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66835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周礼疏》五十卷,唐贾公彦等撰,是《周礼》经、注、疏合刻本的开山之作,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刻工王恭、宋琚、方至、方坚等乃南宋中期补版工人,知版片至南宋中期再印时已进行过修补。刻工还有郑埜、何垕、徐囦、陈天锡、何建、李宝、任阿伴、徐友山、李德瑛等,是元代补版工人,知此版迭经宋、元两代递修,此为元代印本。此书传世者凡三本,一为商邱宋牧仲旧藏,仅存二十七卷,今归北京大学图书馆。一为故宫博物院旧藏。当年董氏诵芬室曾据上述两本影刻。再有一本即本书,原归朱氏结一庐收藏,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钤有“结弌庐臧书印”、“子清真赏”等印记。今据之高清扫描影印,以飨读者。
第一册
序一
卷一
天官冢宰第一一七
卷二
大宰六一
卷三
小宰一一九
宰夫一四三
宫正一六〇
宫伯一七一第二册
卷四
膳夫一
庖人一四
内饔二四
外饔二九
亨人三二
甸師三三
獸人三九
人四三
鼈人四五
腊人四七
卷五
天官冢宰下五一
醫師五一
食醫五四
疾醫五八
瘍醫六五
獸醫六九
酒正七〇
酒人八九
漿人九二
凌人九四
籩人一〇〇
卷六
醢人一〇九
醯人一一六
鹽人一一七
幂人一一九
宫人一二一
掌舍一二三
幕人一二六
掌次一二九
大府一三七
玉府一四三
内府一五一
外府一五三
司會一五八
(节略)
《周禮疏》五十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宋元明遞修本,據國家圖書館藏本影印。
《周禮》爲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其撰者與成書年代歷來衆説紛紜。目前多認爲其撰作在戰國時期,而採取西周、春秋時期制度資料,參考現實政治制度,並融入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全書分爲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六官分掌邦治、邦教、邦禮、邦政、邦刑、邦事;每官下設若干職官,皆先敘官名、爵等、員數,再分述各自職掌,構建出一個龐大精密的官制體系。《周禮》對我國古代政治制度影響深遠,古代官制中的吏、户、禮、兵、刑、工六部,即脱胎於《周禮》六官。其中“冬官”一篇在漢代已不存,以記述百工製作工藝的《考工記》補入。
《周禮》爲古文經,其發現時間較晚。《漢書·景十三王傳》載河間獻王得“古文先秦舊書”有《周官》,至王莽時劉歆奏置博士,此後治《周禮》者漸衆,著名的有鄭興、鄭衆父子、賈逵、馬融等。東漢鄭玄總諸家之説,爲《周禮》作注,成爲後人研習《周禮》的經典注本。鄭玄字康成,高密(今屬山東)人,從學於馬融。其學問兼取今古,博採衆長,爲漢代集大成的經學家。他曾遍注群經,其中《毛詩箋》《周禮注》《儀禮注》《禮記注》完整流傳下來。至唐代,賈公彦在前人舊疏基礎上,對《周禮》經文與鄭玄注文又進行全面疏解,成《周禮疏》五十卷。賈公彦爲洺州永年(今屬河北)人,高宗永徽間官太學博士,他曾參與孔穎達主持的《禮記正義》修撰工作,又獨自撰著《周禮疏》《儀禮疏》,此三部義疏皆成爲後世通行《十三經注疏》的組成內容。
(节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