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38987丛书名: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申论写作轻松学》精选近百篇申论文章,每篇均为申论佳作,通过鞭辟入里的讲解分析,为您的申论写作指明方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本书循着真题范文、材料作文、专题作文的脉络展开,通过范文精讲模块点睛论点、梳理思路、评析结构、精选妙语,帮助考生明晰何为范文,层层深入引导正确的申论写作方向,让考生能深得范文精髓,掌握多种写作技巧和论证方式,*终写出文采斐然、不落窠臼的申论文章。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
图书专享视频课 全真模拟试卷 专项资料及练习 精选申论范文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申论写作轻松学》分为上、中、下三篇,立足申论范文精讲,传授写作实战技巧,以帮助考生掌握多种写作技巧,实现申论写作轻松学!
上篇——真题写作轻松学。精细讲解真题范文,不仅直击辽宁历年省考作文,而且配以国家、以及其他省市真题范文讲解,帮助考生开阔视野,熟知申论真题写作。
中篇——材料作文轻松学。本篇共收录八篇材料作文,教授考生如何根据作答要求有效地利用给定材料进行写作,认识材料对于申论写作的重要价值,让其为己所用。
下篇——专题写作轻松学。在梳理历年申论考试题材的基础上,精选五大领域的数十篇热点专题范文,一方面通过讲解范文教授考生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开拓考生视野,扩充热点知识储备。
上篇——真题写作轻松学。精细讲解真题范文,不仅直击辽宁历年省考作文,而且配以国家、以及其他省市真题范文讲解,帮助考生开阔视野,熟知申论真题写作。
中篇——材料作文轻松学。本篇共收录八篇材料作文,教授考生如何根据作答要求有效地利用给定材料进行写作,认识材料对于申论写作的重要价值,让其为己所用。
下篇——专题写作轻松学。在梳理历年申论考试题材的基础上,精选五大领域的数十篇热点专题范文,一方面通过讲解范文教授考生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开拓考生视野,扩充热点知识储备。
目 录
第一章辽宁真题写作轻松学
真题一2018年辽宁公务员考试(2)
论气节
真题二2017年辽宁公务员考试(6)
底线兼具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
真题三2016年辽宁公务员考试(10)
创业者心中的山
真题四201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14)
习惯的是是非非
真题五2014年辽宁公务员考试(18)
我所理解的“中国制造”
第二章国家真题写作轻松学
真题一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22)
假如,另一个地平线消失
真题二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25)
于时代一角求无我之境
真题三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28)
借助科学、艺术、古文化激活想象力
真题四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31)
试谈“有”与“无”
第三章其他省市真题写作轻松学
真题一2018年北京公务员考试(34)
打造幸福建筑追寻理想生活
真题二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A类)(37)
公共服务补短板人民满意是追求
真题三2017年上半年多省市公务员同步考试(40)
平衡
主题一敬畏(44)
敬畏心是和谐稳定之基
主题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49)
“助人自助”唤醒正能量
主题三邻避困境(54)
从“邻避”到“迎臂”需要公共精神
主题四公共安全管理(59)
公共安全管理的智与情
主题五乡贤返乡(64)
让乡贤唤醒农村发展
主题六基层文化建设(68)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主题七社会心态(73)
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培育理性心态
主题八湿地保护(78)
“红线”与“红利”
第一章政治类
范文1法治政府主题(84)
以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范文2司法公正主题(86)
司法:正义与希望
范文3法治意识主题(88)
讲法与讲理
范文4简政放权主题(90)
治大国若烹小鲜
范文5政务信息公开主题(92)
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保障更重要
范文6服务型政府主题(94)
以服务之手推体制改革
范文7党员干部管理主题(96)
以德律之从严用权
范文8基层人才发展主题(98)
向下方能向上
范文9为官有为主题(100)
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
范文10党群关系主题(102)
群众路线实践重在赢得民心
范文11作风建设主题(104)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工作作风
范文12政府诚信主题(106)
以诚信之力立公信之威
范文13廉政建设主题(108)
“四位一体”抓好廉政建设
范文14网络反腐主题(110)
论“网络反腐”
范文15社会监督主题(112)
加强人民监督建设廉洁政府
第二章经济类
范文1“三去一降一补”主题(115)
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范文2共享经济主题(117)
共享让生活更美好
范文3人工智能主题(119)
人工智能让人类更具创造力
范文4经济转型升级主题(121)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范文5信息化建设主题(123)
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范文6工匠精神主题(125)
培养工匠精神激发进步力量
范文7万众创新主题(127)
万众创新之花须软环境呵护
范文8返乡创业主题(129)
返乡创业
范文9田园综合体主题(131)
回归田园重建乡村
范文10统筹区域发展主题(133)
以协调稳发展“航船”
范文11海洋强国主题(135)
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我国持续发展
范文12振兴实体经济主题(137)
振兴实体经济压舱发展航船
范文13分配制度改革主题(139)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方可还富于民
范文14开放发展主题(141)
文明因自信而发展民族在开放中复兴
范文15“一带一路”主题(143)
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时代挑战
第三章社会类
范文1教育公平主题(146)
实现教育公平要兼顾国家与个人利益
范文2师德建设主题(148)
坚守师范宗旨加强师德建设
范文3职业教育主题(150)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范文4扩大就业主题(152)
扩大就业促进我国全方位发展
范文5就业腐败主题(154)
破除就业腐败潜规则
范文6关爱流动儿童主题(156)
以新型城镇化破解流动儿童教育难题
范文7社会慈善主题(158)
慈善生于人性而长于制
范文8精准扶贫主题(160)
以精准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
范文9互联网医疗主题(162)
网络医疗正兴起医患和谐谱新章
范文10食品安全主题(164)
食品安全共同保障
范文11全民健身主题(166)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范文12职业病防治主题(168)
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
范文13人口老龄化主题(170)
让“夕阳”更加幸福
范文14大数据安全主题(172)
把好大数据“安全阀门”
范文15安全生产主题(174)
以安全为前提实现良性发展
第四章文化类
范文1网络法治建设主题(177)
维持秩序保障自由
范文2网络文明建设主题(179)
弘扬正能量净化互联网
范文3网络生态主题(181)
网络发声不可“任性”法律道德共同护航
范文4爱岗敬业主题(182)
主一无适用志不分
范文5道德建设主题(185)
加强道德建设重塑民族精神
范文6全民科普主题(187)
全民兴科普方可强中国
范文7提升国民素质主题(189)
加强文明素质教育莫让公德心流失
范文8包容文化主题(191)
以包容繁荣社会文明
范文9文艺事业发展主题(193)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
范文10传统文化教育主题(195)
让传统文化经典流行起来
范文11公共文化服务主题(197)
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
范文12文化惠民与文化自觉主题(199)
文化惠民与文化自觉
范文13文化品牌主题(201)
内外兼修助力文化品牌走出去
范文14文化软实力主题(203)
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范文15文化自信主题(205)
以文化自信提振民族自信
第五章生态环境类
范文1新能源发展主题(208)
积极发展新能源是能源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
范文2垃圾分类主题(210)
激活民众力量打造垃圾分类新风尚
范文3低碳生活主题(212)
低碳节约促发展美丽中国永续存
范文4蓝天保卫战主题(214)
保卫蓝天持续发展
范文5净土保卫战主题(216)
防治土壤污染势在必行
范文6水生态主题(218)
遵循“水道”人水共生
范文7环保终身追责主题(220)
终身追责是解决环保问题的良方
范文8环保执法主题(222)
环保执法要动真格
范文9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主题(224)
生态补偿——绿色发展的动力
附录教你给自己的文章打分(22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32)
真题一2018年辽宁公务员考试(2)
论气节
真题二2017年辽宁公务员考试(6)
底线兼具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
真题三2016年辽宁公务员考试(10)
创业者心中的山
真题四201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14)
习惯的是是非非
真题五2014年辽宁公务员考试(18)
我所理解的“中国制造”
第二章国家真题写作轻松学
真题一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22)
假如,另一个地平线消失
真题二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25)
于时代一角求无我之境
真题三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28)
借助科学、艺术、古文化激活想象力
真题四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31)
试谈“有”与“无”
第三章其他省市真题写作轻松学
真题一2018年北京公务员考试(34)
打造幸福建筑追寻理想生活
真题二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A类)(37)
公共服务补短板人民满意是追求
真题三2017年上半年多省市公务员同步考试(40)
平衡
主题一敬畏(44)
敬畏心是和谐稳定之基
主题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49)
“助人自助”唤醒正能量
主题三邻避困境(54)
从“邻避”到“迎臂”需要公共精神
主题四公共安全管理(59)
公共安全管理的智与情
主题五乡贤返乡(64)
让乡贤唤醒农村发展
主题六基层文化建设(68)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主题七社会心态(73)
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培育理性心态
主题八湿地保护(78)
“红线”与“红利”
第一章政治类
范文1法治政府主题(84)
以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范文2司法公正主题(86)
司法:正义与希望
范文3法治意识主题(88)
讲法与讲理
范文4简政放权主题(90)
治大国若烹小鲜
范文5政务信息公开主题(92)
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保障更重要
范文6服务型政府主题(94)
以服务之手推体制改革
范文7党员干部管理主题(96)
以德律之从严用权
范文8基层人才发展主题(98)
向下方能向上
范文9为官有为主题(100)
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
范文10党群关系主题(102)
群众路线实践重在赢得民心
范文11作风建设主题(104)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工作作风
范文12政府诚信主题(106)
以诚信之力立公信之威
范文13廉政建设主题(108)
“四位一体”抓好廉政建设
范文14网络反腐主题(110)
论“网络反腐”
范文15社会监督主题(112)
加强人民监督建设廉洁政府
第二章经济类
范文1“三去一降一补”主题(115)
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范文2共享经济主题(117)
共享让生活更美好
范文3人工智能主题(119)
人工智能让人类更具创造力
范文4经济转型升级主题(121)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范文5信息化建设主题(123)
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范文6工匠精神主题(125)
培养工匠精神激发进步力量
范文7万众创新主题(127)
万众创新之花须软环境呵护
范文8返乡创业主题(129)
返乡创业
范文9田园综合体主题(131)
回归田园重建乡村
范文10统筹区域发展主题(133)
以协调稳发展“航船”
范文11海洋强国主题(135)
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我国持续发展
范文12振兴实体经济主题(137)
振兴实体经济压舱发展航船
范文13分配制度改革主题(139)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方可还富于民
范文14开放发展主题(141)
文明因自信而发展民族在开放中复兴
范文15“一带一路”主题(143)
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时代挑战
第三章社会类
范文1教育公平主题(146)
实现教育公平要兼顾国家与个人利益
范文2师德建设主题(148)
坚守师范宗旨加强师德建设
范文3职业教育主题(150)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范文4扩大就业主题(152)
扩大就业促进我国全方位发展
范文5就业腐败主题(154)
破除就业腐败潜规则
范文6关爱流动儿童主题(156)
以新型城镇化破解流动儿童教育难题
范文7社会慈善主题(158)
慈善生于人性而长于制
范文8精准扶贫主题(160)
以精准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
范文9互联网医疗主题(162)
网络医疗正兴起医患和谐谱新章
范文10食品安全主题(164)
食品安全共同保障
范文11全民健身主题(166)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范文12职业病防治主题(168)
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
范文13人口老龄化主题(170)
让“夕阳”更加幸福
范文14大数据安全主题(172)
把好大数据“安全阀门”
范文15安全生产主题(174)
以安全为前提实现良性发展
第四章文化类
范文1网络法治建设主题(177)
维持秩序保障自由
范文2网络文明建设主题(179)
弘扬正能量净化互联网
范文3网络生态主题(181)
网络发声不可“任性”法律道德共同护航
范文4爱岗敬业主题(182)
主一无适用志不分
范文5道德建设主题(185)
加强道德建设重塑民族精神
范文6全民科普主题(187)
全民兴科普方可强中国
范文7提升国民素质主题(189)
加强文明素质教育莫让公德心流失
范文8包容文化主题(191)
以包容繁荣社会文明
范文9文艺事业发展主题(193)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
范文10传统文化教育主题(195)
让传统文化经典流行起来
范文11公共文化服务主题(197)
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
范文12文化惠民与文化自觉主题(199)
文化惠民与文化自觉
范文13文化品牌主题(201)
内外兼修助力文化品牌走出去
范文14文化软实力主题(203)
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范文15文化自信主题(205)
以文化自信提振民族自信
第五章生态环境类
范文1新能源发展主题(208)
积极发展新能源是能源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
范文2垃圾分类主题(210)
激活民众力量打造垃圾分类新风尚
范文3低碳生活主题(212)
低碳节约促发展美丽中国永续存
范文4蓝天保卫战主题(214)
保卫蓝天持续发展
范文5净土保卫战主题(216)
防治土壤污染势在必行
范文6水生态主题(218)
遵循“水道”人水共生
范文7环保终身追责主题(220)
终身追责是解决环保问题的良方
范文8环保执法主题(222)
环保执法要动真格
范文9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主题(224)
生态补偿——绿色发展的动力
附录教你给自己的文章打分(22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32)
免费在线读
上篇真题写作轻松学
第一章辽宁真题写作轻松学
真题一2018年辽宁公务员考试
【真题】
根据材料,以“论气节”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不准照抄照搬给定材料,1000—1200字。
【范文】
论气节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气节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心中的崇高追求,它既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也是包拯刚正不阿的铁面无私,更是谭嗣同舍生取义的坚贞不屈。【2】正是无数仁人志士坚守气节,才使价值得以彰显,正义得以伸张,国家得以兴旺。因此,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像坚守阵地般守住气节。
坚守气节,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个人的理想,只有融入国家的需要才能真正得到实现。五十多年前,焦裕禄坚守奋斗的气节,在河南兰考整治三害,种植泡桐造福人民;二十多年前,孔繁森坚守廉洁的气节,在西藏阿里两袖清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而今,郭明义坚守忘我的气节,成立爱心团队帮助弱势群体,引领社会文明风尚。【3】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气节,而气节让他们始终不忘无私奉献、爱国利民的价值追求,恪尽职守,奋发进取,迸发着正能量,在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了人生价值。
坚守气节,才能捍卫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要想捍卫公平正义,亦需要有气节的人。当前,个别司法人员政绩观扭曲,毫无底线,失掉了气节,导致出现冤假错案,司法权威受到挑战,公平正义饱受质疑。而放眼全国,无论是模范检察官张飚,还是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王瑛,面对重重困难甚至是人身威胁,他们坚守气节,凛然无畏,才使案件真相大白,捍卫了公平正义。气节,使“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理想变为现实。
坚守气节,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回顾历史,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五千年,正是因为拥有大批坚守气节的国家栋梁。安史之乱叛军势大,郭子仪墨绖出山,定乱安民,力挽狂澜,国家由此中兴;百万金兵渡江南犯,虞允文挺身而出,坚决抵抗,采石一战,扭转不利局面;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于谦痛斥迁都,力主抗战,敌军铩羽,社稷危而复安。【4】正是由于他们坚守气节,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义,誓死维护国家利益,中华民族才能够历尽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5】于古人关羽,气节是败走麦城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诚;于新时代的我们,气节是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执着坚守、忘我进取的奋斗。【6】在这个浮躁而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要想不迷失方向,有所成就,必然不能丢失气节;也唯有人人坚守气节,秉持操守,国家和民族方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立意准确,善于分解。本文标题已给出,但论题范围大且抽象,整篇给定材料又以事例型为主,事例繁多,不易入手。而作者则将材料出现的人物事例分类归档,从中抽取出个人价值、公平正义、国家利益与气节的关系,作为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既紧扣材料主题,又确保立意准确。
——通古博今,论证有力。本文旁征博引,事例在文中无处不在,既有对材料的巧用也有对自身储备的调用,既有古代名人也有当今楷模,既有多例概括排比也有单例鞭辟入里。或短句嵌入,或长句简述,或增势对比,或阐释概念,或论证观点,形式多样,运用自如,不仅充实了内容,也让论证更丰富形象,文章更具说服力,足见作者知识的渊博和游刃有余驾驭事例的能力。
文章的整体思路:采用分析问题型结构。开头引出话题,提出总论点;主体部分(第二至四段)从实现个人价值、捍卫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利益三个方面来论证坚守气节的意义;结尾重申主题,收束全文。
具体来看:
第一段,提出总论点。开头先借用名言引出话题,紧接着对气节做进一步阐释,进而从个人价值、公平正义、国家利益三个方面简析气节的重要性,顺势提出文章总论点。
第二至四段,以三个分论点支撑总论点。主体部分围绕总论点,根据论证层面的不同,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坚守气节,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坚守气节,才能捍卫公平正义;坚守气节,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在具体分析论证过程中,采用了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五段,总结收尾。结尾巧用古典名著引出古代经典人物形象,并展开古今对比,指出新时代气节的价值所在,照应开头,进而总结提升,圆满收尾。
开头:深入浅出,拨云见日。先用孔子名言引出气节,后列举为人熟悉的历史人物形象对抽象的气节进行阐释,进而简要分析气节的重要性,提出文章总论点,化抽象为具象,化模糊为清晰,循序渐进,将文章论点推至阅卷者眼前。
结尾:妙用古典,构思精巧。与大多议论文借名言警句来增强说服力不同,本文结尾巧妙地引用《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关羽败走麦城时所说之言,古代经典人物关羽的气节形象跃然纸上,并借势古今对比,对如今的气节提出见解。末尾扣题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举例论证:文章第一个分论点列举焦裕禄、孔繁森、郭明义无私奉献、爱国利民,实现个人价值的事例,第三个分论点列举唐代郭子仪、南宋虞允文、明代于谦挽救当朝政权于危难的事例,所举事例囊括历史与现实,论据充分确凿。大量事例的灵活使用,极具说服力,同时也彰显了作者对题目的深刻认识及丰富的知识积累。
对比论证:文章第二个分论点将失掉气节的个别司法人员与坚守气节的优秀模范司法人员作比较,论证“坚守气节,才能捍卫公平正义”的分论点。鲜明的对比,可以让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相比大量枯燥、乏味的说理,更易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本题属于命题作文,“气节”一词较为抽象,不易找到切入点,立意困难。但本文另辟蹊径,以气节与个人价值、公平正义、国家利益的关系确定立意,既切合题意,又不落俗套。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将较为抽象的气节化解为具体的不同层面进行逐一论证,更展现出作者对题目理解之透彻。
另外,文章避开抽象说理,选取大量事例充分论证,将本来抽象的概念化为涓涓细流,娓娓道来,论证充分,颇具说服力。
所谓“气节”,指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正义,在困难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千百年来涌现出了很多讲品行、保气节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我们党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把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并注入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使气节成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和重要的政治品质。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以及甘当人民公仆的焦裕禄、孔繁森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共产党人革命气节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
这些年来,随着执政环境和党担负的历史任务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贪图享受,以权谋私。对群众生活、群众情绪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为了位子、票子、房子、孩子,什么都肯干,甚至搞拉关系、走后门、傍大款、买官要官那一套,连人格都不要了。在他们身上,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没有了,革命气节不见了。在群众眼里,他们不像一个共产党员的样子,不像一个人民公仆的样子,有的甚至还堕落为违法犯罪分子。任何一个有理想、有责任心的同志对此都不能不感到痛心和忧虑。
不管时代怎样前进、社会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气节都不能动摇,这是党性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事业的需要。丢掉了革命气节,就是背离了我们的入党誓言,就是背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放弃了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
气节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在的。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加强理论自觉和理论指引,不断巩固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需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支持和力量;需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时刻警惕来自各方面的腐蚀和诱惑。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
真题二2017年辽宁公务员考试
【真题】
根据给定资料,围绕“底线”这个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突出,观点正确;
(2)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第一章辽宁真题写作轻松学
真题一2018年辽宁公务员考试
【真题】
根据材料,以“论气节”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不准照抄照搬给定材料,1000—1200字。
【范文】
论气节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气节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心中的崇高追求,它既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也是包拯刚正不阿的铁面无私,更是谭嗣同舍生取义的坚贞不屈。【2】正是无数仁人志士坚守气节,才使价值得以彰显,正义得以伸张,国家得以兴旺。因此,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像坚守阵地般守住气节。
坚守气节,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个人的理想,只有融入国家的需要才能真正得到实现。五十多年前,焦裕禄坚守奋斗的气节,在河南兰考整治三害,种植泡桐造福人民;二十多年前,孔繁森坚守廉洁的气节,在西藏阿里两袖清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而今,郭明义坚守忘我的气节,成立爱心团队帮助弱势群体,引领社会文明风尚。【3】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气节,而气节让他们始终不忘无私奉献、爱国利民的价值追求,恪尽职守,奋发进取,迸发着正能量,在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了人生价值。
坚守气节,才能捍卫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要想捍卫公平正义,亦需要有气节的人。当前,个别司法人员政绩观扭曲,毫无底线,失掉了气节,导致出现冤假错案,司法权威受到挑战,公平正义饱受质疑。而放眼全国,无论是模范检察官张飚,还是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王瑛,面对重重困难甚至是人身威胁,他们坚守气节,凛然无畏,才使案件真相大白,捍卫了公平正义。气节,使“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理想变为现实。
坚守气节,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回顾历史,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五千年,正是因为拥有大批坚守气节的国家栋梁。安史之乱叛军势大,郭子仪墨绖出山,定乱安民,力挽狂澜,国家由此中兴;百万金兵渡江南犯,虞允文挺身而出,坚决抵抗,采石一战,扭转不利局面;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于谦痛斥迁都,力主抗战,敌军铩羽,社稷危而复安。【4】正是由于他们坚守气节,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义,誓死维护国家利益,中华民族才能够历尽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5】于古人关羽,气节是败走麦城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诚;于新时代的我们,气节是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执着坚守、忘我进取的奋斗。【6】在这个浮躁而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要想不迷失方向,有所成就,必然不能丢失气节;也唯有人人坚守气节,秉持操守,国家和民族方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立意准确,善于分解。本文标题已给出,但论题范围大且抽象,整篇给定材料又以事例型为主,事例繁多,不易入手。而作者则将材料出现的人物事例分类归档,从中抽取出个人价值、公平正义、国家利益与气节的关系,作为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既紧扣材料主题,又确保立意准确。
——通古博今,论证有力。本文旁征博引,事例在文中无处不在,既有对材料的巧用也有对自身储备的调用,既有古代名人也有当今楷模,既有多例概括排比也有单例鞭辟入里。或短句嵌入,或长句简述,或增势对比,或阐释概念,或论证观点,形式多样,运用自如,不仅充实了内容,也让论证更丰富形象,文章更具说服力,足见作者知识的渊博和游刃有余驾驭事例的能力。
文章的整体思路:采用分析问题型结构。开头引出话题,提出总论点;主体部分(第二至四段)从实现个人价值、捍卫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利益三个方面来论证坚守气节的意义;结尾重申主题,收束全文。
具体来看:
第一段,提出总论点。开头先借用名言引出话题,紧接着对气节做进一步阐释,进而从个人价值、公平正义、国家利益三个方面简析气节的重要性,顺势提出文章总论点。
第二至四段,以三个分论点支撑总论点。主体部分围绕总论点,根据论证层面的不同,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坚守气节,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坚守气节,才能捍卫公平正义;坚守气节,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在具体分析论证过程中,采用了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五段,总结收尾。结尾巧用古典名著引出古代经典人物形象,并展开古今对比,指出新时代气节的价值所在,照应开头,进而总结提升,圆满收尾。
开头:深入浅出,拨云见日。先用孔子名言引出气节,后列举为人熟悉的历史人物形象对抽象的气节进行阐释,进而简要分析气节的重要性,提出文章总论点,化抽象为具象,化模糊为清晰,循序渐进,将文章论点推至阅卷者眼前。
结尾:妙用古典,构思精巧。与大多议论文借名言警句来增强说服力不同,本文结尾巧妙地引用《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关羽败走麦城时所说之言,古代经典人物关羽的气节形象跃然纸上,并借势古今对比,对如今的气节提出见解。末尾扣题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举例论证:文章第一个分论点列举焦裕禄、孔繁森、郭明义无私奉献、爱国利民,实现个人价值的事例,第三个分论点列举唐代郭子仪、南宋虞允文、明代于谦挽救当朝政权于危难的事例,所举事例囊括历史与现实,论据充分确凿。大量事例的灵活使用,极具说服力,同时也彰显了作者对题目的深刻认识及丰富的知识积累。
对比论证:文章第二个分论点将失掉气节的个别司法人员与坚守气节的优秀模范司法人员作比较,论证“坚守气节,才能捍卫公平正义”的分论点。鲜明的对比,可以让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相比大量枯燥、乏味的说理,更易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本题属于命题作文,“气节”一词较为抽象,不易找到切入点,立意困难。但本文另辟蹊径,以气节与个人价值、公平正义、国家利益的关系确定立意,既切合题意,又不落俗套。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将较为抽象的气节化解为具体的不同层面进行逐一论证,更展现出作者对题目理解之透彻。
另外,文章避开抽象说理,选取大量事例充分论证,将本来抽象的概念化为涓涓细流,娓娓道来,论证充分,颇具说服力。
所谓“气节”,指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正义,在困难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千百年来涌现出了很多讲品行、保气节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我们党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把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并注入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使气节成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和重要的政治品质。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以及甘当人民公仆的焦裕禄、孔繁森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共产党人革命气节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
这些年来,随着执政环境和党担负的历史任务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贪图享受,以权谋私。对群众生活、群众情绪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为了位子、票子、房子、孩子,什么都肯干,甚至搞拉关系、走后门、傍大款、买官要官那一套,连人格都不要了。在他们身上,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没有了,革命气节不见了。在群众眼里,他们不像一个共产党员的样子,不像一个人民公仆的样子,有的甚至还堕落为违法犯罪分子。任何一个有理想、有责任心的同志对此都不能不感到痛心和忧虑。
不管时代怎样前进、社会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气节都不能动摇,这是党性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事业的需要。丢掉了革命气节,就是背离了我们的入党誓言,就是背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放弃了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
气节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在的。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加强理论自觉和理论指引,不断巩固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需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支持和力量;需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时刻警惕来自各方面的腐蚀和诱惑。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
真题二2017年辽宁公务员考试
【真题】
根据给定资料,围绕“底线”这个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突出,观点正确;
(2)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