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122365
*近五年中考满分作文荟萃:
本书精选了近五年数十个省市的中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非常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而且每一篇作文都是由阅卷名师执笔点评,深入评析作文的精彩之处。
一线名师点拨写作思路:
写考场作文时,找准思路很关键。因此本书编委会群策群力认真分析,每一考题机器写作思路,帮助备战中考的同学们打开写作思路。
命题分析、预测、备考三管齐下:
本书有近五年中考的命题分析、命题趋势预测,以及中考作文的备考方略,而且对明年的中考作文各题型进行预测,精准推出17道预测模拟题。只要大家认真练习,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就一定可以在考场上多的高分。
中考作文命题分析及趋势预测
一、命题形式
综观2015年至2019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主要有五种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选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
命题作文近几年仍处于重要的地位。虽然命题作文对题意有明确的限定,不利于考生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但近几年,命题作文吸收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在题前或题后都有相关材料的引入或解说,能够较好地帮助考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防范套作和抄袭,保证考题的公平。
半命题作文在近几年的考题中也很多,形式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后空式和双空式四种。无论以哪种形式出现,半命题作文都巧妙地将限定性和开放性结合在一起,考生写作时可发挥的空间很大,不会给考生带来太大的压力。
选题作文在作试题中的比重也相当大。选题作文可以使考生选择最合适的题型来写。由于多了一种选择,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更容易些出具就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可以使考生写作文时的灵活性发挥到最大。
材料作文给出材料,让考生自主立意,不限文体,代表了中考命题创新、变革的趋势、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材料作文的数量越来越多,所以材料作文在未来中考命题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话题作文在中考作文命题中的比重逐渐减小,但是它不限定作文的主旨,命题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话题作文虽然淡出,但并没有完全离开。
综上所述,从近几年的命题形式来看,除了话题作文中考命题中占得比重特别小,其余四种命题形式仍然都占重要位置。
二、命题内容
从命题内容方面来看,中考作文命题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注重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鼓励考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总体来说,中考作文命题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洞察、感悟生活”主题。这类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生活,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来评析社会现象,可以发现、解读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辨析、提炼生活哲理。
(二)“道德、价值观”主题。这类作文题以培养考生道德,树立考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命题指向,引导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或者让考生在思考中获得某种人生的启迪。
(三)“感受真情”主题。这类作文题重在培养考生体会和感悟真情。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很多,比如亲情,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有爱等等。
(四)“青春成长”主题。这类作文题较贴近考生生活,主要是引导考生审视自我、展现自我的青春风采,艺考生的成长经历为取材范畴,所以,考生也较容易找到写作素材。
(五)“情趣体验”主题。这类作文题引导考生写出自己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物和事情。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每个学生的内心里都有一块纯洁的地方,搁置这个人的情趣和爱好,装载着诸多的实践体验。只要把这些充满情趣的实践体验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方略
一、要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语文新课标要求考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因此,考生在平时要多一些对生活的观察,多一些对社会的了解。对发生在学校里、家庭里以及社会上的事情多关注,对思考。另外,最好养成读报纸、看新闻、记日记的好习惯,熟知国内外的热点时事。这样,再拿起笔来写作文的时候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自己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生活没有观察和感悟,到写作文的时候当然就会拙荆见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更谈不上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体验了。
二、勤学苦练,提高写作水平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考生想要提高写作水平,没有捷径可以走,只有勤学苦练。
首先,考生除认真完成语文课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将书中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另外,在阅读中去学习人家的些文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考生平时要勤练笔,也就是做大量的习作练习,而且在习作完成后,要进行认真的修改,要知道很好的作文都是改出来的。相信考生通过这样的勤学苦练,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只有具备了过硬的写作能力,才能在考场上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
三、多读范文,在考场上灵活变通,举一反三
平日多读一些优秀范文,尤其是对各类命题的范文都有所记忆,在考场上或许就能发挥作用。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时,先分析理解作文题目,在与自己平时掌握的范文进行“碰撞”。或许从某一角度立意,能利用你平时所读过的范文,那么,考场作文就会变得简单一些,你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些。这个方法不能说是灵丹妙药,万无一失,但还是简单易行,容易见到成效的。俗话说,有备无患,你不妨试试。
此外,考生在平时就要注意文字、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和卷面整洁。在阅卷时,没有那个阅卷老师愿意给一张杂乱的试卷高分。
命题作文得分解密
半命题作文得分解密
处理选题作文的技巧
材料作文的写法指导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第一辑 2019年中考满分作文
北京卷
考场真题:北京,这里有我的 /我终于回来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将“北京,这里有我的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意外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思路点拨:
题目一:北京,这里有我的
这个半命题作文写作内容的范围比较广,限制比较小。需要注意的限制是“北京”与“我”,也及时要反映出个人与北京的联系。
考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学习等方面入手,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个人成长与北京。可以写自己在北京成长过程中留下的许多记忆,从童年到少年的记忆,也可以写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的经历。
2.个人情感与北京。可以写自己对北京这座城市及其风土人情的感情,这座城市里有美好的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等等。
3.个人对于北京文化、北京精神的认识和感悟。可以从北京传统、特色文化等方面来写自己的对这座城市的认识。如北京的饮食、建筑、文化、名胜古迹等,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特色。
题目二:我终于回来了
根据考题导语的提示,我们可以分析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或思想,相关的主题有家国情怀、环保、科技等。考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立意:
1.家国情怀的主题,例如写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回归祖国。
2.环保的主题,例如写地球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们到其他星球流浪,最后经过治理,地球重新焕发生机,人们又回到了地球。
3.科技的主题,例如写星球大战,具有“科幻”属性的未来社会的人保卫地球而战,最后凯旋归来。
北京,这里有我的四合院记忆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这里有我许多美好的记忆,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儿时生活的四合院。
曾经的四合院就像是一个格子,也许那是还太小的缘故吧,抬起头,我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蔚蓝的。我常常趴在井边仰着头看云彩,这时候奶奶就会在走出屋子叫我小心不要掉到井里。井边是我的乐园,一丛丛的草嫩嫩的,从青石砖封顶出来,我常和伙伴们一起趴在那里听各种声音,玲珑悦耳,比任何音乐都动听,奶奶的四合院里有一颗很大的槐树,奶奶经常在槐树下支上摇椅,躺在那里或是看书读报,或是午睡。我想,躺在摇椅上慢悠悠地入睡一定是很惬意的事,因为我每次都能看见奶奶脸上露出的笑容。现在想想,也许是因为有我们陪伴她左右吧?
奶奶的五间正房很古朴,如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的一株幽兰。清净的灰色房檐,曾几何时房檐的一角挂起一只风铃,清风拂过,风铃叮叮作响,好像是呼唤在外奔波的人们,告诉他们这里还有一个清幽的去处。奶奶的家具全是红木的,木头的香气带给人宁静的安详,古韵古香。奶奶说这座四合院也不知道存在了多久,从她记事起,她就一直住在这里,她谈到四合院的神情安详。
我还几个傍晚的时候,关上四合院的红漆大门,仿佛将一天的辛勤繁忙都关在了外面的喧嚣世界中,而四合院里,老少三代人共享天伦,平和惬意。我喜欢在院子里看星星,看玄青的屏障上泛起一点点微黄,那里搭配出来的最美妙的图案,然后低下头接过奶奶削好的苹果,咬下一大口,嘴里酸酸甜甜,那是最快乐的时刻。
有多久没有看过醒醒了?大城市里的喧嚣仿佛淹没了四合院内的宁静,走出四合院的大门,走进纷繁的有这个色霓虹灯的世界,就再尝不到清冽的井水,再听不到悦耳的虫鸣。北京城随着四合院的拆迁变得越来越焦躁了。然而我又欣慰,宁静祥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不会消失,随着北京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四合院也重新兴起。它在城市的一角静静地观望。如同奶奶的笑脸,如同一位长者慈祥地守护着年幼的孩童。
北京在发展,四合院也在发展,周末经常看见人们一群群地聚集在四合院遍布的街道上,买一杯茶,喝一杯冷饮,让人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北京城是现代与古典交融的共同体,不全忙碌,亦不全安逸。
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美轮美奂的建筑,但四合院却是永远留在我心中的记忆。
名师点评:
作者通过对童年时候四合院的生活描述,十分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北京四合院的记忆,从而揭示出“北京城市现代化与古典交融的共同体”的中心思想。另外,作者的语言非常形象、精炼,对情景的描绘十分传神,也是本文的一个优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