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宣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5409724
卷一 文概…………………………………………………………… 一
卷二 诗概………………………………………………………… 三七
卷三 赋概………………………………………………………… 六四
卷四 词曲概……………………………………………………… 七九
卷五 书概……………………………………………………… 一〇〇
卷六 经义概…………………………………………………… 一二九
《艺概》是清代学者刘熙载的一部谈文论艺的理论批评著作,成书于其晚年,是中国古典美学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刘熙载(一八一三—一八八一),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清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进士,官拜翰林院庶吉士,后改授编修,官至广东学政。晚年寓居上海,一直担任龙门书院主讲。他对六经、子史、天文、曆法以及词曲等无不通,于声韵和算术尤有卓识。一生著述甚富,所作诗、文、词曲等合编为《昨非集》四卷,与《艺概》《四音定切》《说文双声》《说文叠韵》《持志塾言》合刻为《古桐书屋六种》。后人又汇刻其遗稿《古桐书屋札记》《游艺约言》《制艺书存》为《古桐书屋续刻三种》。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〇,《碑传集补》卷四二。
《艺概》全书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卷,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并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它与传统的诗话、词话只论一个艺术门类不同,涉及多个艺术门类,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书名中的“概”即其在《叙》中所言“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得其大意,言其概要,以简驭繁,使人能明其指要,触类旁通。这样以简练的语言,作突出重点的评论,是刘熙载谈艺的宗旨和方法,也是《艺概》一书的特色。
综观全书,《艺概》在论述时以艺术特色和艺术规律为重点,言简意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美学性。其对作家作品的评定、对文学形式的流变和艺术特征的阐发等,也时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价值。譬如,他论文有“文之道,时为大”的观点,就是强调做文章要合于时宜、因时制变,在变化中把握规律;论诗有“诗不可有我而无古,更不可有古而无我”,要求作诗既要显示自己的精神品格,又要用辞典雅,善于学古通今;论书法有“书当造乎自然”,认为书法应当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化了人的作用,突出了“书如其人”的核心。他论表现手法与技巧,指出“语语微妙,便不微妙”,“竟体求奇,转至不奇”,强调“交相为用”。这些观点既重视艺术本身的特点,又强调作品与人品、文学与现实的联係,注重创新,反对简单仿古,都是值得我们现在继续学习和思考的。
《艺概》有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刻本、一九二七年北京富晋书社铅印本、一九三七年岭南重刻本。新中国成立后又有诸多校注本,如: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出版据清同治刻本校点本;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王气中笺注《艺概笺注》;中华书局二〇〇九年出版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等。
作为古典美学的经典,《艺概》既广博又精深,虽历经一百余年的时间,仍不失为读者短期内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最佳读本。此次我们编辑出版的《艺概》,以同治十二年刻本为底本,参考其他新出版本,详加校订,出版宣纸线装本,希望能为读者阅读经典提供精致、优质的读本。
广陵书社编辑部
二〇一九年七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