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458282丛书名: 天星教育·疯狂阅读·青春会客厅

★民国风流:6种人生,72位民国名流,徐志摩、张学良、鲁迅、蔡元培、王国维、张爱玲……在历史记忆深处,一腔热血洒春秋,儿女情长绕江山。
★时代风云:时代造化,风云际会不让三国;名流登场,至情至性堪比魏晋。他们在近代的舞台上嬉笑怒骂,他们在历史的风烟里踽踽独行。
鲁迅骂人无数,坦然说,其中没有一个是他的私敌。然而关于他的刻薄、偏激、褊狭、睚眦必报、好斗、刀笔吏这些恶名,即使在他死后,即使现在,也始终如苍蝇的嘤嘤嗡嗡,败坏他的声誉。但无数哀告无门、无刀无笔的人,却从他的“呐喊”乃至他的“彷徨”中感到心意相通的温暖、勇气和力量。
——《鲁迅,为什么我们总会想起你》
课堂上,刘文典时有妙语。他教学生写文章,仅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诸生不明所指,他解释说:“‘观’乃多多观察生活,‘世’乃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乃讲究音韵,‘菩萨’,则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诸生恍然大悟。
——《刘文典: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
1917年1月,蔡元培走马上任北大校长,马车驶进北京大学校门时,工友们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侧,向这位传奇人物鞠躬致敬。和往常不同的是,新校长竟然走下马车,摘下他的礼帽,向这些杂工缓缓鞠躬回礼。北大校长要自降身份向工友行礼?先生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没什么,我做给你看,你们这些寄生虫!”
——《蔡元培:百年孤独魂兮归》
“酒店关门时,我就走。”林语堂生前十分欣赏英国首相丘吉尔这句话。他认为,人生在世好比在小酒店独酌,但是酒店总要关门。他曾说,“生命的目的就是要享受人生”;人“终必一死,终于会像烛火般熄灭”,不过更重要的是,人“虽然知道生命有限,仍能决心明智地、诚实地生活”。这就是林语堂式的豁达。
——《林语堂:中西融合的人生哲学》
很多年后,张兆和曾写过一段话——“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张兆和:悬崖上的虎耳草》



辜鸿铭:菊残犹有傲霜枝
刘东黎
在民国初年的北京街头和北大校园里,辜鸿铭绝对是一大奇观,奇就奇在他一副前清遗老的滑稽形象,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回头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更奇的是他的一套奇谈怪论,对西方文明进行鞭辟入里的批判,反倒让那些自以为是的洋人引为高见;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行,更令国人将其当作怪物。
辜鸿铭原本并不属于北京,甚至不属于中土,他来自南洋,只能算是华裔。辜家原籍福建,从祖辈起就来到南洋,逐步创下一份家业。辜鸿铭的父亲是橡胶园的总管,母亲是位葡萄牙人,所以,辜鸿铭只有一半的华人血统,他长得深眼隆鼻,脸部轮廓分明。橡胶园的主人、英国牧师布朗非常喜欢这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便把他收为养子。
大概在1867年,布朗夫妇离开马来西亚回国,在征得辜鸿铭父母的同意后,将10岁的辜鸿铭带回了苏格兰。这样一来,辜鸿铭便从文化上成了一个真正的“洋鬼子”,而中国文化对他的浸润似乎有些先天不足。
辜鸿铭头上有一大堆的博士头衔,据说总共有13个,这是他游学欧洲14年的结果。德国的莱比锡大学、英国的爱丁堡大学等,都曾留下他刻苦攻读的身影。名校、名师再加上个人的造化造就了一位出类拔萃的天才,他不但深得欧美文化的精髓,同时精通9种语言,在语言方面似乎有着惊人的天赋。在他此后的生涯里,他充分调动了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留下了许多笑谈。
按理说,辜鸿铭接受了系统的西式教育,应该是一个“崇洋派”,然而他始终都在不遗余力地“倒洋”,并且竭力为中国张目,这一点他做得比谁都要彻底。早在他游学德国期间,就开始利用他那铁齿铜牙,为中国人扬眉吐气。
有一次,在维也纳开往柏林的列车上,为了打发时间,辜鸿铭随手拿起一张德文报纸来读。一向爱搞怪的他竟然一直倒拿着报纸在看。这时,坐在他身边的两个德国人开始嘀咕起来。见辜鸿铭没有反应,其中一个德国人大声嘲笑说:“看哪,这个愚蠢的人根本就不懂德文,偏偏还要装蒜,连报纸倒着都不知道。”说完,两人肆无忌惮地大笑起来,车厢里的其他人也都露出了鄙夷的神色。这时,辜鸿铭放下手中的报纸,正色说道:“你们这种毛头小子,真不知天高地厚!你们德国的文字简直太简单了,我就是倒过来看也毫不费力。”一口纯正而流利的德语让那两个德国人吃了一惊,但辜鸿铭并不就此罢休,他还真的当众表演了一回倒读报纸的本事,让那两个德国青年彻底败下阵来。最后,辜鸿铭还不忘痛打落水狗,把那两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在英国的时候,有一次他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想点着他那一尺长的烟斗,但忘了带火柴。当他看到前排位置上那个光头时,他又开始摆起谱来。看得出那是一位苏格兰人,辜鸿铭还没让苏格兰人领教过他的厉害。于是,他用烟斗和蓄有长指甲的手指敲敲那个苏格兰人的光头,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请点着它!”那个苏格兰人不明就里,还以为遇到了中国黑道上的老大,自忖开罪不起,只好乖乖地掏出火柴,为辜鸿铭点着了烟锅。辜鸿铭深吸一口,坐在一团蓝色烟雾中,宛如一尊神。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