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67863
内容简介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其编著时间始于唐代武后长安二年(702),至唐中宗景龙四年(710)成书,花了九年时间。全书内容主要论述史籍源流,评价前人修史之得失,探讨史书体例及编纂方法。其中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有关史籍得失、史事正误异同的研讨等等,均具有开创性和总结的意义。由于《史通》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因而在史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目 录
导读
一、刘知幾生平 ( 1 )
二、《史通》的撰述宗旨与表述方式 ( 4 )
三、《史通》的学术思想与历史价值 ( 11 )
四、《史通》的版本与本书编写说明 ( 31 )
史通
《史通》原序 ( 39 )
内篇 卷一 ( 47 )
六家第一 ( 47 )
内篇 卷二 ( 79 )
二体第二 ( 79 )
载言第三 ( 89 )
本纪第四 ( 96 )
世家第五 (104)
列传第六 (112)
内篇 卷三 (120)
表历第七 (120)
书志第八 (127)
内篇 卷四 (137)
论赞第九 (137)
序例第十 (148)
题目第十一 (157)
断限第十二 (165)
编次第十三 (177)
称谓第十四 (184)
内篇 卷五 (190)
采撰第十五 (190)
载文第十六 (197)
补注第十七 (207)
因习第十八 (218)
邑里第十九 (224)
内篇 卷六 (234)
言语第二十 (234)
浮词第二十一 (242)
叙事第二十二 (247)
内篇 卷七 (262)
品藻第二十三 (262)
直书第二十四 (267)
曲笔第二十五 (274)
鉴识第二十六 (284)
探赜第二十七 (288)
内篇 卷八 (296)
摸拟第二十八 (296)
书事第二十九 (303)
人物第三十 (312)
内篇 卷九 (320)
核才第三十一 (320)
序传第三十二 (329)
烦省第三十三 (336)
内篇 卷十 (345)
杂述第三十四 (345)
辨职第三十五 (360)
自叙第三十六 (370)
外篇 卷十一 (394)
史官建置第一 (394)
外篇 卷十二 (425)
古今正史第二 (425)
外篇 卷十三 (494)
疑古第三 (494)
外篇 卷十四 (500)
惑经第四 (500)
外篇 卷二十 (510)
忤时第十三 (510)
主要参考文献 (527)
一、刘知幾生平 ( 1 )
二、《史通》的撰述宗旨与表述方式 ( 4 )
三、《史通》的学术思想与历史价值 ( 11 )
四、《史通》的版本与本书编写说明 ( 31 )
史通
《史通》原序 ( 39 )
内篇 卷一 ( 47 )
六家第一 ( 47 )
内篇 卷二 ( 79 )
二体第二 ( 79 )
载言第三 ( 89 )
本纪第四 ( 96 )
世家第五 (104)
列传第六 (112)
内篇 卷三 (120)
表历第七 (120)
书志第八 (127)
内篇 卷四 (137)
论赞第九 (137)
序例第十 (148)
题目第十一 (157)
断限第十二 (165)
编次第十三 (177)
称谓第十四 (184)
内篇 卷五 (190)
采撰第十五 (190)
载文第十六 (197)
补注第十七 (207)
因习第十八 (218)
邑里第十九 (224)
内篇 卷六 (234)
言语第二十 (234)
浮词第二十一 (242)
叙事第二十二 (247)
内篇 卷七 (262)
品藻第二十三 (262)
直书第二十四 (267)
曲笔第二十五 (274)
鉴识第二十六 (284)
探赜第二十七 (288)
内篇 卷八 (296)
摸拟第二十八 (296)
书事第二十九 (303)
人物第三十 (312)
内篇 卷九 (320)
核才第三十一 (320)
序传第三十二 (329)
烦省第三十三 (336)
内篇 卷十 (345)
杂述第三十四 (345)
辨职第三十五 (360)
自叙第三十六 (370)
外篇 卷十一 (394)
史官建置第一 (394)
外篇 卷十二 (425)
古今正史第二 (425)
外篇 卷十三 (494)
疑古第三 (494)
外篇 卷十四 (500)
惑经第四 (500)
外篇 卷二十 (510)
忤时第十三 (510)
主要参考文献 (527)
前 言
《史通》是唐代前期史学家刘知幾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不但对此后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其自身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以其卓越的理论贡献,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一、刘知幾生平
(一)家庭教育与研治史学
刘知幾(661—721)字子玄,唐朝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因刘知幾之“幾”与李隆基之“基”读音相同,在李隆基为太子时,为避嫌名,乃自请改以字“子玄”行于世,新、旧《唐书》本传也以“刘子玄”为名。清朝时为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又被改称为“子元”。
刘知幾从祖父刘胤之曾与著名史学家令狐德棻共修唐朝国史和实录。其父刘藏器亦有词学,为人刚正不阿,笃守道义,对唐高宗也敢于犯颜直谏。刘知幾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喜诗赋,好文笔,对历史学更有浓厚兴趣和超常感悟力。十七岁时,大部分史书都已阅读完毕,对其中叙事的纲领原则、主要内容、古今沿革、著书义例和宗旨所在,皆有大致了解。他读书重视类聚群分,喜欢辨析事物的名称和道理,善于做归纳性的理论思考和个人独立思考,常常提出一些精到见解,虽然不被世俗所认同,但往往与前代著名学者张衡、范晔等人观点暗合,这坚定了他跳出成见,会通古今,“触类而观,不假师训”的治学路向,每有读书所得,即随时札记,“蓄诸方寸”(《史通·自叙》,以下仅注篇名),这成为他后来进行史学研究的基本素材。
(节略)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