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67016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是世界上*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此次影印明崇祯十年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第一册
序一
目録七
卷上
乃粒第一一一
乃服第二五五
彰施第三一〇七
粹精第四一一五
作鹹第五一四一
甘嗜第六一五七
卷中
陶埏第七一七三
冶鑄第八二〇五
第二册
舟車第九一
錘鍛第十三一
燔石第十一四九
膏液第十二六九
殺青第十三八三
卷下
五金第十四九九
佳兵第十五一四五
丹青第十六一七五
麴糵第十七一九一
珠玉第十八二〇一
《天工開物》初刻於明崇禎十年(一六三七),全書共十八卷,內含插圖一百餘幅,是一部集中反映中國古代生産技術的綜合性著作。在中國古代瀚如煙海的漢文典籍中,生産技術領域並非士人們熱衷書寫的主題,這其中除去佔據相當比例的農書,關注手工業者即通常所謂“匠人”技藝的書籍可謂鳳毛麟角,其中最重要的兩部著作即《周禮·考工記》和《天工開物》,前者開創了中國古代技術的悠久傳統,後者則代表著近代西方科技傳入中國前夕,中國人在農業和手工業領域的技術成就和科學思想。因此,《天工開物》是一部兼具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重要典籍。
《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字長庚,明萬曆十五年(一五八七)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府奉新縣北鄉(今江西奉新宋埠)。宋應星的曾祖、祖父輩中不乏經科舉入仕者,到宋應星的父親宋國霖時,宋氏家道中衰,但青年宋應星依然秉承讀書入仕的家族理想。宋應星與胞兄宋應昇於萬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在南昌府同中舉人,時譽“奉新二宋”。一六一六年至一六三一年,宋應星、應昇兄弟六次北上京師參加會試,然皆以落第收場。明崇禎七年(一六三四),宋應星赴本省袁州府分宜縣出任教諭一職四年。崇禎十一年(一六三八),宋應星升任福建省汀州府推官,兩年後辭官歸奉新故里。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升任南直隸鳳陽府亳州知州,未及一載即辭官返鄉。入清後,宋應星拒不出仕,隱居鄉里,其卒年未知,潘吉星先生推測約在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前後。
(节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