进的文学作品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让读者了解儿童文学领域关注的重要概念,并能根据这些原则为孩子的阅读选择*合适的书。

《儿童文学经典手册》第九版新增特色:

体现了儿童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根本性变化,譬如数字时代的影响

思考要点吸引并激发读者思考一些重要概念、主动参与对儿童图书的批评性阅读

搭配阅读文本深化读者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阅读组合

深入讨论流行的、多文化背景的、新出版的儿童图书,列出推荐书目

通过朗读、讨论、独立阅读活动推动终身阅读,创建阅读社区

 

内容简介

《儿童文学经典手册》是难得的图书资讯和文学理论集大成者,它不同于其他儿童文学选集或儿童文学简介,不是简单地把儿童文学作品汇集成册,而是教你挑选高质量的儿童图书。本书使用的文学评判标准与其他类型的文学一样,通过解读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来阐释文学评判标准、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儿童阅读。本书作者带领读者深度解读一些文学概念,如情节、角色、主题、背景、视角、风格、语气等,为评判儿童文学作品提供了有力的评判标准。书中提及图书审查机制,还探讨了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阅读兴趣保持到成年时期。

作者简介

丽贝卡•J.卢肯斯,迈阿密大学退休教授。毕业于明尼苏达州康科迪亚大学,在雪城大学获硕士学位。曾在纽约的儿童百科全书出版社做编辑,后相继在纽约州立大学、俄亥俄大学工作,并于迈阿密大学开设“儿童文学”课程。著有《儿童文学经典手册》(1976年首版)、《青少年文学经典手册》等。

杰奎琳•J.史密斯,毕业于北艾奥瓦大学,专业教师。致力于儿童文学的阅读教学和课程设计,以及把儿童图书应用在科学、社会科学和数学教学中。她目前在北艾奥瓦大学开设“儿童文学”课程,进行儿童文学批评的研究。

辛西娅•米勒•考甫尔,独立撰稿人,艾奥瓦大学博士,著有《自由思想:青少年母亲读写能力调查》。她有很多儿童文学和青少年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于2007年获得《密苏里评论》颁发的杰弗里•E.史密斯奖;此外,她的文学评论文章两次被收入《美国最佳论文》。

译者简介:

李娜,1979年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翻译,儿童文学。译作有《骇客帝国——阴影》(电影出版社)、《致命毒药》(群众出版社)、《希腊艺术》(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遗失的黄金国度——南美神话》(中国青年出版社)等。

目  录

前言 / 1

致读者 / 15

 

第一章  什么是文学?  /
34

文学的价值  / 34

儿童文学及青少年文学  / 41

儿童文学:薪火相继  / 43

小结  / 44

搭配阅读  / 45

注释  / 48

推荐图书  / 49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要素和基本变化  / 50

当代儿童文学的要素  / 50

系列书  / 51

多文化视角  / 53

禁读和选书  / 55

支持选书  / 56

搭配阅读  / 57

基本变化  / 60

激进的变革  / 60

三种变化  / 61

视角变化  / 62

界限变化  / 63

敏感主题  / 63

体裁混杂  / 66

形式变化  / 67

诗型小说  / 67

漫画小说  / 69

无字绘本  / 73

后现代主义和童书  / 76

儿童文学的复杂性  / 77

搭配阅读  / 82

小结  / 84

注释  / 85

推荐图书  / 89

 

第三章  绘本  /
92

介绍  / 92

图文重要性  / 93

当代绘本  / 95

图文体系  / 97

文学元素和绘本  / 99

角色  / 100

情节  / 102

主题  / 105

背景  / 107

视角  / 109

风格和语气  / 111

绘本的副文本元素  / 120

小结  / 121

搭配阅读  / 122

注释  / 124

推荐图书  / 126

 

第四章  儿童文学体裁  /
131

传统文学  / 132

寓言  / 133

民间故事  / 134

神话  / 136

传说和英雄故事  / 137

民间史诗  / 138

奇幻文学  / 139

严肃奇幻小说  / 139

奇幻故事  / 140

科幻小说  / 142

当代小说  / 146

悬疑惊悚小说  / 146

动物故事  / 147

当代现实主义文学  /
149

历史现实主义文学  / 154

时空疏离感  / 154

历史时代和背景  /
155

形式与历史小说  /
158

历史现实主义小说的真实性 
/ 159

小结  / 161

搭配阅读  / 170

注释  / 174

推荐图书  / 175

 

第五章  人物角色  /
181

人物角色展现  / 182

外貌  / 183

言语  / 183

行为  / 183

社会关系  / 184

作者和插画家的刻画  /
184

人物角色和行为保持一致  / 185

人物角色类型  / 187

平面人物  / 187

搭配阅读  / 189

立体人物  / 190

人物角色变化  / 192

一致性  / 192

动态性  / 194

对于角色的其他思考  / 196

平面角色立体化  /
197

反衬  / 197

了解角色  / 199

传统文学及文学常识  /
200

传统文学中的定型角色  /
201

奇幻小说  / 203

科幻小说  / 206

绘本  / 208

经典角色  / 209

小结  / 210

搭配阅读  / 211

注释  / 212

推荐图书  / 213

 

第六章  情节  /
216

叙事顺序类型  / 217

时间顺序  / 217

叙事形式的变化  /
218

时间表现形式的变化  /
220

冲突类型  / 223

人与自我的冲突  /
223

人与他人的冲突  /
225

人与社会的冲突  /
226

人与自然的冲突  /
227

行为模式  / 229

悬念  / 232

悬念式结尾  / 234

伏笔  / 234

奇情主义  / 236

高潮  / 236

结局  / 237

情节类型  / 239

情节的其他方面  / 242

巧合  / 242

煽情  / 243

搭配阅读  / 244

小结  / 246

注释  / 247

推荐图书  / 248

 

第七章  背景  /
251

背景类型  / 252

嵌入式背景  / 252

幕布式背景  / 255

《夏洛的网》中的背景  /
256

背景的功能  / 258

点明冲突  / 258

交代历史背景  / 260

交代敌对立场  / 263

揭示人物角色特点  /
265

渲染气氛  / 266

象征意义  / 267

传统文学中的背景  / 268

搭配阅读  / 272

奇幻小说中的背景  / 273

小结  / 277

注释  / 278

推荐图书  / 278

 

第八章  视角  /
281

视角类型  / 282

第一人称视角  / 283

全知视角  / 288

有限全知视角  / 290

客观(戏剧化)叙述视角 
/ 292

视角变换  / 294

视角的重要性  / 296

目标读者的年龄  /
296

动物奇幻小说与现实主义 
/ 298

视角优势  / 299

文化因素  / 300

搭配阅读  / 301

搭配阅读  / 302

小结  / 303

注释  / 304

推荐图书  / 304

 

第九章  风格和语气  /
306

风格  / 306

隐含意义  / 309

意象  / 310

形象语言  / 311

夸张  / 312

低调陈述  / 313

影射  / 313

象征  / 314

搭配阅读  / 315

双关和文字游戏  /
317

语音手法  / 317

措辞  / 319

语气  / 321

《夏洛的网》中的语气  /
321

语气和主题  / 323

仿拟  / 324

儿童文学中的风格和语气再思考

  / 326

老套的风格VS新颖的风格  / 326

俯就  / 328

煽情  / 329

奇情主义  / 331

说教  / 333

改变风格和语气的价值观  / 334

改写  / 335

翻译  / 336

搭配阅读  / 337

小结  / 341

注释  / 341

推荐图书  / 342

 

第十章  主题  /
344

主题:重要的洞察力  / 344

主题类型  / 345

显性主题  / 345

隐性主题  / 347

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  / 349

帮助读者思考主题  / 351

话题、主题或意义  / 352

说教主义  / 355

主题和传统文学  /
357

儿童故事中的成熟主题  /
360

搭配阅读  / 362

小结  / 364

注释  / 364

推荐图书  / 365

 

第十一章  从儿歌到诗歌  /
368

儿歌  / 369

儿歌中的文学元素  /
370

文学风格  / 371

荒唐文学  / 373

韵律和发音  / 374

意义丰富和出其不意  /
374

诗歌  / 375

散文和诗歌  / 375

韵文和诗歌  / 376

诗歌类型  / 377

韵律  / 380

语音形式  / 383

形象语言  / 385

简洁和诗歌形式  /
388

情感张力  / 390

要避免的诗歌风格  /
391

小结  / 392

搭配阅读  / 393

注释  / 399

推荐图书  / 399

 

第十二章  传记  /
402

传记的定义  / 402

作家职责  / 403

准确、真实和事实  /
404

故事  / 405

主人公的个性  / 407

谁是传记主人公?  / 409

传记与小说  / 411

传记调整  / 414

语气和风格  / 416

概念  / 418

搭配阅读  / 420

小结  / 426

注释  / 426

推荐图书  / 427

 

第十三章  知识类书籍  /
430

为什么要读知识类书籍?  / 430

优秀知识图书的益处  /
432

三本优秀的知识图书  /
433

说明性风格  / 435

时间顺序  / 436

比较/对比  / 437

不同的风格  / 438

记叙性风格  / 440

关于火灾的书  / 441

关于科学的书  / 443

风格  / 443

插图、艺术、摄影和图示  / 445

知识类书籍的其他方面  / 447

语气  / 447

与语气相关的一些问题  /
449

说教和宣传  / 451

搭配阅读  / 453

出版趋势  / 455

小结  / 456

注释  / 456

推存图书  / 457

 

第十四章  终身阅读  /
461

互动性朗读的重要性  / 463

如何进行朗读活动  / 466

讨论的重要性  / 468

搭配阅读  / 469

搭配阅读  / 474

独立阅读的重要性  / 475

小结  / 477

注释  / 477

 

附录一  儿童图书奖  / 480

附录二  精选儿童杂志  / 487

附录三  精选儿童图书评论媒体  / 490

附录四  精选儿童文学网站  / 491

文学术语表  / 494

鸣谢  / 502

索引  / 506

前  言

前  言 

《儿童文学经典手册》早期的几个版本都体现了变化,这一新版手册也不例外,变化依然存在,也许比以往更多,不仅因为本书的两位新作者(杰奎琳·J. 史密斯和辛西娅·米勒·考甫尔)对原版本进行了修改,更重要的是,儿童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一直变化不断。过去十年中,美国文化在变化,出版文化在变化,童年文化也在变化。伊丽莎·德雷桑(Eliza Dresang)把这些变化称为“激进的变革”,她还把儿童文学根本性的变化归因于“数字世界的联通性、互动性和便利性”。西尔维娅·潘特里奥(Sylvia Pantaleo)认为,如果把文学中发生的变化看作历史现象,和后现代主义有颇多相似之处。至于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儿童文学的,您正在读的第九版《儿童文学经典手册》各章中将反映变化的实际情形。

在出版本手册第九版的过程中,我们深入考虑过这些变化的性质和数量。儿童文学的变化是个复杂论题,因为这个领域中有诸多利益相关者和各种各样的读者群体。我们所秉持的不同想法体现了儿童文学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所选的每一个作品都经过深思熟虑,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最后的作品就是这本第九版新书,既根植于早期的所有版本,也代表了儿童文学领域如今的趋势,同时还昭示了儿童文学生机勃勃的未来发展。

下面各部分反映了《儿童文学经典手册》第九版的重点内容,首先我们讨论一下什么特点保持了这个手册的核心和灵魂。

 

图书的重要性

阅读的重要性始终贯穿于我们对于文学的讨论,当前,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爱好者来说,他们感兴趣的是儿童文学在未来是否一如往昔。很多读者认为,图书将会保持这种重要性,我们也赞同这种观点,不过书的风格和形式将会继续改变。现在我们多了很多电子阅读设备,如Kindle、Nook和iPad,这使得对于儿童文学的讨论越发热烈。不过我们也赞成伊丽莎·德雷桑的话,电子图书完全能够和实体图书并存,并使我们所了解的实体书更上一层楼。幸运的是,这些手持阅读器的作用是鼓励大家阅读,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使小读者更方便读书,而在2002年到2009年之间,每年为小读者出版的书多达三万册。考虑到当前教育环境下,教育的重心被放在了预制课程上,考查阅读成绩用的是标准化考试,家庭和学校对于独立阅读的强调也正减少,出版物数量之多,阅读之更便利,又让我们充满了希望。

如同以往版本一样,我们不会涉及教育学的具体内容,但是我们赞同南希·艾特维尔(Nancie Atwell)的研究发现:“阅读对读者、作者、民主社会都益处多多,而且根据国家教育测试,阅读也是唯一一种和阅读能力保持稳定联系的活动。”我们主张,在文化学习中阅读十分重要,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中学习,阅读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强力推荐高品质的优秀作品,让孩子们和青少年们手中有书,心中想读。玛格丽特·米克(Margaret Meek)在她的经典著作《文本如何教会人学习》(How Texts Teach What Readers
Learn)中说得最好:“我们学会了完整地读、感性地读,因为沉浸在书中的时候,我们好像在上‘私教课’。”和米克一样,我们也主张,在了解一本书、一个故事的时候,与其他人一起分享、一起讨论是学习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文学理解能力

第九版《儿童文学经典手册》依然保留了这样的中心要旨—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儿童文学领域中,始终贯穿着读写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文学批评能力的重要性。在儿童文学领域,评论家经常按照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和文化的变化的视角审视儿童文学。文本也被看作是文化产物,要从某个文学视角来审视,这些视角可能是“新批评主义”“读者反应理论”“文化批评主义”,或者是马克思主义视角,甚至是女性主义视角。因为缺少统一的文学批评体系,我们在本书中运用了几种不同理论的不同方面,它们都涉及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文学的本质根植于文学文本(文字或者视觉文本)、文学内部结构以及贯穿整个文学学习中的互文性中。在对儿童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帮助小读者欣赏所阅书籍方面,本来就有一些我们熟悉的文学形式和体裁,现在这些形式和体裁都发展更新了。我们对每一章节都进行了修改,来阐释某一种文学元素、形式或者体裁。但是全书的核心依然没有变化,那就是强调读者的重要性,因为是读者方面的信息让我们明白,写作者和插画家何以在某本书、某种文学体裁中取得成功。路易丝·罗森布拉特(Louise Rosenblatt)的读者反应理论是指导我们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论框架。

路易丝·罗森布拉特特别强调,在读者、作品和语境之间的平衡方面,文本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尽管本书新版也集中分析讨论了一些图书作品,但是我们的做法和新批评主义者有所不同,他们把文本和作者作为主要的意义来源。而我们在各章中更重视读者的重要性,强调阅读交互中的文化语境。我们赞同罗森布拉特的观点:只有精心选书和批判式的分析才能对文学作品产生强烈感应,而这种感应将深化阅读理解。也就是说,积极的阅读者会产生文学感应,而文学作品将主宰这种感应产生于何处。

罗森布拉特的读者反应理论认为,有效的文学评论来源于这样的理念:把读者当成读者(reader as a reader)。有效的评论必须是“[文学评论者把自己当成读者]在他们自己和文本之间进行情绪、感觉、意象、观点上的交织”。这并不是说罗森布拉特完全拒绝“客观式的”文学评论。对她而言,文本也是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的外部支柱”。但是不管客观式的文学评论(即只关注文本这一外部支柱的评论)多么深刻独到,都将读者和“审美根源”割裂开来,从而导致了讽刺性的结果,也就是把读者和文本割裂开来,而文本本应是文学评论的主体。

阅读研究实战家唐娜琳·米勒(Donalyn Miller)进行了出色的实践探索,她重视六年级生的审美观点,从而有效地指导他们在文学理解方面取得进步,这是对于罗森布拉特理论的富有说服力的实践验证。米勒实验中的小读者们理解,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很重要,而且回归文学、验证澄清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印象也同样重要。路易丝·罗森布拉特在《文学即探索》(Literature as Exploration)一书中也提出,在关于怎样才是正确理解文学的方式这个问题上,教师必须禁止“给学生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使得教师有了重大的职责,不仅要允许孩子们对文学作品进行个人解读,而且要意识到有一些文学特点值得孩子们关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小读者们回归作品,把个人经历和作品联系起来,澄清一些未决的问题,对作品进行重读。

玛格丽特·麦基(Margaret Mackey)也描述了回归作品的重要性,她谈到,因为高品质文学存在作品复杂性,会激发读者不同层级的反应,所以如果不重复阅读,就有很多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是对于学生,也是针对教师而言的。麦基的研究主要和青少年文学阅读相关,但是我们相信,这种观点适用于所有读者,当然也包括本书的读者们。想一想艾米莉·格雷维特(Emily Gravett)的《兔子难题》(The Rabbit Problem),读这部绘本的读者们看到层层叠叠的兔子会忍俊不禁,而书模仿了挂历的形式,把故事发生的一年在挂历上表现出来,这也给读者很多乐趣。每个月都采用不同的互动元素表现兔子家族的壮大和小兔子们,读者会停下阅读,翻开信纸、小广告、私人通信等获取信息,从而了解兔子的一年是怎么度过的。对这样的书只读一遍是片面的、远远不够的,读第二遍的时候,读者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元素,还可能发现作者如何运用技巧把悬念保留到最后。如果继续读下去,对数学感兴趣的读者还会在最后那几页立体书页中发现斐波那契数列。每一次阅读,读者都得到更多信息,对书有了更进一层的理解。

当然,把书读上一次两次并不能保证就会产生罗森布拉特和麦基所说的那种读者反应。因此,在本书新版中,我们单独写了一个章节来强调如何通过活动设计来提升文学理解、加强读者反应,这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朗读可以作为互动性、理解性的活动,同时开展形式各异富有意义的讨论也起到这种作用。写作和文学欣赏之间的联系也很重要。通过强调和分析朗读与读写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加深对文学的理解,教师同时还能得到很多具有实践价值的信息。

 

理解搭配阅读

对书的理解和分析可以单独进行,但是最好搭配其他书籍一起阅读。搭配其他书进行阅读时,读者能得到重复刺激,这不仅可以验证读者对于这本书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理解的过程”。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内不算什么新概念,一直以来,作家、插画家都在文学世界中阅读、写作并创造着各式各样的文学形式、体裁和文学技巧。这个概念在本书之前的版本中没有提及过,而在现在的第九版中却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我们在下面会先介绍一下“互文性”的概念,然后在下一个部分“致读者”中再进行深入讨论。

 

互文性

所有的童书都能找到多个其他文本的影子,作者故意在文字和插画中埋下其他故事的些微痕迹。对一个故事加以评论,虽然一开始主要评判它的质量,但是在对其文学内容进行检视的过程中,最终往往无可避免地把它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因为作家和插画家也阅读、学习、借鉴其他作家和插画家,特别是他们崇拜的那些作家和插画家,所以他们的作品之间就难免相互影响和启发。比如,在丽贝卡·斯特德(Rebecca Stead)的科幻小说《当你到达我的地方》(When You Reach Me)中,就大大受到马德琳·英格(Madeleine L’Engle)的《时间褶皱》(A Wrinkle in Time)的启发,使用了四维立方体的概念。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则采用了不一样的借鉴方式,他在绘本《威利的画》(Willy’s Pictures)中仿拟了其他知名画家的画作。而当J. 帕特里克·路易斯(J. Patrick Lewis)在《最后的胜地》(The Last Resort)中构建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时,他的故事中杂糅了很多其他经典作品的角色。插画家罗伯托·英诺森提(Roberto Innocenti)的插图中则蕴含了这个故事半数以上的秘密。要读懂《最后的胜地》,读者需要有广博的经典文学知识背景,幸好作者在书后的附录中提供了很多资料。对于成年读者而言,互文性不算是新概念,而这个概念在童书和青少年书籍中也越来越常见,所以在本书第九版中,我们就把互文性的概念囊括了进来。

故事彼此之间相互交织,而文本也通常要和其他文本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因此,我们认为,对书籍的分析不应该孤立地进行。在这一版的《儿童文学经典手册》中,我们将使用“互文性”的理论,并且相信“互文性就是两个文本以上的文本之间的各种联系”。这并不是说,我们把关注点仅仅放在文本上,而忽视了读者的因素,恰恰相反,“因为读者在读一个文本时,会把其他文本的经验带入阅读中,还会带入他的文化背景。只有当读者熟悉母体文本(文本指向的其他文本)时,这种影射关系才有意义”。阿尔伯格(Ahlberg)夫妇的幽默隐藏在他们的经典互动性绘本《快乐的邮递员或其他人的信》(The Jolly Postman or Other People’s Letters)中,文字和插图部分的内容解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对欧洲民间故事的了解。

就像阿尔伯格夫妇一样,很多作者都会有意识地从别的故事中借鉴,但是儿童文学“在本质上就具有很强的互文性,由其他文本的很多元素构成”。仔细研读文学作品,就会发现在诸如体裁和风格等文学要素之间存在很多不同文本的痕迹—这一研读的过程会帮助人更深刻地理解文学,理解文学如何促进人的阅读、写作和文学素养。

在推荐体裁、文学元素、话题或者概念相关的书籍时,我们也将使用互文性的概念。我们的“搭配阅读”版块将呈现很多不同的书籍,它们彼此联系,推动读者进一步搜索高品质的书籍。劳伦斯·赛普(Lawrence Sipe)称绘本中文字和插图的关系为“协同增效”;其实把一组图书搭配阅读,从而获得对文学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协同增效”。正如大卫·路易斯(David Lewis)从传统用语“插图书”(picture book)中创新了用语“绘本”(picturebook),从而重新解读了文字和插图之间的关系,我们这里也把“文本组”(text set)进行创新使用,创造出“搭配阅读”(textset)这样的概念,用来表达阅读不同图书时,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在读者头脑中创造出更多的意义,因此也是一种“协同增效”。

我们的“搭配阅读”互动能够显示出图书发生的变化,从而启发更深刻的理解—即使是原创性的书籍,和其他早期作品也有着割舍不断的根源联系。比尔·汤姆森(Bill Thomson)的《粉笔画》(Chalk)能够让我们想起经典的《哈尔德和紫色蜡笔》(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但汤姆森书中的那些超现实主义的插图将奇幻和现实完美结合在一起,让读者有了不一样的体验。菲利普·克里斯蒂安·斯特德(Philip Christian Stead)和埃琳·斯特德(Erin Stead)合作的《阿莫斯·麦克奇请病假》(A Sick Day for Amos McGee)是2011年凯迪克奖的获奖作品,插图优美,其怀旧风格让人不禁回忆起玛格丽特·怀斯·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和克莱蒙·赫德(Clement Hurd)合作的作品《晚安月亮》(Goodnight Moon),那也是一部带给人无限慰藉的作品。而在杰奎琳·普莱斯·威兹曼(Jacqueline Preiss Weitzman)和罗宾·普莱斯·格拉瑟(Robin Preiss Glasser)合作的系列作品《你不能把气球拿进……》(You Can’t Take a Balloon into…)中,那些动物园动物出现时总是有一只红气球,这也是很多童书中的标志性画面:在故事中,气球象征着探险。在这个前言的最后,我们也会像其他章节一样,提供一组“搭配阅读”的例子,阐释儿童书籍中的这种互文性。

我们在“根茎植物”这样的隐喻中发现了很多意味:根茎植物盘根错节,而通过这种根须网络不断复制,反复勾连,从而有了新的生长。伊丽莎·德雷桑认为这一来源于植物学的比喻充满了张力,在她的经典论著《激进的变革: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图书》(Radical Change: Books for Youth in a Digital Age)的序言中就使用了这样的比喻,她把数字世界的各种关系网络比作根茎植物。我们这本书也使用这样的比喻,这也将是每个章节内容和结构的状态。我们也许字面上使用这个比喻不明显,但是通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分类,这种比喻会得以呈现。尤其当你发现在我们选择分析的作品中既有经典佳作,也有刚刚崭露头角的畅销书,还有新出版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将清晰呈现作品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会觉得根茎植物这个比喻越发明显。这个比喻也为每章的“搭配阅读”提供了一种结构形式,其风格将显示儿童文学在形式、风格以及主题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以我们可以预知的形式变化着、成熟着,但是新的体裁和旧的体裁杂糅,产生更新颖的体裁,不断给读者们带来惊喜和愉悦。要欣赏和理解儿童文学中发生的这些变化,需要积极地探索;如果阅读我们这本手册的读者能够意识到我们在新一版中所做的探索,也将和我们一样受益

良多。

 

第九版的新内容

得益于儿童文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儿童文学评论的贡献以及我们对第八版的认真思考和修订,第九版反映出显著的变化。下面列出的是本版的新内容,前言介绍了每一项新内容的意义,而手册的每一章将重点阐释这些新内容。

l  丰富的“推荐图书”版块和其他图书列表,囊括了新作品,不仅按照儿童文学类别进行分类,而且按照现代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和概念进行分类。

l  我们之前说过了,我们讨论的一些书被编排进“搭配阅读”版块,这样就使推荐的儿童书籍和青少年书籍得到了扩容。这些新的推荐列表既包括经典佳作,也有畅销书,还有新作品,这种设计不仅展示了搭配阅读应该以什么模式进行,也提供了更多的作品,期待读者有兴趣进行深入阅读研究。

l  “思考题”版块在每章交织出现,鼓励读者思考某个概念,探索某个新观点,或者研究其他推荐的作品,这是为了鼓励读者能主动思考、欣赏图书,了解图书之间的联系。

l  在这篇前言之后,我们增加了“致读者”,它是之前版本“致教师”和“致学生”的升级版,更有效地囊括了之前的很多要点。前言和“致读者”都是为了向您,我们的读者,更清晰地表达我们的理念。本书读者可能是教师、实习教师、图书管理员、父母或文学课程教授。它适用于所有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的人,尽管每个人的背景和使用本书的方式并不相同。

l  儿童图书是文化产物,正因如此,它们反映着文化变化。我们对第二章“儿童文学的要素和基本变化”做了很多修改。不仅借鉴了《儿童文学经典手册》的很多旧版内容,而且致力于显示如今影响儿童文学的很多重要变化。在这一章中,我们分享了一些研究发现,有的研究数字时代对于童书的影响,有的研究儿童和纯绘本之间的交互关系,有的研究人们对于绘本和诗体小说日益增长的兴趣,还有的研究杂糅的体裁与后现代主义对儿童绘本的影响。

l  第三章“绘本”主要介绍了绘本的形式,尤其关注了插图,包括当代儿童绘本作品的艺术风格、媒介、设计风格等。同样需要读者关注插图和文字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第三章的一个重点。这一章中所选的书籍和“搭配阅读”版块推荐的书与以往旧版几乎完全不同。这本手册的读者会发现,几乎每一章我们都增加了很多绘本作品。

l  第九章“风格和语气”显示这两种文学元素有很多相似的特质,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风格主要涉及句式选择,会影响语气。在旧版中它们是两个独立的较短章节,现在我们把它们合二为一,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如何相互影响。

l  第十四章“终身阅读”中增加了很多重要的话题,如通过朗读理解文学,鼓励讨论文学作品,进行独立阅读活动等。这是为了强调,在选择和分析儿童文学作品时,既不能忽略读者,也不能忽略语境。

 

抢先评论了 “儿童文学经典手册:第九版”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3岁叛逆期,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EUR €23.99
加入购物车

小学阅读能力决定一生的成绩

EUR €22.99
加入购物车

英语,儿子“教”我学:北外教授妈妈的英语教养日记——《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后听好妈妈+好老师指点英语成长正确之道!

EUR €28.99
阅读更多
缺货

孩子:挑战

EUR €30.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