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874079
本书收录两部兵学著作,分别为《兵经百字》、《唐李问对》。《兵经百字》由揭暄所作,是一部理论性较强的兵书。全书共一百字,分为智部、法部、衍部(一说为术部,“衍”乃“術”之误)三部分。虽名气比不上《孙子兵法》,却是《孙子兵法》的补充与发展,颇值得一读。《唐李问对》,又名《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太宗与李靖问对》、《李卫公问对》,因全书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是一部问答体的兵书。宋代时,《唐李问对》被定为“武经七书”之一。自行世以来,学者多以为是伪托之作,然而却不能否定其价值。如明郑瑗在《井观琐言》中断言:“《问对》之书虽伪,然必出于有学识谋略者之手。”又如清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称:“《卫公问答》,语极审详,真大将言也。”本书对《兵经百字》《唐李问对》进行了介绍,对正文进行校订、注释、翻译,并附录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兵经百字》,又称《兵镜百篇》、《兵法百言》、《兵经百篇》、《兵略》、《揭子兵书》、《兵法圆机》等,是揭暄所作。《兵经百字》全书共一百字,分为智部、法部、衍部(一说为术部,“衍”乃“術”之误)三部分。这本书名气虽比不上《孙子兵法》,但却是《孙子兵法》的补充和发展,很值得一读。
《唐李问对》,又名《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太宗与李靖问对》、《李卫公问对》,因全书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是一部问答体的兵书。
兵经百字
前言11
上卷智部13
中卷法部35
下卷衍部75
唐李问对
前言101
卷上105
卷中136
卷下162
附 录
历代对《唐李问对》的评价要录185
曾胡治兵语录188
《兵经百字》,又称《兵镜百篇》、《兵法百言》、《兵经百篇》、《兵略》、《揭子兵书》、《兵法圆机》等,是揭暄所作。《兵经百字》全书共一百字,分为智部、法部、衍部(一说为术部,“衍”乃“術”之误)三部分。这本书名气虽比不上《孙子兵法》,但却是《孙子兵法》的补充和发展,很值得一读。
揭暄,字子宣,清初江西广昌人。《揭暄父子传》称他:“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独闭门户精思,得其要妙,著为《兵经》、《战书》,皆古所未有。”他还深明西方算学,著有《璇玑遗述》(一名《写天新语》)等。清军攻陷南京之后,揭暄与父衷熙举兵奋起抗清。后来,清兵攻占福建,揭暄遂归隐山林,最后郁郁而终。
《兵经百字》的三部分中,上卷智部,主讲谋计的方法原则,共收28字,即:先、机、势、识、测、争、读、言、造、巧、谋、计、生、变、累、转、活、疑、误、左、拙、预、迭、周、谨、知、间、秘。中卷法部,主讲组织指挥和治军的方法原则,共收44字,即:兴、任、将、辑、材、能、锋、结、驭、练、励、勒、恤、较、锐、粮、住、行、移、趋、地、利、阵、肃、野、张、敛、顺、发、拒、撼、战、搏、分、更、延、速、牵、勾、委、镇、胜、全、隐。下卷衍部,主讲作战应注意的问题,共收28字,即:天、数、辟(一作闭)、妄、女、文、借、传、对、蹙、眼(一作目)、声、挨(一作捱)、混、回、半、一、无、影、空、阴、静、闲、威、忘、由、如、自(一作藏)。
《兵经百字》是一部理论性较强的兵书。它继承了古代优秀军事思想,但并不拘泥于前人兵法思想的影响,而是结合作者自己的研读心得和清代的军事实践,把各种兵法思想观念和作战方法的精华融会贯通后纳入到相应的类别中,并用当时较为通俗的语言进行阐发,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战争观方面,《兵经百字》提倡先发制人。因此便以“先”字作为篇首,强调了先发制人的四种境界,即:“先声”、“先手”、“先机”、“先天”。这种对先发制人的强调,体现了在战争中积极进取的强烈竞争意识,对人们应付现代社会的竞争也有指导意义。《兵经百字》提倡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力主灵活用兵。他在书中用“生”、“变”、“累”、“转”、“活”、“左”等字条,从各个方面阐发了变与常的辩证关系。这在军事哲学中具有进步倾向。同时,《兵经百字》中对术数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战争的胜负完全取决于人,而不是取决于天命。
《兵经百字》思想内容比较丰富,作者既借鉴、继承前人的精要处,又能独到、别致地将其加以总结发展,推陈出新,而且不杂抄硬拼,语言也比较简练,是清代的一部重要兵书,具有一定军事学术价值,在清代后期有较大影响。
《兵经百字》初以抄本传世,后被贺长龄、魏源收入《皇朝经世文编》,李鸿章收入《兵法七种》刊行。光绪年间浙江学堂教员侯荣逐字释义,并引战例相参证,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齐国璜整理出版。民国年间又有多种铅印本行世。本书在译校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广西民族出版社的《兵经百篇》和伊力等编写的《兵家智谋全书》(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等著作。
《唐李问对》,又名《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太宗与李靖问对》、《李卫公问对》,因全书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是一部问答体的兵书。
李卫公,即卫国公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隋末起兵反隋,后为唐太宗的股肱大臣。李靖战功卓著,在其戎马生涯中曾多次指挥重大战役并取得胜利,这不仅是因为他勇敢善战,更是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他总结自己一生的实战经验,著有多部优秀的军事著作,仅见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的就有《六军镜》3卷、《阴符机》1卷、《玉帐经》1卷、《霸国箴》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的还有《韬钤秘书》1卷、《韬钤总要》3卷、《卫国公手记》1卷、《兵钤新书》1卷以及《弓诀》等。可惜,这些著作后世都失传了。《唐李问对》一书是李靖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
目略撮言①
据②兵之先,唯机与势。能识测而后争乃善。可不精读兵言以造于③巧乎?至于立谋设计,则始而生,继而变,再而累,自是为转为活,为疑为误,无非克敌之法,不得以,乃用拙。总之,预布叠筹,以底乎周谨,而运知行间,乃能合之以秘也。
[注释]①目略撮(cuō)言:目,纲目。略,大体。撮,原指用指抓取, 此处撮言意为摘要。②据:原指抓住,此处意为掌控。③造于:达到。
[译文]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关键在把握战机与形势。能够认识、探测敌情,其后的争战才会顺利。哪有能不读兵书就能达到巧妙用兵的境地的?至于说到筹划计谋,在开始的时候要依据时情制订,并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要根据敌我的攻防情况使计谋层出不穷,并寻求机会转变敌我形势,灵活作战,适度地保持警惕,使敌人迷惑失误,这些都是克敌制胜的方法,而在不得已的时候,也可用旁门左道和假装愚拙之法。总之,战前要预先准备、部署,使筹划方案相继而出,尽可能做到周全谨慎,同时充分了解敌情,借机挑拨离间,并将上述种种配合严格地保密。
先
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师之所动而使敌谋沮抑,能先声也;居人己之所并争,而每早占一筹,能先手也;不倚薄击①决利,而预布其胜谋,能先机也;以无争止争,以不战弭②战,当未然③而浸消之,是云先天。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运全经矣。
[注释]①薄击:薄,迫近。薄击指短兵相接。②弭:停止,消除。③然:“燃”之本字。
[译文]用兵讲求先天、先机、先手、先声。军队始出就能使敌人的计谋受阻,这是“先声”。处于敌我相持之中,但能每每占据优势,这是“先手”。不依靠短兵相接一决胜负,而是预先部署好胜算在握的谋略,这是“先机”。不用交战就能制止争战,用非武力的方式消除武力的争夺,在战火处于萌芽时即将其浇灭,这说的正是“先天”。用兵作战,最重要的是先发制人,而这其中先天又是关键中的关键,谁掌握了先发制人的诀窍,谁就能够运用《兵经》一书中的全部方法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