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63124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序 1
章 兵典问世——《孙子》的作者及成书情况
节 诞生背景 1
一、战争观和战争样式的变化 1
二、兵学理论的发展 3
第二节 作者生平 5
一、吴国拜将 6
二、伐楚献谋 11
第三节 身后谜团 13
一、著述之谜 13
二、死因之谜 15
第四节 重要版本 16
一、汉简本 17
二、宋本:武经本和十一家注本 18
第二章 策无遗算——《孙子》的战争观与军事谋略
节 基本组成及各篇主旨 20
一、基本组成 20
二、各篇主旨 21
第二节 战争观和治军谋略 23
一、战争观 24
二、治军谋略 27
第三节 战略和战术 29
一、战略思想 29
二、战术思想 30
第三章 流传递藏——《孙子》在历史上的流传和研究
节 先秦时期 42
一、早期流传 42
二、早期注释 45
三、孙子学派 47
第二节 秦汉时期 50
一、收天下之兵 50
二、篇目成谜 51
三、著录成疑 53
第三节 三国至隋 55
一、曹操与《孙子》 55
二、多方运用 59
第四节 唐宋时期 62
一、注家蜂起 63
二、荣升兵经之首 67
第五节 明清时期 71
一、论兵之风的延续 71
二、重文献,轻应用 75
第六节 民国至今 77
一、迈向现代 77
二、再掀热潮 79
第四章 兵家圭臬——《孙子》在战争中的借鉴和运用
节 秦汉时期 82
一、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巧用“背水阵” 82
二、将为国辅:刘邦的御将之术 85
三、君命有所不受:周亚夫细柳治军 86
四、五事七计,实力为本: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88
五、以火佐攻者明:赤壁之战中的火攻 90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92
一、计必先定,庙算为本:魏灭蜀之战 92
二、先胜而后战:晋灭吴之战 94
三、致人而不致于人:淝水之战 95
四、上智为间:韦孝宽的行间术 97
第三节 唐宋时期 100
一、示形动敌:虎牢关之战 100
二、兵之情主速:李靖击灭萧铣 102
三、士卒孰练:李光弼以弩制敌骑 103
四、因敌用间:岳飞巧用间谍 105
第四节 明清时期 107
一、形人而我无形: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107
二、令文齐武:戚继光严明治军 109
三、避实击虚:萨尔浒之战 111
四、践墨随敌:皇太极进攻北京 112
第五章 谋无疆界——《孙子》在战争之外的借用
节 《孙子》与商战 116
一、商战如兵战 117
二、历史上的多方借用 118
第二节 《孙子》与医学 121
一、《黄帝内经》的借用 121
二、唐宋医理“暗合孙吴” 124
三、用药如用兵:徐大椿的系统总结 125
第三节 《孙子》与文学 127
一、文学理论家的关注 127
二、文学家的妙用 128
三、文人论兵:文学家的注释和研究 129
第四节 《孙子》与棋道 131
一、棋理与战理 131
二、棋经和兵经 133
第六章 海外流布——《孙子》在域外的影响
节 《孙子》在亚洲 136
一、流传概况 136
二、研究和应用 139
第二节 《孙子》在欧洲 143
一、流传概况 143
二、研究和应用 146
第三节 《孙子》在美洲 148
一、流传概况 148
二、研究和应用 150
主要参考文献 155
一、战争观
《孙子》对战争现象进行了深刻分析,详细论述了“安国全军之道”(《火攻篇》)。《孙子》主张慎战,也就是“非危不战”(《火攻篇》),并将“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作为指挥作战的境界孜孜以求。《孙子》在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显然,作者以这样的判断句开篇,无非是想唤起人们对战争问题的高度重视,突出强调战争对国家和统治集团的重要影响力。与此相呼应的则是,《孙子》-再强调“杂于利害”(《九变篇》)和“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火攻篇》),既充分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性,也借此警示统治集团应当积极备战、慎重求战,以此求得他心目中的“安国全军之道”。
《孙子》主张“慎战”,是因为作者具备一种仁义情怀。与那些穷兵黩武之徒相比,更显出孙子人格之伟大,识见之超人。《孙子》在十三篇的首尾两篇,即《计篇》《用间篇>中,数次讨论了“仁”。在《计篇》中,作者在探讨为将者的基本素质时,将“仁”列在第三位,“严”字被列在后一位。在作者眼中,在治理军队和对待部下之时,仁爱之情要比严酷为治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管用。在《用间篇》中,孙子在探讨用间之术时也在无形之中透露出自己对于“仁”的理解。孙子认为,要想确保战争胜利,就一定要舍得花钱搞好间谍战,要舍得在间谍身上大笔花钱。如果在这时候显得小家子气,表现出吝啬之情,进而导致战争失利,那就是“不仁之至”。故此,他建议在间谍战中大笔花钱,获取准确的情报,尽量降低战争成本,确保以小的代价换取的胜利。
《孙子》中还体现出相当进步的民本思想。孙子强调国君要“修道而保法”(《形篇》),这其实就是对清明政治的一种诉求,与儒家的政治思想不无相通之处。孙子认为,领军作战也必须将“唯民是保”(《地形篇》)①作为战争的出发点,其中所体现的也是一种进步的民本思想。作为一名军事家,孙子并不喜欢穷兵黩武,并不主张将一切都诉诸武力。孙子对战争所能造成的创伤非常清楚。在
在简文《吴问》中,孙子和吴王以对话的形式,讨论并预测了春秋末期晋国几大家族的兴衰存亡,后提出观点认为,税制轻的赵氏会笑到后并终战胜其他五个家族。虽然孙子的预测有对有错,但他由田制和税制出发,考察王室兴衰,所体现的是一种进步的民本思想。在该篇简文的末尾,孙子提出了他眼中“王者之道”,主要内容是“厚爱其民”,其中所体现的正是进步的民本思想。显然,竹简文字就思想内容来说,和《孙子》十三篇能完全呼应和一致。
《孙子》主张慎战,却不避战,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精彩的作战理论。《孙子》主张“先胜而后求战”(《形篇》),因而强调“知彼知己”(《谋攻篇》),主张在获得充分的情报之后,认真做好“庙算”工作(即在廊庙之上计算好胜负的算筹),然后才能决定战或不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