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61138丛书名: 福建省选调生招录考试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福建省选调生招录考试辅导用书:一本通》《是中公教育福建选调生考试研究院相关讲师在深入研究福建省选调生考试真题及大纲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书精心提炼考点,帮您聚焦复习重心;科学组织知识框架,助您建立明确的知识体系;深入结合精彩的典型例题,助你突破思维瓶颈、零距离体验考场。让你真正一书在手,轻松备考。
本书精心提炼考点,帮您聚焦复习重心;科学组织知识框架,助您建立明确的知识体系;深入结合精彩的典型例题,助你突破思维瓶颈、零距离体验考场。让你真正一书在手,轻松备考。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福建省选调生招录考试辅导用书:一本通》共分为两篇内容进行讲解。
*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个部分。
第二篇申论包括归纳概括类试题、综合分析类试题、提出对策类试题、应用文写作类试题、文章写作类试题等内容。
本书每个章节针对核心考点配有经典例题或者典型真题详解,帮助考生快速掌握考点,不盲目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做到科学备考,从而有效突破分数瓶颈!
*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个部分。
第二篇申论包括归纳概括类试题、综合分析类试题、提出对策类试题、应用文写作类试题、文章写作类试题等内容。
本书每个章节针对核心考点配有经典例题或者典型真题详解,帮助考生快速掌握考点,不盲目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做到科学备考,从而有效突破分数瓶颈!
目 录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2)
第一章 政治(2)
第一节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
第二章 经济(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
第二节 微观经济(10)
第三节 宏观经济(12)
第三章 法律(15)
第一节 宪法(15)
第二节 监察法(18)
第三节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19)
第四节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2)
第五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5)
第四章 科技生活(28)
第一节 高新技术(28)
第二节 生活常识(31)
第五章 人文历史(36)
第一节 文化常识(36)
第二节 历史常识(40)
第六章 管理(45)
第一节 管理学基本理论(45)
第二节 行政管理(47)
第七章 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49)
第一节 福建省情(49)
第二节 国情概况(52)
第三节 自然地理(54)
第八章 公文(56)
第一节 公文的种类(56)
第二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57)
第三节 公文的结构(58)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61)
第一章 逻辑填空(61)
第一节 词义辨析(61)
第二节 语法与语用(66)
第三节 成语辨析(71)
第二章 语句表达(78)
第一节 语句连贯(78)
第二节 错别(81)
第三章 阅读理解(83)
第一节 主旨观点题(83)
第二节 细节判断题(87)
第三节 推断下文题(90)
第四节 词句理解题(93)
第五节 寓意理解题(95)
第六节 标题添加题(97)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100)
第一章 数学运算常考题型(100)
第二章 数学运算扩展题型(110)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114)
第一章 图形推理(114)
第一节 数量型图形推理(114)
第二节 特征型图形推理(118)
第三节 位置型图形推理(121)
第四节 组合型图形推理(122)
第五节 空间型图形推理(124)
第二章 定义判断(127)
第一节 定义判断基础知识(127)
第二节 单定义判断(131)
第三节 多定义判断(133)
第三章 逻辑判断(136)
第一节 必然型推理(136)
第二节 可能性推理(148)
第三节 智力推理(166)
第四章 类比推理(173)
第一节 类比推理基础知识(173)
第二节 传统型类比推理(179)
第三节 对当型类比推理(180)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182)
第一章 四大核心概念(182)
第一节 增长(182)
第二节 比重(185)
第三节 倍数与翻番(187)
第四节 平均数(189)
第二章 三大实战技巧(191)
第一节 零计算技巧(191)
第二节 直算技巧(193)
第三节 估算技巧(194)
■
第一章归纳概括类试题(198)
第一节 题型概述(198)
第二节 归纳概括主要内容(200)
第三节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207)
第四节 归纳概括部分内容(214)
第二章 综合分析类试题(219)
第一节 题型概述(219)
第二节 阐释型分析题(222)
第三节 启示型分析题(226)
第四节 评论型分析题(234)
第五节 比较型分析题(238)
第三章 提出对策类试题(245)
第一节 题型概述(245)
第二节 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248)
第三节 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255)
第四章 应用文写作类试题(260)
第一节 题型概述(260)
第二节 宣传通知类试题(262)
第三节 工作方案类试题(267)
第五章 文章写作类试题(272)
第一节 题型概述(272)
第二节 议论文的三要素(277)
第三节 选择文章结构(286)
第四节 文章的拟题、开头与结尾(292)
第五节 提高申论文章可读性(29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0)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
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目标: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两个时期”: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点)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018年年初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发展目标及远景谋划
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至此乡村振兴战略有了五年时间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B.到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C.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D.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答案】B。解析: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故本题选B。
3.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点)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点如下:
(一)基本理念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二)基本原则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四)战略任务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一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三是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六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八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九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是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
三是完善落实机制。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