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322091
内容简介
《高山流水遇知音》所呈现的民国友情,皆是基于两个人对彼此的选择,他们在乱世里互相知遇、互相扶持、互相救赎。这感情在黑暗的社会里熠熠生辉。*终成就了一大批先进文人、革命先烈,于是这友情甚至包含着同袍的勇义。格外坚强而稳固,格外珍贵而动人。
有时候,友情是知遇之恩。如果没有鲁迅对萧红的赏识和鼓励,如果没有他一次次的雪中送炭。
有时候,友情是知遇之恩。如果没有鲁迅对萧红的赏识和鼓励,如果没有他一次次的雪中送炭。
目 录
章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宗白华与郭沫若:伟大的友情是彼此成就
陈衡哲与胡适:朋友之乐,是沙漠中的甘泉
陈衡哲与任心一:多年友人亦亲人
宗白华与郭沫若:伟大的友情是彼此成就
陈衡哲与胡适:朋友之乐,是沙漠中的甘泉
陈衡哲与任心一:多年友人亦亲人
第二章 有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陶行知与小朋友:你们,是我心头暖的童话
俞平伯与丰子恺:落花皆有人间味
刘呐鸥与戴望舒:生活,只是一个华尔兹的梦
第三章 你赐我一段浮华,我许你满世繁花
周作人与俞平伯:苦雨终风也解晴
朱自清与老友:我的南方!我的南方!
夏丐尊与文学青年:暂时不要以文字专门者自居
第四章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鲁迅与萧军、萧红:绝望中的一丝光明
郁达夫与林语堂:扬州旧梦寄语堂
叶圣陶与陈竹隐:瞻对遗影,伤怀何极
第五章 灯火星星,人生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傅斯年与陈寅恪:我国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石评梅与陆晶清:不积极的生,不消极的死
陈炜谟与杨晦:眼泪毕竟是没用的
在线试读
《高山流水遇知音》:
郭沫若也是这群青年中的一位,此时的他,正在日本的福冈九州大学的医学部进行学习,身在国外,他却依旧心系国内文化发展状况,他将自己的热情、才思都化作一行行白话诗文,并把这些新诗投寄到国内的《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上,可是每次都石沉大海。
此时的郭沫若无疑是郁闷的。他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诗人,他热切地盼望满载自己激情的文字能够发表在《时事新报》的副刊上。然而稿件的石沉大海却一次次敲击着他充满自信和热情的心灵,增加了他在异国他乡的苦闷。
直到1919年8月宗白华接手《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时,这种状况才改变。
1919年9月11日,宗白华在来稿中发现了郭沫若从日本福冈寄来的几首新诗,他诧异于这位此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惊人的诗歌才华。并随即把这些新诗在当天的副刊上进行了发表。
可以说,这几首新诗,就是郭沫若与宗白华缘分的开始。
此后,郭沫若寄来的新诗,只要是宗白华编辑,就一定都会在《学灯》上刊发。因此,经过短短的半年时间,郭沫若的诗成了《学灯》上的常驻身影,有时甚至会占据整个版面,而新诗发表的累积数量也达到了数十首。
遇到宗白华的郭沫若是幸运的。他本人也在与宗白华的交往中感受到了极大的兴奋与幸福,以致他就像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一样,表现了极度的欢喜和激动。在他给宗白华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的诗真是你所爱读的么?我的诗真是可以认作你的诗的么?我真欢喜到了极点了!”瞧,这多么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在表达自己极度的兴奋与喜悦呀。
当宗自华从他堆积的厚厚的诗歌来稿中发现了郭沫若远从日本寄来的诗稿时,立即被这个充满着热情和富有才情的青年吸引住了,我们或许还可以设想一下当宗白华凝视着郭沫若的诗时眼中所露出的那种惊奇和喜悦,就好像自己突然挖掘出了一个巨大的金矿一般,内心一定充满了惊奇与喜悦。
郭沫若与宗白华之间的联系多是书信交往。用信件来表达在茫茫人海中遇到知己的兴奋之感。虽然写信之前,宗白华和郭沫若从未谋面。但从他们两人信件中所流露出的感情和对彼此的了解来看,他们仿佛更像是相交多年的老友。
两人本是相隔千万里,却在鸿雁传书中一点点拉近了与对方的距离。只因彼此都拥有着一颗热爱诗歌和渴望新生活的心,于是,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灵魂在那个混乱的动荡不安的年代毫无征兆地相遇了,靠近了,如两道雪白的闪电撕裂了漆黑的夜,照亮了诗歌的天空,也铸就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交的佳话。
……
郭沫若也是这群青年中的一位,此时的他,正在日本的福冈九州大学的医学部进行学习,身在国外,他却依旧心系国内文化发展状况,他将自己的热情、才思都化作一行行白话诗文,并把这些新诗投寄到国内的《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上,可是每次都石沉大海。
此时的郭沫若无疑是郁闷的。他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诗人,他热切地盼望满载自己激情的文字能够发表在《时事新报》的副刊上。然而稿件的石沉大海却一次次敲击着他充满自信和热情的心灵,增加了他在异国他乡的苦闷。
直到1919年8月宗白华接手《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时,这种状况才改变。
1919年9月11日,宗白华在来稿中发现了郭沫若从日本福冈寄来的几首新诗,他诧异于这位此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惊人的诗歌才华。并随即把这些新诗在当天的副刊上进行了发表。
可以说,这几首新诗,就是郭沫若与宗白华缘分的开始。
此后,郭沫若寄来的新诗,只要是宗白华编辑,就一定都会在《学灯》上刊发。因此,经过短短的半年时间,郭沫若的诗成了《学灯》上的常驻身影,有时甚至会占据整个版面,而新诗发表的累积数量也达到了数十首。
遇到宗白华的郭沫若是幸运的。他本人也在与宗白华的交往中感受到了极大的兴奋与幸福,以致他就像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一样,表现了极度的欢喜和激动。在他给宗白华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的诗真是你所爱读的么?我的诗真是可以认作你的诗的么?我真欢喜到了极点了!”瞧,这多么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在表达自己极度的兴奋与喜悦呀。
当宗自华从他堆积的厚厚的诗歌来稿中发现了郭沫若远从日本寄来的诗稿时,立即被这个充满着热情和富有才情的青年吸引住了,我们或许还可以设想一下当宗白华凝视着郭沫若的诗时眼中所露出的那种惊奇和喜悦,就好像自己突然挖掘出了一个巨大的金矿一般,内心一定充满了惊奇与喜悦。
郭沫若与宗白华之间的联系多是书信交往。用信件来表达在茫茫人海中遇到知己的兴奋之感。虽然写信之前,宗白华和郭沫若从未谋面。但从他们两人信件中所流露出的感情和对彼此的了解来看,他们仿佛更像是相交多年的老友。
两人本是相隔千万里,却在鸿雁传书中一点点拉近了与对方的距离。只因彼此都拥有着一颗热爱诗歌和渴望新生活的心,于是,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灵魂在那个混乱的动荡不安的年代毫无征兆地相遇了,靠近了,如两道雪白的闪电撕裂了漆黑的夜,照亮了诗歌的天空,也铸就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交的佳话。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