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中小学教辅中小学阅读李长之作品集(共3册):李白传+陶渊明传+司马迁传

李长之作品集(共3册):李白传+陶渊明传+司马迁传

享誉海内外文学评论家李长之作品

作者:李长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ISBN: 9787559631688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74.97

类别: 中小学阅读 SKU:5d81770fb5d8bf2c4c18468b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31688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李白传
享誉海内外文学评论家李长之作品
  季羡林、余秋雨等多位文学家推荐
  从“入仕”“求道”“文艺”“生活”等多个方面出发,与李白来场隔空千年的对话,为“了解李白的*入门读物”
  一个音乐的诗的黄金时代
  一个奔放的人的半个盛唐
  他(李白)写出了祖国山川的美丽可爱,他写出了祖国自然景物的可爱,他的诗让人感到祖国语言的可爱并祖国文学形式的可爱。
——现代作家  李长之
司马迁传
享誉海内外文学评论家李长之倾情著作
  深入了解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深刻品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
  李长之与司马迁相隔千年历史长河的对话
  用文学笔触讲述司马迁波澜曲折的一生
陶渊明传
李长之同季羡林、吴组缃、林庚并称“清华四剑客”
与周作人、朱光潜、朱自清、刘西渭合称“中国五大文学批评家”
李长之关于孔子、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的著作,被称为中国版的“巨人传”
了解田园诗派创始人的陶渊明的人生归处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田园派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一位诗人、艺术家对真善美和生活真谛的渴望与追求,洋溢着独特的意蕴和情趣。本书由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李长之撰写,书中对陶渊明平凡伟大的一生及其艺术创作活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研。
 

内容简介
《李白传》是“中国五大文学批评家”之一李长之磨剑十载倾情力作。其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讲李白的生平事迹,以时间为序,讲述其历时一生的漫游生活;下篇讲述李白在求道与入仕之间的矛盾一生。《李白传》以李白生平为内容,以李白思想为主题,以细腻的笔触勾画了李白的精神世界,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与众不同的李白。
《司马迁传》是“中国五大文学批评家”之一的李长之所著的文学批评代表作,讲述一代文学史家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及所经历的曲折一生。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书写了秦汉以前近三千年的历史,刻画了一个伟大、刚强、奋进的时代,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将从司马迁所处时代出发,基于史实,探讨了其家学来源,探寻了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深入探索司马迁和《史记》与孔子思想的契合,体会司马迁的喜悦悲伤。
《陶渊明传》主要通过介绍陶渊明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以及其一生经历和作品来阐述陶渊明政治态度和思想态度的来源。本书资料翔实可靠,内容丰富深刻,观点鲜明,多有新见,是一部价值很高、不可多得的传记文学作品。让我们在了解和熟知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政治态度和思想态度。
作者简介
李长之,中国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1931 年考入清华大学,师从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与吴组缃、林庚、季羡林并称为“清华四剑客”。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文化艺术的批评,在中国文坛和国际汉学界均享有盛
名。其他作品有《苦雾集》《梦雨集》《中国文学史略稿》等。
目  录
李白传
陶渊明传
司马迁传
免费在线读
李白传
一 楔子
  中国人民热爱的诗人李白是中国历来的诗人中受到人民普遍热爱的一位。
  李白的名字在我国人民中间是这样的通俗,提起他,很少有人不晓得。在戏里,有《太白醉酒》的戏;现在在乡间的酒店里还常见到“太白遗风”的招牌;在小说里,有最通行的小说《今古奇观》里的“李太白醉写吓蛮书”一段;在民间传说上,各地的儿童都知道李白逢见一个老太婆要把一根大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故事——李白的用功,据说就是受了这事的感动。就作品论,凡是认得几个字的,都能背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就名胜古迹论,各地也都争着传说有李白的足迹,这里也说他曾读过书,那里也说他曾歇过脚。李白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是这样熟悉,印象是这样深刻,所以很多人仿佛一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李白是什么模样儿。

  先给李白画一个素描

  李白到底什么样儿呢?一般人却只是凭想象去猜想。也有些画家去画李白的,但也只是从李白的作品里去揣摩李白的性情、精神、爱好,而想着画罢了。李白真正什么样儿?我们试从李白自己以及他同时的人的记载里去找找看。
  当然,这些记载是不完全的,因而我们也不可能构成一幅完整的李白的肖像。然而有几点,却是可以肯定的:
  李白最特别的是两只眼睛,这一点给人印象很深。对李白很崇拜的诗人魏万,曾经跑了三千多里,就为的去找李白。据他的记载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眼珠剔亮,大得像饿虎的眼似的)。李白另一位朋友崔宗之也有诗道:“双眸光照人”。可见这一点是公认的了。
  李白最喜欢谈。在崔宗之的同一诗里就说:“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这是说他爱发议论,能谈哲学;熟悉汉高祖楚霸王那样的历史故事,又能谈一套政治理论。据李白自己的记载,他一个本家弟弟李令问曾经醉中问他:“哥哥的五脏都是绣花缎么?要不,为什么开口就说得那样漂亮,下笔就那样哗哗不止呢?”他也大笑,自己承认了。
  李白喜欢穿紫袍子。他曾在金陵(现在的南京),把自己的紫皮袍拿去换酒,“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他也曾穿着这紫皮袍去看朋友,“草裹乌纱巾,倒披紫绮裘,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这是说他潦潦草草地把黑纱在头上一缠,紫皮袍随便一穿,人们见了,是一阵哄笑,竟以为是晋朝那位爱看雪景又最有豪兴去访友的王子猷呢。这两处都是他自己的记载。
  李白还常带着刀子。这是因为他会武术,也杀过人,恐怕还在过下层社会组织。崔宗之的诗里就说他“袖有匕首剑”。又因为李白曾经长期间学过“道”—中国道士那一套的“道”,所以他有一套道士的制服,魏万曾这样记载。他经常带着道书,以及道士炼丹用的药等,他同时的一个诗人独孤及就这样记载着他的行装。他自己的《夏日山中》诗说: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他的《山中问答》诗说: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就更给人一个印象,真是飘飘欲仙了。李白是不是真是一个不关心人民的“神仙”人物呢?不是的,如果那样,他就不配称为中国一个大诗人了,而且,如果那样,他也就不会为人民这样热爱了。但这样的误会,是容易发生的。关于这,以后要详细谈到。
  这就是我们对他的几个可靠的具体的印象:大眼睛,挺精神,喜欢穿紫,带着短刀,有道士服装,也有道士的书和药,各地游荡,爱好谈论,人们看去,仿佛是仙人。
  二 李白的故乡和他的少年生活
  但上面所说的李白的样子,已经是一个中年人了。我们现在却要追溯到他的小时候去。
  我们首先要问,李白是什么地方的人呢?关于这,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或者说是陇西,那就是现在的甘肃,或者说是四川,或者说是山东,或者说是外国人。就是他自己,在不同的机会,也曾说过不同的籍贯。
  根据最可靠的说法(所谓可靠,是根据他的同时人李阳冰的记载,以及他的朋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的记载),是他在五岁的时候(公元七〇五年),确切在四川北部彰明县青莲乡度过他的童年。五岁以前呢,谁也不清楚了。
  我们现在知道的是:他父亲本来也没有姓,是因为见李树而姓了李,名字也几乎没有,只因为客居在四川,被人称为“客”,就叫客了。李白在诗文里很少提起他的父母,只有一次提到他父亲曾叫他念司马相如的赋。
  他五岁所在的这个地方,也是奇怪的。我们刚才说的彰明县青莲乡,现在称青莲场。这地方在绵阳县正北六十五华里。这地方有一个名字很有诗意的去处,叫漫波渡,现在还有太白祠,据说那就是李白的家。我们为什么说这个地方奇怪呢?因为,所谓漫波渡,是现在人这样叫,早一些的记载却称为蛮婆渡,那就是说,这地方很可能有一些外国妇女,或者少数民族。
  现在漫波渡这个地方,却也名副其实。如果在春夏去游,水是那样清,远远地看去就像云气蒸腾似的,有些淡淡的白雾,天和水是不大分的,真是“漫波”!岸上是一片淡黄花的树,夹着一些青竹,有些缥缈,有些空虚,也真仿佛李白的诗境!—李白就在这样的地方,度过他的童年。
  现在当地的人对李白有着普遍的充分的敬爱。很有趣的是,当地人对李白一律称为太白先生,也不称老爷,也不直呼其名,也不称什么官。真再也没有比这个称呼更好的了。
  这地方还留下了一件和李白有关的古迹,那就是传说是李白的妹妹月圆的坟。这坟很小,杂在许多乱坟堆里。碑也已经破坏,“月圆之墓”只剩下了“之墓”二字,圆字只剩下了最后一道横划,看起来,是“一之墓”的样子。可是碑后还有残存的小字,令人知道确是所谓的月圆坟。这样一个地方,实在不容易找,可是笔者在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去访问的时候,却由一个捡粪的老百姓的指引而找到了。当地人对李白是多么敬爱,多么熟悉,又多么普遍地宝爱和诗人有关的事物呢!
  李白大概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道教的书。所谓“五岁诵六甲”,虽不一定准是五岁,但总是很小了。这大概给了他很大的影响,让他一生脱离不了道教,虽然以后学道的动机又有多种。
  大概在他二十岁以前,曾经和一个隐士叫东严子的,隐于岷山。岷山大概指现在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他自己说,曾经隐了好几年,不入城市。他们养了上千的稀奇的禽鸟,都喂熟了,一叫,就都能飞来手心里吃东西。有人说这个东严子就是赵蕤。赵蕤是始终没出四川的隐士,曾经被当时的官吏荐举过,然而被拒绝了。赵蕤是一个学者,也爱谈政治。可能东严子就真是赵蕤。后来李白时而想过问政治,时而想隐退,也可能就是受了这人的教育的影响。李白出川后,曾有《寄赵蕤诗》说:“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可见赵蕤也是李白很亲密的友人,在四川也常常一道玩儿,所以更可能就是东严子了。
  在读书之外,李白很早就学习武术,他有“十五好剑术”的自述。
  他的写作也是很早的,他又有“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自叙诗。现在集中的《明堂赋》,可能就是他十五六岁的作品。
  自然,像《明堂赋》这样的堆砌而没有内容的作品,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我们由此而知道他在少年曾有过一段刻苦的学习写作的阶段,否则他不会运用那样丰富的典故,并构成那样大的篇幅,李白少年时,曾经刻苦用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一生是在流浪中,如果不是早打下了基础,以后不可能写出那样纯熟的诗歌。传说他逢见那磨针的老太婆的故事,也必定是由于他的用功而产生的。各地都有李白的读书堂,虽然可靠的未必很多,然而他在一般人心目中,是用功的却没有问题了。我们现在要指出的,只是他的用功,特别是在未出川以前。说不定,就是在他跟着东严子,好几年不入城市的那一段期间。
  他离开四川以后,没回去过。他出川的时候,大概在他二十几岁。所以,凡是他写的川中景物的诗,都是他少年时期的作品。他作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诗,那诗道: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戴天山就是李白故乡彰明县的康山,可能这是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作品,其他像他作的《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又如《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琴名),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也都是少年时作的。在“极目散我忧”里,知道他少年时已有早熟的成人的苦闷;在“如听万壑松”里,已见出他少年时有着高度的诗的技巧。
  四川给他的印象是什么呢?主要是一种奇险壮美的感觉,在他有名的《蜀道难》一诗中曾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岭名)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参是星名)历井(井也是星名)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又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音灰,水流的声音),砯(音烹,水打岩石的声音)崖转石万壑雷。”在《送友人入蜀》的一诗里也说:“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像这种奇险壮美的感觉,使他的诗罩上了一层空无倚傍、创造而无所顾忌的气魄。
  可是四川最让他留恋的,也许是在四川那样的山景中所见的月亮。这是像他在《峨眉山月歌》中所歌唱的: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后凡是李白提到四川时,就总有一种浓烈的故乡情感,凡是想到故乡时,便总不能忘怀故乡的月亮。他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中京指长安,此诗作于武昌)中,开头就说:“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最后还是劝这位同乡和尚,“归时还弄峨眉月”。他在《游秋浦白笴陂》诗中也说:“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只有在这种联想上,我们才能懂得他那《静夜思》一诗里的滋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原来他是看见了明月,就想起了四川的月亮,因而更不胜故乡之思呢。
  他到了晚年,是更常常怀念他那没回去过的故乡四川了,像他在《宣城见杜鹃花》中所流露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的籍贯问题也可解决了:他五岁以前,我们虽然知道很少,但五岁到二十几岁这十五六年的光阴,我们却可确切知道他是在四川度过的。说他的故乡是四川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诗人自己的怀念就是最好的证据。是在四川,他刻苦地读了书;是在四川,他打下了日后写作和从政的抱负的基础;是在四川,他萌下了求仙学道的念头;是在四川,他获得了富有创造性的壮美的风格的源头。

司马迁传
一 引  子
  爱看戏的人,对什么《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伍子胥过昭关》《搜孤救孤》等戏名,差不多都能讲出它是什么故事来,也能唱上两句。可是请问这些故事的出处在哪里呢?原来是根据一部叫作《史记》的大书编出来的。
  《史记》是“二十四史”开头的一部。“二十四史”又是什么呢?它是咱们祖国历代留下来的二十四种大部头历史书。“二十四史”记载的事儿多,分量大,从前刻板印刷的“二十四史”,就有三千六百三十五卷。咱们祖先的重要活动都写在里头了:有好人好事,也有坏人坏事;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够丰富啦。中国人民爱这部“二十四史”,世界人民也爱它。之前民主德国的文化代表团到中国,咱们就送给他们一部“二十四史”,客人非常喜欢。因为谁想研究中国的历史,范围说得宽些,谁想研究亚洲以至世界的历史,谁就得读这部大书。因为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都和世界人民密切相关呵!
  《史记》是“二十四史”开头的一部,其他二十三部,都是照着《史记》的样儿接着写下去的。可是“二十四史”中要数《史记》写得最好,人们也最爱读《史记》。
  这么说,《史记》的作者,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人了。可不是!他是谁呢?他就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做过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写出这部好书来的?让咱们慢慢说下去。这只是一个引子,正文在后头。

  二 野孩子到了京城

  司马迁姓司马,名迁,字子长。
  他生在陕西省韩城县(现为韩城市)芝川镇。韩城是山西、陕西两省交界的地方。韩城县北边不远有座龙门山——俗话说:“鲤鱼跳龙门”,就指的这地方。韩城县和龙门山中间隔着滚滚的黄河。司马迁从小就爱龙门山,他在家门口一眼可以望到那雄伟的山影,他后来就干脆说自己生长在龙门。
  司马迁出生那年,是汉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一三五年。汉武帝是个很有名的皇帝。他当了五十多年的皇帝,司马迁一辈子,就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这时代可不比寻常。一来是富庶。因为这时汉朝开国已经七十多年,天下还算太平,生产也很进步,社会经济一天比一天繁荣。当时,政府的仓库里钱多得用不完,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米多得吃不完,在仓里发霉了;普通人家都能过日子。二来是强盛。汉朝初期常受北方匈奴的欺负,这会儿把匈奴撵走了;西方经过张骞去探险,通往新疆、伊朗、印度的道路也打通了;东南的福建、广东,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早先是荒凉的地方,这会儿也繁荣了。中国这时是世界头等强大的国家。三来是文明。以前秦始皇不许人藏书,这会儿早已废除了这种法令,鼓励人藏书、读书,一时出现了许多学者;外国的许多新鲜事物也都传到了中国。所以当时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司马迁可赶上好时候了。
  司马迁十岁以前住在家乡。他幼时可是个野孩子:不在田地里玩玩,就在山上跑跑。他喜欢听农民讲故事,问这问那;又喜欢和牧童追赶牛群、羊群。他爱这种生活,也爱这些人物。他那时海阔天空,无拘无束,身体练得真棒。
  司马迁十岁那年,父亲司马谈带他到京城去。汉朝的京城在长安(就是现在西安),司马谈在京城当太史令,负责编写历史。历史不能凭空编写,要根据大量文献资料,所以太史令又兼管图书,像今天的图书馆馆长;古代的事儿要记,当代的事儿也要记,这职务就又有些像现在的新闻记者。可以想见做这种工作要有很多学问,为人也要十分正直。司马谈呢,正是这样的人。
  司马迁一到京城,他父亲就叫他入了小学。那时小学里主要功课是认字,尤其是认古字;认字要一个一个地死记,真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儿。可是司马谈告诉他儿子:文字好比一把钥匙,没有钥匙,怎么能打开知识的宝库呢?司马迁听了父亲的话,就从此刻苦学习。他很富于情感,常常为书中的情节感动:有时大笑,有时哭泣。司马迁长大了,父亲又介绍他认识了当时许多著名人物。他本是事事留心的人,从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学习到不少东西。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小时就喜欢历史,并且希望像父亲一样,将来做历史家。

  三 游历了半个中国

  司马迁在京城念了十几年书,认识了很多著名人物,眼界扩大了,心胸也开阔了,可是老这么下去,见闻还是有限的。
  司马迁二十岁那年,他父亲给了他一辆马车,叫他到各处去旅行。这是他巴望不得的,老待在京城真憋得慌。他在家乡时那种爬山涉水的兴致又来了。旅行,多好!旅行就旅行个痛快吧。
  他出了长安,就往东走,先到淮水流域(江苏和安徽北部)。他为什么急于到这一带呢?原来秦朝末年农民曾经在这一带起义,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也在这里争过天下,汉朝的许多开国功臣也生长在这带地方。这些人和这些事,早就引起了司马迁的兴趣。凭他在家乡的经验,他知道民间流传的故事最生动真实、最有价值,他想,如果能在这一带采访一下,将来写出的历史可能会格外真切动人。
  果然,他在这一带打听到的事迹最多。这里流传着陈胜、吴广的许多事迹: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庄稼人,在家干着农活。可是秦二世硬把他们抓去当兵,强迫他们到河北密云县(今北京密云区)去守边塞。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还受尽长官的打骂。他们走到大泽乡(安徽宿州市北部),大雨下个不停,满路泥泞,十分难走。看来到达目的地准会误期了,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就要杀头。陈胜、吴广觉得赶去也是送死,不如反了,也许还会闯出条活命来!于是,他们领导九百多当差的起义了。接着各地人民都纷纷杀了本县的长官,起来响应。不到三年工夫,就推翻了秦朝。
  司马迁听到这些故事,深深为农民起义的英雄气魄和正义行为所感动,他想:秦二世残暴不仁,老百姓恨他,他哪得不亡呵!他决心把农民起义的英雄事迹记载下来。
司马迁来到楚汉相争的古战场。项羽原来也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曾经声势赫赫,但是他后来固执、任性,终不免一败涂地。司马迁对他十分惋惜。接着司马迁又转向江南,到了苏州、杭州、绍兴,在这一带采访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他还登上庐山,想象着远古的情景:那时候漫天的洪水,大禹领导众人开出一条条水道,把洪水导入到大海去,这是多么伟大的气魄呵!
  这时,他又惦记着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了。他到了长沙,到了屈原投水的汨罗江。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离司马迁有一百多年了。屈原是楚国人,楚国常常受到秦国的欺负。屈原主张抵抗强暴的秦国,可是楚国的国王和贵族贪图贿赂,甘心上秦国的当,他们不但不听信屈原的主张,反而排挤他、赶走他。屈原到处流浪受苦,但他仍然时刻关怀着祖国和人民。后来秦兵打进了楚国,他又没有报效祖国的机会,就悲愤自杀了。屈原死了,人们却一直纪念着他,人们把他投水的日子定作节日(端午节),那天,人们划龙船、吃粽子,纪念这个爱国诗人。
  司马迁到了屈原投水的地方,望着江水出神。他同情屈原,替屈原抱不平,人民对屈原那么怀念,也使他深深地感动。
  他从这里北上,到了山东曲阜,这里真不愧为孔子的故乡,到处都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他在这里采访了孔子的事迹,又转到淮水流域,补上前次采访遗漏了的东西。他在路上缺过盘缠,挨过饿,可是一直兴致勃勃。他游遍半个中国,最后回到长安了。
  司马迁这次旅行,不但满足了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增长了许多见识,储备了写历史的宝贵材料。

抢先评论了 “李长之作品集(共3册):李白传+陶渊明传+司马迁传”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四大名著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足本典藏精装 无障碍阅读 疑难字注音 解词释义)套装共4册

EUR €133.96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猎人笔记 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全译精装典藏版 无障碍阅读 朱永新及各省级教育专家联袂推荐)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海底两万里(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经典·七年级下。翻译家陈筱卿先生译本)

EUR €1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朝花夕拾(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经典”·七年级上。收录《朝花夕拾》+《野草》)

EUR €15.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