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30609丛书名: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5套卷》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和真题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试卷具有以下特色:
(1)精选习题,洞悉考情
试卷中的试题都经过了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发团队的精心选择,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难度,全面熟悉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点亮教师招考的征程。
(2)预测考点,科学备考
试卷为考生量身打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套考前冲刺试卷的难度、考点分布均与真题相契合,帮助考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有效应对考试。
(3)深度解析,讲解细致
试卷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研发团队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答案准确、解析透彻,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备考更轻松。
本试卷封底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1)精选习题,洞悉考情
试卷中的试题都经过了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发团队的精心选择,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难度,全面熟悉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点亮教师招考的征程。
(2)预测考点,科学备考
试卷为考生量身打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套考前冲刺试卷的难度、考点分布均与真题相契合,帮助考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有效应对考试。
(3)深度解析,讲解细致
试卷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研发团队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答案准确、解析透彻,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备考更轻松。
本试卷封底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5套卷》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团队在潜心研究、分析总结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和真题的基础上,结合考试整体发展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本试卷统计、分析了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点,研发团队在反复研究真题的基础上,对命题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并精心编辑了5套考前冲刺试卷,试卷题型完整,题量与真题保持一致。试卷内容直击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高频考点,帮助大家从整体把握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的相关内容,使大家备考更轻松。
本试卷统计、分析了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点,研发团队在反复研究真题的基础上,对命题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并精心编辑了5套考前冲刺试卷,试卷题型完整,题量与真题保持一致。试卷内容直击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高频考点,帮助大家从整体把握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的相关内容,使大家备考更轻松。
目 录
目录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一)(1)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二)(9)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三)(18)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四)(26)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五)(35)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一)(1)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二)(9)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三)(18)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四)(26)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五)(35)
免费在线读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考前冲刺试卷(一)
注意事项:
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迹的钢笔或签笔在试卷和《教育综合知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50道题,计50分,试题均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教育综合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四道大题,计50分,作答时请用黑色迹的钢笔或签笔在《教育综合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的非指定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将试卷和答题卡带出考场。
4.严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D.交流和互访
2.周末,未成年人王某和赵某去踢球。在抢球时他俩发生争执,王某打伤了赵某头部。对此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学校B.王某本人
C.王某监护人D.学校和王某监护人
3.王老师对学校给予的行政记大过处分不服,他可以向()提起行政申诉。
A.当地人民政府B.当地人民法院
C.当地人民检察院D.主管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
4.战国时代有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雄称霸,史称“战国七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齐国B.鲁国C.楚国D.秦国
5.下列不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瑷珲条约》
6.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一部小说风靡一时,两个月内的销量就超过了《圣经》九年的销量。这部赞颂人文主义的伟大杰作是()。
A.《神曲》B.《十日谈》
C.《巨人传》D.《堂·吉诃德》
7.下列名句不是出自屈原《离骚》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8.诺贝尔奖是根据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奖项。诺贝尔的国籍是()。
A.瑞士B.德国
C.英国D.瑞典
9.下列古典名曲与王维的送别诗有关的是()。
A.《高山流水》B.《阳关三叠》
C.《梅花三弄》D.《平沙落雁》
10.《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启发性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D.教学相长
11.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
1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A.《论语》B.《劝学》
C.《师说》D.《学记》
13.通过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这表明教育具有()。
A.经济功能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D.科技功能
14.“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反映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A.环境B.遗传
C.教育D.社会活动
15.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
A.创新能力B.探索精神
C.综合素质D.能力素质
16.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的对立。
A.神本位与人本位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
17.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借鉴的蓝本是()。
A.日本学制B.美国学制
C.德国学制D.苏联学制
1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的良好师生关系是()。
A.爱生尊师B.教学相长
C.心理平等D.民主平等
19.“认识自己的过程原来就是不断履行时代赋予你的现实要求的过程,职业和职责、从业和敬业是有区别的,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写好自己的动人故事。”这段话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对()的深入理解。
A.自身存在与发展B.学校发展
C.教育D.学生
20.下列关于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以赫尔巴特为重要代表人物
B.经验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
C.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围绕现实生活组织课程
D.经验主义课程论倡导儿童是课程的中心
21.()不仅能够规定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而且是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A.教学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22.“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真地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差异性原则
23.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教材中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是()。
A.范例教学法B.程序教学法
C.目标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24.以某一群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来确定被试相对位置的评价属于()。
A.实验定向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25.李杰同学喜欢打击乐,一次数学课上忍不住用手指敲打桌子,被老师讽刺挖苦,赶出教室。该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A.连贯性原则B.集体教育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27.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学生资料B.学生
C.班级信息D.班级公共财产
28.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的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2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30.()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也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区别。
A.普及性B.免费性
C.强制性D.权利与义务统一性
31.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小明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体现了思维的()。
A.概括性B.间接性
C.直观性D.整体性
32.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A.抽象概括能力B.观察力
C.创造力D.晶体智力
33.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就是()。
A.寻求他人帮助B.获得社会帮助
C.获得机构帮助D.助人自助
3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5.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
36.学习者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这种学习是()。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
C.信号学习D.发现学习
3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38.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并去进行这一活动。
A.自我效能感B.失落感
C.成就感D.自我满足感
39.学习者利用多样化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40.马克思曾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
41.学制中有显著的“双轨制”,这表明制约学制的因素是()。
A.人口状况B.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状况
C.社会制度D.学生的年龄特征
42.学生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道德修养水平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D.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43.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产生变化。下面有关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传授
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服从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
44.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往往不在于学历的高低,而在于()。
A.教师的人格魅力B.教师的主动精神
C.教师的教学机智D.教师的人际关系
45.学生李军在课堂上做鬼脸时,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予理睬,慢慢地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被称为()。
A.强化法B.脱敏法
C.消退法D.惩罚法
46.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无法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缺乏良好的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47.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D.教育原则的影响
48.教师在实践教育创新过程中的师德规范包括()。
A.教书育人、为人师表B.合理利用多方资源
C.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D.敢想敢做、不断探索
49.学校邀请专家来做教育理念辅导报告,李老师拒绝参加。他说:“学那些理念没有用处,把自己的课上好才是老师的看家本领。”李老师的说法()。
A.不正确,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B.正确,能把课上好就是优秀的中学教师
C.不正确,教师应该把自我提升作为首要目标
D.正确,教育理念报告对实践没有任何
考前冲刺试卷(一)
注意事项:
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迹的钢笔或签笔在试卷和《教育综合知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50道题,计50分,试题均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教育综合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四道大题,计50分,作答时请用黑色迹的钢笔或签笔在《教育综合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的非指定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将试卷和答题卡带出考场。
4.严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D.交流和互访
2.周末,未成年人王某和赵某去踢球。在抢球时他俩发生争执,王某打伤了赵某头部。对此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学校B.王某本人
C.王某监护人D.学校和王某监护人
3.王老师对学校给予的行政记大过处分不服,他可以向()提起行政申诉。
A.当地人民政府B.当地人民法院
C.当地人民检察院D.主管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
4.战国时代有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雄称霸,史称“战国七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齐国B.鲁国C.楚国D.秦国
5.下列不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瑷珲条约》
6.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一部小说风靡一时,两个月内的销量就超过了《圣经》九年的销量。这部赞颂人文主义的伟大杰作是()。
A.《神曲》B.《十日谈》
C.《巨人传》D.《堂·吉诃德》
7.下列名句不是出自屈原《离骚》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8.诺贝尔奖是根据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奖项。诺贝尔的国籍是()。
A.瑞士B.德国
C.英国D.瑞典
9.下列古典名曲与王维的送别诗有关的是()。
A.《高山流水》B.《阳关三叠》
C.《梅花三弄》D.《平沙落雁》
10.《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启发性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D.教学相长
11.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
1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A.《论语》B.《劝学》
C.《师说》D.《学记》
13.通过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这表明教育具有()。
A.经济功能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D.科技功能
14.“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反映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A.环境B.遗传
C.教育D.社会活动
15.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
A.创新能力B.探索精神
C.综合素质D.能力素质
16.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的对立。
A.神本位与人本位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
17.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借鉴的蓝本是()。
A.日本学制B.美国学制
C.德国学制D.苏联学制
1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的良好师生关系是()。
A.爱生尊师B.教学相长
C.心理平等D.民主平等
19.“认识自己的过程原来就是不断履行时代赋予你的现实要求的过程,职业和职责、从业和敬业是有区别的,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写好自己的动人故事。”这段话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对()的深入理解。
A.自身存在与发展B.学校发展
C.教育D.学生
20.下列关于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以赫尔巴特为重要代表人物
B.经验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
C.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围绕现实生活组织课程
D.经验主义课程论倡导儿童是课程的中心
21.()不仅能够规定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而且是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A.教学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22.“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真地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差异性原则
23.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教材中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是()。
A.范例教学法B.程序教学法
C.目标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24.以某一群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来确定被试相对位置的评价属于()。
A.实验定向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25.李杰同学喜欢打击乐,一次数学课上忍不住用手指敲打桌子,被老师讽刺挖苦,赶出教室。该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A.连贯性原则B.集体教育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27.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学生资料B.学生
C.班级信息D.班级公共财产
28.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的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2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30.()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也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区别。
A.普及性B.免费性
C.强制性D.权利与义务统一性
31.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小明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体现了思维的()。
A.概括性B.间接性
C.直观性D.整体性
32.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A.抽象概括能力B.观察力
C.创造力D.晶体智力
33.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就是()。
A.寻求他人帮助B.获得社会帮助
C.获得机构帮助D.助人自助
3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5.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
36.学习者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这种学习是()。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
C.信号学习D.发现学习
3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38.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并去进行这一活动。
A.自我效能感B.失落感
C.成就感D.自我满足感
39.学习者利用多样化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40.马克思曾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
41.学制中有显著的“双轨制”,这表明制约学制的因素是()。
A.人口状况B.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状况
C.社会制度D.学生的年龄特征
42.学生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道德修养水平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D.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43.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产生变化。下面有关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传授
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服从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
44.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往往不在于学历的高低,而在于()。
A.教师的人格魅力B.教师的主动精神
C.教师的教学机智D.教师的人际关系
45.学生李军在课堂上做鬼脸时,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予理睬,慢慢地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被称为()。
A.强化法B.脱敏法
C.消退法D.惩罚法
46.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无法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缺乏良好的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47.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D.教育原则的影响
48.教师在实践教育创新过程中的师德规范包括()。
A.教书育人、为人师表B.合理利用多方资源
C.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D.敢想敢做、不断探索
49.学校邀请专家来做教育理念辅导报告,李老师拒绝参加。他说:“学那些理念没有用处,把自己的课上好才是老师的看家本领。”李老师的说法()。
A.不正确,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B.正确,能把课上好就是优秀的中学教师
C.不正确,教师应该把自我提升作为首要目标
D.正确,教育理念报告对实践没有任何
评论
还没有评论。