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013274
科圖本及《硯雲》諸本有四篇半不見於八卷本者,今據科圖本,將其半篇補入正文,其餘四篇列爲《補遺》。另兩個版本系統重合篇目標加*號,以備參考。
至於附録做法,底本卷首有佚名序及王文誥識語,今仍置於書前。《夢憶序》見《瑯嬛文集》卷一,不知何故諸舊刻本皆失去,今移入書前。其餘序跋題識則入附録,爲“附録一”。平步青《羣書斠識》校《陶菴夢憶》全部收入,《文棷表初稾》則摘録有關張岱者收入,爲“附録二”。《羣書斠識》原文有大量墨釘,今作空白處理。
此次整理,我的合作者鄭凌峰南北舟車,比勘異文,不厭其煩,甚著勞績。此外,得浙江大學王依藝女史、浙江圖書館陳誼及中科院圖書館羅琳兩先生之助,我才得以看到道光巾箱本全帙和中科院圖書館所藏抄本。此書整理過程中,亦得到卿朝暉、南江濤、吴冕等人之助。諸位師友古道熱腸,尤感銘不已,特申謝忱。
路偉識於武林門裏,二〇一八年國際勞動節初稿,
五月十九日二稿,九月十七日三稿,十月十日四稿
《陶菴夢憶》目録
卷
鍾山*
報恩塔*
天台牡丹
金乳生草花
日月湖
金山夜戲*
筠芝亭
砎園
葑門荷宕*
越俗掃墓*
奔雲石
木猶龍
天硯
吴中絶技*
濮仲謙雕刻*
第二卷
孔廟檜*
孔林*
燕子磯
魯藩煙火〔一〕
朱雲崍女戲
紹興琴派
花石綱遺石
焦山
表勝菴*
梅花書屋
不二齋
砂罐錫注*
沈梅岡*
岣嶁山房
三世藏書
第三卷
絲社
南鎮祈夢
禊泉*
蘭雪茶
白洋潮*
陽和泉
閔老子茶
龍噴池
朱文懿家桂
逍遥樓*
天鏡園*
包涵所
鬬雞社
棲霞
湖心亭看雪*
陳章侯
第四卷
不繫園*
秦淮河房*
兖州閲武*
牛首山打獵*
楊神廟臺閣
雪精
嚴助廟*
乳酪
二十四橋風月*
世美堂燈
寧了
張氏聲伎
方物*
祁止祥癖
泰安州客店
第五卷
范長白
于園
諸工*
姚簡叔畫*
爐峯月
湘湖
柳敬亭説書*
樊江陳氏橘
治沅堂
虎丘中秋夜
麋公
揚州清明*
金山競渡
劉暉吉女戲
朱楚生*
揚州瘦馬*
第六卷
彭天錫串戲*
目蓮戲
甘文臺爐
紹興燈景
韻山
天童寺僧
水滸牌*
煙雨樓
朱氏收藏
仲叔古董
噱社
魯府松棚
一尺雪
菊海
曹山
齊景公墓花罇〔二〕
第七卷
西湖香市
鹿苑寺方柿
西湖七月半*
及時雨
山艇子樟〔三〕
懸杪亭
雷殿
龍山雪
龐公池
品山堂魚宕
松化石
閏中秋*
愚公谷
定海水操*
阿育王寺舍利
過劍門
冰山記
第八卷
龍山放燈*
王月生*
張東谷好酒*
樓船
阮圓海戲
巘花閣
范與蘭
蟹會
露兄*
閏元宵
合采牌
瑞草谿亭
嫏嬛福地
補遺
魯王宴
冰花
草妖
平水夢
附録一序跋題辭
浙江通志文苑傳
金跋金忠淳
王序王文誥
曾序曾傳均
伍跋伍崇曜
毛跋毛仰舒
鄒跋鄒存淦
周序周作人
俞跋俞平伯
陶菴夢憶考朱劍芒
瓠廬雜綴一則王佩諍
勤藝堂題跋抄(節選)周作人
王見大本夢憶周作人
夢憶不分卷 陶菴老人手勒本
羅繼祖
夢憶黄裳
夢憶八卷黄裳
附録二
羣書斠識平步青
文棷表初稾節録平步青
《西湖夢尋》目錄
卷一
西湖總記
明聖二湖〔一〕
西湖北路
玉蓮亭
昭慶寺
哇哇宕
大佛頭
保俶墖
瑪瑙寺
智果寺
六賢祠
西泠橋
岳王墳
紫雲洞
卷二
西湖西路
玉泉寺
集慶寺
飛來峰
冷泉亭
靈隱寺
北高峰
韜光菴
岣嶁山房〔二〕
青蓮山房
呼猿洞
三生石
上天竺
卷三
西湖中路
秦樓
片石居
十錦塘〔三〕
孤山
關王廟
蘇小小墓
陸宣公祠
六一泉
葛嶺
蘇公堤
湖心亭
放生池
醉白樓
小青佛舍〔四〕
卷四
西湖南路
柳州亭
靈芝寺
錢王祠〔五〕
浄慈寺
小蓬萊
雷峰墖
包衙莊
南高峰
煙霞石屋
高麗寺
法相寺
于墳〔六〕
風篁嶺
龍井
一片雲
九溪十八澗〔七〕
卷五
西湖外景
西溪
虎跑泉〔八〕
鳳凰山
宋大内〔九〕
梵天寺
勝果寺
五雲山
雲棲
六和墖
鎮海樓
伍公祠
城隍廟
火德廟〔一〇〕
芙蓉石
雲居菴
施公廟
三茆觀
紫陽菴
【校】
〔一〕“西湖總記”,原誤置“西湖北路”之下,且脱“明聖二湖”條,據正文改補。
〔二〕“岣嶁山房”,原作“岣嶁”, 據正文改。
〔三〕 “十錦塘”下原有“望湖亭”目,據正文删。
〔四〕“小青佛舍”,原脱, 據正文補。
〔五〕“錢王祠”,原作“錢大王祠”, 據正文改。
〔六〕“于墳”,原作“于少保墳”, 據正文改。
〔七〕“九溪十八澗”,原脱, 據正文補。
〔八〕 “虎跑泉”,原作“虎跑寺”,據正文改。
〔九〕“宋大内”,原脱, 據正文補。
〔一〇〕“火德廟”,原脱, 據正文補。
附録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清代版刻一隅 西湖夢尋黄裳
來燕謝書跋 西湖夢尋黄裳
前塵夢影新録 西湖夢尋
五卷黄裳
張岱《西湖夢尋》作於晚年,其自序署“歲辛亥七月既望”,時張岱年已七十五,值康熙十年(一六七一),不署年號,效法陶淵明,以遺民自居。序中言“余生不辰,濶别西湖二十八載”,又言“前甲午、丁酉,兩至西湖”,張岱甲午五十八歲,丁酉六十一歲,作序之前二十八年張岱四十八歲,正甲申明亡之年。張岱對甲申後之西湖有一種别樣的情感,而追根究底是對清朝統治的不認可和抗拒心理作怪,因而此書紀事亦止於明末。道西湖昔日之繁華興盛,甚至不惜誇大,借對美好的回憶,以打破新王朝慣常的對舊王朝的指斥和厚誣,寄託的是對故國深深的眷戀和不捨,兼有對自己年華已逝而功業不建的感傷。
《西湖夢尋》全書凡五卷,分七十二則,首總記,後以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爲序,分紀各景。每則先敘各景沿革、掌故等,時加以點評,妙語足以解頤,奇思足以怡神,正足以代表張氏的風格。後綴以古今詩文,詩文所選以清靈雋永者爲主,尤數公安、竟陵派爲多,張岱自著詩文亦頗不少,張岱寫西湖名文,如《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皆在其中。此可見張岱詩文審美趨尚,及其與公安、竟陵派的淵源關係。
張岱卒於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此書直至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年才由其孫張禮在廣東主持刊刻。張禮,字立亭,其父不詳。之所以在浙江之外的廣東刊刻,是張岱另一孫張潗攜帶此書來嶺南,爲韶州知府胡公見而愛之,遂慫恿刊刻。據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十九《職官志》載,此胡公當爲時任知府胡范,直隸容城人,康熙五十四年始任,五十八年去任。大概張禮當時也在廣東,故承擔起此次刊刻校讎之事,而刊刻費用當是胡范資助。此書卷首有金堡、李長祥、查繼佐、祁豸佳、王雨謙及自序共六篇序,次張禮撰《凡例》。各卷首題“古劒蝶菴張岱著纂”“山陰曲轅王雨謙評定”,王氏評語列於書眉,凡一百八十八條。每卷末皆綴諸孫參訂姓氏,爲陳書字通、禮立亭、國鼎字淵、濬字哲、濂字清、瀚字瀌、潗若水、曾孫肇柏廷堅,共八人,略可見張岱孫輩情況。乾隆時修《四庫全書》,著名藏書家鮑廷博之子鮑士恭進獻此書,當即康熙刻本。但僅列於存目,没有編入《四庫全書》。推究其因,一則四庫館臣貴古賤近,於近代著作去取甚嚴,一則此書暗含故國之思及敵視新朝之意,一則張岱及公安、竟陵文風不合于官方文學標準,被摒棄不録也就不足爲怪了。
康熙刻本流傳不廣,歷經戰亂,更是稀如星鳳,僅知國家圖書館藏有兩部,一部爲周大輔、周作人舊藏,但稍有缺損,影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另一部爲完帙,曾經常熟曾鳴韶收藏;黄裳先生藏有一部,乃得自徐紹樵,而徐則得自桐廬山中;紹興魯迅博物館藏有殘册,僅存一、二兩卷;羣衆出版社藏有一部,未曾目驗,情況不明;另湖州顧諍先生亦藏有一部,爲陶方琦、湯壽潛舊藏。
康熙本刊刻後,直到光緒九年,錢塘丁丙才重刻。此次丁氏重刻首冠以《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的《西湖夢尋》提要,删掉了王雨謙的評語和張氏子孫編輯參校名氏,每卷首僅題署“古劒蝶菴張岱著纂”。書中被乾隆帝點過名的“金堡”名姓也從書中消失,僅存“武林道隱”名號。從文字質量上説,丁氏刻本固然改正了康熙本的一些誤字,但也增加了不少新的訛誤,甚至出現了整行脱去的情況。光緒本先是單行,後來又收入《武林掌故叢編》,流傳更廣。光緒本雖然稱不上善本,但此本使《西湖夢尋》從珍本秘籍成爲通行易見之書,在擴大該書的影響上仍然功不可没。因爲光緒本易得的緣故,後世的各種整理本(如《中國文學珍本叢書》本等)也大多以光緒本爲底本。
此次重新整理《西湖夢尋》,以康熙刻本爲底本,校以光緒本,同時參校其他方志、别集等。由于光緒本影響大,故底本不誤而光緒本誤者亦出校,以清源流。此書所附詩文甚多,張岱引用時題目和正文多有更動,抑或是張岱所據版本與今本有異,爲存古書面目,在文意可通時,不再據他本改動底本。王雨謙評語對理解此書佳妙之處頗有助益,今仍收録,原在刻本天頭,爲便排版,今置於正文中,以仿宋體小字别之。康熙本原有序跋、凡例等仍舊置於原處,其餘序跋、敘録等則置於全書之後,以便參考。
本書的整理,參考了時賢如馬興榮、孫家遂、李小龍等各家校勘成果,在此謹致謝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