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439740丛书名: 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具有如下特色:
1.解读真题,分析考点。本书开篇设置“四川省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情综述”内容,介绍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各级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的基本情况,并精选了部分*真题,给出详细的解析。
2.揭示方法,讲解深入。本书由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研究团队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分析后,确定每种题型的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3.移动学习,视频伴学。本书不仅以纸质图书为考生呈现知识要点,而且还配套了同步高清微视频。
购书扫码关注,回复“自习室”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1.解读真题,分析考点。本书开篇设置“四川省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情综述”内容,介绍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各级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的基本情况,并精选了部分*真题,给出详细的解析。
2.揭示方法,讲解深入。本书由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研究团队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分析后,确定每种题型的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3.移动学习,视频伴学。本书不仅以纸质图书为考生呈现知识要点,而且还配套了同步高清微视频。
购书扫码关注,回复“自习室”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严格依据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编写而成。本书涵盖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所有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大部分。
本书正文设置有考情综述,含有*真题,并配有同步视频讲解,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另外书中设置了“易错警示”板块,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提醒考生注意命题陷阱。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图表结合,便于考生更快速、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且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不仅美观,而且重点突出,便于识记。
本书正文设置有考情综述,含有*真题,并配有同步视频讲解,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另外书中设置了“易错警示”板块,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提醒考生注意命题陷阱。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图表结合,便于考生更快速、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且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不仅美观,而且重点突出,便于识记。
目 录
四川省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情综述(1)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选词填空(8)
第一节词义辨析(8)
一、词语的理性义(8)
二、词语的色彩义(10)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12)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12)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14)
三、常考近义词习惯搭配(15)
第三节成语(16)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16)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19)
第四节关联词(20)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20)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20)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23)
第二章语句表达(25)
第一节病句辨析(25)
一、病句六大类型(25)
二、解题指津(28)
第二节语句连贯(31)
一、题型解读(31)
二、解题指津(31)
第三章阅读理解(36)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36)
一、题型解读(36)
二、解题指津(36)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39)
一、题型解读(39)
二、解题指津(39)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42)
一、题型解读(42)
二、解题指津(42)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44)
一、题型解读(44)
二、解题指津(44)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46)
一、题型解读(46)
二、解题指津(46)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50)
一、题型解读(50)
二、解题指津(50)
第七节文章阅读(52)
一、考查词语(53)
二、考查句子(55)
三、考查语句连贯(55)
四、考查细节信息(56)
五、考查主旨观点(58)
六、考查文章标题(59)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推理(62)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推理(62)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62)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64)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66)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68)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69)
六、分式数列(73)
七、组合数列(74)
八、整数拆分数列(76)
九、创新数列(77)
第二节数推理实战技巧(79)
一、数项特征分析(79)
二、运算关系分析(81)
三、整体特征分析(82)
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84)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84)
一、数的整除特性(84)
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85)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87)
四、同余与剩余(88)
五、尾数法(89)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90)
一、计算问题(90)
二、和差倍比问题(92)
三、行程问题(93)
四、工程问题(95)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97)
六、几何问题(101)
七、利润问题(104)
八、容斥问题(106)
九、浓度问题(107)
十、抽屉原理(108)
十一、牛吃草问题(108)
十二、日期问题(109)
十三、方阵问题(110)
十四、植树问题(110)
十五、年龄问题(111)
十六、时钟问题(112)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113)
一、代入排除法(113)
二、特殊值法(114)
三、方程法(116)
四、十交叉法(118)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第一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20)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20)
图形构成(120)
一、点线角面(120)
二、封闭开放(123)
三、图形部分(124)
四、图形种类(125)
五、元素位置(127)
几何性质(128)
一、对称性(128)
二、重心(129)
三、面积和体积(129)
图形转化(130)
一、移动、旋转、翻转(130)
二、图形叠加(131)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32)
一、类比型图形推理(132)
二、顺推型图形推理(133)
三、九宫格图形推理(135)
四、空间形式图形推理(136)
五、其他形式图形推理(138)
第二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41)
第一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41)
必然性推理(141)
一、直言命题(141)
二、复言命题(147)
可能性推理(154)
一、论证知识(154)
二、削弱型题目(155)
三、加强型题目(158)
四、前提型题目(161)
五、解释型题目(164)
六、评价型题目(165)
七、结论型题目(168)
第二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170)
一、找突破口法(170)
二、假设法(172)
三、排除法(173)
四、排序法(174)
五、图表法(174)
六、计算法(176)
第三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77)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177)
一、定义的逻辑知识(177)
二、定义判断解题原则(178)
三、定义判断解题步骤(178)
四、定义判断题型分类(179)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80)
一、单定义判断(180)
二、多定义判断(186)
第四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188)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88)
一、类比推理考查方式(188)
二、类比推理解题步骤(189)
三、类比推理解题技巧(189)
四、类比推理出题陷阱(191)
第二节类比推理考点分类精讲(192)
一、概念间关系(192)
二、近反义关系(194)
三、描述关系(194)
四、条件关系(195)
五、语法关系(196)
第五章判断推理——事件排序(197)
第一节事件排序解题基础(197)
一、事件排序基础知识(197)
二、事件排序解题步骤(197)
第二节事件排序解题攻略(197)
一、直接排序法(197)
二、代入排序法(198)
三、排除法排序(198)
四、首尾排序法(199)
第三节事件排序实战技巧(199)
一、综合运用解题方法(199)
二、合理运用背景知识(200)
三、比较选项得出答案(200)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第一章资料分析概念(202)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202)
二、增长量(203)
三、增长率(204)
四、比重(208)
五、倍数和翻番(210)
六、平均数(211)
七、进出口额(212)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13)
一、尾数法(213)
二、首数法(213)
三、有效数法(214)
四、特征数法(215)
五、范围限定法(216)
六、乘除法转化法(217)
七、同位比较法(217)
八、运算拆分法(219)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219)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
第一章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224)
第一节四川省情(224)
一、自然概况(224)
二、四川文化(224)
第二节国情概况(225)
一、我国的地势与地形(225)
二、我国的河流与湖泊(225)
第三节自然地理(226)
一、太阳(226)
二、大气(227)
三、大陆(227)
第四节世界地理概况(228)
一、世界的陆地(228)
二、世界四大洋(229)
三、世界主要海峡(229)
四、世界主要河流(230)
第二章政治(231)
第一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31)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231)
二、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232)
三、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23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33)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233)
二、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234)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34)
四、认识论(235)
第三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3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236)
二、“八个明确”(236)
三、“十四个坚持”(236)
第三章经济(237)
第一节微环经济(237)
一、需求及其决定(237)
二、供求及其决定(237)
三、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37)
第二节宏观经济(237)
一、宏观调控(237)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38)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38)
第三节国际经济(239)
一、汇率(239)
二、国际经济组织(239)
第四章法律(240)
第一节宪法(240)
一、国家机构及职权(240)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41)
第二节监察法(241)
一、监察机关的职责(241)
二、监察范围、管辖和权限(241)
第三节民法与民事诉讼法(243)
一、民法(243)
二、民事诉讼法(243)
第四节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44)
一、刑法(244)
二、刑事诉讼法(246)
第五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47)
一、行政法(247)
二、行政诉讼法(248)
第五章人文与历史(250)
第一节文化常识(250)
一、文化思想(250)
二、文学作品(250)
三、传统理念与习俗(251)
四、科技成果(252)
第二节历史常识(253)
一、中国古代史(253)
二、中国近现代史(254)
第六章科技与生活(257)
第一节高新技术(257)
一、通信技术(257)
二、计算机高新技术(257)
三、新能源技术(258)
第二节我国近代航空航天成就(259)
第三节生活常识(260)
一、物理常识(260)
二、化学常识(261)
三、生物常识(263)
第七章行政管理与公文(265)
第一节行政管理基础知识(265)
一、政府职能(265)
二、行政组织(265)
三、行政执行(266)
四、行政监督(266)
第二节公文基础知识(267)
一、公文的种类(267)
二、公文的行文方式(267)
三、公文格式(268)
四川省事业单位笔面试培训课程(271)
中公教育·四川分部一览表(272)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73)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选词填空(8)
第一节词义辨析(8)
一、词语的理性义(8)
二、词语的色彩义(10)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12)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12)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14)
三、常考近义词习惯搭配(15)
第三节成语(16)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16)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19)
第四节关联词(20)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20)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20)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23)
第二章语句表达(25)
第一节病句辨析(25)
一、病句六大类型(25)
二、解题指津(28)
第二节语句连贯(31)
一、题型解读(31)
二、解题指津(31)
第三章阅读理解(36)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36)
一、题型解读(36)
二、解题指津(36)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39)
一、题型解读(39)
二、解题指津(39)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42)
一、题型解读(42)
二、解题指津(42)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44)
一、题型解读(44)
二、解题指津(44)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46)
一、题型解读(46)
二、解题指津(46)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50)
一、题型解读(50)
二、解题指津(50)
第七节文章阅读(52)
一、考查词语(53)
二、考查句子(55)
三、考查语句连贯(55)
四、考查细节信息(56)
五、考查主旨观点(58)
六、考查文章标题(59)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推理(62)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推理(62)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62)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64)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66)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68)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69)
六、分式数列(73)
七、组合数列(74)
八、整数拆分数列(76)
九、创新数列(77)
第二节数推理实战技巧(79)
一、数项特征分析(79)
二、运算关系分析(81)
三、整体特征分析(82)
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84)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84)
一、数的整除特性(84)
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85)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87)
四、同余与剩余(88)
五、尾数法(89)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90)
一、计算问题(90)
二、和差倍比问题(92)
三、行程问题(93)
四、工程问题(95)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97)
六、几何问题(101)
七、利润问题(104)
八、容斥问题(106)
九、浓度问题(107)
十、抽屉原理(108)
十一、牛吃草问题(108)
十二、日期问题(109)
十三、方阵问题(110)
十四、植树问题(110)
十五、年龄问题(111)
十六、时钟问题(112)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113)
一、代入排除法(113)
二、特殊值法(114)
三、方程法(116)
四、十交叉法(118)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第一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20)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20)
图形构成(120)
一、点线角面(120)
二、封闭开放(123)
三、图形部分(124)
四、图形种类(125)
五、元素位置(127)
几何性质(128)
一、对称性(128)
二、重心(129)
三、面积和体积(129)
图形转化(130)
一、移动、旋转、翻转(130)
二、图形叠加(131)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32)
一、类比型图形推理(132)
二、顺推型图形推理(133)
三、九宫格图形推理(135)
四、空间形式图形推理(136)
五、其他形式图形推理(138)
第二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41)
第一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41)
必然性推理(141)
一、直言命题(141)
二、复言命题(147)
可能性推理(154)
一、论证知识(154)
二、削弱型题目(155)
三、加强型题目(158)
四、前提型题目(161)
五、解释型题目(164)
六、评价型题目(165)
七、结论型题目(168)
第二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170)
一、找突破口法(170)
二、假设法(172)
三、排除法(173)
四、排序法(174)
五、图表法(174)
六、计算法(176)
第三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77)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177)
一、定义的逻辑知识(177)
二、定义判断解题原则(178)
三、定义判断解题步骤(178)
四、定义判断题型分类(179)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80)
一、单定义判断(180)
二、多定义判断(186)
第四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188)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88)
一、类比推理考查方式(188)
二、类比推理解题步骤(189)
三、类比推理解题技巧(189)
四、类比推理出题陷阱(191)
第二节类比推理考点分类精讲(192)
一、概念间关系(192)
二、近反义关系(194)
三、描述关系(194)
四、条件关系(195)
五、语法关系(196)
第五章判断推理——事件排序(197)
第一节事件排序解题基础(197)
一、事件排序基础知识(197)
二、事件排序解题步骤(197)
第二节事件排序解题攻略(197)
一、直接排序法(197)
二、代入排序法(198)
三、排除法排序(198)
四、首尾排序法(199)
第三节事件排序实战技巧(199)
一、综合运用解题方法(199)
二、合理运用背景知识(200)
三、比较选项得出答案(200)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第一章资料分析概念(202)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202)
二、增长量(203)
三、增长率(204)
四、比重(208)
五、倍数和翻番(210)
六、平均数(211)
七、进出口额(212)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13)
一、尾数法(213)
二、首数法(213)
三、有效数法(214)
四、特征数法(215)
五、范围限定法(216)
六、乘除法转化法(217)
七、同位比较法(217)
八、运算拆分法(219)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219)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
第一章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224)
第一节四川省情(224)
一、自然概况(224)
二、四川文化(224)
第二节国情概况(225)
一、我国的地势与地形(225)
二、我国的河流与湖泊(225)
第三节自然地理(226)
一、太阳(226)
二、大气(227)
三、大陆(227)
第四节世界地理概况(228)
一、世界的陆地(228)
二、世界四大洋(229)
三、世界主要海峡(229)
四、世界主要河流(230)
第二章政治(231)
第一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31)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231)
二、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232)
三、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23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33)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233)
二、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234)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34)
四、认识论(235)
第三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3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236)
二、“八个明确”(236)
三、“十四个坚持”(236)
第三章经济(237)
第一节微环经济(237)
一、需求及其决定(237)
二、供求及其决定(237)
三、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37)
第二节宏观经济(237)
一、宏观调控(237)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38)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38)
第三节国际经济(239)
一、汇率(239)
二、国际经济组织(239)
第四章法律(240)
第一节宪法(240)
一、国家机构及职权(240)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41)
第二节监察法(241)
一、监察机关的职责(241)
二、监察范围、管辖和权限(241)
第三节民法与民事诉讼法(243)
一、民法(243)
二、民事诉讼法(243)
第四节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44)
一、刑法(244)
二、刑事诉讼法(246)
第五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47)
一、行政法(247)
二、行政诉讼法(248)
第五章人文与历史(250)
第一节文化常识(250)
一、文化思想(250)
二、文学作品(250)
三、传统理念与习俗(251)
四、科技成果(252)
第二节历史常识(253)
一、中国古代史(253)
二、中国近现代史(254)
第六章科技与生活(257)
第一节高新技术(257)
一、通信技术(257)
二、计算机高新技术(257)
三、新能源技术(258)
第二节我国近代航空航天成就(259)
第三节生活常识(260)
一、物理常识(260)
二、化学常识(261)
三、生物常识(263)
第七章行政管理与公文(265)
第一节行政管理基础知识(265)
一、政府职能(265)
二、行政组织(265)
三、行政执行(266)
四、行政监督(266)
第二节公文基础知识(267)
一、公文的种类(267)
二、公文的行文方式(267)
三、公文格式(268)
四川省事业单位笔面试培训课程(271)
中公教育·四川分部一览表(272)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73)
免费在线读
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以下简称职测),总题量一般为100道。各个地区或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单独命题方式。因此,不同地区的考试题型、考点有一些区别,但考试整体内容较为稳定,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大专项。
四川省事业单位职测考试题型及特点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除少数地区的考试中会出现特殊题型外,大部分地区的考试重在考查常考题型,而且每个专项的题型题量分布一般相差不大。本书包含四川省事业单位职测科目考试的所有核心考点,内容全面,旨在帮助考生科学备考。
四川省事业单位职测考试,考查内容涉及众多学科,如政治、经济、法律、人文、数学、逻辑等,具体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大专项。在上述考情分析部分我们只对每个专项进行了整体分析,具体的每一种小题型还需要考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接下来我们将对各专项的题型、题量做详细解读。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所包含的题型及具体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经典真题】传说,古代珠宝商人在出售首饰时,主要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如果一件饰品能使顾客的瞳孔扩张,商人的出价就会高些。反之,如果顾客看了之后瞳孔没有什么,这件首饰就肯定卖不出好价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价反应B.喊价反映
C.估价反应D.估价反映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第一空,“估价”指在商品的购销中对商品的估值,空缺处所填词语是指商人对顾客的索价,与句意不符,排除C、D。第二空,“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或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此处表达的是瞳孔看到首饰引起的变化,应选“反应”,排除B。
【经典真题】在财政学领域,“量入而出”一词通常被解释为根据国家收入数额来确定支出数额的财政原则。加大民生投入是一件好事,但好事也要办好,搞民生也要量力而行。近日,某省提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80%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这不仅有违“量入而出”的财政原则,而且极易导致口惠实不至的结果,甚至还可能会发生“民生”概念被泛化的问题。
下列对这段文概括最精准的是()。
A.各地的民生支出要量力而行
B.民生支出也要遵循财政“量入而出”原则
C.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宜过高
D.民生支出过高可能会发生民生概念被泛化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文段首先介绍了财政学领域“量入而出”原则的含义,然后提出加大民生投入也应量力而行的观点,最后对某省明显违背民生支出“量入而出”原则的做法进行了批判。D项是民生支出违背“量入而出”原则负面影响的其中一个表现,不是文段主旨,排除。“量入为出”为文段一以贯之的主题词,B项较A、C两项更加精准。
【经典真题】饮食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纳入文化领域后,饮食就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尤其是经过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洗礼,,使人们不仅仅将饮食看作是果腹的手段,而且更注重体会和欣赏饮食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的同时,品尝目的地的特色饮食正成为旅游者新的追求和向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食体验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B.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逐步整合
C.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潜力得到开发
D.饮食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由横线前后的内容可知,横线部分要填的句子应体现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特点。据此排除不包含“旅游”的C、D。文段是在讲“饮食文化”而不是“美食体验”,据此排除A。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所包含的题型及具体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经典真题】7,6,15,12,23,24,31,()
A.36B.40
C.48D.56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奇数项7,15,23,31是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偶数项6,12,24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应填入24×2=48。
【经典真题】假设单位要组织一次项目评审,上级要求组织一个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中女性人数比例要在40%和50%之间,那么这个委员会的人数最少是()人。
A.11B.9
C.7D.5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代入排除,由于求最少人数,所以先从选项中最小的开始代入。当委员会人数为5人时,女性人数应大于5×40%=2(人),小于5×50%=2.5(人),没有符合条件的整数。当委员会人数为7人时,女性人数应大于7×40%=2.8(人),小于7×50%=3.5(人),女性人数为3时符合条件。
三、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所包含的题型及具体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经典真题】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两个圆重合的区域为阴影,只含有一个圆和三个圆重合的区域不含阴影。
【经典真题】体内不产生P450物质的人与产生P450物质的人比较,前者患帕金森氏综合征(一种影响脑部的疾病)的可能性三倍于后者,因为P450物质可保护脑部组织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因此,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帕金森氏综合征。
下列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支持以上论证的是()。
A.当用多巴胺——一种脑部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治疗帕金森氏综合征时,病人的症状减轻
B.体内不能产生P450物质的人,也缺乏产生某些其他物质的能力
C.一些帕金森氏综合征病人有自然产生P450的能力
D.除了保护脑部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P450对脑部无其他作用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题干论据:体内产生P450物质的人比不能产生P450的人患帕金森综合征的风险低很多,P450可以保护脑部组织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题干论点: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帕金森综合征。A项,多巴胺对帕金森氏综合征有作用,与有毒化学物质能否导致帕金森氏综合征无关,为无关项。B项,指出导致不能产生P450的人患帕金森氏综合征的可能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结论。C项,“一些”属于特殊反例,不能削弱或加强题干结论。D项,指出P450除了保护脑补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外没有别的作用,排除他因,加强了题干结论。
【经典真题】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是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解释性报道能够帮助读者思考,加深读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解释性报道的一项是()。
A.甲、乙两国发生战争,丙国媒体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分析了战争发生的原因
B.某新闻网站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的运行过程、轨道选择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探月工程对各个领域的影响
C.诸多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并及时更新最新的灾情,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D.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到我国访问时总会引起广大媒体对该事件的政治含义的解读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解释性报道定义的关键信息: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A项属于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报道,B、D两项属于对事件发生的意义、影响进行的深度报道,均符合解释性报道定义的关键信息。C项仅是对新闻事件的实时报道,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经典真题】缺月:满月
A.春雨:秋雨B.夕阳:落日
C.长庚星:启明星D.朝霞:晚霞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缺月和满月是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两种状态,缺和满为反义词;朝霞和晚霞是不同时间出现的彩霞,朝和晚为反义词。
四、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所包含的题型及具体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经典真题】2017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增长趋于稳定,互联网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2015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0.3%,网民人数为6.88亿。
截至2017年6月,其他国家网民总数比我国网民数约多()亿人。
A.37.5B.30
C.22.5D.15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由材料可知,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则其他国家网民总数是我国网民的4倍,也就是比我国网民多3倍,即多3×7.51=22.53(亿人)。
五、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所包含的题型及具体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经典真题】下列现象与日食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A.水中的倒影B.树下的光斑
C.光的色散现象D.雨后的彩虹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日食的发生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A项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项树下的光斑,原理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C项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D项雨后的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形成的。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其一,潜心研究历年真题,深入了解命题思路,尤其要注意材料类型和陷阱设置。当你能从命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其二,熟练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如阅读理解中的找关键信息、选词填空中的找对应关系、语句表达中的解题思路等。
其三,多读文段,培养语感,提高对语句的敏锐感觉。好的语感无论做哪种题目都会事半功倍,对选词填空题而言更是制胜的利器。
二、数量关系
其一,抓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多,但不难,要认认真真地掌握,为解题打下基矗
其二,抓重点题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