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458305丛书名: 天星教育·疯狂阅读·青春会客厅

★传奇人物:2000年青史,68位历史巨人,曹操、兰陵王、霍去病、周瑜、曾国藩……眉头家国,心上山河。
★拓展视野:他们是历史长河的精神先锋,他们的历史使命是惊世骇俗。站在先贤肩上,你能够看得更远;以英雄为榜样,你也能改变世界。
帝王们在打天下的时候,*不会用草包,你越有本事领导越高兴;而在守江山的时候,绝不愿用烧包,你越规矩越老实就越稳当。否则,你要是比领导还厉害,领导要不给你一点厉害尝尝那就怪了,说不定连你的小命都尝没了。韩信吃亏就吃在太烧包上。
——《韩信是怎么死的?》
像孔融这样高调的话痨,找点把柄简直易如反掌。他曾经鼓励人们在饥荒时,如果自己的老爸不可爱,又只剩一个面包的情况下,不妨把这个面包送给素不相识的路人甲,让老爸饿死算了。他还说过,母亲好比一个盛放东西的瓦罐,子女生下来就如同东西从瓦罐里倒出来,难道还要给瓦罐写感谢信,侍奉瓦罐终老?
——《孔融:一个道德楷模的犀利日常》
嵇康其实是天真的。是的,嵇康种种行径有种艺术家的天真——他当初并不相信司马氏会真的杀了他。在竹林七贤中,他的政治手段不如王戎高明,人情世故不如阮籍通晓,更不像山涛那样与司马家有点姻亲关系可作存身屏障。他所依靠的,不过是天下士林领袖、太学生们精神偶像的虚名,他以为,司马家多少也要顾忌一点吧。就像当年的蔡邕,都下狱了仍保留着一点文人的天真。
——《嵇康: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兰陵王容貌纵是绝佳,军功纵是显赫,可依然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式宿命。对他而言,人生*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朝自建国以来,短短28年间,就换了六个皇帝,叔侄间彼此折磨,相互残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也一个赛一个疯狂。
——《兰陵王:花样美男的悲情传奇》
作为中国近代*具影响的风云人物,中国本土*勇敢坚毅的改革家,中国历*具完善人格的士大夫,中国传统文化*理想的化身。曾国藩的离世,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后一尊精神偶像的消失。圣贤已逝,大儒已亡。真正意义上的儒学已然进入来世,而本质意义的西学欲进入中国却破门而不得入。
——《曾国藩: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戚继光:生下来就是将军
当年明月
洪武十四年(1381),名将傅友德、蓝玉率军远征云南,一路所向披靡,战况十分顺利,不久之后,元朝守将梁王自尽,云南全境平定。
战争结束之后,傅友德依照惯例,向朝廷送交了阵亡军官名单,以供追认。
而当朱元璋翻阅这份名单时,目光却停留在了一个名字上——戚详。
这是个他熟悉的名字,二十八年前(元至正十三年,1353),当他刚与郭子兴决裂,进军定远之时,这个人赶来投奔他,并作为他的亲兵跟随他东征西讨,立下了很多功劳。
于是他下达了一道影响深远的命令:
“授戚详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
所谓世袭罔替,就是说从今以后,这家人只要不死绝,能生儿子,这个将军的位置就是他们戚家的,直到大明公司倒闭为止。
于是自此之后,戚家一直揣着这张长期饭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历代子孙才能实在有限,虽说勤勤恳恳,却也没出什么了不得的人物,直到147年后的那个深夜。
嘉靖七年(1528)十月初一,江南漕运把总戚景通在不安中等来了儿子的诞生,虽说出生时间是在子时,但等戚老爹忙完妇产科工作时,天已经亮了。
东方破晓,太阳初起,阳光射透云层,耀眼的光辉映照着世间万物,戚景通放下了手中的尿布,看着窗外阴霾尽去,光照万里的一幕,给自己的儿子取下了名字:“就叫他继光吧。”
在日本的战史书籍中,有一个用来形容战争结局的词语,使用频率极高,那就是玉碎。
但这里的所谓玉碎,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样豪壮,因为根据日本人的习惯,只要死在战场上,无论你是战死、病死、饿死,还是逃跑时不幸摔死,统统都叫玉碎。
比如当年孙立人在缅甸大败日军,活埋上千名日本兵,日本国内的相关标题就是“大日本帝国缅甸皇军英勇玉碎”——虽然一点也不英勇。
如果把这个概念套用到戚继光的身上,那他的外号就应该叫粉碎机,因为根据统计,在那几年,但凡遇上他的日本倭寇,玉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历13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69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0∶1,空前绝后,彪炳史册。
戚继光,这个名字将成为倭寇们最可怕的噩梦。
自古以来,爵位可以世袭,但天才是不世出的,作为天才的父亲,戚景通实在是个能力很一般的人,但他也有着两个不可多得的优点:老实、肯干。
所以虽然他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官运却也不错,从登州指挥佥事升任大宁都指挥使,最后还荣调进京,担任神机营副将,成为明军中的高级将领。
一般说来,老爹是高干,家里自然差不了,然而戚继光却是个例外,从小他的生活条件就很一般,这都要归功于他的父亲。
戚景通是个老实人,而且为人正直,从不搞灰色收入,曾几次主动上交工作对象送来的红包,屡次获得上级表扬,几十年如一日,只靠工资过日子,而在明代,这种行为的唯一结果就是清贫。
但戚景通并不以为意,相反,他还反复教导儿子要学习自己的好榜样,要为官清廉,建功立业。
事实证明,戚继光成功地达到了父亲的要求——仅限于第二点。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