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628687
序……………………………………………………………………………………………………004
前言 一“联”一“印”总关情…………………………………………………………………007
对联汇说……………………………………………………………………………………………001
印章汇说……………………………………………………………………………………………135
附录一 《四凤楼印谱》(《板桥先生印册》)………………………………………………188
附录二 (清)梁溪秦祖永辑《板桥印跋》……………………………………………………191
附录三 (清)李星渔旧藏郑燮印章……………………………………………………………194
对联检索……………………………………………………………………………………………196
印章检索……………………………………………………………………………………………204
后记…………………………………………………………………………………………………207
序
刘春龙
兴化,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又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古至今,这里文风昌盛,名贤辈出,著书立说者甚众。《水浒传》《封神演义》作者皆出于此,《西游记》亦与兴化渊源颇深。在如此深厚的文学土壤中,对联文学作为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文学样式,尤为人们喜爱。兴化的对联文学很发达,民间制联、书联、贴联,蔚然成风,长盛不衰。作为兴化人的郑板桥,亦对撰联情有独钟,一生创作、书写的对联数量众多。他才思敏捷,下笔独出机杼,所撰对联不落俗套,常于平常物事中看出不平常,如“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等佳联,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印章,本为取信之物,后来,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明清以来,兴化书画家代不乏人,且大家众多,他们大多善书善画又善治印,书画印相辅相成。郑板桥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治印成就斐然,位列“雍嘉七子”之一,“印史”中多有论述,给予很高评价。板桥先生“诗书画三绝”,有人说,如若加上“印”,可谓是“诗书画印四绝”。
本书名为《郑板桥对联印章汇说》,集中介绍郑板桥对联和印章,这一选题可谓独具慧眼。作者孙万寿先生,是兴化地方文化研究者之一。他在市实验小学任副校长的时候,有感于学生不知家乡历史,不晓家乡先贤,坚持给孩子们讲述兴化的历史和文化。为了让更多孩子了解郑板桥的为人、为官之道,了解郑板桥的文学、艺术创作,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先贤风范,他还和何伟俊先生一起编写了《郑板桥读本》(2011年正式出版)。他对衣胞之地的文化高度认同,满腔深情,认真挖掘与讲述,深深感动了我。这也是我答应为这本书写序的感情因素。
我是土生土长的兴化人,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对兴化文化虽不能如数家珍,却也粗知略晓。兴化文脉之深远流长,常令我叹为观止。正因为此,挖掘整理兴化文脉,研究如何将人文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宣传文化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喜的是,如今,兴化文化研究的队伍正一天天壮大,上至耄耋老者,下至青春少年,市内市外,兴化人,非兴化人,兴化地方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郑板桥先生,是水乡兴化永久保鲜的文化名片。他的诗歌、散记、小唱、题跋、题画诗、绘画和画论,以及对联和印章,无不内涵丰满,思想深刻,闪烁其光。任选其中一点,任定一个视角来整理和研究,都不会让你“歉收”。可能因为与板桥先生同乡,本书作者考辨、赏读、品鉴对联印章之文字,无不饱含深情,读者似可借品评文字走进板桥先生的灵魂世界。
《郑板桥对联印章汇说》向读者介绍了板桥先生的对联211副,作者自称为当前国内搜集数量之最,我虽不敢苟同,但觉得这个“211”已然不是小数。又介绍了印章印文139条,印迹140方。从这些数字里我能够体会到作者搜罗、扒剔的辛苦。再从欣赏、品评文字看,可观者比比皆是。尤令我欣赏的是那些有理有据的考证性文字和见解独到的思辨性文字。还有那些异于常论、自出己意的理解和品鉴,我虽不能完全赞同,但却被作者自圆其说的智慧和勇气折服。
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首诗来教育党员干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作者在本书前言里说,在他看来,郑板桥的对联和印章“一联一印总关情”——关乎对人、对民、对家乡的深情。读完作者送给我的15万多字打印稿,我对这个理解深表赞同。
对这本书的出版,我满怀期待和祝贺!
是为序。
2018年8月18日
(作者为中共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