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80661丛书名: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势一:紧扣考纲真题,讲解核心考点
本书编者依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历年真题的考点分布规律,确定了图书的核心内容,既*限度地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又凸显了考试的重难点。编者对核心考点的讲解详尽透彻,力求不留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死角。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凡重要知识点、历年常考内容均用波浪线进行标记。相信这些设计可以增强图书内容的针对性。
优势二:立足学习规律, 打造特色模块
本书编者在图书的主体内容之前放置了备考指导,以便考生整体把握考试特点。图书的主体内容由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强化练习等模块组成,按照学习规律设置,以便考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图书内容。相信这些设计可以增强图书的实用性。
优势三:视频课程、图书微信号、移动自习室助学。
视频课程:历年真题均有高清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边的二维码,即可随时听取。本书配有备考点拨课程,扫描封面或每章第.-页的二维码进人听课平台,随时听取有关重要考点的专业解读。
图书微信号:扫描封底二维码进入中公教育图书微信号,获取考试资讯、备考资料,并可以在教师题库板块进行每日一练、专项练习、在线模考,随时刷题。
移动自习室:扫描封底二维码进人中公移动自习室,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结合江西省历年出题特点,全面总结命题规律,严格依据真题命题特点编制,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重难点,熟悉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使考生能透彻地认识教师招聘考试,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强化考点、科学备考。相信这本教材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目 录
目录
第一部分|学科教育教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课程标准及其解读(2)
第一节课程性质(2)
第二节课程基本理念(3)
第三节课程设计思路(4)
第四节课程目标(6)
第五节课程内容结构(8)
第六节实施建议(13)
强化练习(15)
第二章音乐专业知识(17)
第一节基本乐理(17)
第二节音乐欣赏(65)
第三节少儿歌曲分析与创作(100)
强化练习(147)
第三章中外音乐史(148)
第一节中国音乐史(148)
第二节西方音乐史(171)
强化练习(189)
第四章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92)
强化练习(192)
第五章音乐教学方法(193)
强化练习(196)
第二部分|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知识
第一章音乐教材分析能力(198)
第一节音乐教材的含义及作用(198)
第二节分析音乐教材的意义(198)
第三节音乐教材的特点(199)
第四节分析音乐教材的方法(200)
强化练习(201)
第二章学科教学设计能力(202)
第一节音乐教学原则(202)
第二节音乐教学程序设计(204)
强化练习(215)
第三章学科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216)
第一节感受与欣赏教学(216)
第二节表现教学(217)
第三节创造教学实施要点(221)
第四节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实施要点(222)
第五节课外音乐活动实施要点(223)
强化练习(228)
第四章学科教学评价能力(229)
第一节音乐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229)
第二节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与内容(230)
第三节音乐教学评价的方法(231)
强化练习(232)
成师直通车定制协议班(23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34)
第一部分|学科教育教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课程标准及其解读(2)
第一节课程性质(2)
第二节课程基本理念(3)
第三节课程设计思路(4)
第四节课程目标(6)
第五节课程内容结构(8)
第六节实施建议(13)
强化练习(15)
第二章音乐专业知识(17)
第一节基本乐理(17)
第二节音乐欣赏(65)
第三节少儿歌曲分析与创作(100)
强化练习(147)
第三章中外音乐史(148)
第一节中国音乐史(148)
第二节西方音乐史(171)
强化练习(189)
第四章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92)
强化练习(192)
第五章音乐教学方法(193)
强化练习(196)
第二部分|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知识
第一章音乐教材分析能力(198)
第一节音乐教材的含义及作用(198)
第二节分析音乐教材的意义(198)
第三节音乐教材的特点(199)
第四节分析音乐教材的方法(200)
强化练习(201)
第二章学科教学设计能力(202)
第一节音乐教学原则(202)
第二节音乐教学程序设计(204)
强化练习(215)
第三章学科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216)
第一节感受与欣赏教学(216)
第二节表现教学(217)
第三节创造教学实施要点(221)
第四节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实施要点(222)
第五节课外音乐活动实施要点(223)
强化练习(228)
第四章学科教学评价能力(229)
第一节音乐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229)
第二节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与内容(230)
第三节音乐教学评价的方法(231)
强化练习(232)
成师直通车定制协议班(23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34)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音乐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第一节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视角,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2016年江西省真题】音乐是()领域知识,是小学教育的()课。
A.艺术选修B.综合选修
C.人文必修D.艺术必修
【答案】C。解析: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7年江西省真题】“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指的是()。
A.音乐课程性质B.音乐课程理念
C.音乐课程价值D.音乐课程目标
【答案】A。解析:A项音乐课程性质分别是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符合题目要求。B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C项音乐课程价值分别是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D项音乐课程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第二节课程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000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2019年江西省真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A.审美体验B.情感体验
C.听觉体验D.动感体验
【答案】A。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2016年江西省真题】音乐教学的各领域都应该注重()。
A.全员参与B.即兴编创
C.艺术实践D.识读乐谱
【答案】C。
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而它又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1.【2017年江西省真题】“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这句话体现的课程基本理念是()。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C.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D.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答案】C。解析:通过分析得出,题干中的话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课程理念。
2.【2015年江西省真题】请写出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课程设计思路
一、凸显音乐课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在2001年以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拓展为“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稳对接。
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为此,音乐课程对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提出了相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内容,并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音乐聆听、表演和创作教学,必然含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音乐课程的设计,应正视这一客观的学科规定性,正确处理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音乐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7—9年级)。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3个学段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第一节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视角,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2016年江西省真题】音乐是()领域知识,是小学教育的()课。
A.艺术选修B.综合选修
C.人文必修D.艺术必修
【答案】C。解析: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7年江西省真题】“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指的是()。
A.音乐课程性质B.音乐课程理念
C.音乐课程价值D.音乐课程目标
【答案】A。解析:A项音乐课程性质分别是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符合题目要求。B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C项音乐课程价值分别是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D项音乐课程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第二节课程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000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2019年江西省真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A.审美体验B.情感体验
C.听觉体验D.动感体验
【答案】A。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2016年江西省真题】音乐教学的各领域都应该注重()。
A.全员参与B.即兴编创
C.艺术实践D.识读乐谱
【答案】C。
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而它又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1.【2017年江西省真题】“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这句话体现的课程基本理念是()。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C.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D.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答案】C。解析:通过分析得出,题干中的话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课程理念。
2.【2015年江西省真题】请写出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课程设计思路
一、凸显音乐课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在2001年以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拓展为“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稳对接。
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为此,音乐课程对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提出了相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内容,并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音乐聆听、表演和创作教学,必然含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音乐课程的设计,应正视这一客观的学科规定性,正确处理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音乐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7—9年级)。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3个学段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