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7892013
◎窦桂梅——清华附小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带领全国语文教研团队共同打造让孩子学好语文的核心方法;
◎本书的编审团队阵容强大,由窦桂梅校长牵头,来自北京、广东、四川、吉林、内蒙古等全国多省市近十所学校优秀语文教学团队共同参与编审;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为本系列撰写推荐语;
◎选文整合38大主题、精选275篇好文,同比上一版增长30%;
◎精选世界文学大奖作品,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选文囊括诺贝尔文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等世界文学奖项获奖作品,逾百位中外文学大师著作,让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培养文学审美,提高文学素养,塑造完整人格;
◎培养文学审美、提高文学素养、塑造完整人格、打破学科分立、构建阅读体系;
◎牢固阅读基础,为孩子所有的学科学习启动内驱力,构建阅读体系,帮助孩子提升阅读速度、积累阅读量、拓展理解力;
◎字词句重点积累、必读篇目分步讲读、阅读难度逐步升级。
本系列共六册,由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带领全国多省市近十所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学团队、特级教师编审。第二季延续上一套《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的理念,依据语文学习大纲标准全新选文,选文同比增量30%,难度逐步升级,有效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为孩子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让孩子爱上阅读。
本套装为小学五、六年级专用,共两册。致力于为五、六年级小学生提供1对1式的阅读实战课,借助“主题”引导孩子自然进入阅读情景,本套装精选了季羡林、周作人、贾平凹、萧红等名家名篇,挑选《小约翰》 《小王子》 《诗经》 《新月集》等优秀作品中的经典篇目。在名师的引导下对每篇作品深层阅读,通过主题阅读 名师导读 实战练习将阅读内化为学习能力,帮助孩子积累阅读量、拓展理解力、提升文学素养。
目录(五年级)
序
PART1 万物生长
主题导读 2
后花园(节选)_ 萧红? 4
故都的秋 _ 郁达夫? 8
已经看见夏天的脑袋了 _ 维·比安基 12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_ 冰心? 18
清澈的溪流 _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21
桑吉奈尔的灯塔 _ 阿尔丰斯·都德? 24
绿蜘蛛,褐蜘蛛 _ 陈忠实? 30
乐 读 单 38
PART2 风筝的线
主题导读 42
合欢树 _ 史铁生? 44
红颈山鹑(节选) _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 48
在什么地方活着 _ 小川未明? 53
登轮感赋 _ 李叔同? 59
茶花赋 _ 杨朔? 61
旅人的心 _ 鲁彦? 65
孝丐? 72
乐 读 单 75
PART3 幻想博物馆
主题导读 80
仙人世界 _ 泰戈尔? 82
夜步十里松原 _ 郭沫若? 84
大荒东经(节选) 86
国家的建立 _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91
人鱼的潟湖(节选) _ 詹姆斯·马修·巴利? 97
龙 _ 巴金? 101
春之首章 _ 闻一多? 107
乐 读 单 110
PART4 知味人间
主题导读 114
论读书 _ 弗兰西斯·培根? 116
最后的藏羚群(节选) _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119
大双心河(节选)_ 海明威? 125
读书与作文 _ 程端礼? 130
两株树 _ 周作人? 132
《士兵突击》楔子 _ 兰晓龙? 137
移山填海话厦门 _ 郑振铎? 141
乐 读 单 146
PART5 心灵地图
主题导读 150
新青年 _ 老舍? 152
五月的麦地 _ 海子? 156
海上遇险 _ 查尔斯·波德曼·霍斯? 158
萤 _ 靳以? 162
生命的三分之一 _ 邓拓? 165
我很重要 _ 毕淑敏? 168
成功 _ 季羡林? 173
乐 读 单 176
PART6 文化的音符
主题导读 180
鹿鸣 182
十五从军征 185
木兰诗 188
白马篇 _ 曹植? 193
大地的形象 _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197
宋玉对楚王问 199
乐 读 单 202
乐读单参考答案 205
目录(六年级)
序
PART1 那年那人那景
主题导读 2
北京的春节 _ 老舍 4
北平的四季 _ 郁达夫 9
村庄的头 _ 刘亮程 15
草木虫鱼 _ 莫言 17
马缨花 _ 季羡林 22
笋 _ 梁实秋 27
初到清华记 _ 朱自清 31
水乡怀旧 _ 周作人 34
乐 读 单 38
PART2 时间的礼物
主题导读 42
古代的开化(节选)_ 吕思勉 44
一字至七字诗·茶 _ 元稹 48
陌上桑 50
齐景公三不知 54
秦腔(节选)_ 贾平凹 57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_ 萧红 62
孙权劝学 _ 司马光 66
乐 读 单 69
PART3 读书这件事
主题导读 74
为什么要读书 _ 成龙 76
没有哪艘船像书一样 _ 狄金森 82
清塘荷韵 _ 季羡林 84
朋友 _ 巴金 89
论读书(节选)_ 林语堂 92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_ 曾国藩 96
乐 读 单 101
PART4 星星的思考
主题导读 106
《重返草原》序言(节选) _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108
小约翰(节选) _ 弗雷德里克·凡·伊登 112
两窝蚂蚁 _ 刘亮程 119
没有笑的少年 _ 小川未明 124
终身不笑者的故事 129
在天晴了的时候 _ 戴望舒 136
阴霾终于散去 _ 阿尔贝·加缪 138
勇对平淡 _ 刘心武 146
乐 读 单 149
PART5 流浪的地球
主题导读 154
撕日历的日子 _ 迟子建 156
猫 _ 老舍 160
奇异的酥糖 _ 莱曼·弗兰克·鲍姆 163
大自然的文字 _ 伊林 171
冬眠苏醒月 _ 维·比安基 175
吞食者 ( 节选)_ 刘慈欣 181
口鼻眼眉之争 _ 王谠 191
小王子(节选) _ 安东尼·德·圣 – 埃克苏佩里 193
乐 读 单 197
PART6 成长的烦恼
主题导读 202
对岸 _ 泰戈尔 204
钓鱼 _ 鲁彦 206
傅雷家书(节选)_ 傅雷 216
告别 _ 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 219
为学与做人——在清华大学演讲 _ 梁启超 223
古老的部族(节选)_ 福克纳 229
乐 读 单 235
乐读单参考答案 238
试读(五年级):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文/冰心
认识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著有《繁星·春水》《小桔灯》等多部作品。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是不肯让它多睡懒觉的!六亿五千万人商量好了,用各种洪大的声音和震天撼地的动作来把它吵醒。
大雪纷飞。砭骨的朔风,扬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我们心里带着永在的春天,成群结队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火炉里炼出了春天,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了春天,在沙漠的铁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汹涌的海洋里捞出了春天,在鲜红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挥舞的笔下写出了春天……
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几万年来,都是我睡足了,飞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冻的河流,用万紫千红的香花……来触动你们,唤醒你们。如今一切都翻转了,伟大呵,你们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
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飞起了。
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
昆仑山,连绵不断的万丈高峰,载着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热海般的春气围绕着它,温暖着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开了,融化了;亿万粒的冰珠松解成万丈的洪流,大声地欢笑着,跳下高耸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黄河,流入长江,流入银网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亿万个等得不耐烦的、包着头或是穿着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掳袖满面春风地在迎接着,把它带到清浅的水库里、水渠里,带到干渴的无边的大地里。
这无边的大地,让几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机,几亿把上下挥动银光闪烁的锄头,把它从严冬冰冷的紧握下,解放出来了。它敞开黝黑的胸膛,喘息着,等待着它的食粮。
亿万担的肥料:从猪圈里、牛棚里、工厂的锅炉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来了,一车接着一车,一担连着一担地送来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饱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脸上的汗珠,站了起来,伸出坚强的双臂来接抱千千万万肥肥胖胖的孩子,把它们紧紧地搂在怀里。
这些是米的孩子,麦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挤在这松软深阔的胸膛里,泥土的香气,熏得它们有点发昏,它们不住地彼此摇撼呼唤着叫:“弟兄们,姐妹们,这里面太挤了,让我出去疏散疏散吧!”
隐隐地他们听到了高空中春幡招展的声音;从千万扇细小的天窗里,他们看到了金雾般的春天的阳光。
他们乐得一跳多高!他们一个劲地往上钻,好容易钻出了深深的泥土。他们站住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春天的充满了欢乐的香气,悠然地伸开两片嫩绿的翅叶。
俯在他们上面,用爱怜亲切的眼光注视着他们的,有包着花布头巾笑出酒涡来的大姑娘,也有穿着工作服的眉开眼笑的小伙子,也有举着烟袋在指点夸说的老爷爷……
原来他们又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春天在高空中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它笑着自言自语地说:“这些把二十年当作一天来过的人,你们在赶时间,时间也在赶你们……”
春天掮上春幡赶快又走它的云中的道路。它是到祖国的哪一座高山、哪一处平原,或是哪一片海洋上去做它的工作,我们也没有工夫去管它了!
横竖我们已经把春天吵醒了!
阅读小助手:
在人们热切的盼望中,春天终于来了,然而人们还不甘心只是等着,还要翻开土壤、划开河流、栽下秧苗,用劳作的声音催促春天快点起床。读这篇散文,我们仿佛看到了苏醒的春天使者将春风春雨送到人间,帮助辛勤劳动的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画面。同学们,在这充满生命力的季节里,让我们努力学习,用琅琅的读书声一起来吵醒春天吧!
试读(六年级):
水乡怀旧
文/周作人
认识作者:周作人(1885—1967),鲁迅胞弟,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雨天的书》《风雨谈》等。
住在北京很久了,对于北方风土已经习惯,不再怀念南方的故乡了,有时候只是提起来与北京比对,结果却总是相形见绌,没有一点儿夸示的意思。譬如说在冬天,民国初年在故乡住了几年,每年脚上必要生冻疮,到春天才脱一层皮,到北京后反而不生了,但是脚后跟的斑痕四十年来还是存在,夏天受蚊子的围攻,在南方最是苦事,白天想写点东西只有在蚊烟的包围中,才能勉强成功,但也说不定还要被咬上几口,北京便是夜里我也是不挂帐子的。但是在有些时候,却也要记起它的好处来的,这第一便是水。因为我的故乡是在浙东,乃是有名的水乡,唐朝杜荀鹤《送人游吴》里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他这里虽是说的姑苏,但在别一首里说:“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这话是不错的,所以上边的话可以移用,所谓“人家尽枕河”,实在形容得极好。北京照例有春旱,下雪以后绝不下雨,今年到了六月还没有透雨,或者要等到下秋雨了吧。这样干巴巴的时候,几乎是每年常有的事情,便不免要想起那“水港小桥多”的地方的有些事情来了。
在水乡的城里,每条街几乎都有一条河平行着,所以到处有桥,低的只有两三级,桥下刚好能通行小船,高的便有六七级了。乡下没有这许多桥,可是汊港纷歧,走路就靠船只,等于北方的用车,有钱的可以专雇,工作的人自备有“出坂”船,一般普通人只好乘公共的通航船只。这有两种,其一名曰埠船,是走本县近路的,其二曰航船,走外县远路,大抵夜里开,次晨到达。埠船在城里有一定的埠头,早上进城,下午开回去,大抵水陆六七十里,一天里可以打来回的,就都称为埠船,埠船总数不知道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总有一只,虽是私人营业,其实可以算是公共交通机关,鲁迅短篇小说集《仿惶》里有一篇讲离婚的小说,说庄木三带领他的女儿往庞庄找慰老爷去,即是坐埠船去的,但是他在那里使用国语称作航船,小说又重在描画人物,关于埠船的东西没有什么描写。这是一种白篷的中型的田庄船,两旁直行镶板,并排坐人,中间可以搁放物件。船钱不过一二十文吧,看路的远近,也不一定。乡村的住户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还是本家,上船一看乘客差不多是熟人,坐下就聊起天来,这里的空气与那远路多是生客的航船便很有点不同。航船走的多是从前的驿路,终点即是驿站,它的职业是送往迎来的事,埠船却办着本村的公用事业,多少有点给地方服务的意思,不单是营业,它不但搭客上下,传送信件,还替村里代办货物,无论是一斤麻油,一尺鞋面布,或是一斤淮蟹,只要店铺里有的,都可以替你买来,他们也不写账,回来时只凭着记忆,这是三六叔的旱烟五十六文,这是七斤嫂的布六十四文,一件都不会遗漏或是错误。它载人上城,并且还代人跑街,这是很方便的事,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别是女太太们,要嫌憎买的不很称心,那么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来的时候,自己买了。城市里本有货郎担,挑着担子,手里摇着一种雅号“惊闺”或是“唤娇娘”的特制的小鼓,方言称之为“袋络担”,据孙德祖的《寄龛乙志》卷四里说:“货郎担越中谓之袋络担,是货什杂布帛及丝线之属,其初盖以络索担囊橐衒且售,故云。”后来却是用藤竹织成,叠起来很高的一种箱担了,但在水乡大约因为行走不便,所以没有,却有一种便于水行的船店出来,来弥补这个缺憾。这外观与普通的埠船没有什么不同,平常一个人摇着橹,待到行近一个村庄,船里有人敲起小锣来,大家知道船店来了,一哄地出到河岸头,各自买需要的东西,大概除柴米外,别的日用品都可以买到,有洋油与洋灯罩,也有芒麻鞋面布和洋头绳,以及丝线。这是旧时代的办法,其实却很是有用的。我看见过这种船店,乘过这种埠船,还是在民国以前,时间经过了六十年,可能这些都已没有了也未可知,那么我所追怀的也只是前尘梦影了吧。不过如我上文所说,这些办法虽旧,用意却都是好的,近来在报上时常看见,有些售货员努力到山乡里去送什货,这实在即是开船店的意思,不过更是辛劳罢了。
1963年8月
阅读小助手:
文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开笔就很巧妙:“住在北京很久了,对于北方风土已经习惯,不再怀念南方的故乡了……”“但是在有些时候,却也要记起它的好处来的,这第一便是水。”笔锋一转,将人带回梦中的故乡,过渡自然,丝毫没有牵强之感,将眷念故乡之情娓娓道来。后面江南水乡的描写浓淡相宜,读来亲切、自然。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生活的场景,都如美术作品中的素描,给人一种清新舒适之感。
本文所描写的虽然是20世纪的时代风情,但至今仍能触动我们的心弦。通篇读完,你的思绪是否也会随着作者的情感一起游走,与作者产生共鸣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