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1907081828
小女孩贝拉度过了糟糕的一天——她几乎事事不顺心,*能做的就是大喊大叫。
幸好,糟糕的日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因为无论发生什么事,妈妈的拥抱仍是那么温暖,妈妈的爱仍在身边。
这一天,贝拉还学会了一个魔法口诀——“对不起”。
可怜的米乐!只要有人叫她,她的脸就会红得像西红柿一样!每当老师叫她的名字,她也会马上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所有的同学都笑话她,不愿意和她一起玩……可是更可怕、更悲惨、更让人担心,这辈子更让米乐害怕的,是明天……
布奇奇?巴克尔来我家,是天下*糟糕的事情。布奇奇就是那个拽我头发撕我书的家伙。她讨厌我的宠物蜥蜴——大块头。还说我是乌龟,而她是专吃乌龟的布奇奇龙。
哦——天哪!她还要来我家住!这可怎么办?
威利是一只善良的小猩猩,什么东西都不忍心伤害。一次,他出去散步,被一群小混混边打边叫他“胆小鬼威利”,威利讨厌这个外号。晚上,威利在报纸广告上发现了一本能使自己变得强壮的书,于是他就邮购了这本书。
露娜是个非常腼腆的小女孩儿,她太安静了,几乎不说话。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嬉闹着,她却孤零零地静坐在角落里,只远远地看着…… 老师们有些犯愁。不过,奶奶一点也不担心。露娜和奶奶在一起时,总是有说有笑。在奶奶家的蓝色房间里,趁奶奶午睡,露娜倏地钻进蓝色墙布里,开始一场遨游历险:她挥动红铅笔,这涂几笔、那抹几划,顿时,鲜花遍地、繁星闪烁。露娜自己呢?她变身成公主、海盗和歌唱家,和幻想朋友——小狗红红尽情玩耍……
你也曾经是“西红柿女孩”吗?
亲爱的小读者,你知道什么是西红柿女孩吗?就是那种一讲话就会害羞,心里通通乱跳,脸红得像个西红柿的女孩子,当然,也可能是男孩子。
你是西红柿小孩吗?你认识这样的小朋友吗?偷偷告诉你,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哦!我如果回答错了问题,或者和别人争论时,就会满脸通红,鼻子最红最红,红的发亮。我最怕别人说:“哎呀,你的鼻头都红了呢!”那个时候,我真想把鼻子直接削了去才好。有一次,我梦见自己因为上课发言答错问题而紧张的满脸通红,最后,竟然由鼻子爆炸开来,掉出好多好多红豆……你们看,这个《西红柿女孩》简直就是在写我小时候的故事啊!
我的孩子非常喜欢听我讲小时候的故事,他把那个叫作“想当初故事”。小读者们,你的爸爸妈妈说过“想当初” 吗?你们喜欢他们说那些事情吗?我知道,你们最不喜欢的,就是他们看到你做的不好时,带着鄙视和吹嘘的口气说“想当初”。当大人指出你们当下的“错误”或者“失败”,洋洋自得地说出:“想当初我小时候*&*&……%%¥%……*”,你心里一定会轻轻地发出一声:“哼!”。你一定是不服气的,因为聪明的你知道,他们小时候也一定经历过和你现在一样的事情,他们肯定也曾经胆小、懦弱、害羞、做不好功课,画不好画,和别人打架……可是,他们都忘了,还假装自己小时候什么都做得很好。但是,当你做的不是那么完美时,如果大人能够满含同情和欣赏地对你说:“其实,想当初我小时候,还不如你呢,我……,可是后来啊……,幸好……,所以……,那么你现在也一定要加油哦!”你的眼中会不会闪过一丝惊奇、欣慰甚至感动?原来如今看起来这么强大能干的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曾经干过这样的糗事,也曾经这么弱小蠢笨,那么,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所以,当我和我的孩子一起读这本《西红柿女孩》时,我们都觉得,这是在读妈妈小时候的故事。我的孩子对我说:“我真希望走到这个西红柿女孩身边,告诉她:‘想当初我妈妈小时候还不如你呢,她的脸比你还红,连鼻头都是红的,后来啊,她每次都对自己说,慢慢来,慢慢来,幸好她的爸爸妈妈和老师总是鼓励她,帮助她,所以,她可以慢慢不那么紧张了,那么你现在也一定要加油啊!’”对,就是这个句式,我说过很多遍,用最真诚的语气,对我的孩子,对很多孩子说过。现在,我的孩子也会用这个句子鼓励别人。我相信,将来他也会用这个句子鼓励他的孩子和更多人。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共情技术”,而是发自内心的善良和对童年的善待。
就算对故事的配角或者带着一点反面色彩的配角,我们也不会轻易地说:他们真坏啊!他们也是孩子,一样做着孩子们都会做的事情。那些笑话米乐的孩子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觉得好笑,当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紧张、害羞、胆怯时,他们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当他们看到米乐终于勇敢地战胜自己,大声朗读出美妙的诗句时,他们也会诚心地为米乐鼓掌……想当初,我们可能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呢!
经过这次“成功”,米乐就不再是那个西红柿女孩了吗?我想,她还需要很长很长时间来找到“自己”的样子,就像我一样。不过,等她长大了,有一天,她也许会对她的孩子说:“想当初……”,我希望,这个“想当初……”里有对童年温馨的回忆,有对成长的自豪,更有对当前这个崭新童年的善意、理解和同情。
—— 悠贝亲子阅读学院院长 南师大儿童绘本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莉莉
爱是懂得与陪伴
《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这本荣获2012年罗尔德·达尔幽默童书奖的绘本,源自作者女儿成长中的真实片段。作者瑞贝卡·帕特森真实再现小孩子故意“找茬”、发脾气的场景,相信能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故事以“我”的口吻娓娓道来,很容易带入读者走进小女孩贝拉那单纯敏感的内心世界,进而用孩子的视角观察、感受周围的人与事,体会那些“小事”带给孩子的冲击,倾听孩子对爱与理解的渴望。这本书给了成年人一个走进孩子内心的机会。
故事的主人公贝拉度过了“大喊大叫的一天”,就像有朵小乌云跟着她,挥之不去。她心情糟糕极了,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撒泼耍赖。细细看来,这些让她不爽的都是“小事”——成人往往会禁不住说“干嘛那么在乎呢”“没事的”“你应该……”。而这正是成人容易陷入指责与说教误区的地方。让我们来看看贝拉妈妈是怎么做的吧——她始终没有触及贝拉发脾气的理由。当贝拉不满弟弟,与朋友发生争执时,她没有说教;当贝拉因为饼干碎掉、饭太热、洗澡水太凉大喊大叫时,她没有简单安慰。她始终保持着隐忍与克制,是一位懂孩子的妈妈。
在孩子的世界里,再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旦冲塌了脆弱的心理边界,就会在他们心里形成一个“结”,进而产生情绪波动。无论是斥责、惩罚,还是劝说、安慰,都只是在“告诉”孩子——你们的消极情绪不被接受。让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二胎家庭中父母对弟弟妹妹的疼爱更多、学校或邻居对其他孩子的喜爱更明显……这时候,平静地陪伴着孩子、让他们痛快地释放出情绪,是接纳与尊重孩子的*好方式。有了这种陪伴,孩子就能依照自己的步调从混乱无序中恢复过来,进而萌发出内心的强大力量。
做到真正的接纳与尊重,不仅要有一颗温暖有爱的心,更要有足够的智慧,这样才能把握好孩子敏感的内心。让我们来解读下贝拉和她妈妈的互动密码,看看贝拉妈妈的做法是否纵容了贝拉:其一,贝拉在大喊大叫时,只是在抱怨,只是陷入糟糕的情绪后无法摆脱,并没有做出伤害谁的举动,所以,贝拉的大喊大叫算不上是“错”;其二,贝拉在抱怨吃鸡蛋、在饼干碎掉、不想穿鞋时,贝拉妈妈没有迎合她的不合理要求。在贝拉抱怨洗澡水凉、饭菜烫、不想睡觉时,贝拉妈妈也没有慌忙赶来照顾她。
贝拉妈妈一直在做的就是静静陪伴,但并不纵容溺爱。
夜晚来临,贝拉大喊大叫的一天结束了。情绪平静后,此刻的贝拉*需要什么呢?——是一个温暖的拥抱,是一句宽慰的话语。那是妈妈的爱,贝拉知道,无论怎样,妈妈都是爱着自己的。
王 玉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学前系教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