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59586丛书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银保监法律类专业知识》严格依据中国银保监会2019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以下称2019年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规划具体章节、编辑和更新知识点,力求为考生提供契合考情的辅导教材。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通过对2019年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研究,总结了银保监法律类专业笔试的特点和趋势,并根据研究成果编撰成书,贴合银保监法律类专业笔试的实际。
2.我们每篇都对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使考生能真正把握银保监法律类专业笔试的内容,做到成竹在胸。
3.在深入分析真题考点的基础上,在每章设置了“知识体系”和“本章导读”,突出重点,使考生复习更有效率。
4.在比较重要和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下面穿插了“例题”,对相关知识做进一步地拓展和讲解,方便考生深入地理解重要知识点。
5.购买本书即可使用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内含核心考点、在线题库、自习室微课和免费公开课等多种服务。相信本书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备考。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银保监法律类专业知识》本书体系根据银保监法律类专业笔试涉及的知识范围设置为经济学、金融学
保险学、法律专业知识、英语五篇。
*篇经济学部分涉及的常规学科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第二篇金融学部分包含了货币与利息、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基础性内容。
第三篇保险学部分讲述了保险概述,保险的主要品种和保险监管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篇法律专业知识部分讲述了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商法,金融法,财税法,经济法,刑法,国际法等方面的知识
第五篇英语部分对英语阅读理解题作了考情分析,进行了题型分类讲解与练习,并就语法疑难点进行解析。
本书设计合理,符合银保监法律类专业笔试的实际,能帮助考生夯实基础,有效备考。
保险学、法律专业知识、英语五篇。
*篇经济学部分涉及的常规学科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第二篇金融学部分包含了货币与利息、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基础性内容。
第三篇保险学部分讲述了保险概述,保险的主要品种和保险监管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篇法律专业知识部分讲述了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商法,金融法,财税法,经济法,刑法,国际法等方面的知识
第五篇英语部分对英语阅读理解题作了考情分析,进行了题型分类讲解与练习,并就语法疑难点进行解析。
本书设计合理,符合银保监法律类专业笔试的实际,能帮助考生夯实基础,有效备考。
目 录
第一篇
经济学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第三节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节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节市场理论
第六节收入分配理论和市场失灵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二篇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利息
第一节货币
第二节信用
第三节利息与利率
第二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第二节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第三节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
第三章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第四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
第三节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
第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失业
第二节通货膨胀概述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四节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第六章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
第一节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第二节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国际金融
第七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第一节银行监管改革之《巴塞尔协议》的变化
第二节资本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三节负债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资产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五节中间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三篇
保险学第一章保险概述
第一节保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保险合同的特征
第四节保险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保险的作用
第二章保险的主要品种
第一节人寿保险
第二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三节健康保险
第四节财产保险
第五节团体保险
第三章保险监管
第一节保险监管概述
第二节保险组织与中介机构的监管
第三节保险业务与财务监管
第四篇
法律专业知识第一章法理学
第一节法的本体
第二节法的运行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国家机构
第三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
第二节行政主体
第三节行政行为
第四节行政许可
第五节行政处罚
第六节行政强制
第七节政府信息公开
第八节行政复议
第九节行政诉讼法
第十节国家赔偿
第四章民法和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民法总则
第二节物权法
第三节债权
第四节合同法
第五节侵权责任法
第六节婚姻法
第七节继承法
第八节商标法
第九节民事诉讼法
第五章商法
第一节公司法
第二节合伙企业法
第三节企业破产法
第六章金融法
第一节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节商业银行法
第三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四节票据法
第五节证券法
第六节保险法
第七节信托法
第八节反洗钱法
第九节银团贷款业务指引
第七章财税法
第一节财政法
第二节会计法
第三节预算法
第四节价格法
第五节企业所得税法
第六节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第七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第八章经济法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节反垄断法
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节产品质量法
第五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九章刑法
第一节刑法概述
第二节犯罪与犯罪构成
第三节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四节犯罪停止形态
第五节共同犯罪形态
第六节罪数形态
第七节刑罚
第八节金融犯罪相关罪名
第十章国际法
第一节国籍法
第二节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三节准据法
第四节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适用
第五节国际货物买卖及运输保险
第六节对外贸易支付
第七节贸易救济措施
第五篇
英语第一章考情分析
第一节阅读理解考查形式
第二节命题规律与备考策略
第二章题型分类讲解与练习
第一节细节题
第二节推断题
第三节主旨题
第四节含义题
第五节态度题
第三章语法疑难点解析
第一节时态和语态
第二节从句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经济学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第三节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节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节市场理论
第六节收入分配理论和市场失灵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二篇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利息
第一节货币
第二节信用
第三节利息与利率
第二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第二节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第三节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
第三章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第四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
第三节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
第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失业
第二节通货膨胀概述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四节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第六章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
第一节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第二节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国际金融
第七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第一节银行监管改革之《巴塞尔协议》的变化
第二节资本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三节负债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资产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五节中间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三篇
保险学第一章保险概述
第一节保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保险合同的特征
第四节保险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保险的作用
第二章保险的主要品种
第一节人寿保险
第二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三节健康保险
第四节财产保险
第五节团体保险
第三章保险监管
第一节保险监管概述
第二节保险组织与中介机构的监管
第三节保险业务与财务监管
第四篇
法律专业知识第一章法理学
第一节法的本体
第二节法的运行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国家机构
第三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
第二节行政主体
第三节行政行为
第四节行政许可
第五节行政处罚
第六节行政强制
第七节政府信息公开
第八节行政复议
第九节行政诉讼法
第十节国家赔偿
第四章民法和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民法总则
第二节物权法
第三节债权
第四节合同法
第五节侵权责任法
第六节婚姻法
第七节继承法
第八节商标法
第九节民事诉讼法
第五章商法
第一节公司法
第二节合伙企业法
第三节企业破产法
第六章金融法
第一节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节商业银行法
第三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四节票据法
第五节证券法
第六节保险法
第七节信托法
第八节反洗钱法
第九节银团贷款业务指引
第七章财税法
第一节财政法
第二节会计法
第三节预算法
第四节价格法
第五节企业所得税法
第六节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第七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第八章经济法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节反垄断法
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节产品质量法
第五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九章刑法
第一节刑法概述
第二节犯罪与犯罪构成
第三节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四节犯罪停止形态
第五节共同犯罪形态
第六节罪数形态
第七节刑罚
第八节金融犯罪相关罪名
第十章国际法
第一节国籍法
第二节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三节准据法
第四节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适用
第五节国际货物买卖及运输保险
第六节对外贸易支付
第七节贸易救济措施
第五篇
英语第一章考情分析
第一节阅读理解考查形式
第二节命题规律与备考策略
第二章题型分类讲解与练习
第一节细节题
第二节推断题
第三节主旨题
第四节含义题
第五节态度题
第三章语法疑难点解析
第一节时态和语态
第二节从句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免费在线读
第一篇经济学银保监法律类专业知识一一第一篇
经济学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知识体系
本章导学从近几年真题来看,银保监法律类职位专业科目考试对于微观经济学知识的考查存在涉及面广、考查的题量比较稳定等特点。本章的重难点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考生应做到熟记基本概念,准确理解相关理论。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行为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这种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的。正是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就必然导致对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去生产何种经济物品以及如何生产进行选择的行为。
(二)基本的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这四个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解决这四大基本经济问题,必须更好地协调人类对经济资源的选择行为,包括:第一,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第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第三,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第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些欲望。对经济问题的研究,现代经济学常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来展开,常见的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由此得出的经济理论中,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命题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推演出来的。理性人假定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居民户、厂商和政府),他们都充满智慧,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理性人,也称作经济人,其行为具有自利原则特征,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二、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种产品的产销量和价格;二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生产者,又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怎样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这涉及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运行问题,它又称为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给定一些理想条件,单个家户和厂商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最优化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中,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
三、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一)资源配置
为解决经济社会的四大基本问题,需要研究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等)如何合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以生产出更多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这就是资源配置。它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二)资源利用
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所标定的产量只是充分就业的或者说潜在的国民收入,而实际的国民收入往往小于它。研究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寻求改良这种状态的方法,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是资源利用。它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第二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的定义及需求曲线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涉及两个变量:商品的价格以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数量。需求不同于欲望,需求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仅有意愿购买而没有支付能力的主观需要,则是欲望。
需求曲线是根据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需求曲线可以是曲线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用线性需求函数。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α-βP,其中,α、β为常数,且α、β>0。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2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1)该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3)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由于满足同一种需求会有多种商品可供选择,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选择其他价格不变的替代商品,导致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可替代商品的需求增加。互补商品中有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对其互补品的需求产生影响,如汽车和汽油,当汽车价格上涨时,需求会减少,从而导致汽油的需求减少。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其他如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需求。
3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4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1)需求量变动。需求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2)需求变动。需求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需求增加,左移则表示需求减少。
(二)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的定义及供给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不同的价格—供给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曲线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使用较多的是线性供给函数,它的通常形式为:QS=-δ γP,其中,δ、γ为常数,且δ、γ>0。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化的规律。
2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对于生产玉米和小麦的农户来说,玉米价格不变,小麦价格上升时,农户就会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
(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厂商利润减少,供给也会减少;反之,则供给增加。
(4)生产的技术水平。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来看,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供给;反之,则减少产量供给。
其他如气候、厂商数量、时间、生产成本及政府相关政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供给。
3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4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1)供给量变动。供给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2)供给变动。供给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供给增加,左移则表示供给减少。
经济学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知识体系
本章导学从近几年真题来看,银保监法律类职位专业科目考试对于微观经济学知识的考查存在涉及面广、考查的题量比较稳定等特点。本章的重难点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考生应做到熟记基本概念,准确理解相关理论。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行为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这种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的。正是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就必然导致对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去生产何种经济物品以及如何生产进行选择的行为。
(二)基本的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这四个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解决这四大基本经济问题,必须更好地协调人类对经济资源的选择行为,包括:第一,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第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第三,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第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些欲望。对经济问题的研究,现代经济学常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来展开,常见的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由此得出的经济理论中,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命题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推演出来的。理性人假定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居民户、厂商和政府),他们都充满智慧,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理性人,也称作经济人,其行为具有自利原则特征,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二、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种产品的产销量和价格;二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生产者,又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怎样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这涉及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运行问题,它又称为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给定一些理想条件,单个家户和厂商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最优化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中,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
三、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一)资源配置
为解决经济社会的四大基本问题,需要研究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等)如何合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以生产出更多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这就是资源配置。它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二)资源利用
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所标定的产量只是充分就业的或者说潜在的国民收入,而实际的国民收入往往小于它。研究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寻求改良这种状态的方法,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是资源利用。它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第二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的定义及需求曲线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涉及两个变量:商品的价格以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数量。需求不同于欲望,需求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仅有意愿购买而没有支付能力的主观需要,则是欲望。
需求曲线是根据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需求曲线可以是曲线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用线性需求函数。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α-βP,其中,α、β为常数,且α、β>0。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2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1)该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3)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由于满足同一种需求会有多种商品可供选择,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选择其他价格不变的替代商品,导致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可替代商品的需求增加。互补商品中有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对其互补品的需求产生影响,如汽车和汽油,当汽车价格上涨时,需求会减少,从而导致汽油的需求减少。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其他如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需求。
3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4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1)需求量变动。需求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2)需求变动。需求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需求增加,左移则表示需求减少。
(二)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的定义及供给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不同的价格—供给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曲线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使用较多的是线性供给函数,它的通常形式为:QS=-δ γP,其中,δ、γ为常数,且δ、γ>0。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化的规律。
2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对于生产玉米和小麦的农户来说,玉米价格不变,小麦价格上升时,农户就会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
(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厂商利润减少,供给也会减少;反之,则供给增加。
(4)生产的技术水平。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来看,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供给;反之,则减少产量供给。
其他如气候、厂商数量、时间、生产成本及政府相关政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供给。
3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4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1)供给量变动。供给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2)供给变动。供给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供给增加,左移则表示供给减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